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肾上腺疾病以及垂体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向 Ta 提问
李志臻,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内科内分泌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郑州大学一附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2010年至201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肾上腺疾病以及垂体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内分泌疑难杂症和危重患者的诊疗,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发表论文近20篇,多为核心期刊,参编著作1部,获科技进步奖1项。
展开-
血糖高可以吃无花果吗
血糖高的人可以吃无花果,但需注意食用量。 无花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C、钾、钙等营养成分。其中,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而无花果中的矿物质也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无花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因此血糖高的人在食用时需要注意控制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不超过100克,并且在食用后需要相应减少其他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避免血糖升高。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注意食物的选择外,还需要注意饮食的时间、频率和搭配。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总之,血糖高的人可以吃无花果,但需要注意食用量,并结合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6-04 17:12:41 -
正常空腹血糖值是多少
正常空腹血糖值是多少?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它反映了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的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考虑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或做糖耐量试验。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则可确诊糖尿病。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的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与普通人不同,为3.1~5.6mmol/L。如果出现血糖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对于控制血糖也非常重要。
2025-06-04 17:10:18 -
饭后两小时血糖多少才属正常
正常情况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7.8mmol/L至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异常,大于或等于11.1mmol/L需考虑糖尿病。不同个体的血糖水平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有疑虑应咨询医生。 正常情况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应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mmol/L至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异常;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需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的血糖水平可能会有所差异,而且血糖值还会受到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测血糖,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的目标值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对于控制血糖水平也非常重要。 如果您对自己的血糖水平有任何疑虑或担忧,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糖尿病专科医生,以便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2025-06-03 17:47:49 -
糖尿病人能吃生花生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生花生,但需控制摄入量,并合理安排食用时间。 生花生属于坚果的一种,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中,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血糖和血脂,对糖尿病患者有益。但需要注意的是,生花生的热量较高,每100克生花生的热量约为567千卡,且含有一定量的脂肪,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血糖和体重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生花生,但要适量,建议每天食用量不超过10颗。同时,应将生花生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量中,并合理安排食用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前食用,以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之一。除了控制生花生的摄入量外,还应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选择低糖、低盐、低脂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同时,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定期监测血糖,以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生花生,但要注意适量,并结合饮食管理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025-06-03 17:46:06 -
如何预防低钾血症
预防低钾血症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利尿和剧烈运动,定期体检,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接触毒物,注意药物副作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1.避免长期禁食:长期禁食可能导致钾摄入不足,应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类、肉类等。 2.避免过度利尿:过度利尿会导致钾丢失过多,应避免长期使用利尿剂,如需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3.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大量出汗,钾随汗液丢失,应适量运动,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钾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5.积极治疗原发病:某些疾病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6.避免接触毒物:某些毒物可能导致钾丢失,如重金属、农药等,应避免接触这些毒物。 7.注意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如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 8.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
2025-06-03 17: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