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各种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以及宫颈疾病、外阴阴道病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专家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妇科内分泌学组秘书,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更年期(中文版)》杂志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各种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以及宫颈疾病、外阴阴道病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展开
  • 月经推迟5天还没来怎么回事

    月经推迟5天需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育龄期有性生活女性要排查妊娠,可通过早早孕试纸或血hCG检测;内分泌失调方面,多囊卵巢综合征会致月经推迟伴多毛等,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影响月经;精神心理因素如长期紧张焦虑可致月经推迟;生活方式上过度节食、作息不规律会引发;还有慢性疾病及妇科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若月经推迟持续或伴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一、妊娠相关情况 如果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有效避孕措施,月经推迟5天首先要考虑妊娠的可能。可以通过早早孕试纸检测晨尿,若结果为阳性,则提示怀孕的可能性较大。另外,也可以到医院进行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这是诊断妊娠更准确的方法。对于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月经推迟需首先排查妊娠情况。 二、内分泌失调 1.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见于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代谢紊乱,雄激素水平升高,会出现月经推迟,还可能伴有多毛、痤疮、肥胖等表现。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通过性激素六项检查及超声检查等可辅助诊断。 2.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及内分泌功能,导致月经推迟,还可能伴有乏力、怕冷、水肿等症状;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推迟等情况。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明确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三、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精神心理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推迟。比如一些面临考试压力的学生、工作压力大的职场女性等,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助于判断。 四、生活方式因素 1.过度节食:如果近期过度节食减肥,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等摄入不够,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包括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月经推迟。对于青春期女性,还可能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2.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昼夜颠倒等作息不规律的情况,会干扰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的正常节律,进而导致月经推迟。 五、其他疾病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肺结核等,也可能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及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月经推迟。另外,宫腔粘连等妇科疾病也可能引起月经推迟,通常有宫腔操作史等相关病史。 如果月经推迟5天还没来,首先要根据自身情况排查上述可能因素。如果是育龄期女性,有性生活史,应首先排查妊娠;若排除妊娠,需进一步结合自身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情况,考虑内分泌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或其他疾病因素等,并可通过相应的检查来明确原因。如果月经推迟情况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5 14:47:58
  • 超声检查未见明显胎芽是什么意思

    超声检查未见明显胎芽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孕周因素,月经周期规律女性停经时间未达观察胎芽时间范围则可能未见;胚胎发育异常,如胚胎停育(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因素影响)、宫外孕;超声检查技术因素,仪器分辨率低或检查者经验不足可能误判;特殊人群情况,高龄孕妇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高,有不良孕产史孕妇再次出现胚胎发育异常概率相对较高。 一、可能的孕周因素 超声检查未见明显胎芽可能与孕周有关。一般来说,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通常在停经5-6周时经阴道超声可观察到胎芽,停经6-7周时经腹部超声能看到胎芽。如果实际孕周小于这个时间范围,可能超声下暂时看不到明显胎芽。例如,月经周期较长的女性,排卵时间较晚,受孕时间相对靠后,那么胚胎发育的实际孕周就会偏小,此时超声检查可能未见明显胎芽。 二、胚胎发育异常情况 1.胚胎停育 胚胎停育是导致超声未见明显胎芽的常见原因之一。染色体异常是胚胎停育的重要因素,约50%-60%的早期胚胎停育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如果胚胎染色体存在数目或结构异常,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导致在超声检查时看不到明显胎芽。 内分泌因素也可能引起胚胎停育,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等。黄体功能不全时,孕激素分泌不足,不能为胚胎着床和发育提供良好的内分泌环境;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增加胚胎停育的风险,进而可能超声下未见明显胎芽。 2.宫外孕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常见于输卵管妊娠。宫外孕时,胚胎无法正常在子宫内发育,超声检查时子宫内看不到明显胎芽,而在输卵管等部位可能看到异常的妊娠组织。宫外孕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腹腔内出血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三、超声检查技术因素 超声检查的仪器分辨率、检查者的操作经验等技术因素也可能影响对胎芽的观察。如果超声仪器的分辨率较低,或者检查医生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虽然有胎芽但未被准确发现的情况。例如,对于一些发育较小的胚胎,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器可能更容易发现胎芽,而低分辨率仪器可能导致未见明显胎芽的误判。 四、特殊人群情况 高龄孕妇: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孕妇,胚胎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升高,这会增加超声检查未见明显胎芽以及胚胎停育等情况的发生风险。高龄孕妇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胚胎发育情况,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超声检查等相关监测。 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既往有胚胎停育、自然流产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出现超声未见明显胎芽等胚胎发育异常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类孕妇在孕期需要加强产检,密切关注胚胎发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5 14:46:59
  • 女性阴道有异味怎么回事

    阴道异味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菌群失调致分泌物鱼腥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母菌感染致分泌物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一般异味不明显)、滴虫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感染致分泌物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宫颈炎(病原体感染致分泌物黏液脓性、有异味)、盆腔炎性疾病(上生殖道感染致分泌物有异味)、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清洁致异味,改善习惯可缓解),孕期女性易出现异味需谨慎用药就医,绝经后女性易感染出现异味需注意清洁并及时就医排查恶性病变。 一、细菌性阴道病 成因: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所致。多见于性生活活跃的女性,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等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异味特点:阴道分泌物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成因: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是常见诱因。 异味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一般异味不明显,但病情严重时可能有轻微异味。 三、滴虫性阴道炎 成因: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可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式便器、衣物等间接传播。 异味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常伴有外阴瘙痒。 四、宫颈炎 成因:多由病原体感染宫颈所致,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流产、分娩、宫腔操作等使宫颈受损后易受感染。 异味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可有异味,可伴有性交后出血、外阴瘙痒等症状。 五、盆腔炎性疾病 成因: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多由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多见,有宫腔操作史等也易发病。 异味特点: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能有异味,还可伴有发热、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 六、卫生习惯不佳 成因:不注意外阴清洁,不及时更换内裤等。比如长时间不清洗外阴,会导致分泌物积聚,从而产生异味。 异味特点:一般通过改善卫生习惯可缓解,分泌物通常无明显异常性状改变,但长期不改善可能引发上述病理性异味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期女性:孕期阴道环境改变,更易出现阴道异味情况,若出现应及时就医,因为孕期用药需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并进行合适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 绝经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出现异味,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若出现异味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恶性病变等可能。

    2025-10-15 14:45:34
  • 子宫内膜癌早期B超的表现

    子宫内膜癌早期B超表现包括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情况,如内膜可能增厚、回声不均匀;宫腔内病变情况,如存在占位性病变、宫腔线改变;还可初步评估肌层浸润情况,不同特殊人群如绝经后女性、有长期月经紊乱病史女性、年轻女性出现相关B超表现需高度警惕,因其患子宫内膜癌风险或因自身情况需排查。 一、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情况 子宫内膜厚度: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B超检查时,子宫内膜可能增厚,但厚度并无绝对特异值,一般可超过5mm等。不同年龄、月经周期阶段的女性子宫内膜厚度正常范围不同,如育龄期女性在增生期等有相应正常厚度区间,若超出正常范围需警惕。例如,绝经后女性正常子宫内膜厚度通常小于5mm,若超过则需进一步排查,因为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后女性中也可能发生,增厚的内膜是早期可能出现的表现之一。 子宫内膜回声: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B超下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较为常见。正常子宫内膜回声多均匀,而病变的内膜组织导致回声不均匀,可能是因为癌组织生长使得内膜结构紊乱,局部有异常的组织成分,从而在B超图像上表现为回声不均匀。 二、宫腔内病变情况 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早期子宫内膜癌可能表现为宫腔内有占位性病变的征象。通过B超可观察到宫腔内有异常的团块状回声等,其形态不规则,与周围正常内膜组织界限可能不太清晰。这种占位性病变是由于癌组织在宫腔内生长形成,不同于正常的内膜结构。 宫腔线改变:正常宫腔线清晰、规则,而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能出现宫腔线模糊、中断等改变。这是因为癌组织浸润等影响了宫腔内的正常结构,使得宫腔线的正常形态被破坏。 三、肌层浸润情况初步评估 肌层回声及浸润判断:B超可以初步评估癌组织对肌层的浸润情况。早期子宫内膜癌癌组织浸润肌层较浅时,可能表现为肌层回声的局部改变,如肌层内出现异常的低回声等区域,但此时浸润深度较浅。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浸润程度,不同年龄、生育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对肌层浸润判断的准确性,比如年轻未育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的肌层结构等有差异,会对B超判断肌层浸润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绝经后女性,由于其雌激素水平低,子宫内膜相对薄,但一旦出现上述B超表现更应高度警惕,因为绝经后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长期月经紊乱等病史的女性,本身子宫内膜就可能处于异常状态,B超检查时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内膜情况,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而年轻女性若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等情况行B超检查发现内膜异常表现,也需要进一步排查子宫内膜癌,因为年轻女性也可能患子宫内膜癌,只是相对发病率较低,但一旦发生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2025-10-15 14:44:50
  • 宫颈呈草莓状是什么情况

    宫颈呈草莓状有生理性表现和病理性因素两种情况。生理性表现通常无其他异常症状,无需特殊处理;病理性因素包括阴道炎相关(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可致宫颈呈草莓状)和宫颈病变相关(宫颈尖锐湿疣可使宫颈呈草莓状),发现宫颈呈草莓状需结合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及时就医做详细妇科等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一、生理性表现 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部分女性的宫颈可能会呈现出类似草莓状的外观。这是因为宫颈表面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在一些生理因素影响下,比如局部血管的正常分布状态等,可能会让宫颈看起来有草莓样的表现。这种情况通常没有其他异常症状伴随,如阴道分泌物无明显增多、异味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即可。 二、病理性因素 1.阴道炎相关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阴道毛滴虫可侵犯宫颈,导致宫颈黏膜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宫颈充血、红肿,外观可能呈现草莓状。患者常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外阴瘙痒等症状。滴虫性阴道炎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性伴侣也需要同时治疗,治疗药物主要为硝基咪唑类药物,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注意用药后的复查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若发生滴虫性阴道炎,需要特别注意局部清洁等护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当霉菌性阴道炎较为严重时,炎症蔓延至宫颈,也可能引起宫颈局部的炎症改变,出现宫颈呈草莓状的情况。患者阴道分泌物多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外阴瘙痒明显,伴有灼热感等。治疗上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局部应用克霉唑制剂等,但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用药方式和剂量等有严格要求,儿童患者发生霉菌性阴道炎时,要谨慎选择药物,遵循儿科用药规范。 2.宫颈病变相关 宫颈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尤其是低危型HPV感染。病变可累及宫颈,表现为宫颈表面出现单个或多个乳头状、菜花状突起,外观可能类似草莓状。患者可能有外阴瘙痒、灼痛或性交后疼痛等症状。对于宫颈尖锐湿疣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变的程度等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在生活方式方面,患者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行为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宫颈尖锐湿疣,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因为可能会对分娩等产生影响,要充分评估病情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宫颈呈草莓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等综合判断。如果发现宫颈呈草莓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HPV检测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5 14:43: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