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省级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任主任医师。
现任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内分泌专业3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内分泌代谢疑难杂症方面有较强的诊疗能力。
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及教育、对难以控制的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颇有造诣。对骨质疏松症及骨代谢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独到的见解。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诊疗特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亚专业方向: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肌少症。
展开-
控制血糖的方法
糖尿病管理需从多方面着手,饮食上合理控制碳水摄入选低升糖指数食物、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摄入充足膳食纤维、定时定量且减少高糖高脂食物;运动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结合力量训练、避免空腹运动并运动前后监测血糖;药物需遵医嘱使用;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来调整饮食、运动及治疗方案;生活中保持充足睡眠、戒烟限酒、通过冥想瑜伽等缓解压力;儿童糖尿病患者需家长监督饮食运动并定期遵医嘱调方案,孕妇糖尿病患者要兼顾自身营养与胎儿生长、运动遵医嘱并密切监测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要防低血糖、选温和运动且谨慎调整用药。 一、饮食管理 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是关键,应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杂豆类等,这类食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有助于平稳血糖。同时保证蛋白质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优质蛋白来源。膳食纤维摄入也不可或缺,蔬菜(如绿叶菜、西兰花等)、水果(含糖量低的如蓝莓、柚子等)、魔芋等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每餐需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如糖果、甜饮料)、高脂(如油炸食品)食物的摄入,以维持血糖稳定。 二、运动锻炼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约4-6公里/小时)、慢跑、游泳等,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哑铃运动、俯卧撑等,增强肌肉量,进一步改善代谢。运动时间可分散在一天中,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发生,运动前后需注意监测血糖并做好准备工作。 三、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常见药物包括胰岛素、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同药物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四、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指标,通过血糖监测结果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从而及时调整饮食、运动及治疗方案。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遵医嘱定期监测,若血糖控制不稳定则需增加监测频率。 五、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建议7-9小时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干扰血糖调节。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血管功能并干扰胰岛素作用,过量饮酒可导致血糖波动。同时要减轻压力,长期高压力状态下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加,不利于血糖控制,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患者:需在家长监督下进行饮食管理,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影响身体发育,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至关重要,饮食需兼顾自身营养和胎儿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和摄入量,运动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需密切监测血糖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且可能存在多器官功能衰退,要特别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应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慢走等,定期监测血糖并谨慎调整用药,防止因药物使用不当导致血糖异常波动。
2025-10-11 13:34:47 -
血尿酸430μmol/L怎么办
血尿酸430μmol/L高于正常范围,需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上限制高嘌呤食物、增加低嘌呤食物和蔬菜水果摄入并控制嘌呤总摄入量,保证充足饮水;定期监测血尿酸;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有基础疾病者需注意相应事项;若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尿酸未正常或有疑似痛风发作症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评估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初步评估与生活方式调整 血尿酸430μmol/L已高于正常范围(男性一般<420μmol/L,女性一般<360μmol/L),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的评估与调整。 饮食方面: 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猪肝、猪肾等)、海鲜(贝类、虾类等)、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会使体内尿酸生成增多,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饮食可显著升高血尿酸水平。 增加低嘌呤食物及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且大多属于低嘌呤食物,有助于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促进尿酸排泄。例如,苹果、香蕉、黄瓜、西红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控制每日饮食中嘌呤的总摄入量,一般建议每日嘌呤摄入量控制在150mg以下。 饮水方面: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充足的水分有助于稀释尿酸,降低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对于合并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但总体也应保持足够的尿量来促进尿酸排泄。 二、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 建议每隔3-6个月复查血尿酸,观察血尿酸的变化情况。如果血尿酸持续升高或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需及时进一步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可以了解自身血尿酸的波动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在调整生活方式时要更加注重循序渐进。饮食调整要兼顾营养均衡,避免因过度限制饮食导致营养不良。同时,定期监测血尿酸的频率可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若合并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需综合考虑各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女性: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血尿酸水平可能有所不同,如绝经后女性血尿酸水平可能会升高。在生活方式调整中,要注意月经周期等生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同时,要关注自身是否有痛风等疾病的早期表现,如关节红肿、疼痛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有基础疾病者:对于合并有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时需更加谨慎。例如,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在饮水和饮食调整上要严格遵循肾脏疾病的饮食原则,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饮食中糖分的控制,防止血糖波动影响血尿酸水平。同时,在选择干预措施时要综合考虑各基础疾病的治疗要求,确保整体健康状况的稳定。 四、进一步检查与专业评估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尿酸仍未恢复正常,或者出现了关节红肿、疼痛等疑似痛风发作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关节超声、X线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已经出现痛风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通过专业评估,可以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25-10-11 13:30:28 -
甲状腺肿大了痛不痛
甲状腺肿大时部分患者有疼痛,部分无疼痛。有疼痛的情况包括亚急性甲状腺炎相关甲状腺肿大(中青年女性,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后,甲状腺迅速肿大伴明显疼痛)、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甲状腺肿大(细菌感染,甲状腺迅速肿大伴红、肿、热、痛及全身发热等);无疼痛的情况有单纯性甲状腺肿(长期碘摄入不足地区人群,甲状腺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无疼痛)、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良性肿瘤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生长缓慢,无疼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早期(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早期无疼痛),不同人群甲状腺肿大伴疼痛情况不同,需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有疼痛的情况 亚急性甲状腺炎相关甲状腺肿大: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患者甲状腺会迅速肿大,伴有明显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在吞咽时疼痛加剧。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甲状腺滤泡破坏,释放出的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引起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神经导致疼痛。例如相关研究表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甲状腺部位的疼痛症状。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甲状腺肿大: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甲状腺会迅速肿大,伴有红、肿、热、痛等表现,疼痛较为剧烈,同时可能伴有全身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这是由于细菌在甲状腺内繁殖,引起局部的化脓性炎症,刺激周围组织产生疼痛。 无疼痛的情况 单纯性甲状腺肿:多见于长期碘摄入不足或相对不足的地区人群。患者甲状腺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但一般无疼痛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增加,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甲状腺组织本身无明显的炎症反应,所以不出现疼痛。例如在一些碘缺乏地区,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较高,而患者多无疼痛表现。 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良性肿瘤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一般生长缓慢,甲状腺肿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通常无疼痛症状。这是因为肿瘤是一种增生性病变,未对周围神经等造成明显的刺激引起疼痛。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早期:患者甲状腺多呈弥漫性肿大,质地较硬,早期可能无疼痛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部分患者后期可能会有轻微疼痛或不适。这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甲状腺组织,但早期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未引起明显的疼痛感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甲状腺肿大伴疼痛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甲状腺肿大伴疼痛需警惕亚急性甲状腺炎等情况,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感染后引发炎症反应的表现可能有其特点;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如孕期、哺乳期等,甲状腺负担加重,若出现甲状腺肿大疼痛需更谨慎评估;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出现甲状腺肿大疼痛要考虑自身免疫相关甲状腺疾病的可能;长期高碘或低碘摄入的生活方式人群,甲状腺肿大疼痛的原因可能与碘代谢异常导致的甲状腺病变相关。对于甲状腺肿大伴疼痛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1 13:28:06 -
糖尿病影响性生活吗
糖尿病对男性和女性性功能均有影响,男性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射精功能障碍,女性会有性欲减退、阴道干涩等问题,其影响机制主要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糖,出现性生活问题及时就医评估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 一、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 1.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阴茎海绵体血管的正常舒张和收缩功能。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会导致神经纤维变性,影响阴茎勃起相关神经的传导功能,使得阴茎难以正常勃起。例如,一些长期患糖尿病的男性,会逐渐出现阴茎勃起困难的情况,这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密切相关。 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糖尿病男性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相对更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血管和神经功能就有一定退变,再加上糖尿病的影响,双重因素叠加加重了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 2.射精功能障碍 糖尿病也可能影响男性的射精功能。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会波及控制射精的神经,导致射精障碍,如射精延迟或不射精等情况。自主神经病变使得射精相关的神经传导异常,影响射精过程中的肌肉收缩等环节。 二、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 1.性欲减退 糖尿病可能导致女性性欲减退。高血糖环境下,身体的代谢紊乱会影响激素水平和神经功能等多方面。例如,糖尿病可能影响雌激素等性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对女性的性欲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糖尿病女性中出现性欲减退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 从生活方式角度,糖尿病女性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身体整体状况较差,也会间接影响性欲。而且,长期患病带来的心理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协同作用导致性欲减退。 2.阴道干涩 糖尿病可能引起女性阴道干涩。高血糖会影响阴道局部的糖原代谢等,导致阴道黏膜的营养状况和润滑功能受到影响。另外,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也可能波及支配阴道的神经,影响阴道分泌物的分泌,从而出现阴道干涩的情况,这会影响性生活的舒适度。 三、影响机制总结 糖尿病影响性生活主要通过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两条主要途径。血管病变方面,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阴茎海绵体血管和女性生殖系统相关血管的血流供应受到影响,影响勃起和生殖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病变方面,高血糖引起神经纤维变性、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等,影响与性功能相关的神经传导,包括勃起相关神经传导和射精、性欲调节相关神经传导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发生风险,从而降低对性生活的不良影响。同时,患者如果出现性生活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评估和适当的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对于有勃起功能障碍的糖尿病男性,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一些改善血管和神经功能的治疗措施,但需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女性患者,同样需要综合评估血糖控制情况、激素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5-10-11 13:24:39 -
糖尿病人能吃的水果
糖尿病人适合吃苹果、蓝莓、柚子、樱桃等水果,食用时要关注血糖控制情况、选择合适食用时间且考虑个体差异,血糖不稳时暂避水果,两餐间食用为宜,不同个体对水果耐受不同,有肾脏疾病者需谨慎选水果品种和控量。 一、适合糖尿病人吃的水果种类及特点 (一)苹果 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如果胶等。研究表明,果胶可以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助于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其升糖指数(GI)相对较低,一般在36-40左右。糖尿病人可在血糖控制平稳时,少量食用,例如每天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可分两次食用,分别在两餐之间,这样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二)蓝莓 蓝莓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花青素等。研究发现,蓝莓中的成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蓝莓的升糖指数较低,约为50左右。糖尿病人可以适量食用,建议每次食用量在50-100克左右,可直接食用或加入酸奶中食用,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因为虽然其升糖指数低,但过量也可能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儿童糖尿病人,由于其味觉特点,可适当减少食用量,并注意观察血糖反应。 (三)柚子 柚子含有类胰岛素成分,能降低血糖。柚子的升糖指数大约在25-30之间,属于低升糖指数水果。糖尿病人可在血糖控制良好时,每天食用1/4-1/2个柚子。食用时最好在两餐之间,这样可以避免与正餐的血糖高峰叠加。对于老年糖尿病人,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食用柚子时要注意细嚼慢咽,帮助消化吸收。 (四)樱桃 樱桃中含有生物活性成分,有助于调节血糖。樱桃的升糖指数约为22-29。糖尿病人可以每次吃10-15颗樱桃,同样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人,樱桃也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血糖情况合理食用,因为妊娠期身体状况特殊,需要更严格地控制血糖。 二、食用糖尿病人能吃的水果的注意事项 (一)血糖控制情况 糖尿病人在食用水果前,必须确保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空腹血糖一般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如果血糖控制不平稳,即使是适合的水果也应暂时避免食用,可以通过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来替代水果补充维生素等营养。 (二)食用时间 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水果,如上午10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这样可以避免餐后立即食用水果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也可以预防下一餐前发生低血糖。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要注意水果食用时间与胰岛素作用时间的配合,避免出现血糖波动过大的情况。 (三)个体差异 不同的糖尿病人对水果的耐受程度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水果,不同个体食用后血糖反应也可能不同。因此,糖尿病人在食用新的水果品种时,要从小量开始尝试,如先吃50克,然后监测血糖,根据1-2小时后的血糖变化情况,来调整下次食用的量和频率。对于有肾脏疾病的糖尿病人,由于部分水果含钾量较高,如香蕉含钾量相对较高,若存在肾功能不全,食用香蕉可能会导致血钾升高,需要谨慎选择水果品种和控制食用量。
2025-10-11 13: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