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华,男,河南省人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委员会委员。199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曾在德国Greifswald大学医学院研修。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几年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领导、同事和患者的好评。十几年来,独立或协助完成大小手术数千例,能够熟练操作颅底肿瘤、脑血管病、脊髓肿瘤等疑难手术。省内率先开展规范化的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微创减压手术,手术例数已过2500例,效果及安全性良好。
擅长帕金森病的DBS手术、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手术、垂体瘤、脑膜瘤、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先后在Acta Neurochirurgica,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等国际、国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级科研立项、厅级科技成果多项,拥有个人专利1项。
展开-
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病因是什么
正常压力脑积水病因复杂,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病因不明可能与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受阻等内在因素有关;继发性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确出血病史,出血前可能有长期高血压、吸烟等诱因)、脑膜炎(有明确脑膜炎病史,发病前有感染表现,生活方式与免疫力低下等有关)、颅脑损伤(有明确颅脑损伤病史,男性因高风险职业等相对更易发生)。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继发性病因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等成分会阻塞蛛网膜颗粒,影响脑脊液的正常吸收,从而导致脑脊液积聚,引发正常压力脑积水。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任何年龄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都有发生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可能,尤其是出血量较大、出血次数较多的患者风险更高。患者有明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生活方式方面可能在出血前有一些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的因素,如长期高血压、吸烟等。 脑膜炎:各种类型的脑膜炎,如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炎症会导致蛛网膜下腔粘连,阻碍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不同类型的脑膜炎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比如结核性脑膜炎在儿童和青壮年中均有一定发生率,患者有明确的脑膜炎病史,发病前可能有感染相关的表现,如发热、头痛等,生活方式上可能因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容易感染致病。 颅脑损伤:头部受到外伤后,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组织损伤等情况,进而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在各年龄段因颅脑损伤导致的正常压力脑积水都有可能发生,男性由于从事一些高风险职业等原因可能相对更易发生颅脑损伤,患者有明确的颅脑损伤病史,受伤时的情况如受伤机制、受伤严重程度等都会影响后续发生正常压力脑积水的风险。
2025-09-29 09:55:43 -
脑壳里为什么会长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且脑内相对少见,其形成本质是局部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涉及遗传因素为遗传背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局部脂肪代谢紊乱会打破平衡致脂肪聚集,局部刺激如创伤、慢性炎症等可能诱发修复反应促使脂肪异常增殖。 一、脂肪瘤的基本定义与组织学基础 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脑内脂肪瘤相对少见,其形成本质是局部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所致。从组织学层面,是正常脂肪组织在脑部特定区域出现异常的克隆性增殖,进而形成局限性的瘤样结构。 二、可能涉及的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影响 部分遗传综合征可能与脂肪瘤的发生存在关联,例如某些罕见的遗传突变可能干扰机体对脂肪细胞生长、分化的调控机制,使得脑部局部脂肪细胞出现异常增殖倾向。不过,脑内脂肪瘤由单纯遗传因素直接引发的情况相对少见,通常是遗传背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局部脂肪代谢紊乱 脑部局部的脂肪代谢过程若出现调控异常,会导致脂肪细胞的代谢平衡被打破。正常情况下,脂肪细胞的生成、分解处于动态平衡,当局部脂肪代谢调控机制发生紊乱时,脂肪细胞可能过度生成并聚集,逐步形成脂肪瘤。例如,某些酶的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脂肪的分解代谢,使得脂肪在脑部特定部位蓄积。 (三)局部刺激因素 脑部受到创伤、慢性炎症等局部刺激时,可能会诱发机体的修复反应,在修复过程中可能干扰脂肪细胞的正常生物学行为,促使脂肪细胞异常增殖。比如脑部曾有过外伤经历,或者存在慢性炎症病灶,都可能成为脑内脂肪瘤形成的诱因之一,但这类因素导致脑内脂肪瘤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来明确。
2025-09-29 09:53:49 -
脑里面有脂肪瘤有危险吗
颅内脂肪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时异位原始细胞形成的先天性良性病变多数体积较小且位于脑的纵裂外侧裂脑池等相对非关键区域生长缓慢长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对机体功能影响较小危险性较低但体积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结构影响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存在危险儿童因颅内空间有限较小脂肪瘤可能较快压迫重要结构需密切关注有基础病史者脂肪瘤可能加重病情进展有危险而体积微小且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的通常无明显症状危险性较低定期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等监测其变化即可。 一、颅内脂肪瘤的基本属性与一般风险 颅内脂肪瘤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时的异位原始细胞形成的先天性良性病变,多数体积较小且位于脑的纵裂、外侧裂、脑池等相对非关键区域,此类脂肪瘤生长缓慢,长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对机体功能影响较小,危险性较低。 二、存在危险的情形 1.体积较大压迫周围结构:当颅内脂肪瘤体积增大时,可压迫周围脑组织、神经或血管,例如压迫视神经可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压迫运动神经引发肢体无力、运动障碍;压迫脑实质还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此类情况会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危险。 2.特殊人群影响: 儿童患者:儿童颅内空间相对有限,较小的脂肪瘤也可能较快压迫重要结构,需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及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有基础病史者:若患者本身存在颅内其他病变,颅内脂肪瘤可能加重病情进展,增加风险。 三、无危险的情形 体积微小且位于非重要功能区的颅内脂肪瘤,通常不会引起明显临床症状,对脑功能及身体健康影响不大,危险性较低,定期通过头颅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监测其变化即可。
2025-09-29 09:52:17 -
儿童脑内脂肪瘤
儿童脑内脂肪瘤CT呈与皮下脂肪相近的低密度影且边界清,MRI上T1WI、T2WI均呈高信号,好发于大脑纵裂、第三脑室等部位且生长缓慢,部分患儿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可致头痛、癫痫等表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来确诊并制定诊疗方案。 一、儿童脑内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 1.CT表现: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儿童脑内脂肪瘤呈现为低密度影,其密度与皮下脂肪相近,CT值通常处于-20~-120HU范围,边界清晰可辨。这是因为脂肪瘤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脂肪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 2.MRI表现: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T1WI、T2WI上均呈高信号,符合脂肪组织的信号特点。这是由于脂肪在MRI的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特征,能够较为特异的显示出脑内脂肪瘤的脂肪成分。 二、儿童脑内脂肪瘤的好发部位及临床相关表现 1.好发部位:儿童脑内脂肪瘤可发生于大脑纵裂、第三脑室等部位,其生长相对缓慢。 2.临床相关表现:部分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若病灶较大压迫周围脑组织时,可能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例如头痛、癫痫发作等。头痛可能与肿瘤压迫导致颅内压变化或对周围神经结构刺激有关;癫痫发作则可能是因为肿瘤影响了脑部正常的神经电生理活动。 三、儿童脑内脂肪瘤的诊断要点 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通过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明确病灶的位置、形态、信号等特征,再结合患儿是否出现头痛、癫痫等相关临床表现,从而做出准确诊断。专业医生会依据这些信息来制定后续的诊疗方案。
2025-09-29 09:50:56 -
胶质瘤遗传吗
胶质瘤具有一定遗传性,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综合征会增加患病风险,具体遗传方式取决于突变类型和家族史,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家族史者需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医生会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在胶质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个体患胶质瘤的风险。例如,家族性胶质瘤综合征(FG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增加了患上胶质瘤的几率。 2.胶质瘤的遗传方式可以是显性遗传、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具体的遗传模式取决于相关基因的突变类型和家族史。 3.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例如,暴露于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环境因素可能增加患胶质瘤的风险。 4.对于有胶质瘤家族史的个体,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以提供更多关于遗传风险的信息。这可以帮助个体和他们的家人了解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监测措施。 5.对于胶质瘤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全面的遗传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遗传因素。这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提供遗传咨询。 6.目前,对于胶质瘤的遗传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可能会对胶质瘤的遗传风险评估和治疗产生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胶质瘤的遗传风险是复杂的,并且个体的遗传情况可能因家族史和其他因素而异。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胶质瘤或其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建议咨询专业的遗传咨询师或肿瘤科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此外,定期进行医学检查和监测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胶质瘤也非常重要。
2025-09-29 09: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