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省级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任主任医师。
现任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内分泌专业3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内分泌代谢疑难杂症方面有较强的诊疗能力。
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及教育、对难以控制的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颇有造诣。对骨质疏松症及骨代谢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独到的见解。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诊疗特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亚专业方向: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肌少症。
展开-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治疗方法有哪些
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方式包括观察随访、手术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随访适用于体积小、无症状且良性可能性大的结节,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手术治疗适用于结节大产生压迫症状或怀疑恶变的情况,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对手术的影响;射频消融治疗适用于体积较小、位置合适的结节,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对该治疗的适用性。 一、观察随访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且经评估为良性可能性大的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可采取观察随访的方法。比如结节直径小于1厘米,且超声提示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血流不丰富等良性特征时。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甲状腺结节需要更密切观察,因为其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结节有一定恶变可能,且生长速度可能受年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也要定期随访,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结节恶变风险可能增加。 生活方式: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碘饮食、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等的人群,在观察随访中更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以降低结节变化风险。 病史: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患者,随访时要更频繁,密切关注结节变化情况。 二、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 结节较大产生压迫症状:当结节体积较大,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等症状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结节直径大于4厘米,已明显压迫周围组织。 怀疑结节恶变:超声提示结节有恶性征象,如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血流丰富、有微钙化等,需要考虑手术,进一步明确病理性质。 年龄因素:儿童甲状腺结节手术需谨慎评估,因为手术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受影响,要综合考虑结节情况和儿童自身状况;老年患者手术需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手术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手术前需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如戒烟、戒酒等,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术后恢复。 病史:有心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手术前要对心脏功能等进行更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三、射频消融治疗 适用情况:适用于一些体积较小、位于甲状腺边缘等适合射频消融的囊实性结节。例如结节直径在2-4厘米之间,且位置合适。 年龄因素:儿童射频消融治疗需谨慎,因为儿童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射频消融对甲状腺组织的影响可能对儿童未来生长发育有潜在影响;老年患者要考虑射频消融后的恢复情况,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不良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需调整生活方式,如前文所述,以利于术后恢复。 病史: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不适合射频消融治疗,因为射频消融可能导致出血等并发症,需在治疗前详细评估病史。
2025-10-11 12:35:59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需要防辐射吗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是否需要防辐射取决于类型、辐射暴露情况和个体因素等,一般可采取了解辐射来源、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 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类型: 桥本甲状腺炎:这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类型。大多数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不需要特别的防辐射措施。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接受放射性碘治疗或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能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Graves病相关性甲状腺炎等,其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2.辐射暴露的情况: 职业暴露:如果个体从事与辐射相关的职业,如放射科医生、核电站工作人员等,可能需要更严格的防辐射措施,以保护甲状腺。 环境辐射:生活在高辐射环境或接受放射性检查(如CT扫描、PET-CT等)的情况下,可能需要根据辐射剂量和个人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防辐射措施。 其他情况:如核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等特殊情况下,需要遵循相关的防护指南和建议。 3.个体因素: 年龄:儿童和青少年对辐射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因此在辐射暴露情况下,更需要特别关注和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老年人的甲状腺功能可能相对较弱,对辐射的影响也可能更为敏感。 甲状腺功能:如果已经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其他甲状腺问题,甲状腺对辐射的损伤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更加注意防辐射。 个人病史:某些疾病或健康状况可能增加对辐射的敏感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需要在防辐射决策中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采取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减少辐射暴露的风险: 1.了解辐射来源: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性检查和暴露,特别是在已知或怀疑有甲状腺问题的情况下。在进行放射性检查前,告知医生自己的甲状腺疾病史。 2.合理的防护措施:在需要进行放射性检查或暴露的情况下,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辐射防护机构,了解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控制辐射剂量等。 3.定期甲状腺功能监测:无论是否采取防辐射措施,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都应该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4.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减少吸烟和饮酒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应对辐射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防辐射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决策,最好在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防辐射问题有特定的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建议。此外,遵循相关的辐射防护指南和建议也是保护甲状腺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5-10-11 12:34:49 -
糖尿病可以吃银耳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银耳,因其碳水化合物含量适中、升糖指数低,富含膳食纤维且含多种营养成分。不同年龄段及有特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食用时各有注意事项,儿童要软烂且控量,老年要考虑整体搭配,合并胃肠道疾病者谨慎食用,过敏者绝对不能吃。 碳水化合物含量适中:银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适中,每100克银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36.9克,且其升糖指数(GI)较低,食用后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相对较慢。有研究表明,食用低GI食物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因为低GI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血糖上升幅度较小,能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 富含膳食纤维:银耳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银耳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30.4克。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有助于平稳血糖。同时,膳食纤维还能改善肠道功能,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肠道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例如,可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可以形成凝胶状物质,减缓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使葡萄糖的吸收更加平缓。 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银耳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的多糖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调节有一定益处。例如,银耳多糖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免疫力较低,适当食用银耳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食用银耳的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银耳时,需注意烹饪方式,应尽量做得软烂,便于儿童咀嚼和消化。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于坚韧的银耳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同时,要控制食用量,避免因为银耳的营养丰富而过量食用导致血糖波动。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有所减退,食用银耳时同样要注意烹饪得软烂。此外,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在食用银耳时要综合考虑整体的饮食搭配,确保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例如,若老年患者同时患有高血脂,虽然银耳对血脂影响较小,但仍要注意不要与过多高脂肪食物搭配食用。 有特殊病史糖尿病患者食用银耳的注意事项 合并胃肠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食用银耳时要谨慎。因为银耳中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患者,可能会引起不适症状。此时可以将银耳煮得更软烂一些,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仍要注意适量食用。 对银耳过敏的糖尿病患者:极少数糖尿病患者可能对银耳过敏,这类患者绝对不能食用银耳,否则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对银耳过敏的糖尿病患者要避免接触和食用银耳。
2025-10-11 12:32:54 -
餐后胰岛素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餐后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正常成人餐后0.5-1小时达高峰为空腹5-10倍,2小时渐降至空腹2-3倍,3小时基本恢复空腹水平;儿童胰岛素分泌随年龄增长完善,妊娠期女性因胎盘激素致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分泌有异常,其水平受饮食、代谢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等综合判断糖代谢情况。 一、基础概念 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餐后胰岛素的分泌会因进食而增加,以帮助机体处理摄入的葡萄糖,使其进入细胞内被利用或储存。 二、正常成人餐后胰岛素值范围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餐后0.5-1小时胰岛素水平会达到高峰,通常为空腹胰岛素水平的5-10倍。空腹胰岛素正常范围一般为5-20mU/L,那么餐后0.5-1小时胰岛素水平大致在25-200mU/L左右;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会逐渐下降,恢复到空腹水平的2-3倍左右,即10-60mU/L;餐后3小时基本恢复到空腹水平。 三、特殊人群的餐后胰岛素情况 儿童:儿童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完善。一般而言,儿童餐后胰岛素变化规律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成人略低,餐后胰岛素的波动情况也会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幼儿期空腹胰岛素可能在3-15mU/L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范围靠近,但具体数值需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综合判断。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胎盘分泌的激素对胰岛素产生抵抗等因素,胰岛素分泌会相应增加。餐后胰岛素水平会高于非妊娠女性,但也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一般餐后1小时胰岛素水平可达到空腹的10倍左右,即50-200mU/L;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可达到空腹的5-8倍,即25-160mU/L;餐后3小时也会逐渐恢复到接近非妊娠时的空腹水平。不过,妊娠期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是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对葡萄糖的需求,同时要注意与妊娠糖尿病等情况相鉴别。 糖尿病患者: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分泌可能存在高峰延迟、分泌量异常等情况。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岛素水平可能高于正常,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血糖不能有效被控制;而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受损,餐后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需要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维持血糖稳定。 餐后胰岛素的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的种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比脂肪、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更能刺激胰岛素分泌)、个体的代谢状态、是否患有内分泌疾病等。如果对餐后胰岛素水平有疑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血糖相关指标以及进一步的检查来综合判断机体的糖代谢情况。
2025-10-11 12:27:58 -
血糖高可以吃哈密瓜吗
血糖高人群能否吃哈密瓜需看情况,其含一定糖分,升糖指数中等,控制稳定可两餐间少量吃200克内,食用后要监测血糖;成年人按原则吃且注意饮食均衡,儿童血糖高少见,特殊情况经评估谨慎少量吃;合并肾病者要考虑钾含量,谨慎食用,合并胃肠道疾病者要适量且餐后少量吃。 哈密瓜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每100克哈密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5%左右,其中主要是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和双糖,食用后会较快升高血糖。不过其升糖指数(GI)约为56,属于中等升糖指数食物。 血糖高人群食用哈密瓜的原则 血糖控制稳定时可少量食用:当血糖高人群的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且血糖波动相对较小时,可以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哈密瓜,一般建议食用200克以内。例如,早餐和午餐之间,或者午餐和晚餐之间,选择这个时间段食用可以避免餐前低血糖,同时减少对餐后血糖的过度影响。 食用后需监测血糖:食用哈密瓜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一般建议食用后1-2小时监测血糖,观察血糖的升高幅度。如果发现血糖升高较明显,那么下次就需要减少哈密瓜的食用量或者暂时不食用。 不同年龄血糖高人群食用哈密瓜的差异 成年人:成年人血糖高时食用哈密瓜遵循上述原则即可,但要注意整体饮食的均衡,保证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超标。比如一位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中年血糖高患者,每天除了哈密瓜外,还需要合理搭配蔬菜、瘦肉、粗粮等食物。 儿童血糖高(相对少见,多为特殊类型糖尿病等情况):儿童血糖高较为复杂,若为儿童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随意食用哈密瓜等含糖水果,因为儿童的饮食需要更精准的控制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但如果是特殊情况,经医生评估后,可在严格控制总量并密切监测血糖下谨慎少量食用,且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避免影响儿童的血糖稳定和正常生长。 有其他病史人群食用哈密瓜的注意事项 合并肾病的血糖高人群:如果血糖高人群合并有肾病,需要注意哈密瓜中钾的含量,哈密瓜含钾量相对较高,每100克约含250-300毫克钾。肾病患者排钾能力下降,过多食用哈密瓜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这类人群食用哈密瓜需要更加谨慎,最好咨询肾内科和内分泌科医生,根据肾功能情况来决定是否能食用及食用量。 合并胃肠道疾病的血糖高人群:对于合并有胃溃疡、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的血糖高人群,哈密瓜性偏凉,过多食用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这类人群食用哈密瓜时要注意适量,并且最好在餐后少量食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025-10-11 12: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