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各种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以及宫颈疾病、外阴阴道病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专家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妇科内分泌学组秘书,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更年期(中文版)》杂志编委。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各种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以及宫颈疾病、外阴阴道病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展开
  • 女性排卵期计算方法

    推算排卵期有日历推算法、基础体温测量法、宫颈黏液观察法、排卵试纸检测法。日历推算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者,排卵日在下次月经前14天,前5后4天为排卵期;基础体温测量法是因排卵后孕激素升高致基础体温升0.3-0.5℃,晨起测体温找升高日确定排卵期;宫颈黏液观察法是因排卵前后宫颈黏液变化,观察其性状量等判断;排卵试纸检测法是通过测尿液黄体生成素峰值预测排卵,强阳性预示24-48小时内排卵,前后为排卵期,不同方法有不同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一、日历推算法 1.原理:正常月经周期具有一定规律性,对于月经周期规律(周期为28-30天)的女性,排卵日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据此可推算排卵期。例如,某女性月经周期为30天,本次月经第一天是1号,那么下次月经来潮大概是下个月1号,往前推14天,即16号左右为排卵日,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 2.适用人群:月经周期规律的女性,能较准确通过该方法推算排卵期,但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此方法误差较大。 二、基础体温测量法 1.原理:女性在排卵后,由于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基础体温升高0.3-0.5℃。所以通过每天测量基础体温,可找到体温升高的那一天,进而确定排卵期。测量时需在清晨醒来后,未进行任何活动前测量口腔体温等。 2.操作方法:准备一支基础体温计,每天清晨醒来后,不说话、不活动,将体温计放在舌下测量5分钟左右,记录体温数值。连续测量几个月经周期,一般在体温升高的那一天为排卵日,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就是排卵期。 3.注意事项:对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基础体温测量法也可辅助判断排卵期,但要长期坚持测量才能更准确。同时,保证测量时间和条件的一致性很重要,比如每天测量时间尽量固定等。 三、宫颈黏液观察法 1.原理:在月经周期中,宫颈黏液会随着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排卵前,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宫颈黏液分泌量增多,质地稀薄、透明,像蛋清一样,可拉丝。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升高,宫颈黏液变得黏稠、浑浊,拉丝度差。 2.观察方法:每天用干净的纸巾擦拭外阴,观察宫颈黏液的性状、量等变化。当发现宫颈黏液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好时,往往提示即将排卵,此时的前后几天就是排卵期。 3.适用人群:需要女性有一定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且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等情况影响观察结果。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也可通过观察宫颈黏液变化来辅助判断排卵期。 四、排卵试纸检测法 1.原理: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LH)的峰值水平来预测排卵时间。当排卵试纸出现强阳性时,预示着即将排卵。一般在排卵前24-48小时,LH会出现高峰值,排卵试纸会显示强阳性。 2.操作方法:按照排卵试纸的说明书进行操作,通常是收集晨尿(早晨第一次尿液),将排卵试纸的测试端浸入尿液中,等待几分钟后观察结果。如果出现两条红线,且颜色相近或第二条红线比第一条红线深,即为强阳性,提示即将在24-48小时内排卵,此时的前后几天就是排卵期。 3.注意事项:不同品牌的排卵试纸使用方法可能略有差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同时,尽量采用同一时间的尿液进行检测,以提高准确性。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可从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开始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检测频率。

    2025-10-17 14:18:25
  • 如何判断是不是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会有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改变,还有潮热、情绪波动大、骨密度降低、泌尿生殖系统变化等表现,可通过激素水平检测辅助判断,男性更年期也有类似但相对较轻的相关变化,需专业医生综合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后准确判断,特殊人群需谨慎处理。 一、月经相关表现 女性进入更年期时,月经周期会发生明显变化。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可能出现月经周期延长,原本规律的28-30天周期变为几个月来一次;也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频繁地不到一个月就来一次月经。同时,月经量也可能出现改变,有的女性月经量逐渐减少,有的则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甚至可能导致贫血等情况。这是因为更年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分泌失衡,影响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对于男性来说,虽然没有像女性那样明显的月经,但也可能出现激素水平变化相关的影响,不过相对女性而言不那么以月经为主要判断依据,但也可能出现性功能等方面的间接变化。 二、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是更年期常见的血管舒缩症状。女性会突然感到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热,然后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这种症状可能在白天或夜间睡眠时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研究表明,约75%的更年期女性会出现潮热症状,其发生机制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有关。男性也可能出现类似但相对较轻的血管舒缩相关症状,如面部潮红等。 三、精神神经症状 情绪波动较大是更年期常见表现。女性可能变得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容易激动、烦躁,甚至出现易怒的情况,可能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发脾气。同时,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与更年期体内激素变化影响大脑神经递质有关。男性在更年期也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如变得容易疲劳、烦躁等精神神经方面的改变。 四、其他身体变化 (一)骨骼肌肉方面 更年期女性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表现为腰酸背痛,尤其是在劳累或长时间站立、行走后加重,还可能出现骨折风险增加,轻微外力就可能导致骨折,如摔倒后容易发生腕骨、髋骨等部位骨折。男性更年期也可能出现骨密度下降,但相对女性来说发生时间较晚,程度较轻。 (二)泌尿生殖系统方面 女性更年期后,阴道黏膜变薄,弹性减退,分泌物减少,可能出现性交疼痛;尿道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男性更年期可能出现前列腺增生相关症状,如排尿困难、尿不尽等,这与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五、激素水平检测 通过检测性激素六项等激素水平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处于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时,雌激素水平会明显下降,促卵泡生成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会升高。一般来说,FSH水平大于20IU/L,雌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卵泡期水平时,提示可能处于更年期。男性更年期也可以检测雄激素等激素水平,雄激素水平下降等也有助于判断。 对于有上述多方面表现,同时结合激素水平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是否处于更年期。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个体更年期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而且一些疾病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所以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准确判断是否为更年期。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更年期女性或男性,在判断和处理更年期相关问题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其基础疾病对治疗和判断的影响,遵循个体化的原则进行评估和管理。

    2025-10-17 14:17:51
  • 子宫肌瘤怎样消除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聚焦超声治疗。观察等待适用于无症状且接近绝经的女性;药物治疗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米非司酮,前者可缩小肌瘤但有不良反应,后者有特定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分肌瘤切除术(包括开腹、腹腔镜、宫腔镜下肌瘤切除)和子宫切除术,前者适用于不同情况,后者适用于无生育等特定情况;聚焦超声治疗适用于有症状不愿或不能耐受手术者,治疗前需评估,治疗后需随访。 一、观察等待 对于无症状的子宫肌瘤,尤其是接近绝经年龄的女性,由于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可选择定期观察,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了解肌瘤大小、位置等变化情况。需关注不同年龄阶段肌瘤的变化特点,年轻女性与接近绝经女性的观察重点和频率可能有所不同,年轻女性可能更关注肌瘤对生育等方面的潜在影响,而接近绝经女性主要关注肌瘤随绝经的变化趋势。 二、药物治疗 (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可用于术前缩小肌瘤体积、改善贫血等症状。常用药物如亮丙瑞林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对于有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需谨慎,尤其是绝经前女性长期使用可能加速骨量流失,用药期间可考虑适当补充钙剂等。一般使用时间不超过6个月。 (二)米非司酮 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可拮抗孕激素作用,使肌瘤缩小。但可能引起闭经、潮热等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对于有肝肾功能异常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三、手术治疗 (一)肌瘤切除术 1.开腹肌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大的、多发的肌瘤或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手术需切开腹部,将肌瘤剔除,保留子宫。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不同,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子宫恢复及再次妊娠的可能性,术后需注意子宫瘢痕愈合情况,一般建议术后避孕一段时间再考虑妊娠。 2.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较适合腹腔镜手术的肌瘤患者,如肌瘤数目相对较少、位置较适合腹腔镜操作等情况。与开腹手术相比,对身体的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时间相对较短,但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3.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适用于黏膜下肌瘤,通过宫腔镜将肌瘤切除。对于有黏膜下肌瘤的患者,此手术方式可避免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层影响小,术后恢复快,但也存在一定的穿孔等手术风险,操作时需精准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二)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无生育要求、肌瘤较大且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等。对于年龄较大的女性,子宫切除术相对直接解决肌瘤相关问题,但术后可能出现雌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如阴道干涩、潮热等,需关注患者心理及身体的适应情况,尤其是更年期或绝经后女性,术后更要注意激素替代相关的评估和处理。 四、聚焦超声治疗 利用超声波聚焦于肌瘤部位,使肌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消除肌瘤的目的。适用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尤其适合不愿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治疗前需进行详细评估,包括肌瘤的位置、大小等,治疗后需定期随访观察肌瘤的变化情况,不同个体对聚焦超声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或存在治疗效果个体差异的情况。

    2025-10-17 14:17:04
  • 子宫息肉手术要住院吗

    子宫息肉手术是否住院需综合多情况判断,小型且门诊可完成手术、无严重基础疾病等情况可能不住院,但较大、多发息肉或有基础疾病、妊娠期等特殊人群一般需住院,住院利于术后观察与恢复,非住院需注意术后自身情况。 一、一般情况 1.小型息肉且门诊可完成手术的情况 对于一些较小的子宫息肉,若在门诊宫腔镜下就能顺利完成手术,且患者没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等特殊情况,可能不需要住院。例如,直径较小(通常小于1-2厘米左右)、单发的子宫息肉,在门诊局部麻醉或静脉麻醉下通过宫腔镜将息肉摘除,术后观察一段时间(一般1-2小时),若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适,就可以回家休息。但这种情况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并且术后要密切关注阴道出血等情况。 从年龄因素来看,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女性相对更有可能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门诊手术。而对于年龄较大、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女性,即使息肉较小,可能也需要住院手术,以更好地监测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2.较大息肉或多发性息肉情况 如果子宫息肉较大,或者是多发性息肉,手术相对复杂,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一般需要住院治疗。较大的息肉可能在宫腔内占据较大空间,手术操作难度增加,住院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术前全面评估、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例如,多发性息肉可能需要更精细的手术操作来尽可能完整地摘除息肉,住院便于医生在术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连续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阴道出血过多、感染等问题。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肺部疾病等,住院手术可以更好地协调多学科诊疗,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比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住院期间可以在心血管科医生的协同下,更好地控制患者的心脏状况,确保手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二、术后恢复与住院的关系 1.术后观察与住院 即使是在门诊完成的子宫息肉手术,术后也需要患者注意阴道出血情况。但住院患者可以得到更专业的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例如,住院患者术后医生会定期检查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如果是经腹手术的话)、阴道残端情况等,对于宫腔镜手术的患者,也会观察宫腔内有无异常出血、感染迹象等。如果是住院患者,一旦出现阴道大量出血、腹痛加剧、发热等异常情况,可以及时进行处理。 从生活方式角度考虑,住院患者在术后能有更规律的休息环境,有利于身体恢复。而非住院患者需要自行安排休息,但如果休息不当可能会影响恢复,如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等可能导致阴道出血增多等情况。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发现子宫息肉需要手术时,一般会建议住院。因为妊娠期子宫处于特殊状态,手术操作需要更加谨慎,住院可以更好地监测胎儿情况以及孕妇的身体状况。例如,手术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刺激,住院便于观察是否有流产等情况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2.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女性 比如患有重度贫血的女性,子宫息肉手术需要住院,一方面可以在术前纠正贫血等状况,另一方面术后住院便于观察贫血的纠正情况以及手术对身体恢复的影响。对于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女性,住院手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围手术期的免疫状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子宫息肉手术是否需要住院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息肉的大小、数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

    2025-10-17 14:16:29
  • 妇科hpv是什么意思

    HPV是双链环状DNA病毒,分高危和低危型,妇科中可性传播、密切接触、母婴传播,妇科检查可通过相关检测筛查,多数可自行清除,少数持续感染致病变,可通过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防控,不同女性群体需关注HPV相关问题。 一、HPV的基本概念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其病毒颗粒由蛋白衣壳和核心单拷贝的病毒基因组DNA组成。HPV有多种亚型,根据其致癌性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宫颈癌等恶性病变;低危型HPV感染通常与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相关。 二、妇科中HPV的相关情况 (一)感染途径 1.性传播:是HPV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生活的女性在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较高。 2.密切接触:与感染者有密切的皮肤-皮肤接触也可能导致HPV传播。 3.母婴传播: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感染HPV的产道可能被感染。 (二)妇科检查与检测 1.妇科检查中的意义:在妇科临床中,HPV检测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采集宫颈分泌物等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是否感染高危或低危型HPV。 2.检测方法:常用的有核酸杂交技术、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例如PCR-荧光杂交法等,能够准确检测出HPV的具体亚型。 (三)感染后的转归 1.多数可自行清除: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免疫系统能够在感染HPV后的一段时间内将病毒清除,尤其是年轻女性,机体免疫力相对较强,约80%的HPV感染可在8-12个月内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不会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2.少数持续感染可导致病变:但有少部分女性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高危型HPV会持续感染,进而引起宫颈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从宫颈上皮内瘤变一级(CINI)逐渐发展为CINII、CINIII,若不及时干预,进一步可能发展为宫颈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低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能会导致生殖器疣等病变反复发作。 (四)针对HPV感染的防控 1.疫苗接种: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18型,这两种亚型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亚型;四价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增加了HPV6和11型,可预防生殖器疣;九价疫苗则在四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其他5种高危型HPV亚型。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相应亚型HPV的感染,建议符合接种年龄的女性及时接种,一般来说,二价疫苗适合9-45岁女性,四价疫苗适合20-45岁女性,九价疫苗适合16-26岁女性。 2.定期筛查:有性生活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一般建议25岁以上女性每3-5年联合进行HPV和TCT检查,若结果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进行阴道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在HPV相关问题上都需要给予关注。年轻女性由于性活动相对活跃,感染HPV的风险可能较高,更应重视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有高危性生活史(如多个性伴侣等)的女性也属于HPV感染的高危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关注HPV相关情况;而对于患有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其清除HPV的能力较弱,感染后持续感染的风险更高,更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2025-10-17 14:15: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