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老年临床医学部消化内科科主任。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或医学学士学位。现兼任河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肝炎学组副组长,河南省抗癌协会康复(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毕业近30年来,长期从事肝病、胃肠病、老年病临床治疗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肝脏疑难病如难治型丙肝、隐匿型乙肝伴随脂肪肝、转氨酶反复升高、不明原因肝病、妊娠期合并肝损伤治疗有独到见解;对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黄疸、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晚期肿瘤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擅长各种肝病(乙肝、丙肝、脂肪肝、自免肝、药物性肝损伤)、晚期肿瘤(肝癌、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胆囊癌、食管癌)综合治疗,及>各种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肠内外营养应用。擅长应用肝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的诊断与治疗。毕业来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论著编写若干部,获发明专利1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二等奖2项,省科委立项课题1项,参与申报国家科技奖1项。研究方向:1.肝纤维化非创治疗的检查及治疗评估; 2.晚期消化道肿瘤综合(姑息)治疗; 3.肝癌(转移、原发)综合治疗; 4.肠内外营养。
展开-
肠道益生菌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好
不同类型益生菌饭前或饭后吃有别,乳杆菌类一般饭后吃,双歧杆菌类适合饭前吃;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会影响服用时间;服用益生菌有温度要求,需避光冷藏储存,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服用需特别注意。 一、不同类型益生菌饭前或饭后吃的情况 (一)乳杆菌类益生菌 乳杆菌类益生菌一般建议饭后吃。因为饭后胃酸分泌相对较少,更有利于乳杆菌类益生菌顺利通过胃部到达肠道发挥作用。例如研究发现,饭后服用乳杆菌能够使更多的活菌到达肠道定植部位。 (二)双歧杆菌类益生菌 双歧杆菌类益生菌适合饭前吃。这是由于饭前胃酸浓度相对较高,但双歧杆菌具有一定的耐酸性,在饭前服用时,其能够更好地穿过胃酸环境到达肠道,在肠道的中性环境中更好地生长繁殖并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二、影响益生菌服用时间的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若服用乳杆菌类益生菌,建议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可以减少胃酸对活菌的影响;而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儿童,若服用双歧杆菌类益生菌,可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但需根据儿童具体的胃肠道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老年人:老年人胃酸分泌可能会减少,在服用益生菌时,若为乳杆菌类益生菌,饭后服用更为合适,因为饭后食物刺激会促进胃酸分泌,不过整体胃酸水平仍可能相对不足,饭后服用能给益生菌提供相对温和的环境;若为双歧杆菌类益生菌,饭前服用时要注意少量多次,观察胃肠道反应,因为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对胃酸等环境变化更敏感。 (二)生活方式因素 经常空腹的人群:如果是经常处于空腹状态的人,服用益生菌时尽量选择饭后服用,避免空腹时胃酸过多对益生菌活菌造成较大破坏,影响其活性和功效。 饮食结构因素:饮食中胃酸分泌影响较大的人群,比如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胃酸分泌可能相对较多,此时服用益生菌建议饭后吃;而饮食较清淡、胃酸分泌相对平稳的人,可根据益生菌的类型选择饭前或饭后合适的时间服用。 (三)病史因素 有胃部疾病的人群:患有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人,胃酸分泌情况可能异常。若本身胃酸分泌过多,服用益生菌建议饭后吃,减少胃酸对益生菌的影响;若胃酸分泌过少,服用双歧杆菌类益生菌时可适当调整服用时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来确定,因为胃部疾病可能影响益生菌在胃肠道内的存活和作用发挥。 三、益生菌服用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温度要求 益生菌一般需要用温水冲服,水温不宜过高,通常建议水温在30-40℃左右,因为过高的温度会杀死益生菌,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影响其功效。 (二)储存条件 益生菌需要在避光、冷藏的条件下储存,以保持其活性。开启包装后也要注意尽快服用完,避免活菌大量失活。 (三)特殊人群提示 婴幼儿:婴幼儿服用益生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益生菌种类和服用时间。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功能特殊,对益生菌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需密切观察服用后的胃肠道反应,如有无腹泻、呕吐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服用益生菌时,最好先咨询医生。一般来说,根据孕妇自身的胃肠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服用时间,饭后或饭前服用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益生菌的服用既安全又能发挥应有的调节肠道等作用,同时要注意储存和冲服温度等要求。
2025-09-29 13:26:51 -
食道烧灼感是怎么回事
食道烧灼感是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烧灼样不适感的常见症状,常见原因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如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肥胖、妊娠、吸烟饮酒、饮食不当等致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食管炎症(感染性如长期用抗生素等致真菌侵袭,化学性如误服强酸强碱或长期饮浓茶烈酒刺激黏膜)、其他如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肿瘤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儿童少发多与先天或误服刺激物有关,育龄女性妊娠时因生理变化常见胃食管反流致烧灼感,老年人可能因胃肠蠕动弱、基础病及用药等致烧灼感;若频繁出现或伴吞咽困难等报警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一、食道烧灼感的定义 食道烧灼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上腹部有烧灼样的不适感。 二、常见原因 (一)胃食管反流病 1.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能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时,胃酸等胃内容物就会反流进入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从而引起食道烧灼感。 2.相关因素: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会增加腹压,更容易导致胃食管反流;妊娠妇女随着子宫增大,腹腔压力升高,也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食道烧灼感;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增加发病风险;饮食方面,食用过多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诱发反流。 (二)食管炎症 1.感染性食管炎:如真菌性食管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易发生真菌感染,真菌侵袭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出现食道烧灼感。 2.化学性食管炎:误服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食道烧灼感;长期大量饮用浓茶、烈酒,也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引发炎症,出现烧灼感。 (三)其他原因 1.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食物滞留于食管内,继发炎症,可出现食道烧灼感。 2.肿瘤:食管肿瘤患者,肿瘤组织刺激食管黏膜,也可能出现食道烧灼感,同时还可能伴有吞咽困难等症状。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食道烧灼感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先天食管结构异常或误服刺激性物质有关。比如低龄儿童误服了强酸、强碱类清洁用品,会立即出现食道烧灼感,此时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如稀释胃内物质等,且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危险化学品,加强家庭物品的妥善保管。 (二)育龄女性 妊娠期间的育龄女性出现食道烧灼感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妊娠导致的生理变化引起胃食管反流。此时应尽量采取非药物的缓解方式,如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饱,睡前2-3小时不要进食;睡觉时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夜间反流。 (三)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食道烧灼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弱,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可能会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灼感。对于老年人,要注意观察其基础疾病情况和用药情况,如有食道烧灼感,需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在缓解症状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性,优先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缓解方式。 四、就医建议 如果频繁出现食道烧灼感,或伴有吞咽困难、体重下降、呕血等报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胃镜检查、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检查手段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9-29 13:24:25 -
纤维肠镜取活检有副作用吗
纤维肠镜取活检有一般轻微副作用如腹痛、少量便血,还有少见但需重视的副作用如肠穿孔、感染,不同人群有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儿童配合差、肠道窄薄风险高,老年人肠道退行性改变操作难风险增,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关注相关指标及活检部位情况。 一、一般可能出现的轻微副作用 1.腹痛 纤维肠镜取活检时,肠镜通过肠道会对肠道黏膜产生一定刺激,部分受检者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腹痛,一般程度较轻,多数在检查后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这是因为肠镜操作会引起肠道蠕动的改变以及对肠壁的机械刺激,不同个体对这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体质较好、肠道基础状况良好的受检者腹痛症状相对较轻。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肠道较为娇嫩,相对更容易出现腹痛,但通常也多为短暂的轻微不适。 2.少量便血 取活检时会对肠道黏膜造成微小损伤,所以可能会有少量便血情况。一般出血量很少,表现为大便潜血试验弱阳性或者大便表面有少量鲜红血迹。这是由于活检部位的小血管破裂导致的,通常在检查后的1-2天内会停止出血。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如本身患有血友病等疾病的患者,便血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其凝血机制异常,小血管破裂后更难自行止血,需要特别关注。 二、较为少见但需重视的副作用 1.肠穿孔 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纤维肠镜取活检有导致肠穿孔的风险。通常是在肠道存在病变(如严重狭窄、肿瘤浸润等)或者操作医生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肠穿孔会引起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对于老年患者,其肠道功能可能衰退,肠道壁相对薄弱,发生肠穿孔的风险可能相对增加;有肠道手术史的患者,肠道粘连等情况可能增加操作难度,也会使肠穿孔的风险升高。 2.感染 如果肠镜消毒不严格或者受检者本身肠道存在感染病灶,取活检后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感染可表现为发热、腹痛加重、白细胞升高等。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其自身抵抗力差,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一旦发生感染可能病情进展较快,需要积极治疗。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进行纤维肠镜取活检时,由于其配合度相对较差,需要更加谨慎操作。儿童肠道相对狭窄且肠壁较薄,发生肠穿孔等严重副作用的风险相对更高。在检查前需要充分做好肠道准备,检查过程中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检查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腹痛、便血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述症状可能不清晰,家长需要格外留意儿童的精神状态和腹部体征。 2.老年人 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退行性改变,如肠道蠕动减慢、肠道弹性下降等。在纤维肠镜取活检时,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发生肠穿孔等副作用的风险增加。检查前要评估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因为取活检过程可能会对老年人的身体造成一定应激。检查后要加强对老年人腹痛、便血等情况的监测,由于老年人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3.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纤维肠镜取活检可能会引起应激反应,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所以在检查前后需要密切监测心血管指标。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检查前后的血糖波动,因为检查过程中的应激以及可能的饮食变化等都可能影响血糖水平。在取活检后要注意保持活检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影响血糖控制等。
2025-09-29 13:22:21 -
大便像豆酱是怎么回事
大便像豆酱可能由消化不良或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消化不良多因进食难消化食物或胃肠功能弱,肠道感染包括细菌(如沙门菌)、病毒(如轮状病毒)感染。可通过粪便常规、血常规检查诊断,前者查粪便外观、镜检等,后者看白细胞等指标。应对需调整饮食、注意休息,若持续不缓解或伴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出现该情况更需重视。 一、可能的原因 (一)消化不良 成因:当进食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者胃肠消化功能较弱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就可能导致大便像豆酱样。例如,儿童如果一次性摄入大量肉类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而自身消化酶分泌相对不足,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成年人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也可能引发消化不良,进而出现大便异常。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比成年人更易发生消化不良导致大便像豆酱;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也较容易出现因消化不良引起的大便异常。 (二)肠道感染 细菌感染:如沙门菌感染等,沙门菌会侵袭肠道,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使大便性状改变,呈现豆酱样。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的感染;成年人在不注意饮食卫生,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也可能发病。 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引起儿童腹泻的原因之一,感染后病毒在肠道内复制,破坏肠道细胞,导致腹泻,大便可呈豆酱样。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感染轮状病毒,但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感染后症状往往更为明显。 二、相关检查与诊断 (一)粪便常规检查 检查内容:通过对粪便的外观、镜检等了解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如果是肠道感染引起的大便像豆酱,粪便常规中可能会发现较多白细胞、红细胞,或者检测到相应的病原菌。 年龄差异影响:儿童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标本的采集和保存,要确保标本新鲜,以便准确检测;老年人进行检查时也应遵循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血常规检查 检查内容:通过血常规可以了解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肠道感染,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通常会升高;消化不良一般血常规无明显异常改变。 不同人群特点:儿童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儿童的年龄阶段,因为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血常规参考值有所不同;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基础疾病,血常规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综合分析。 三、应对与建议 (一)一般处理 调整饮食:对于消化不良导致大便像豆酱的情况,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儿童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过度进食;成年人也要注意饮食规律,控制每餐的食量。 注意休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胃肠得到充分的恢复时间。 (二)就医指征 如果大便像豆酱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剧烈腹痛、呕吐不止、脱水表现(如口干、尿量减少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更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老年人也要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大便像豆酱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必要时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09-29 13:21:10 -
做无痛胃镜伤身体吗
无痛胃镜在规范操作下短期影响较小但存在个体差异影响,操作流程包括建立静脉通路、给药后插镜检查及检查后观察,检查前后有相应注意事项,其对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不同个体需评估风险并做好准备与后续处理。 一、无痛胃镜对身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一)一般情况下的影响 无痛胃镜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的胃镜检查,通常来说,规范操作下对身体的短期影响较小。麻醉药物会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痛苦、无意识,但药物代谢后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长期的严重损害。从检查角度看,它能更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如发现早期胃癌、胃溃疡等,这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是有利的。 (二)个体差异的影响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相对而言,儿童在进行无痛胃镜时风险可能稍高一些,需要更谨慎地评估麻醉药物的剂量等情况。例如,幼儿的肝肾功能还不完善,药物代谢速度可能较慢,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麻醉药物可能对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呼吸抑制等。所以老年人在进行无痛胃镜前需要更全面地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身体状况能耐受麻醉和检查过程。 2.身体基础状况因素 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如严重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等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时麻醉药物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引发不良事件。因为麻醉药物会抑制呼吸中枢,降低心肌收缩力等,对于本身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风险较大,需要在病情稳定且经过充分评估后谨慎选择。 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肾功能不全时,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会受到影响,药物在体内蓄积的风险增加,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升高。所以这类患者进行无痛胃镜前需要调整麻醉方案等,以保障安全。 二、无痛胃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流程简要 1.患者先进行静脉通路的建立,以便给予麻醉药物。 2.麻醉医生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镇静、睡眠状态。 3.医生将胃镜经口腔插入,依次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 4.检查结束后,患者逐渐苏醒,在恢复室观察一段时间,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可离开。 (二)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 饮食方面: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禁饮2-4小时,以保证胃内空虚,利于胃镜观察。例如,成人一般检查前一天晚上8点后不再进食固体食物,检查当天早晨不喝水等。 告知医生病史: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药物过敏史、基础疾病等情况,以便医生评估麻醉风险等。比如告知医生是否有对某种麻醉药物过敏,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2.检查后注意事项 休息:检查后需要在医院休息一段时间,待完全清醒且无不适后再离开。 饮食:一般检查后1-2小时可少量饮水,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如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了活检等操作,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饮食限制,遵循医生的具体嘱咐。 总之,无痛胃镜在规范操作下对身体的短期影响可控,其带来的疾病诊断价值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但不同个体由于自身状况不同,在进行无痛胃镜时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后续处理。
2025-09-29 13: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