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聚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郑大一附院急诊外科主任,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创伤骨科专家,创伤外科救治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中国急救理事,中国灾害医学会常委、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河南分会副主任委员,足踝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在骨科工作近30年,2009年因工作需要,调至急诊科任副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专著5本,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

展开
个人擅长
诊治各种复合伤(脊柱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四肢骨关节损伤、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四肢创伤的微创诊治。展开
  • 预防宝宝中暑的方法是什么

    为预防宝宝中暑,需从多方面着手。保持室内凉爽适宜,调节室温在26℃-28℃并通风换气;合理穿着轻薄透气衣物且适当增减;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多喝白开水并避免高温时段外出;注意户外活动选阴凉场所、控制活动时间;新生儿、肥胖宝宝及有基础疾病宝宝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保持室内凉爽适宜 1.调节室温:室内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之间,可使用空调等设备来调控。研究表明,适宜的室内温度能有效降低宝宝发生中暑的风险。对于有宝宝的家庭,应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及时调整空调设置,确保室内环境舒适。 2.通风换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良好的通风可以让室内空气保持新鲜,避免闷热的环境对宝宝造成影响。但要注意避免让宝宝直接吹冷风,尤其是空调出风口或风扇直吹的位置。 二、合理穿着衣物 1.选择轻薄透气衣物:给宝宝穿着宽松、轻薄、透气的棉质衣物,这样有利于汗液的蒸发,帮助宝宝散热。棉质材料吸湿性好,能使宝宝感觉舒适,减少因衣物不透气导致的体温升高。 2.适当增减衣物:根据天气变化和宝宝的活动量及时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在室内活动,可适当减少衣物;如果外出,要根据气温情况做好防护,但也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过厚,以免影响散热。 三、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1.多喝白开水:鼓励宝宝多喝白开水,少量多次饮用。水是调节体温的重要物质,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维持宝宝体内的水平衡,促进散热。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宝宝每天需要摄入适量的水分,可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年龄来大致估算饮水量。 2.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免在气温较高的时段带宝宝外出,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此时段阳光强烈,气温较高,宝宝外出极易中暑。如果必须外出,要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如给宝宝戴遮阳帽、打遮阳伞等。 四、注意户外活动方式 1.选择阴凉场所活动:如果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应选择阴凉、通风良好的场所,如树荫下、公园的阴凉角落等。在这些地方活动可以减少宝宝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降低中暑的可能性。 2.控制活动时间:宝宝的活动时间不宜过长,要适时让宝宝休息,补充水分。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宝宝在阴凉处休息片刻,避免过度疲劳导致身体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环境温度变化较为敏感。要特别注意室内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给新生儿穿着合适的衣物,不要包裹过紧,确保皮肤能够正常散热。在护理新生儿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因护理不当导致宝宝体温异常。 2.肥胖宝宝:肥胖宝宝由于体内脂肪较多,更容易出现体温调节问题。要更加注意室内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环境。在选择衣物时,要确保衣物的透气性更好,活动时要适当减少活动强度和时间,及时补充水分。 3.有基础疾病的宝宝:如果宝宝患有某些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其身体的耐受能力较差,发生中暑的风险更高。对于这类宝宝,除了采取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并及时就医。

    2025-10-11 13:41:38
  • 手上过敏起红点怎么办

    手上过敏起红点可从远离过敏原、局部护理、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来处理。首先要明确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用清水轻柔清洁手部,可冷敷缓解;症状明显遵医嘱用外用或口服药物;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需注意的特殊情况,儿童防搔抓感染且用药谨慎,孕妇用药需咨询两科医生,老年人注意避免过度清洁且遵医嘱用药。 一、远离过敏原 1.明确过敏原:首先要尽可能找出导致手上过敏起红点的过敏原,比如接触了某些化学物质(像洗洁精、洗手液、橡胶等)、植物(如某些花草)、金属(部分人对镍等金属过敏)等。可以通过回忆近期接触的新物质、所处环境等去排查。不同人群接触的过敏原可能不同,例如长期接触洗涤剂的家庭主妇,洗洁精等洗涤剂是常见过敏原;儿童可能因接触某些玩具上的材质等过敏。 2.避免再次接触:一旦明确过敏原后,要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比如如果是对某种金属饰品过敏,就不要再佩戴相关饰品;如果是对特定植物过敏,在户外活动时要远离该植物。 二、局部护理 1.清洁手部:用清水轻柔地清洗手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手液等。清水可以去除手部表面可能残留的过敏原等刺激物,清洗时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接近体温为宜,过高水温可能会加重皮肤不适,过低水温可能无法很好清洁。不同年龄人群清洗时力度要注意,儿童皮肤更娇嫩,清洗时动作要轻柔。 2.冷敷缓解: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蘸取冷水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敷能够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但要注意毛巾要干净,避免感染,冷敷时密切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冻伤等情况要立即停止。 三、药物治疗(遵医嘱) 1.外用药物:如果过敏症状较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要注意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使用),这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能减轻手部过敏引起的红点、瘙痒等症状;也可以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儿童等情况可能会选用,不过使用时也需遵循医生指导。 2.口服药物:若过敏反应较严重,可能会用到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严格按照年龄和体重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禁忌证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手部过敏起红点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儿童搔抓手部,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儿童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护理产品和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必须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或刺激性强的物品。 2.孕妇:孕妇手上过敏起红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先尽量通过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避免接触过敏原、轻柔清洁和冷敷等,如果症状严重需要用药,必须咨询妇产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手部皮肤可能相对干燥,过敏时要注意在护理过程中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更干燥,加重不适。用药方面也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2025-10-11 13:40:50
  • 中暑后的禁忌是什么

    中暑后要注意大量饮水但避免狂饮,尤其儿童、老年人需少量多次补水;避免立即洗冷水澡,儿童、老年人更应注意;忌食用大量辛辣油腻食物,儿童、老年人中暑后尤其要避免;忌马上进入空调房或吹强风,儿童、老年人中暑后同样不能马上进入过冷环境,应先在通风阴凉处过渡后再缓慢进入室内。 一、大量饮水但避免狂饮 正常情况:中暑后身体失水较多,需要补充水分,但不宜大量快速饮水。因为大量饮水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丢失,加重中暑症状。正确的做法是少量多次饮水,每次喝100-200毫升,间隔15-20分钟。例如研究表明,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能导致水中毒风险增加。 特殊人群:儿童中暑时,由于其身体调节功能不完善,更要注意少量多次补水。婴幼儿中暑后补水需格外谨慎,可咨询医生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避免因饮水不当加重心肺负担;老年人中暑时,本身可能存在心肾功能方面的问题,大量饮水可能引发心衰等并发症,所以也应少量多次补水。 二、避免立即洗冷水澡 正常情况:中暑后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寒冷刺激,会使毛孔收缩,不利于散热,反而可能加重中暑症状。应该先将身体擦拭干净,等待体温有所下降后,再用30℃左右的温水洗澡,这样有助于散热降温。有研究发现,洗冷水澡会干扰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不利于中暑恢复。 特殊人群:儿童皮肤娇嫩,立即洗冷水澡易导致感冒等其他健康问题,且儿童体温调节能力更弱,更应避免;老年人皮肤血管收缩功能较差,洗冷水澡可能引起血管剧烈收缩,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所以老年人中暑后也不能立即洗冷水澡,同样建议先擦拭身体,待情况稍稳定后用温水洗澡。 三、忌食用大量辛辣油腻食物 正常情况:中暑后胃肠功能较弱,大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吸收,甚至可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不利于身体恢复。此时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绿豆汤等。有临床观察发现,中暑患者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后,恢复时间会延长。 特殊人群:儿童中暑后胃肠功能更脆弱,辛辣油腻食物会严重刺激胃肠道,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儿童中暑后要严格避免食用此类食物;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逐渐衰退,中暑后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不适,因此老年人中暑后也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来促进身体恢复。 四、忌马上进入空调房或吹强风 正常情况:中暑后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马上进入空调房或吹强风,冷空气会迅速让毛孔闭合,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可能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加重中暑。应先在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休息,等体温有所下降后,再缓慢进入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相关研究显示,骤冷环境会影响中暑患者的恢复进程。 特殊人群: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马上进入空调房或吹强风易引发感冒等疾病,所以儿童中暑后不能马上进入空调房或吹强风;老年人血管对温度变化敏感,突然进入过冷环境可能引起血管痉挛等问题,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老年人中暑后也不能马上进入空调房或吹强风,要先在合适的阴凉处过渡后再缓慢进入室内。

    2025-10-11 13:39:35
  •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有哪些

    心肺复苏操作需先评估环境与患者情况,确定现场安全且患者无反应后启动急救系统,接着进行胸外按压,成人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等,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厘米等,然后开放气道清除异物并采用合适方法开放气道,再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按30:2比例循环操作直到患者恢复或专业人员到达,操作中关注不同人群特点调整。 一、判断环境与患者情况 1.评估环境: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在有危险因素(如车辆通行、火灾隐患等)的地方进行心肺复苏。对于不同环境中的患者,如在水中需先将患者转移至安全的陆地或平坦地面,若在狭小空间要注意自身及患者的操作空间是否受限。 2.判断患者反应:轻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喊,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对于儿童患者,轻拍并在耳边呼唤;婴儿则轻拍足底并观察反应。若无反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如拨打急救电话120等)。 二、胸外按压 1.按压部位:成人患者是两乳头连线中点;儿童患者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处;婴儿患者则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叉点下方一横指处。准确的按压部位有助于有效传递力量到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2.按压姿势:成人施救者应跪在患者一侧,用手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手指交叉抬起,双臂伸直,依靠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儿童施救者可用一只手进行按压;婴儿施救者用两手指按压即可。按压时要保持身体稳定,避免晃动。 3.按压频率与深度:成人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120次/分钟,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儿童胸外按压频率同样为100-120次/分钟,深度约为5厘米;婴儿胸外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约为4厘米。合适的频率和深度能保证有效的心脏灌注。 三、开放气道 1.清除异物:对于有异物阻塞气道可能的患者,如口腔内有呕吐物、痰液等,要迅速清除。成人可用手指掏出异物;儿童和婴儿则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相结合的方法清除异物。 2.开放气道方法:成人常用仰头抬颌法,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颌骨下方向上抬,使气道打开;儿童可用仰头抬颌法,但力度要适中;婴儿采用改良的仰头抬颌法,即一手托住婴儿颈部,另一手轻轻下压额头,使气道开放。 四、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进行人工呼吸。成人每次吹气时间不少于1秒,吹气量约500-600毫升;儿童吹气时气量约为每次8-10毫升/千克体重;婴儿吹气时气量约为每次5-10毫升。吹气时要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起伏,以判断通气是否有效。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通气的力度和气量要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调整,确保气体能顺利进入肺部。 五、循环操作 1.通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循环操作,即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然后不断重复该循环,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循环操作过程中,要持续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情况,根据患者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等,在操作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其身体的耐受性和反应,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安全有效。

    2025-10-11 13:38:48
  • 甲苯中毒怎么急救

    甲苯中毒急救需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包括立即转移中毒者至通风良好处并去除污染衣物;现场急救要清除呼吸道异物(若有)、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及时呼叫急救医疗服务并在途中监护生命体征;同时针对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者等特殊人群采取相应特殊注意事项,分步骤实施急救并依人群特点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害。 一、迅速脱离中毒环境 1.立即转移:一旦发现有人甲苯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转移至通风良好的空旷地方,确保其呼吸到新鲜空气,避免继续接触甲苯。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毒物的耐受能力更弱,需格外迅速地转移到安全环境。例如,若中毒发生在工作场所,应立即将中毒者抬到车间外的开阔地带。 2.去除污染衣物:尽快脱去中毒者被甲苯污染的衣物,防止甲苯继续经皮肤吸收。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在脱去衣物时要轻柔,避免造成皮肤损伤。比如,缓慢解开婴幼儿被污染的衣物,动作要轻缓,防止擦伤皮肤。 二、现场急救处理 1.清除呼吸道异物(若有):如果中毒者有呼吸困难等情况,要检查其呼吸道是否有异物堵塞,若有应及时清除。对于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更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异物梗阻。可采用拍背等方法协助清除异物,如让儿童头低脚高,用手掌根部适当用力拍击其背部。 2.保持呼吸通畅:确保中毒者的呼吸道通畅,解开其领口、腰带等束缚部位。对于意识不清的中毒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年龄较小的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持气道通畅的姿势,定期检查呼吸情况。 三、及时就医 1.呼叫急救医疗服务:在现场采取初步急救措施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我国的120,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毒者,在转运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2.途中监护:在转运途中,要持续监测中毒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由专业医护人员陪同转运,并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如果中毒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要在转运途中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操作。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对甲苯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在急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轻柔操作。例如,在清除呼吸道异物时,手法要比成人更轻柔,避免对儿童的呼吸道造成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因为儿童中毒后可能病情变化较快。 2.孕妇:孕妇接触甲苯后中毒,情况更为复杂。甲苯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在急救时,除了常规的脱离环境、保持呼吸通畅等措施外,要特别告知医生孕妇身份,以便医生采取更谨慎的治疗措施,如在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时,要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 3.有基础疾病者:对于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中毒者,在急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有冠心病的中毒者,在转运过程中要防止因急救操作等因素诱发心绞痛等心脏疾病发作,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等指标变化。 总之,甲苯中毒的急救要分步骤迅速实施,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特殊处理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甲苯对人体的损害。

    2025-10-11 13:36:1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