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各种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以及宫颈疾病、外阴阴道病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专家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妇科内分泌学组秘书,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更年期(中文版)》杂志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各种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以及宫颈疾病、外阴阴道病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展开
  • 阴道血吸虫病怎么诊断

    阴道血吸虫病诊断需综合多方面: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来自疫区及疫水接触史;观察阴道分泌物异常、瘙痒、性交疼痛等临床表现;行粪便、阴道分泌物检查找虫卵或毛蚴,血清学查抗体;还可通过阴道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组织病变情况,综合各方面信息明确诊断,且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 临床表现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瘙痒、性交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阴道局部病变,如阴道黏膜上有黄色颗粒状结节等表现,但这些表现并非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 粪便检查:查找血吸虫卵是诊断血吸虫病的重要依据。通过粪便涂片或集卵孵化等方法检测虫卵,若检测到血吸虫卵则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不同年龄人群粪便检查的操作和结果判断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粪便检查时要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性。 阴道分泌物检查: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镜检,查找血吸虫卵或毛蚴。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中是否存在血吸虫相关病原体,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有阴道不适症状者,该检查有助于直接发现病原体。 血清学检查: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血清中血吸虫抗体。血清学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来辅助诊断阴道血吸虫病,不同年龄人群的血清学指标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需要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影像学检查 阴道超声检查:可观察阴道及周围组织的形态结构,若有血吸虫感染导致的病变,可能发现阴道黏膜增厚、结节形成等异常回声表现。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超声检查的操作参数和图像解读需考虑个体差异,如儿童阴道超声检查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辐射,选择合适的检查频率和探头。 CT或MRI检查:必要时可进行CT或MRI检查,进一步了解阴道及盆腔内组织的病变情况,对于判断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对CT或MRI检查的耐受性不同,儿童进行检查时需做好安抚和防护措施。 通过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明确阴道血吸虫病的诊断。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025-10-17 11:28:39
  • 产后复查去产科还是妇科

    产后复查首选产科,主要评估子宫复旧、伤口愈合、恶露、盆底功能、母乳喂养等产科范畴情况,若有妇科特殊合并症或并发症需妇科协同,关键内容含子宫复旧检查、盆底功能评估、伤口检查,通常产后42天复查,复查前注意休息、带孕期等资料,特殊人群需更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恢复情况。 一、产后复查首选产科 产后复查主要是对产妇分娩后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子宫复旧、伤口愈合(如剖宫产切口)、恶露情况、盆底功能、母乳喂养情况等,这些均属于产科专业范畴,因此产后复查一般应前往产科。产科医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针对性检查产妇分娩后的生理变化及相关问题。例如,通过检查子宫大小、质地来判断子宫复旧是否正常,观察会阴或剖宫产伤口愈合情况等。 二、特殊情况需考虑妇科协同 虽然常规产后复查以产科为主,但若产妇存在妇科相关的特殊合并症或并发症,如产后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需妇科专业知识鉴别和处理)、产后发现妇科肿瘤等异常情况时,可能需要妇科医生参与会诊或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此时需根据具体病情由医生判断是单纯产科复查还是需妇科协同。 三、产后复查的关键内容及意义 1.子宫复旧检查:通过超声等检查了解子宫大小、位置及恢复情况,正常情况下产后6周左右子宫应恢复至非孕状态,若子宫复旧不良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等问题。 2.盆底功能评估:产后盆底肌易受损,通过相关检查评估盆底功能,早期发现盆底功能障碍可及时进行康复治疗,预防产后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这是产科产后复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3.伤口检查:剖宫产产妇需检查剖宫产伤口愈合情况,会阴分娩产妇需检查会阴伤口愈合状况,产科医生能专业判断伤口是否存在感染、愈合不良等情况。 四、产后复查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1.复查时间:通常建议产后42天进行复查,此时产妇身体基本恢复到孕前状态,便于全面评估恢复情况。 2.注意事项:复查前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检查结果。携带孕期检查资料、分娩记录等,以便医生全面了解孕产过程。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有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的产妇,产后复查时需更密切监测相关指标恢复情况,产科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增加相应检查项目。

    2025-10-17 11:27:53
  • 卵巢囊肿必须要手术吗

    卵巢囊肿是否必须手术需综合多因素判断,生理性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可定期监测,直径大于5厘米、怀疑恶性、出现明显症状时需手术,育龄、老年及有基础病史人群有不同特殊情况需考虑。 一、卵巢囊肿的分类及一般观察情况 卵巢囊肿有多种类型,如生理性囊肿(常见于黄体囊肿等,多与月经周期相关),一般直径小于5厘米时,有一定自行消失的可能,可先进行定期超声监测,观察囊肿大小、形态等变化。例如,部分女性在月经后半期发现的黄体囊肿,有相当比例会在月经干净后缩小或消失,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立即手术。 二、需要手术的情况 1.囊肿持续存在或增大:若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且持续存在不消失,尤其是观察3-6个月后仍无缩小趋势,那么手术干预的可能性较大。因为随着囊肿增大,发生破裂、扭转等并发症的风险会增加。破裂可能引起急性腹痛、腹腔内出血等情况;扭转则会导致卵巢缺血坏死,严重影响卵巢功能。 2.怀疑为恶性肿瘤: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HE4等)、超声造影、盆腔MRI等检查,高度怀疑卵巢囊肿为恶性时,必须尽快手术。恶性卵巢囊肿若不及时手术,会迅速进展,危及生命。 3.出现明显症状:卵巢囊肿引起严重腹痛、腹胀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法缓解,也需要考虑手术。例如囊肿较大压迫周围组织导致频繁腹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此时手术解除压迫是必要的。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考虑 育龄女性:需要综合考虑生育需求。若有生育计划,手术需尽量保留卵巢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卵巢囊肿剥除术,最大程度减少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若暂无生育计划且符合手术指征,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术式。 老年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要综合考虑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对于一些良性但无症状的小囊肿,可能会更倾向于密切观察;但对于有恶性倾向或引起明显症状的囊肿,仍需积极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和监测。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病史,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调整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合并卵巢囊肿,手术前后需关注内分泌指标的变化,维持内分泌平衡。

    2025-10-17 11:27:25
  • 得了盆腔脓肿要如何

    盆腔脓肿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体位)、药物治疗(抗生素静脉给药)、手术治疗(脓肿切开引流及合并其他情况的手术),特殊人群如妊娠期、老年、儿童患者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考虑胎儿安全、肝肾功能、生长发育等情况。 一、一般治疗 休息与饮食:患者需充分休息,以降低身体消耗。饮食上应摄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供给,促进身体恢复。对于有发热等情况的患者,要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体位: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盆腔脓液积聚在直肠子宫陷凹等较低位置,从而便于引流,同时可减少炎症扩散。 二、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经验性用药一般覆盖需氧菌、厌氧菌等。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以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控制感染。 三、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脓肿较大且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于位置较低的盆腔脓肿,可经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对于位置较高的脓肿,可经腹切开引流。手术能够直接清除脓肿,迅速缓解症状。 盆腔脓肿合并其他情况的手术:若同时存在输卵管卵巢脓肿等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附件切除等手术操作,但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后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生盆腔脓肿时,治疗需格外谨慎。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手术操作也需尽量减少对妊娠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超声检查等,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对感染的耐受能力较差。在治疗时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心率、血压等。抗生素的选用要考虑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儿童患者:儿童患盆腔脓肿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治疗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抗生素的选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儿童的耐受能力,术后要加强伤口护理,密切观察儿童的恢复情况,如有无腹痛复发、发热等情况。

    2025-10-17 11:26:28
  • 女性到达更年期会有哪些症状

    女性更年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血管舒缩致潮热出汗,神经精神方面有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生殖系统有月经紊乱、器官萎缩,骨骼肌肉有骨质疏松,心血管有血脂血压异常及疾病风险增加,患有基础病的更年期女性需更密切关注定期监测,生活上要均衡饮食增钙和维生素D、适当有氧运动,家人要理解支持。 一、血管舒缩相关症状 女性更年期时,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常出现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典型症状为潮热出汗。潮热多始于前胸,迅速波及颈部和面部,随后扩散至全身,一般持续1-3分钟,夜间或应激状态下易加重,可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 二、神经精神相关症状 1.情绪波动:雌激素水平变化可导致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焦虑、抑郁、易激动、烦躁等,部分女性会出现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等抑郁倾向,也可能因小事突然情绪激动。 2.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下降较为常见,如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等,长期睡眠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情绪问题和身体不适。 三、生殖系统相关症状 1.月经紊乱:月经周期变得不规律,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经量时多时少,逐渐过渡到绝经。 2.生殖器官萎缩:雌激素缺乏使阴道黏膜变薄、干涩,导致性交疼痛;外阴皮肤变薄、弹性减退;子宫和卵巢逐渐萎缩等。 四、骨骼肌肉相关症状 雌激素缺乏会影响骨代谢,引发骨质疏松,表现为腰酸背痛、骨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且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尤其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明显升高。 五、心血管系统相关症状 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压也可能出现波动,收缩压升高较为常见,且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更年期女性,需更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骨密度等指标。生活方式上应保持均衡饮食,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如多吃奶制品、豆制品、深海鱼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以维持骨骼和心血管健康。同时,家人应给予理解和支持,帮助更年期女性更好地应对身心变化。

    2025-10-17 11:25: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