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肾上腺疾病以及垂体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向 Ta 提问
李志臻,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年在中山大学获得内科内分泌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郑州大学一附院内分泌科工作至今。2010年至2011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一年。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肾上腺疾病以及垂体疾病等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内分泌疑难杂症和危重患者的诊疗,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发表论文近20篇,多为核心期刊,参编著作1部,获科技进步奖1项。
展开-
甲状腺正常大小是多少
甲状腺正常大小存在个体差异,不同年龄阶段、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成年男性甲状腺重量约20-25克,女性约18-24克,长4-5厘米、宽2-3厘米、厚1-2厘米;儿童时期甲状腺相对成年人稍大,老年时期有萎缩趋势;成年女性甲状腺重量和体积略大于男性;长期碘摄入异常、吸烟等生活方式影响甲状腺大小;甲状腺相关疾病史及其他系统疾病史也会间接影响甲状腺大小。 不同年龄阶段甲状腺大小特点 儿童时期:儿童甲状腺相对较成年人稍大。新生儿甲状腺重量约1.5克左右,随着年龄增长,甲状腺逐渐发育,到青春期时接近成年人大小,但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前甲状腺大小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女孩可能因青春期内分泌变化影响,甲状腺大小在特定阶段可能有轻微波动,但总体遵循正常范围的大致标准。例如,5-10岁儿童甲状腺长度可能在3~4厘米左右,宽度1.5~2.5厘米左右,重量约5~10克左右。 老年时期:老年人甲状腺有逐渐萎缩的趋势,重量可能较成年期有所减轻,长度、宽度等也可能略有缩小,但一般仍在正常生理范围内波动,不过个体差异较大,部分老年人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导致甲状腺大小出现一些细微变化,但通常不会偏离正常范围过多。 性别差异影响 正常情况下,成年女性甲状腺重量和体积略大于成年男性,这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有关,尤其是在月经周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甲状腺大小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仍在正常范围内。例如,育龄期女性在孕期由于身体代谢等变化,甲状腺可能会有轻度的生理性增大,但一般不会超出正常范围过多,产后随着激素水平恢复,甲状腺大小多可恢复至孕前状态。 生活方式影响 饮食方面:长期碘摄入异常会影响甲状腺大小。例如,长期碘缺乏地区人群,甲状腺会出现代偿性增大,以试图合成更多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肿;而长期高碘饮食也可能对甲状腺功能和大小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甲状腺形态改变。 吸烟:吸烟会影响甲状腺的血液供应和代谢等。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人群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可能升高,且可能对甲状腺大小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机制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一般来说,戒烟有助于维持甲状腺正常的生理状态,减少对甲状腺大小和功能的潜在不良影响。 病史影响 甲状腺相关疾病史:如果既往有甲状腺炎病史,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在疾病不同阶段甲状腺大小会有变化。疾病早期可能甲状腺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大明显,甚至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如果既往有甲状腺结节病史,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大小变化,部分良性结节可能长期甲状腺大小无明显变化,而少数结节可能逐渐增大或发生性质改变。 其他系统疾病史: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间接影响甲状腺大小。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甲状腺时,会导致甲状腺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影响甲状腺大小;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疾病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时,也会反馈性影响甲状腺大小,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时,甲状腺会代偿性增大,分泌减少时甲状腺可能缩小。
2025-10-11 13:37:36 -
高甘油三酯血症严重会什么样
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引发多种严重健康问题,包括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如致冠心病、脑梗死等;导致急性胰腺炎;影响眼部血管致视力下降;累及肾脏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受损等,不同年龄、基础病史等人群受影响情况有差异。 一、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 高甘油三酯血症严重时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当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过多的甘油三酯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例如,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会引起冠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表现为发作性的心前区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等,在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容易诱发;若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可能引发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偏瘫、言语不利、意识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缺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受到影响,年龄较大者血管弹性本就相对较差,更易受高甘油三酯血症影响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男性和女性在发病风险上可能因激素等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高甘油三酯血症都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会进一步升高。 二、导致急性胰腺炎 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还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正常情况下,胰酶在胰腺内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当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时,可能会促使胰酶提前激活,导致胰腺自身消化,引发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重症胰腺炎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患急性胰腺炎可能因高甘油三酯血症等不同病因引起,需要特别关注其饮食等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成年患者中,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大量饮酒、高脂饮食等人群更易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基础上发生急性胰腺炎;有胆道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对眼部血管的影响 高甘油三酯血症严重时也会影响眼部血管。视网膜血管受累时,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等表现。由于视网膜血管发生脂质沉积等改变,影响了视网膜的正常血液供应和代谢,从而导致视力受到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因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进而影响眼部,成年患者则多与后天的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若出现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能影响眼部血管,有眼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时,视力受影响的风险可能更高。 四、对肾脏的影响 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还会累及肾脏。可引起肾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功能受损。早期可能表现为蛋白尿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出现水肿、少尿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本身肾脏功能有一定退化,更易在高甘油三酯血症影响下出现肾功能相关问题;有肾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时,肾脏受损的风险会显著增加;男性和女性在肾脏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易感性上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具体情况还需结合个体差异等综合判断。
2025-10-11 13:36:22 -
甲状腺功能三项正常值是什么
甲状腺功能三项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其正常参考值因检测方法、实验室及人群不同有差异。TSH成人0.35-5.5μIU/mL,儿童因年龄不同范围不同,异常提示甲减或甲亢;FT3成人2.3-4.2pmol/L,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变化,异常与甲亢或甲减相关;FT4成人10.3-25.7pmol/L,儿童不同年龄范围不同,孕期有变化,异常也与甲亢或甲减相关,异常需结合其他指标和症状综合判断。 促甲状腺激素(TSH):成人正常值通常为0.35~5.5μIU/mL。TSH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它可以调节甲状腺的功能。如果TSH升高,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此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反馈性引起TSH升高;如果TSH降低,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常见于格雷夫斯病等,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抑制TSH分泌。对于儿童,其TSH正常范围会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新生儿TSH正常范围在1.7~11mIU/L,婴儿期(1~12个月)约为0.7~10.0mIU/L,幼儿期(1~3岁)约为0.7~7.0mIU/L,学龄前期(4~6岁)约为0.5~6.0mIU/L,学龄期(7~12岁)约为0.4~6.0mIU/L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TSH正常范围不同是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甲状腺功能不断变化。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成人正常值一般为2.3~4.2pmol/L。FT3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之一,能直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FT3升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FT3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孕期FT3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变化,一般孕期FT3会在正常范围内稍高,这是因为孕期身体的生理变化,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影响甲状腺功能,但仍需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如果FT3异常,需要结合其他甲状腺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游离甲状腺素(FT4):成人正常值通常为10.3~25.7pmol/L。FT4也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其水平变化与甲状腺功能密切相关。FT4升高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FT4降低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在儿童中,不同年龄段FT4的正常范围也不同,新生儿FT4正常范围约为9.0~22.0pmol/L,婴儿期(1~12个月)约为8.0~20.0pmol/L,幼儿期(1~3岁)约为7.0~18.0pmol/L,学龄前期(4~6岁)约为6.0~16.0pmol/L,学龄期(7~12岁)约为5.0~15.0pmol/L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功能不断完善,所以不同年龄阶段FT4正常范围不同。对于患有先天性甲状腺疾病的儿童,其FT4水平会明显异常,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保障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避免出现智力低下、生长迟缓等严重后果。在孕期,FT4也会有相应变化,孕妇的FT4一般在正常范围内,但需要密切监测,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如导致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等。
2025-10-11 13:34:46 -
内分泌失调患者应该吃什么食物
内分泌失调患者可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因其富含膳食纤维可稳定血糖等,鱼类含Omega-3脂肪酸能调节激素代谢,豆类的植物蛋白和异黄酮可辅助调节雌激素等问题,深色蔬菜含维生素A、C对甲状腺和抗氧化有益,低糖水果像蓝莓、苹果有相应调节功效,橄榄油和坚果等健康脂肪可调节炎症等,儿童需避免高糖高脂保证蔬果等摄入,孕妇要营养均衡,老年需控制热量摄入选易消化蛋白和低升糖碳水及合理摄入健康脂肪。 一、碳水化合物类食物 全谷物是内分泌失调患者的理想选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稳定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分泌的大幅波动。有研究显示,长期摄入全谷物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代谢问题,对血糖、血脂异常相关的内分泌失调具有调节作用。 二、蛋白质类食物 1.鱼类:富含Omega-3脂肪酸,如三文鱼、金枪鱼等。Omega-3脂肪酸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的代谢过程,对激素失衡相关的内分泌失调有改善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其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态。 2.豆类:包含植物蛋白和异黄酮,如黄豆、黑豆等。异黄酮结构与雌激素类似,能在体内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可辅助调节因雌激素水平异常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对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有一定的协同调节价值。 三、蔬菜类食物 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是内分泌失调患者的优质选择。其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维生素A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对甲状腺功能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对内分泌腺体的损伤。 四、水果类食物 应选择低糖水果,例如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抗炎特性,对内分泌系统因炎症引发的失调问题有改善作用;苹果富含果胶,可帮助调节血糖和血脂,维持血糖的稳定,进而对内分泌代谢相关的失调情况起到间接的调节效果。 五、健康脂肪类食物 1.橄榄油:属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能调节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对内分泌系统中炎症相关的失调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临床研究发现其有助于改善与炎症关联的内分泌紊乱状态。 2.坚果:如杏仁、核桃等,富含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维生素E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体有保护作用,可维持内分泌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降低因腺体功能衰退导致的内分泌失调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内分泌失调患者:需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过度摄入,保证全谷物、蔬果等的充足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支持正常内分泌系统的构建和功能维持。 孕妇内分泌失调:要注重各类食物的营养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为胎儿的正常内分泌发育提供全面的营养保障,避免因营养不均衡引发孕期内分泌失调相关问题。 老年内分泌失调患者:应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类、豆类)和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注意保证健康脂肪的合理摄入,维持内分泌腺体的正常功能。
2025-10-11 13:30:28 -
血糖长期8-9左右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血糖处于8-9mmol/L左右会对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眼部和免疫系统造成多方面危害,如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影响神经系统致周围和中枢神经病变,引发糖尿病肾病,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还会抑制免疫系统致抵抗力降低易感染等。 一、对血管系统的危害 血糖长期处于8-9mmol/L左右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可与蛋白质发生非酶促糖基化反应,形成糖基化终末产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这会导致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例如,研究发现长期高血糖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大血管病变的几率远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高血糖与高血压协同作用,进一步加重对血管的损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使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二、对神经系统的危害 长期高血糖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细胞内山梨醇积聚,使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导致神经细胞水肿、变性甚至坏死。患者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手足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对于老年患者,神经系统本身的代偿能力下降,高血糖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更容易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同时,高血糖还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增加患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风险,因为高血糖环境会干扰大脑的正常代谢和神经递质的平衡。 三、对肾脏的危害 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会使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受损。早期可能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若不及时控制血糖,病情会逐渐进展,发展为大量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对于本身有肾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肾炎患者,高血糖会加速肾脏病变的恶化进程。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也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发育,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其未来的健康状况。 四、对眼部的危害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血管,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如微血管瘤形成、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这些病变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对于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高血糖对眼部的损害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而且,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高血糖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血糖长期8-9mmol/L左右会使眼部病变的进展速度加快。 五、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高血糖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研究表明,高血糖环境下,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会受到影响,如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都会下降,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力就相对较低,高血糖进一步削弱其免疫防御能力,使患者更容易反复感染,且感染后恢复较慢,加重患者的病情负担。
2025-10-11 13: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