-
擅长: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
向 Ta 提问
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专家,创伤外科救治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中国急救理事,中国灾害医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足踝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在骨科工作近30年,2009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诊科任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5本,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
展开-
氯气中毒怎么办
氯气中毒急救需立即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视情况氧疗,尽快送医诊治,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要轻柔操作监测生命体征,孕妇要兼顾胎儿谨慎用药监测,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调整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要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如果患者出现喉头水肿、窒息等紧急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急救措施。对于儿童患者,因其气道相对狭窄,更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采用更轻柔且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法。 氧疗 给予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缺氧程度调整氧流量。一般轻度中毒者可采用鼻导管吸氧,中重度中毒者可能需要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设备和氧流量,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就医治疗 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一步诊治。在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肺水肿等,使用支气管解痉剂缓解支气管痉挛等。对于有眼部刺激症状的患者,会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对氯气中毒的耐受性相对较差,且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在现场急救时要更加轻柔地操作,如清理口鼻分泌物时动作要轻缓。送医途中要持续监测儿童的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到达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 孕妇:孕妇发生氯气中毒时,不仅要考虑母体的情况,还要关注胎儿的安危。在治疗过程中,要谨慎选择药物,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要密切监测胎儿的胎心、胎动等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胎儿的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生氯气中毒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在救治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调整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状况,选择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0:13:05 -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采取何种措施
发生食物中毒后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意识清楚未呕吐的成人可饮温水后刺激咽后壁催吐(昏迷等情况不宜),儿童催吐要谨慎,尽快送医,运送中让患者侧卧,保留可疑食物等证据,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医院会根据情况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理,细菌性或化学性食物中毒分别有相应治疗。 催吐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且未发生呕吐,在进食后不久,可以进行催吐。对于成人来说,可以饮用大量温水,然后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后壁,引发呕吐反射,将胃内尚未吸收的食物吐出。但需要注意,若患者出现昏迷、惊厥、服入强腐蚀剂等情况则不宜催吐。对于儿童,要谨慎操作,避免因催吐不当导致窒息等危险。 尽快就医 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在运送过程中要让患者保持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中毒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进行洗胃、导泻等操作,以清除体内残留的毒素。如果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化学性食物中毒,可能会使用特定的解毒剂等。 保留证据 要保留导致中毒的可疑食物、呕吐物、排泄物等,以便医生进行检测,明确中毒的原因,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生食物中毒时症状可能不典型,且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格外留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呕吐次数、体温等情况。一旦怀疑儿童食物中毒,应立即就医,在催吐等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造成儿童损伤。 孕妇:孕妇发生食物中毒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一些治疗措施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尽快就医,向医生详细告知孕期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发生食物中毒后更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情况。就医时要向医生说明老人的基础疾病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进行合适的治疗。
2025-10-11 10:12:35 -
卡了一粒饭气管怎么治疗
海姆立克急救法分成人及1岁以上儿童的站立位、卧位急救和婴儿的背部拍击法、胸部冲击法,即使异物排出也建议就医,有基础疾病者和儿童更应重视,还需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等预防措施,避免卡喉。 1.站立位急救: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患者双脚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knees微弯。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1次,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2.卧位急救:若患者倒地,施救者跪在患者大腿外侧地面上,一只手放在患者胸部,固定其身体,另一只手用同样的方法冲击患者腹部。 婴儿急救法 1.背部拍击法:将婴儿面朝下,趴在施救者前臂上,施救者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手臂放在大腿上,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观察异物是否排出。 2.胸部冲击法:若背部拍击法无效,将婴儿翻正,使其仰卧在施救者前臂上,用手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用中指和无名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进行5次快速胸部冲击,重复交替使用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直到异物排出或婴儿恢复呼吸。 及时就医 即使通过急救异物已排出,也建议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因为可能存在气道黏膜损伤等情况,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气道反应性降低等情况,卡饭气管后更应重视及时就医评估,排除更严重的气道损伤或感染等风险。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卡饭气管后情况变化较快,即便当时看似缓解,也需就医明确气道状况。 预防措施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说话、大笑、奔跑等。老年人牙齿咀嚼功能下降,应选择合适的软烂食物进食。儿童不要在进食时玩耍、哭闹,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给3岁以下儿童吃花生、瓜子等易卡喉的食物。
2025-10-11 10:12:07 -
细辛中毒症状
细辛过量中毒会引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症状,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更易受影响,一旦怀疑中毒需立即就医,要谨慎使用含细辛药物并遵医嘱。 消化系统症状 消化系统方面,细辛中毒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胃肠道蠕动紊乱和黏膜损伤。对于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炎、胃溃疡患者,细辛中毒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使恶心、呕吐等情况更为明显,且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而儿童的消化系统较为娇嫩,在摄入细辛后更容易出现较为剧烈的恶心、呕吐等反应,可能导致脱水等并发症。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系统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抑制。细辛中毒后,毒素可能作用于呼吸系统相关的神经和组织,影响呼吸肌的正常运动以及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在发生细辛中毒时,呼吸方面的症状可能更易加重,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的风险相对较高。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呼吸功能相对较弱,细辛中毒时呼吸系统症状可能发展较快,需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 循环系统症状 循环系统可能出现心悸、胸闷、血压下降等症状。细辛中的毒性成分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血管的舒缩功能。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细辛中毒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等,使循环系统症状更为复杂和严重。对于儿童来说,循环系统对毒素的耐受能力较差,中毒后可能较快出现血压波动等循环系统异常情况,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一旦怀疑细辛中毒,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应的救治措施,如催吐、洗胃、对症支持治疗等。同时,要避免自行盲目使用含有细辛的药物,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谨慎,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2025-10-11 10:10:18 -
食物卡住喉咙用海姆立克法有用吗
食物卡住喉咙用海姆立克法有用,其原理是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对成人、儿童等不同人群有不同操作方式,成人要准确定位冲击部位,儿童操作要注意力度,对有基础疾病成人要谨慎,需根据不同人群采取合适方式并注意力度部位以安全有效排出异物。 操作原理 当异物阻塞气道时,通过冲击腹部等操作,使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从而给肺部一个短暂的压力,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气流,将异物排出。例如,对于成人,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抓住握拳手,急速用力向内、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反复多次,直至异物排出;对于肥胖患者和怀孕晚期的女性,则是采用胸部冲击法,即站在患者面前,双手环抱患者胸部,双手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快速向内、向上冲击。 不同人群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儿童:1岁以下婴儿发生异物卡住喉咙时,应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相结合的方法。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上,支撑婴儿头部和颈部,用另一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如果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转为面朝上,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用两手指快速按压胸部5次,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儿童的力量相对较小,操作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伤害。因为儿童的气道等组织较为脆弱,用力不当可能会导致肋骨骨折等损伤。 成人:成人应用海姆立克法时要注意准确找到腹部冲击的部位,即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如果是肥胖患者,胸部冲击的部位要准确放在胸骨中下部。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患有肋骨骨折等胸部疾病的患者,实施海姆立克法时要格外谨慎,避免加重原有病情。 海姆立克法是应对食物卡住喉咙的有效急救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采取合适的操作方式,并注意操作的力度和部位,以确保安全有效地排出异物。
2025-10-11 1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