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艳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结节、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省级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任主任医师。

  现任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内分泌专业3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内分泌代谢疑难杂症方面有较强的诊疗能力。

  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及教育、对难以控制的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颇有造诣。对骨质疏松症及骨代谢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独到的见解。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诊疗特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亚专业方向: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肌少症。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结节、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性激素六项检查可以在早上7点进行吗

    性激素六项检查最佳采血时间通常为月经来潮后第2-5天卵泡早期早上7点,月经长期不来潮也可随时早上7点采血,各指标在该时间采血有相应评估意义,月经不调女性可借此查病因,孕期需遵医生个体化安排来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 一、性激素六项检查的适宜时间范畴 性激素六项检查的最佳采血时间通常为月经来潮后的第2-5天(卵泡早期),此阶段能较好反映卵巢的基础功能状态,此时早上7点进行采血是可行的。若女性月经长期不来潮且有检查需求,也可随时采血,早上7点同样适用。 二、各指标的意义及采血时间影响 (一)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 在卵泡早期(月经第2-5天)采血检测FSH和LH,可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等。早上7点采血处于该时间段内,能准确反映基础状态下这两种激素的水平,有助于判断卵巢功能是否正常,如FSH升高常见于卵巢功能减退等情况。 (二)雌二醇(E2) 月经第2-5天早上7点采血测定E2,可了解卵巢基础雌激素水平,若E2水平异常可能提示卵巢功能异常等问题。 (三)孕酮(P) 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特定阶段测定P,若因月经长期不来潮而在早上7点采血,可通过P水平初步判断是否有排卵等情况。 (四)睾酮(T) 早上7点采血测定T,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雄激素增多的情况,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T升高。 (五)催乳素(PRL) PRL的分泌有昼夜节律,一般早上9点前采血较为稳定,早上7点采血也在其相对稳定的时间范围内,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高催乳素血症等问题。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月经不调女性 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的月经不调女性,早上7点采血检查性激素六项是可以的,通过检查结果能辅助医生判断病因,如是否存在内分泌失调等情况。 (二)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性激素六项检查时间及意义与非孕期不同,需由医生根据具体孕周判断采血时间,一般来说,非孕期早上7点采血的原则在孕期特殊情况时需遵循医生的个体化安排,但整体检查逻辑仍基于激素水平的相对状态来评估孕期相关内分泌情况。

    2025-10-10 10:13:16
  • 妊娠糖尿病患者可以吃鸡肉吗

    妊娠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吃鸡肉,因其富含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相对低。食用时要注意烹饪方式选清蒸等少油的,适量食用,每餐50-100克左右,还可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饮食管理是血糖控制重要环节,需定期监测血糖并依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鸡肉的营养优势 鸡肉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每100克鸡肉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在20克左右,而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相较于一些红肉,鸡肉的脂肪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较多,有助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在补充蛋白质的同时,控制脂肪和热量的摄入,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有研究表明,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的饮食模式有助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因为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相对缓慢,不会像碳水化合物那样快速引起血糖升高。 食用鸡肉的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妊娠糖尿病患者吃鸡肉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白煮等少油的烹饪方法,避免使用油炸、红烧等会增加油脂和热量的烹饪方式。例如清蒸鸡肉,既能保留鸡肉的营养成分,又能减少额外油脂的摄入,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适量食用:虽然鸡肉有益,但也需要适量食用。一般建议每餐食用鸡肉的量控制在50-100克左右,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体重、血糖控制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因为即使是优质蛋白质,过量摄入也会在体内转化为热量,若热量摄入过多超过身体消耗,也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 搭配蔬菜:在食用鸡肉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一起食用更好。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平稳血糖。例如鸡肉搭配西兰花、菠菜等蔬菜,这样的饮食组合营养更均衡,既保证了蛋白质的摄入,又能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是血糖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鸡肉可以作为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合理食用,但需要注意烹饪方式和食用量,并合理搭配其他食物,以维持血糖的稳定,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同时,妊娠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调整饮食方案。

    2025-10-10 10:11:49
  • 尿酸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尿酸高主要与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减少有关,尿酸生成过多包括嘌呤摄入过多、内源性嘌呤合成增加、细胞代谢增加;尿酸排泄减少包括肾脏功能减退、药物影响、内分泌紊乱疾病及肥胖等因素影响。 尿酸生成过多 嘌呤摄入过多:长期大量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虾、贝类等)、浓肉汤等,会使体内嘌呤含量显著增加,经代谢后产生大量尿酸。例如,经常过量食用海鲜的人群,其体内尿酸水平升高的风险相对较高。 内源性嘌呤合成增加:体内的一些代谢异常会导致内源性嘌呤合成增多。比如,某些遗传性酶缺陷疾病会影响嘌呤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使嘌呤合成加速,进而导致尿酸生成过多。在一些遗传性代谢疾病患者中,往往存在嘌呤代谢相关酶的异常,从而引发尿酸高的情况。 细胞代谢增加:当体内细胞处于快速更新状态时,如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进行化疗或放疗时,细胞大量破坏,核酸分解加速,嘌呤释放增多,导致尿酸生成显著增加。例如,白血病患者在疾病进展期或治疗过程中,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大量裂解,会出现尿酸水平急剧升高的现象。 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功能减退:肾脏是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或肾小管分泌尿酸障碍都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功能会逐渐衰退,老年人尿酸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一些肾脏疾病患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由于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影响了尿酸的正常排泄,从而使尿酸在体内蓄积。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会干扰尿酸的排泄。例如,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重吸收增加;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剂量使用时也会影响尿酸的排泄。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人群需要密切监测尿酸水平。 其他因素:一些内分泌紊乱疾病也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包括尿酸的排泄。另外,肥胖人群由于脂肪组织增多,可能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也是尿酸高的易感人群之一。

    2025-10-10 10:10:26
  • 尿酸高能吃香菇吗

    尿酸高患者能吃香菇但要适量,因香菇属中等嘌呤含量食物,大量食用不利血尿酸控制,少量食用在病情稳定等情况下一般无明显影响,还需综合自身血尿酸控制情况、年龄、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灵活调整,以控血尿酸水平保健康。 从嘌呤摄入角度分析 尿酸高患者需限制嘌呤摄入,因为嘌呤代谢会产生尿酸。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如果大量食用,可能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加,不利于血尿酸水平的控制。不过如果是少量食用,一般不会对血尿酸水平造成明显波动。例如,在病情控制相对稳定时,偶尔吃少量香菇,经过机体的正常代谢,可能不会引起血尿酸的大幅升高。 对于不同年龄的尿酸高患者,儿童尿酸高相对较少见,多与遗传或代谢性疾病等有关,若儿童尿酸高,饮食上对香菇的限制需更加谨慎,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需要保证营养均衡,少量食用香菇在合理控制总嘌呤摄入的情况下是可以的;成年尿酸高患者则要根据自身血尿酸控制情况来调整香菇的食用量;老年尿酸高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食用香菇时更要注意适量,避免因嘌呤摄入过多影响血尿酸水平进而加重其他基础疾病的控制难度。 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高嘌呤饮食是导致尿酸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尿酸高患者本身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等。如果患者平时饮食习惯中其他高嘌呤食物摄入较多,那么香菇的食用量就需要严格限制;如果患者其他高嘌呤食物摄入较少,那么可以相对灵活地控制香菇的食用量,但总体都要遵循适量原则。 对于有痛风病史的尿酸高患者,痛风发作与血尿酸水平波动密切相关,这类患者更要严格控制嘌呤摄入,包括香菇在内的中等嘌呤食物都需要谨慎食用,以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而没有痛风发作仅血尿酸高的患者,可以相对宽松一些,但也不能大意。 总之,尿酸高患者可以吃香菇,但要注意适量,根据自身血尿酸控制情况、年龄、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来灵活调整食用量,在饮食控制方面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更好地控制血尿酸水平,维护身体健康。

    2025-10-10 10:08:28
  • 糖尿病能吃黄瓜西红柿吗

    糖尿病患者通常可适量食用黄瓜和西红柿,因其富含水分、热量低、含丰富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且消化吸收慢,对血糖影响小。一般患者可两餐间加餐,每次100-150克并监测血糖;儿童要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老年可选易消化方式搭配主食调整量;伴胃肠道疾病者避免空腹、适量食用。 营养成分特点:黄瓜和西红柿富含水分,热量较低,每100克黄瓜大约含16千卡热量,每100克西红柿大约含20千卡热量。同时,它们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和矿物质(如钾等),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对血糖的影响:黄瓜和西红柿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且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不会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有研究表明,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食用注意事项 一般糖尿病患者:可将黄瓜和西红柿作为加餐食品,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4点左右。每次食用量可控制在100-150克左右。同时,要注意监测食用后血糖的变化,根据自身血糖情况调整食用量。 特殊人群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食用黄瓜和西红柿时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可以将黄瓜和西红柿做成沙拉等孩子喜欢的形式,但要控制整体的摄入量,避免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黄瓜和西红柿时可选择容易消化的方式,如切成小块或做成软烂的菜肴。同时,要注意与主食等其他食物合理搭配,根据身体状况和血糖控制情况调整食用量,确保饮食的均衡和血糖的稳定。 伴有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等,食用黄瓜和西红柿时要注意避免空腹食用,可在饭后适量食用,且要注意食用量不宜过多,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

    2025-10-10 10:07: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