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导师,老年临床医学部消化内科科主任。1982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或医学学士学位。现兼任河南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脾胃病专业委员会肝炎学组副组长,河南省抗癌协会康复(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
毕业近30年来,长期从事肝病、胃肠病、老年病临床治疗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肝脏疑难病如难治型丙肝、隐匿型乙肝伴随脂肪肝、转氨酶反复升高、不明原因肝病、妊娠期合并肝损伤治疗有独到见解;对重症肝炎、肝硬化腹水、黄疸、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晚期肿瘤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擅长各种肝病(乙肝、丙肝、脂肪肝、自免肝、药物性肝损伤)、晚期肿瘤(肝癌、胰腺癌、胃癌、大肠癌、胆囊癌、食管癌)综合治疗,及>各种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肠内外营养应用。擅长应用肝穿刺术、腹腔穿刺术的诊断与治疗。毕业来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论著编写若干部,获发明专利1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卫生厅科技二等奖2项,省科委立项课题1项,参与申报国家科技奖1项。研究方向:1.肝纤维化非创治疗的检查及治疗评估; 2.晚期消化道肿瘤综合(姑息)治疗; 3.肝癌(转移、原发)综合治疗; 4.肠内外营养。
展开-
胃部隐痛和后背疼痛的病因是什么
胃部隐痛和后背疼痛的常见病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脊柱病变),需综合患者多方面因素排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胃溃疡: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长期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病因,Hp破坏胃黏膜屏障。患者常表现为餐后半小时左右出现胃部隐痛,疼痛有一定规律性,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后背。研究显示约10%-15%的胃溃疡患者会出现后背疼痛症状,这与胃溃疡病灶刺激内脏神经,通过神经反射传导至后背相关。 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主要由Hp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痛,即空腹时疼痛明显,进食后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尤其是后壁的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病灶刺激周围神经并向背部放射。 胰腺炎:多见于暴饮暴食后或有胆道疾病史的人群,尤其是胆源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胀痛或绞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性胰腺炎也可出现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可放射至后背。 胆囊炎、胆结石:多见于40岁左右肥胖女性,胆结石或胆囊炎发作时,炎症刺激胆囊周围神经,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及后背,同时伴有右上腹隐痛、腹胀、恶心等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多加重。胆道系统与背部神经存在关联,炎症刺激可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后背疼痛。 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有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部分冠心病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的胸痛,可放射至后背、左肩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这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产生的乳酸等物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后背等部位疼痛。 骨骼肌肉系统疾病 脊柱病变:如胸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坐姿等生活方式可诱发脊柱病变。当胸椎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神经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时,可引起背部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胃部区域的牵涉痛,疼痛程度和性质因病变程度不同而异,一般与脊柱活动相关,如久坐、弯腰后疼痛加重。 对于出现胃部隐痛和后背疼痛的患者,需要综合考虑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进行排查。例如,中老年患者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时需警惕冠心病;有胆囊疾病史或肥胖女性需考虑胆囊炎、胆结石;长期不良姿势人群需排查脊柱病变等。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呕吐剧烈、胸痛剧烈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腹部B超、心电图等,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16 13:26:10 -
胃液的作用
胃液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蛋白质消化,通过引起促胰液素释放参与脂肪消化,还能杀灭随食物入胃的细菌以及促进铁和钙的吸收,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人群胃液相关功能有差异,如婴儿胃酸少胃蛋白酶活性低,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异常影响消化,老年人胃肠功能衰退影响消化及铁钙吸收等。 一、激活胃蛋白酶原 胃液中的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可水解蛋白质,将其分解为月示、胨及少量多肽。不同年龄人群胃液分泌情况不同,婴儿胃酸分泌量相对较少,胃蛋白酶活性也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胃酸分泌逐渐完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也逐步增强;对于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如胃溃疡患者,可能存在胃酸分泌异常,影响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进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二、促进食物消化 1.蛋白质消化:如上述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将蛋白质逐步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等,为机体吸收利用蛋白质提供前提。不同性别在消化功能上可能无显著差异,但如果女性患有内分泌失调相关疾病影响胃液分泌,可能会影响蛋白质消化;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胃液分泌及消化功能紊乱,影响蛋白质等食物的消化。 2.脂肪消化:胃液中的胃酸等成分虽不是直接消化脂肪的主要因素,但胃酸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富含碳酸氢盐的胰液,胰液中的胰脂肪酶等能分解脂肪为甘油和脂肪酸等,从而参与脂肪的消化过程。对于有胆道疾病的人群,如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出,进而影响胰脂肪酶对脂肪的消化作用;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胃液分泌及后续的消化过程都可能减弱,对脂肪等食物的消化能力下降。 三、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胃液中的胃酸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能杀灭进入胃内的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多种细菌,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胃液杀菌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可能会破坏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影响胃液的杀菌功能及整体消化环境;患有胃部炎症等疾病的人群,胃液杀菌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增加胃肠道感染的风险。 四、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胃酸可以使食物中的铁游离出来,形成可溶性的亚铁盐,便于肠道吸收铁元素;同时胃酸还能促进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退,胃酸分泌减少,会影响铁和钙的吸收,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和骨质疏松等问题;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胃酸分泌不足,也会影响铁和钙的吸收,需要关注其营养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对铁的需求增加,若胃液分泌异常影响铁的吸收,可能会加重缺铁性贫血的风险。
2025-10-16 13:25:34 -
大便拉血严重吗
大便拉血严重程度需分情况判断,痔疮、肛裂等导致的可能不严重,肠道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导致的可能严重,要结合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一、可能不严重的情况 1.痔疮导致的大便拉血 年龄与性别因素:各年龄段和男女均可发病,尤其久坐、便秘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易患。痔疮引起的便血通常为便后滴血,血色鲜红,一般量不多。比如一些长期久坐办公的人群,因肛门周围静脉丛曲张,容易出现痔疮出血,这种情况相对来说在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久坐、保持大便通畅等)后,病情可能得到缓解,一般不危及生命,相对不严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诱发痔疮出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定时排便等,出血情况可能改善。 2.肛裂引起的大便拉血 年龄与性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多见于年轻人。肛裂导致的便血往往伴有排便时剧烈疼痛,便血颜色鲜红,量较少。例如一些因大便干结导致肛裂的患者,在改善大便性状后,肛裂有自愈倾向,便血情况也会随之缓解,一般不属于严重情况。 生活方式关联:大便干结是常见诱因,改善生活方式,使大便保持湿润通畅,有助于肛裂愈合和便血停止。 二、可能严重的情况 1.肠道恶性肿瘤导致的大便拉血 年龄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肠道恶性肿瘤引起的便血,血色暗红,常与黏液、脓液混合,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腹痛、消瘦等症状。例如结肠癌患者,随着肿瘤的生长,会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性状改变和出血,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相对较为严重。 病史影响:有肠道腺瘤性息肉病史等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这类病史会增加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一旦出现大便拉血,需高度警惕肠道恶性肿瘤的可能,应及时就医检查。 2.炎症性肠病导致的大便拉血 年龄与性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炎症性肠病引起的便血常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持续炎症、溃疡,会出现黏液脓血便,若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相对严重。 生活方式与病史:生活压力大、免疫力低下等可能诱发炎症性肠病,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这类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总之,大便拉血是否严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病因、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一旦出现大便拉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结肠镜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3:23:43 -
胃动力不足吃什么食物
富含膳食纤维的全麦面包、西兰花等可促肠道蠕动;易消化的大米粥、燕麦能助胃动力不足者消化;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麦面粉、动物肝脏有益胃肠功能;健脾养胃的山药、南瓜对胃动力不足人群有帮助,不同人群食用各有注意事项。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改善胃动力不足的情况。例如全麦面包,每100克全麦面包中约含有10克左右的膳食纤维,它在胃肠道内可以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胃内容物的排空。蔬菜也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像西兰花,每100克西兰花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6克,多吃西兰花等蔬菜能帮助维持肠道正常的运动功能。对于儿童来说,可适当增加西兰花的摄入,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度加工破坏营养;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食用时可将蔬菜切碎煮烂,便于消化吸收。 易消化的谷物类食物 大米粥是一种很适合胃动力不足人群的食物,大米经过熬煮后,淀粉结构变得疏松,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一般来说,煮大米粥时,大米与水的比例可控制在1:10左右,这样煮出的粥较为稀软,能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燕麦也是不错的选择,燕麦富含β-葡聚糖等成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燕麦可以煮成燕麦粥食用,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胃动力不足患者,选择无糖燕麦更为合适,因为高糖饮食可能会影响胃肠功能。 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 维生素B族对胃肠道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食物的消化。例如全麦面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族,每100克全麦面粉中维生素B1含量约为0.43毫克,维生素B2含量约为0.06毫克等。动物肝脏也是维生素B族的良好来源,每100克猪肝中维生素B2含量约为2.08毫克,维生素B12含量约为26.0微克等。孕妇如果出现胃动力不足,可适当摄入全麦面粉制作的面食,但要注意控制量,避免因摄入过多导致体重增长过快;而对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食用动物肝脏,因为肝脏疾病可能影响对维生素B族的代谢等情况。 具有健脾养胃作用的食物 山药是一种典型的健脾养胃食物,山药中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山药可以做成山药粥,将山药去皮切成小块与大米一同煮粥,每100克山药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2.4克,食用后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不会加重胃肠负担。南瓜也是健脾养胃的佳品,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每100克南瓜中果胶含量约为0.8克。对于婴幼儿胃动力不足,可将南瓜制成南瓜泥喂养,但要注意制作过程的卫生,避免引起肠道感染;对于患有胃溃疡等病史的患者,食用南瓜时要注意避免空腹大量食用,以免刺激胃酸分泌。
2025-10-16 13:22:35 -
不停地拉肚子怎么办
不停地拉肚子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因素。需调整饮食、腹部保暖,感染性腹泻按情况治疗,非感染性腹泻做相应调整,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要及时就医并依情况处理。 一、明确病因 不停地拉肚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等感染肠道)、非感染性因素(饮食不当、过敏、肠道功能紊乱等)。感染性腹泻常见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后,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等。非感染性因素中,饮食上进食过多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或对某些食物过敏,以及压力过大、腹部受凉等都可能导致。 二、一般处理措施 调整饮食: 急性期应暂时减少进食量,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及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防止加重肠道负担。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合理喂养,保证饮食卫生。 成人可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腹部保暖:腹部受凉可能加重腹泻,可使用热水袋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更要注意温度控制。对于婴幼儿,可用合适的腹带保暖。 三、医疗干预情况 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判断是否使用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例如轮状病毒感染,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通过补液等支持治疗来帮助身体恢复。 非感染性腹泻的调整:对于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可使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制剂。如果是过敏引起的腹泻,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不停地拉肚子时,更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因为儿童脱水相对成人更容易发生且更严重。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等,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腹部保暖和饮食卫生,喂养时要注意餐具的清洁消毒。 老年人:老年人不停地拉肚子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问题,且老年人本身可能有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腹泻可能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老年人出现不停地拉肚子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和电解质,保持水分平衡。 孕妇:孕妇不停地拉肚子需要谨慎处理,因为严重的腹泻可能会引起宫缩,影响胎儿安全。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在用药上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
2025-10-16 13: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