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疑难胃肠病,肝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硕士研究生导师,老年临床医学部消化内科科主任。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或医学学士学位。现兼任河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肝炎学组副组长,河南省抗癌协会康复(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毕业近30年来,长期从事肝病、胃肠病、老年病临床治疗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肝脏疑难病如难治型丙肝、隐匿型乙肝伴随脂肪肝、转氨酶反复升高、不明原因肝病、妊娠期合并肝损伤治疗有独到见解;对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黄疸、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晚期肿瘤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擅长各种肝病(乙肝、丙肝、脂肪肝、自免肝、药物性肝损伤)、晚期肿瘤(肝癌、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胆囊癌、食管癌)综合治疗,及>各种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肠内外营养应用。擅长应用肝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的诊断与治疗。毕业来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论著编写若干部,获发明专利1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二等奖2项,省科委立项课题1项,参与申报国家科技奖1项。研究方向:1.肝纤维化非创治疗的检查及治疗评估; 2.晚期消化道肿瘤综合(姑息)治疗; 3.肝癌(转移、原发)综合治疗; 4.肠内外营养。

展开
个人擅长
疑难胃肠病,肝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快速缓解胃疼的妙招

    当出现胃疼时,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饮水、选择温和食物)、改变体位(跪姿前倾、站立弯膝)、按摩腹部来缓解,若胃疼未缓解或反复出现则需及时就医评估,明确病因。 一、调整饮食 适量饮水:若因胃酸刺激导致胃疼,可适量饮用温水,一般每次100-200毫升,能稀释胃酸,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用,防止呛咳。 选择温和食物: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温和食物,如小米粥,每100克小米粥含有约7.7克碳水化合物、1.4克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胃酸,缓解胃疼。但对于有糖尿病的人群,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小米粥升糖指数相对较高。 二、改变体位 跪姿前倾: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向前弯腰,让胸部尽量接近地面,保持几分钟,可舒缓痉挛的肌肉,缓解胃疼。不过,对于老年人或有关节疾病的人群,要注意动作幅度,避免因弯腰幅度过大导致关节损伤。 站立弯膝: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轻放膝上,身体微向前弯。深吸一口气,吐气时缓慢弯曲膝盖,让身体呈半蹲姿势,持续一段时间后再慢慢站直,重复几次。但对于有下肢关节疾病或平衡能力较差的人,要有人在旁协助,防止摔倒。 三、按摩缓解 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打圈按摩,顺时针按摩10-15分钟左右。顺时针按摩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胃部不适。但对于急性腹膜炎患者,禁止进行腹部按摩,以免加重病情。孕妇按摩腹部时要注意力度和部位,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四、就医评估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胃疼仍未缓解或反复出现胃疼情况,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可能还会安排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胃疼的原因,如是否是胃溃疡、胃炎等疾病引起。对于儿童出现持续胃疼,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表述病情可能不准确,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处理。

    2025-10-16 11:35:57
  • 胃消化道溃疡的症状

    消化道溃疡有疼痛症状,疼痛部位因溃疡类型有别,性质多样且具节律性;还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食欲改变等其他消化道症状;也会出现体重变化、乏力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症状表现。 疼痛性质:常为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或饥饿样痛等。一般疼痛有一定节律性,胃溃疡疼痛多在进食后0.5-1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进食后2-4小时出现,进食或服用抗酸剂后缓解,这种节律性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虽有共性,但个体差异存在,比如老年患者节律可能不典型。 其他消化道症状 反酸、嗳气:患者可感觉有酸性物质从胃内涌上口腔,或气体自口腔溢出。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出现,生活方式不健康,如经常暴饮暴食、大量吸烟饮酒者可能更易发生,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可能因病情活动而加重。 恶心、呕吐:溃疡活动时可能刺激胃蠕动功能紊乱导致恶心、呕吐,儿童发生呕吐时需警惕病情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老年患者呕吐可能提示幽门梗阻等严重情况,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若患消化道溃疡出现呕吐需格外关注是否影响胎儿及自身健康。 食欲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也有少数患者食欲不受明显影响,但总体而言溃疡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变化,这与溃疡导致的消化道不适及神经调节等多种因素有关,年龄较小儿童可能因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发育,需关注营养状况。 全身症状 体重变化: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影响,长期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减轻,若溃疡合并出血等情况体重下降可能更明显。不同年龄人群影响不同,儿童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需重视,女性在特殊生理期若体重变化明显也需排查溃疡相关因素。 乏力:患者常感全身无力,这与疾病导致的慢性消耗、营养摄入不足及身体应激等有关,老年患者本身身体机能衰退,合并溃疡时乏力症状可能更突出,会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025-10-16 11:33:01
  • 肚子阵痛、拉肚子怎么办

    肚子阵痛拉肚子常见原因有急性胃肠炎、腹部受凉、食物中毒等,非药物干预需休息调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补充水分、腹部保暖,儿童要关注脱水等情况,老年人留意电解质,孕妇谨慎处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出现严重脱水表现或伴高热血便剧烈呕吐等需立即就医做相关检查治疗。 一、原因初步分析 肚子阵痛、拉肚子常见原因包括急性胃肠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或饮食不洁等引起)、腹部受凉致胃肠蠕动紊乱、食物中毒(摄入被污染食物)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调整: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活动量,利于肠胃功能恢复。 2.饮食调整:暂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稀粥、软面条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及高纤维等加重胃肠负担的食物。 3.补充水分:频繁拉肚子易导致脱水,需适量补充水分,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4.腹部保暖:使用热水袋等对腹部进行热敷,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通过温暖腹部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阵痛。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拉肚子易出现脱水情况,需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及时补充水分,且儿童用药需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上述饮食与保暖等措施,若症状无改善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拉肚子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等问题,需更留意脱水表现,如口干、乏力等,必要时及时就医评估电解质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理。 孕妇:孕妇出现肚子阵痛、拉肚子需谨慎处理,若症状较轻可先通过调整饮食、休息等非药物方式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与处理,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影响胎儿。 四、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若肚子阵痛、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严重脱水表现(如口干明显、眼窝凹陷、尿量极少、精神萎靡),或伴有高热、血便、剧烈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2025-10-16 11:31:08
  • 屁多的原因及应对方法是什么

    屁多可因摄入产气食物、进食过快、肠道菌群失调或肠道疾病等引发,可通过减少产气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细嚼慢咽、补充益生菌制剂或治疗原发疾病来应对,儿童要避免易产气食物、控制进食速度,老年人持续屁多伴不适需就医并合理调整饮食。 一、屁多的原因 1.饮食因素: 摄入过多产气食物,例如豆类(如黄豆、黑豆)、洋葱、大蒜、碳酸饮料等,此类食物中的成分在肠道被细菌分解时会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导致屁多; 进食过快会使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消化道,也会增加屁的排出量。 2.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内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过度增殖时,肠道的正常发酵功能出现紊乱,容易产生过量气体,进而引发屁多。 3.疾病因素: 某些肠道疾病,像肠炎、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等,会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气体排出功能,导致屁的产生量增多。 二、屁多的应对方法 1.调整饮食: 减少产气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的摄取量,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更好地排出; 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避免快速进食而吞咽过多空气。 2.调节肠道菌群: 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屁多的状况。 3.治疗相关疾病: 若屁多是由肠道疾病等引发,需积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从根源上解决屁多的问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低龄儿童应避免过多食用豆类、碳酸饮料等易产气食物,喂养时要注意控制进食速度,防止因吞咽过多空气导致屁多,且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优先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 老年人:要关注自身肠道功能变化,若出现持续屁多且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肠道疾病等问题,在饮食上需根据自身消化情况合理调整,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减少产气食物摄入。

    2025-10-16 11:29:38
  • 灌肠的最佳时间是什么

    灌肠最佳时间因灌肠类型及患者情况而异,清洁灌肠成人一般睡前,儿童依情况选相对平稳时;保留灌肠成人据病变部位选,如直肠乙状结肠病变睡前,回盲部病变睡前左侧卧位,儿童考虑耐受,选相对安静配合时间且调整溶液相关参数,需综合多因素灵活选择以达最佳效果。 成人:一般可选择在晚上睡觉前进行,这样便于灌肠后排便,不影响白天的活动。因为经过一夜的时间,肠道能够较为充分地排出粪便等内容物,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例如,一些需要进行肠道手术前的清洁灌肠,多安排在睡前,让患者服用灌肠溶液后休息,随后排便,能较好地清空肠道。 儿童:要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和舒适度。如果是低龄儿童,需在家长安抚下进行,时间选择上尽量选择儿童状态相对平稳的时候,避免在儿童饥饿或过度疲劳时进行。一般也可选择在傍晚或睡前,但要根据儿童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以保证灌肠过程顺利且能达到清洁肠道的效果。 保留灌肠 成人:通常根据病变部位来选择时间。如果是病变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宜在晚上睡觉前进行,因为晚上活动量减少,药物更容易在肠道内保留。比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疾病时,晚上睡前保留灌肠,药物能较长时间停留在病变部位,利于发挥治疗作用。如果是病变在回盲部等部位,可能选择在睡前左侧卧位进行灌肠,这样药物更易保留在回盲部发挥作用。 儿童:同样要考虑儿童的耐受情况。对于保留灌肠的儿童,要选择儿童相对安静、能配合保持体位的时间,一般也可安排在睡前,但要注意灌肠溶液的温度、量等需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进行调整,以保证儿童舒适且药物能有效保留。例如,儿童肠道相对较短,灌肠溶液量要比成人少,温度也要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肠道引起不适,影响药物保留效果。 总之,灌肠的最佳时间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情、耐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灵活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灌肠效果。

    2025-10-16 11:28:4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