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老年临床医学部消化内科科主任。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或医学学士学位。现兼任河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肝炎学组副组长,河南省抗癌协会康复(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毕业近30年来,长期从事肝病、胃肠病、老年病临床治疗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肝脏疑难病如难治型丙肝、隐匿型乙肝伴随脂肪肝、转氨酶反复升高、不明原因肝病、妊娠期合并肝损伤治疗有独到见解;对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黄疸、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晚期肿瘤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擅长各种肝病(乙肝、丙肝、脂肪肝、自免肝、药物性肝损伤)、晚期肿瘤(肝癌、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胆囊癌、食管癌)综合治疗,及>各种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肠内外营养应用。擅长应用肝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的诊断与治疗。毕业来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论著编写若干部,获发明专利1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二等奖2项,省科委立项课题1项,参与申报国家科技奖1项。研究方向:1.肝纤维化非创治疗的检查及治疗评估; 2.晚期消化道肿瘤综合(姑息)治疗; 3.肝癌(转移、原发)综合治疗; 4.肠内外营养。
展开-
胆囊炎什么水果不能吃
胆囊炎患者应避免食用过酸、高糖分及不易消化的水果,过酸水果刺激胃酸分泌致胆绞痛,高糖分水果增胆囊结石风险,不易消化水果加重胃肠负担。儿童和老年胆囊炎患者受影响更需注意。 原因:胆囊炎患者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可能存在异常,过酸的水果会刺激胃酸分泌,进而反射性引起胆囊收缩,导致胆绞痛等不适症状。例如柠檬,其酸性较强,大量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胆囊炎患者的腹部疼痛等症状。对于儿童胆囊炎患者,由于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过酸水果的刺激可能更易引发不适;老年胆囊炎患者本身消化功能减退,过酸水果的刺激也可能影响病情稳定。 高糖分的水果 原因:高糖分水果进入人体后,会使血糖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有促进胆固醇合成的作用,会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相对升高,增加胆囊结石形成的风险,从而加重胆囊炎病情。像荔枝,含糖量较高,胆囊炎患者食用后可能不利于病情控制。在特殊人群中,儿童过量食用高糖分水果可能影响正常的代谢平衡,老年胆囊炎患者本身代谢功能有所下降,高糖分水果的摄入更易引发代谢紊乱相关问题影响胆囊炎状况。 不易消化的水果 原因:部分水果质地较硬或纤维含量过高,不易被胆囊炎患者消化,食用后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间接影响胆囊的正常功能。比如椰子,其果肉相对紧实,不易消化,胆囊炎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情况,进而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以及胆囊的恢复。对于幼儿胆囊炎患者,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不易消化的水果更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老年胆囊炎患者胃肠蠕动减慢,食用不易消化的水果后消化困难的问题会更为突出。
2025-10-17 10:15:50 -
肠胃不好能吃蒜吗
肠胃不好者能否吃蒜分情况,一般肠胃健康人群可少量吃蒜但不宜过量,肠胃不好人群中胃酸过多、有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者通常不宜吃蒜,儿童、老年人肠胃不好者要谨慎或控制量食用,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及长期吸烟饮酒者肠胃不好时应尽量避免或严格控制吃蒜。 肠胃不好人群吃蒜的情况 胃酸过多者:大蒜属于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胃酸过多的肠胃不好者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烧心、反酸等症状,这类人群不建议吃蒜。 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大蒜中的成分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可能导致溃疡病情加重,不利于溃疡的愈合,这类人群应避免吃蒜。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此类患者的肠胃较为敏感,蒜的刺激性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腹痛、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建议吃蒜。 不同年龄层肠胃不好者的特殊情况 儿童肠胃不好者:儿童肠胃功能相对较弱,蒜的刺激性较强,更容易对儿童肠胃造成损伤,引起肠胃不适,所以肠胃不好的儿童通常不建议吃蒜。 老年人肠胃不好者:老年人肠胃功能逐渐衰退,对食物的耐受性降低,蒜的刺激性可能会影响老年人肠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加重肠胃负担,因此肠胃不好的老年人也要谨慎食用蒜,若食用需控制量且观察肠胃反应。 生活方式与肠胃不好吃蒜的关联 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者:本身作息不规律就可能影响肠胃功能,此时再吃蒜,会进一步加重肠胃的刺激,更易出现肠胃不适,这类人群肠胃不好时应尽量避免吃蒜。 长期吸烟、饮酒者:吸烟和饮酒都会对肠胃造成损伤,肠胃不好的情况下再吃蒜,会雪上加霜,加重肠胃的不良状况,这类人群肠胃不好时要严格控制蒜的摄入。
2025-10-17 10:14:30 -
CT能检查出胃部肿瘤吗
CT可检查部分胃部肿瘤,能观察大体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但对早期小肿瘤敏感性不足,易受胃肠气体干扰,儿童做CT需控辐射剂量,怀疑胃部肿瘤还需结合胃镜等进一步明确,病理活检是金标准。 CT检查胃部肿瘤的优势方面 观察肿瘤大体形态:可以清晰显示胃部肿瘤是肿块型、溃疡型等不同形态,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类型。比如肿块型肿瘤在CT上表现为胃腔内的占位性病变,边界可能相对较清楚等。 判断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能明确肿瘤是否侵犯周围的脏器,像肝脏、胰腺等,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若肿瘤侵犯胰腺,在CT图像上可以看到肿瘤与胰腺的界限不清等表现。 CT检查胃部肿瘤的局限性方面 对早期小肿瘤敏感性不足:由于早期胃部肿瘤体积小,有时仅局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此时胃壁厚度改变可能不明显,CT难以发现。例如一些直径小于1厘米的早期胃癌,可能在CT上没有特征性表现而被漏诊。 容易受胃肠气体等干扰:胃内的气体可能会影响CT对胃壁的观察,导致部分胃壁结构显示不清,从而影响对肿瘤的准确判断。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CT检查胃部肿瘤的意义基本是相似的,但在儿童人群中,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CT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因为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要在保证检查必要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辐射暴露。而对于有胃部不适等症状怀疑有肿瘤的患者,若CT初步怀疑胃部肿瘤,还需要结合胃镜等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胃内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诊断胃部肿瘤的金标准。
2025-10-17 10:13:00 -
便秘后便血怎么办
便秘引起便血的治疗需根据具体原因,可能是饮食不当、大便干燥、痔、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等,要对症治疗。患者还需注意日常生活事项,不适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如经常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时可致肛门周围皮肤破裂而便血。对此,应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适当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如猕猴桃、火龙果、黄瓜、西红柿等,同时适当多喝水,可促进新陈代谢。 二、大便干燥 长期不良排便习惯会使大便在肠道堆积致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破裂出血。患者可适当运动,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利于大便排出。 三、痔 痔是常见肛肠疾病,与不良排便习惯、长期饮酒等有关,会出现便血、肛门瘙痒、疼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痔速宁片、化痔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采用胶圈套扎法治疗。 四、肛裂 经常腹泻或长时间便秘可能导致肛管皮肤撕裂,出现便血、疼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丁卡因凝胶、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通过肛裂切除手术处理。 五、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结肠,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表现为间断性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柳氮磺吡啶栓等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放松心情,减少紧张焦虑情绪。若不适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5-10-17 10:11:53 -
何为母乳性腹泻
母乳性腹泻是纯母乳喂养婴儿出现的大便次数较多但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且体重增长正常的状况,主要与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相关,前列腺素能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进而增加水和电解质分泌引发腹泻,其大便呈黄色稀糊状无黏液脓血,需排除感染性腹泻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若婴儿一般状况良好且体重增长正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随月龄增长添加辅食多可自行缓解,特殊人群需密切观察体重增长情况,体重不增等异常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一、定义 母乳性腹泻是指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的腹泻状况,其大便次数较多,但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且体重增长正常。 二、病因 主要与母乳中前列腺素含量较高相关,前列腺素能促进小肠平滑肌运动,进而增加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引发腹泻。 三、临床表现 1.大便特征:大便呈黄色稀糊状,每日排便次数可达数次至十数次不等,一般无黏液脓血。 2.婴儿一般状况:婴儿精神状态通常良好,体重可正常增长。 四、诊断鉴别 需排除感染性腹泻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腹泻。通过详细询问喂养史,并结合大便常规等检查进行鉴别,感染性腹泻常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其他异常症状,而母乳性腹泻婴儿一般情况较好。 五、处理方式 若婴儿一般状况良好且体重增长正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随着婴儿月龄增长、添加辅食后,腹泻多可自行缓解。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这一特殊人群,需密切观察体重增长情况。若体重增长正常,则无需干预;若出现体重不增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评估,以明确是否存在其他问题。
2025-10-17 1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