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艳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结节、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省级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任主任医师。

  现任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内分泌专业3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内分泌代谢疑难杂症方面有较强的诊疗能力。

  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及教育、对难以控制的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颇有造诣。对骨质疏松症及骨代谢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独到的见解。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诊疗特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亚专业方向: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肌少症。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结节、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糖尿病的尿是甜的吗

    糖尿病患者尿有可能甜,因血糖超肾糖阈致尿糖,不能仅依尿甜判糖尿病,不同人群糖尿病尿甜情况有差异及影响,儿童起病急尿甜可能大,老年肾糖阈变化且感知不敏感尿甜不典型,不同生活方式和有糖尿病病史患者尿甜情况因血糖控制等不同而有别。 一、血糖与肾糖阈的关系 正常情况下,肾脏可以重吸收葡萄糖,使尿液中几乎不含葡萄糖。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血糖水平升高。肾糖阈是指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最大能力,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时,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导致尿糖阳性。此时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从理论上来说可能会有甜味。不过,不能单纯依靠尿液是否有甜味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因为有时候尿液的甜味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近期摄入大量含糖食物等情况也可能使尿液短暂出现甜味,但糖尿病患者出现尿甜的情况往往与血糖升高导致尿糖出现相关。 二、不同人群糖尿病尿甜情况的差异及影响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起病较急,血糖升高明显时尿糖出现的概率较高,尿甜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若血糖控制不佳,除了尿甜外,还可能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其肾糖阈可能会有一定变化,而且老年患者对高血糖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尿甜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关注尿是否甜的同时,更要注重血糖的全面监测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因为老年患者发生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糖尿病肾病等,这会影响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等,进一步影响尿糖及尿液味道的情况。 不同生活方式的糖尿病患者: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往往血糖升高更明显,尿糖出现的概率大,尿甜的可能性增加。而对于生活方式调整较好,如严格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并配合合理药物治疗的患者,血糖控制相对稳定,尿糖可能阴性,尿甜的情况也会减少。 有糖尿病病史患者: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病情反复波动,那么尿甜的情况可能会时有发生;如果血糖控制较为平稳,通过规范治疗使血糖长期处于较好水平,尿糖阴性,尿甜的情况就会较少出现。同时,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要注意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因为长期高血糖可能已经对肾脏造成一定损害,影响肾糖阈等功能,从而影响尿液中糖的情况。

    2025-10-11 12:09:34
  • 糖尿病为啥一饿就心慌

    糖尿病患者一饿就心慌与血糖波动引发能量供应不足、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异常有关,且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特点,同时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等也会导致,需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预防。 一、血糖波动引发的能量供应不足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血糖调节机制失衡。当处于饥饿状态时,体内血糖水平会下降。正常情况下,人体可通过糖原分解、糖异生等途径来维持血糖稳定,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受限。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当饥饿导致血糖降低时,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有效调节,血糖过低就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慌症状。研究表明,血糖低于3.9mmol/L时就可能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相关表现,如心慌、手抖等。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 饥饿时,身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启动应激反应。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从而导致心慌。同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也会被激活,进一步参与机体的应激调节,但这种异常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在糖尿病患者中因血糖调节障碍而更为明显。例如,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低血糖诱发心慌时,去甲肾上腺素等指标的变化与正常人不同,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更强烈且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三、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的特点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1型糖尿病较多见,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活跃。饥饿时更容易出现血糖波动,且儿童对低血糖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但心慌等表现可能更为突出。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规律,避免过度饥饿导致血糖过低引发心慌等不适。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减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老年糖尿病患者饥饿时出现心慌,可能同时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如冠心病等,低血糖引发的心慌可能会加重心血管负担,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规律饮食,随身携带糖果等预防低血糖的食物。 四、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等都可能导致一饿就心慌。例如,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或者运动强度过大且未及时补充能量,都容易引发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保证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摄入,运动时注意能量补充,是预防饥饿时心慌的重要措施。比如,每餐保证一定量的主食摄入,运动前后适当补充含糖食物或饮品。

    2025-10-11 12:08:04
  •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值怎么看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可通过检测不同刺激因素下生长激素分泌情况诊断疾病,以可乐定试验为例,正常参考值为试验前生长激素基础值低于5μg/L,注射后30-60分钟升高至10μg/L以上,峰值≥10μg/L正常,5-10μg/L部分缺乏,<5μg/L完全缺乏;儿童不同年龄反应有差异,青少年接近成人水平;有内分泌疾病史人群结果受既往疾病影响,生活方式如试验前熬夜、剧烈运动等会干扰结果,试验前需保持正常作息。 正常参考值:试验前生长激素基础值通常低于5μg/L,注射可乐定后30-60分钟,生长激素水平应升高至10μg/L以上。若注射后生长激素峰值≥10μg/L,提示生长激素分泌功能正常;若峰值在5-10μg/L之间,为生长激素部分缺乏;若峰值<5μg/L,则考虑生长激素完全缺乏。 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 儿童:儿童的生长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后的反应与年龄相关。新生儿及小婴儿的生长激素基础值可能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趋于成人范围。在激发试验中,儿童的生长激素峰值判断标准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生长激素激发后峰值达到正常范围的标准可能相对宽松,但仍遵循上述大致的峰值范围判断原则。例如,幼儿期儿童进行可乐定试验,若激发后生长激素峰值能达到7-8μg/L以上,结合临床情况可能更倾向于生长激素分泌基本正常,但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青少年:青少年的生长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后的反应接近成人水平,激发试验后生长激素峰值的判断与成人相似,即峰值≥10μg/L为正常,5-10μg/L为部分缺乏,<5μg/L为完全缺乏。 特殊病史人群:对于有内分泌疾病病史的儿童,如曾患垂体肿瘤等疾病的患儿,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时,其基础值和激发后的反应可能会受到既往疾病的影响。例如,曾接受过垂体放疗的患儿,生长激素分泌功能可能已经受损,激发试验中生长激素峰值往往较低,更容易出现生长激素缺乏的情况。在判断结果时,需要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治疗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对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例如,试验前熬夜、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基础分泌,从而干扰激发试验结果的判断。在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前,应告知患儿保持正常的作息,避免剧烈运动等,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比如,试验前1天应让患儿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前一天晚上过度玩耍导致熬夜,因为熬夜可能使基础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影响对激发试验结果的正确判断。

    2025-10-11 12:05:23
  • 血糖29有生命危险吗

    血糖达29mmol/L属严重高血糖有大生命危险,可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一般人群需立即就医,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有各自特殊情况,均需依自身特点处理,必须立即就医规范治疗。 可能引发的急性并发症及风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血糖极度升高时,机体为了供能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若酮体蓄积过多就会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有研究表明,严重高血糖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较高,且一旦发生,救治不及时会严重威胁生命。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表现,死亡率也相对较高。血糖29mmol/L时发生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的风险显著增加,该病症会对机体多个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进而危及生命。 应对措施及相关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一般人群:一旦发现血糖达到29mmol/L,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降糖等治疗措施,以迅速降低血糖,纠正代谢紊乱。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出现血糖29mmol/L的情况较为罕见,多与先天性糖尿病等特殊疾病有关。儿童发生严重高血糖时,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为儿童的各个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高血糖对其器官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要尽快采取有效的降糖及纠正内环境紊乱的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血糖29mmol/L对老年人的影响更大,一方面,高血糖会加重心、肾等器官的负担,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机体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调整治疗方案,密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防止出现低血糖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果本身就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血糖29mmol/L,往往提示病情控制不佳,可能是用药不当、饮食未合理控制等原因导致。这类人群需要反思既往的治疗及生活方式管理情况,在此次救治后,要重新调整治疗方案,严格遵循糖尿病的治疗规范,包括合理用药、科学饮食、适当运动等,以避免再次出现严重高血糖情况。 总之,血糖29mmol/L是非常危险的情况,必须立即就医进行规范治疗,同时不同人群在应对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特殊关注和处理措施。

    2025-10-11 12:03:57
  • 糖尿病患者能否食用无糖精萨其马作为主食

    无糖精萨其马由谷物制成核心为碳水化合物,其碳水消化吸收转化为葡萄糖会影响血糖,糖尿病患者大量摄入不利血糖稳定,血糖控制稳定的成年患者可在监测下少量食用并计热量搭配食物,老年患者应尽量不将其作主食选低升糖指数主食,儿童患者不适合作主食需选合适主食,食用时要密切监测餐后血糖变化超幅则调整饮食并结合自身运动、用药等综合个体化管理。 一、无糖精萨其马的碳水化合物构成特点 无糖精萨其马主要由面粉等谷物原料制成,其核心成分是碳水化合物。面粉中的淀粉属于多糖,在人体消化过程中会逐步分解为葡萄糖,进而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受限,即使不含人工添加糖,大量摄入无糖精萨其马仍会导致血糖波动,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二、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机制 1.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萨其马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会直接影响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的异常波动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风险,如长期高血糖可损伤血管、神经等。 2.整体能量摄入需平衡:虽然不含人工添加糖,但无糖精萨其马的能量主要源于碳水化合物,若过量食用,即使血糖短期内可能无明显剧烈波动,长期累积也会导致总能量摄入超标,影响体重控制,而体重异常又会进一步干扰血糖的调控。 三、不同人群的食用建议 1.血糖控制稳定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可在严格监测血糖的前提下,少量食用无糖精萨其马,且需将其热量计入每日总能量摄入中,建议每次食用量不超过50克,并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和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对血糖的影响幅度。 2.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功能衰退,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弱,应尽量避免将无糖精萨其马作为主食,可选择低升糖指数的主食,如燕麦、糙米等,以更好地维持血糖稳定,减少高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有特定要求,无糖精萨其马的碳水化合物构成不适合作为主食,应选择更适合儿童血糖管理的主食种类,如全麦面包搭配适量蛋白质,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血糖过度波动。 四、食用时的关键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食用无糖精萨其马时,需密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若食用后血糖升高幅度过大(如超过基础值的20%及以上),应立即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同时,需结合自身运动情况、用药方案等综合考量饮食对血糖的影响,遵循个体化的饮食管理原则。

    2025-10-11 11:59: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