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省级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任主任医师。
现任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内分泌专业3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内分泌代谢疑难杂症方面有较强的诊疗能力。
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及教育、对难以控制的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颇有造诣。对骨质疏松症及骨代谢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独到的见解。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诊疗特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亚专业方向: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肌少症。
展开-
糖尿病患者吃什么水果好
糖尿病患者适合食用苹果蓝莓草莓等,苹果每百克含糖约13.5g属中等GI含果胶可延缓葡萄糖吸收宜两餐间食约1/2个,蓝莓每百克含糖约9g属低GI含花青素有益代谢每次食约50g,草莓每百克含糖约7g属低GI含维C和膳食纤维每次食约100g,食用前后要监测血糖,合并肾病者需注意水果钾含量,老年患者应细嚼慢咽或打成泥状,食用选两餐之间且每日摄入量约200g左右可依总热量调整。 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水果及依据 (一)苹果 每100g苹果含糖约13.5g,血糖生成指数(GI)为36-40,属于中等GI食物。其富含果胶等膳食纤维,果胶可在肠道内形成凝胶状物质,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有助于平稳餐后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两餐之间食用,每次可食用约1/2个(约100-150g)。 (二)蓝莓 每100g蓝莓含糖约9g,GI为50,属于低GI食物。蓝莓中含有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研究表明,花青素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调节有一定益处。每次可食用约50g左右。 (三)草莓 每100g草莓含糖约7g,GI为40,属于低GI食物。草莓富含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代谢,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且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每次可食用约100g左右。 二、食用水果的注意事项 (一)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水果前后应监测血糖,根据自身血糖波动情况调整水果的食用量及种类。若食用水果后血糖升高明显,需适当减少该类水果的摄入量。 (二)特殊人群考量 1.合并肾病患者:若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需注意水果中钾的含量,如香蕉含钾较高,此类患者应避免过量食用香蕉,可选择含钾相对较低的水果,如苹果、草莓等。 2.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食用水果时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水果加重胃肠负担,可将水果切碎或打成泥状食用,便于消化吸收。 三、食用水果的时间及量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建议选择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此时血糖相对平稳,食用水果引起的血糖波动相对较小。每日水果摄入量一般控制在200g左右,可根据患者的总热量摄入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保证总热量不超标。
2025-10-11 11:15:08 -
甲亢会导致睡不着吗
甲亢可能导致睡不着,其机制是甲状腺激素过多致机体高代谢、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不同人群甲亢致睡不着的影响及应对不同,儿童影响发育需营造舒适环境;成年女性因生理因素易加重,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成年男性因工作压力大,需合理安排时间、睡前放松;老年患者各器官衰退,睡眠环境要求高,家属需关注,严重时综合评估处理且兼顾基础疾病。 甲亢导致睡不着的机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得神经兴奋性增强,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等情况,进而干扰睡眠,导致入睡困难、睡眠浅、易惊醒等睡眠障碍表现。例如,有研究发现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睡眠质量评分呈负相关,即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不同人群的影响及应对 儿童甲亢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亢导致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影响其生长激素分泌等,进而影响身体发育。儿童甲亢患者除了交感神经兴奋外,还可能因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代谢加快、多汗等,更易导致睡眠不安。家长应注意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儿童缓解因甲亢带来的不适情绪,如通过轻柔的音乐、讲故事等方式放松儿童心情。 成年女性甲亢患者:女性甲亢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影响下,本身情绪波动相对较大,甲亢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睡眠问题。女性甲亢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可通过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等调节身心状态,但运动时间不宜过晚,以免过于兴奋影响睡眠。 成年男性甲亢患者:成年男性甲亢患者可能因工作等原因面临较大压力,甲亢引起的睡眠问题会进一步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男性甲亢患者需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尝试在睡前进行冥想等放松训练,帮助改善睡眠。 老年甲亢患者:老年甲亢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甲亢导致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加重心血管负担等。老年甲亢患者睡眠环境要求更安静、舒适,夜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家属要密切关注老年甲亢患者的睡眠情况,若睡眠问题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后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老年甲亢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处理睡眠问题时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
2025-10-11 11:13:06 -
糖尿病可以吃甜玉米吗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甜玉米,但要注意:甜玉米含约20%碳水化合物,其中膳食纤维可延缓血糖上升;需控制食用量,当作主食替代品减少等量其他主食摄入;可选两餐之间食用;搭配蛋白质类食物和蔬菜;儿童患者要严控量且注意烹饪方式,老年患者要细嚼慢咽并监测血糖,科学合理食用兼顾营养与血糖控制。 一、甜玉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对血糖的影响 甜玉米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0%左右,其中包含淀粉等。进食后,淀粉会在体内逐步消化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不过,甜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使得血糖上升相对缓慢。有研究表明,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后,血糖的波动幅度会减小。 二、食用甜玉米的注意事项 1.控制食用量:糖尿病患者食用甜玉米时应控制量,一般建议将其作为主食的替代品,减少等量的其他主食摄入。例如,吃100克甜玉米,可相应减少50-75克左右的大米或面食等主食量。这是因为甜玉米也含有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引起血糖升高。 2.食用时间:可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甜玉米,这样有助于平稳血糖。比如在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食用,避免在餐后立即食用,以免血糖进一步升高。因为餐后本身血糖就处于较高水平,再进食甜玉米会使血糖上升幅度更大。 3.搭配其他食物:食用甜玉米时可搭配蛋白质类食物,如瘦肉、鸡蛋等,以及蔬菜一起食用。这样的搭配可以延缓血糖的升高速度。例如,吃甜玉米时搭配一盘清炒蔬菜和一个水煮鸡蛋,能使餐食的升糖指数降低。 三、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甜玉米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儿童的饮食需要更精准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血糖稳定。同时,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等简单的烹饪方式,避免添加过多的糖或油,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甜玉米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帮助消化。并且要密切监测食用后血糖的变化情况,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后续的饮食和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甜玉米,但需要科学合理地食用,通过控制食用量、选择合适的食用时间和搭配其他食物等方式来兼顾营养摄入和血糖控制。
2025-10-11 11:11:27 -
和糖尿病人同房会被传染吗
糖尿病主要分为多种类型,均非传染病,和糖尿病人同房不会被传染糖尿病,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伴侣及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伴侣,需在生活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维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助力患者管理疾病。 一、糖尿病的类型与传染性分析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等。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等因素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伴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不是传染病,不会通过同房等密切接触方式传染给对方。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例如自身抗体攻击胰岛β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其病因并非由病原体引起,不存在病原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情况,所以和1型糖尿病人同房不会被传染上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像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饮食等环境因素会诱发2型糖尿病。它不是由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导致,因此与2型糖尿病人同房不会被传染2型糖尿病。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方面 (一)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伴侣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其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伴侣,需要在生活等方面给予支持,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如鼓励孕妇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等,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控制有益,而这也间接有利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伴侣可以在这些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伴侣 如果糖尿病患者还合并有其他如心血管疾病等情况,其伴侣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共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一起进行适度的运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共同遵循健康的饮食计划等。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非常重要,伴侣的支持和参与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总之,和糖尿病人同房不会被传染糖尿病,人们无需因为与糖尿病人同房而产生被传染的担忧,但可以在生活等方面给予糖尿病人积极的支持,共同维护健康的生活状态。
2025-10-11 11:08:05 -
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晰严重吗
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晰的严重程度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可从良性和恶性情况分析,良性有炎症性结节(与儿童、生活方式相关)、增生性结节(与性别、生活方式干预后预后相对可控相关);恶性与头颈部放射史、年龄性别(儿童青少年、男性更需警惕)、结节特征(伴实性低回声、微钙化等高度怀疑癌)相关,发现后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性质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良性情况及相关因素 1.炎症性结节 年龄因素:对于儿童群体,炎症性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晰相对来说可能有其自身特点。儿童的甲状腺组织相对较稚嫩,炎症引起的结节边界不清晰,可能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炎症反应相对更易导致组织边界模糊有关。但通过积极抗炎等治疗,预后通常较好。 生活方式:如果是由于生活中短暂的感染等引起的炎症性结节,在改善生活方式,如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后,炎症消退,边界不清晰的情况可能改善。 2.增生性结节 性别因素:在女性群体中,由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增生性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晰相对常见。但一般来说,单纯增生性的边界不清晰结节,在排除恶性后,病情相对可控。例如一些因长期情绪波动等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增生性结节,通过调节情绪等生活方式干预,结节可能缩小,边界也可能变得清晰。 二、恶性情况及相关因素 1.甲状腺癌相关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有头颈部放射史,那么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晰时恶性的风险会增加。因为辐射会损伤甲状腺细胞的DNA,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边界不清晰的恶性结节概率升高。 年龄和性别: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生边界不清晰的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成人更高。在性别方面,男性甲状腺癌相对女性更具侵袭性,所以男性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晰时需要更警惕恶性可能。 结节特征进一步分析:如果边界不清晰的甲状腺结节同时伴有实性低回声、微钙化等,那么高度怀疑甲状腺癌。此时病情相对严重,需要进一步进行细针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手术等治疗措施。 当发现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晰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穿刺活检等,以明确结节性质,从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随访措施。
2025-10-11 11:0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