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省级知名专家,硕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任主任医师。
现任河南省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保健委员会干部保健会诊专家、郑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内分泌专业3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尤其在内分泌代谢疑难杂症方面有较强的诊疗能力。
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及教育、对难以控制的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治颇有造诣。对骨质疏松症及骨代谢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独到的见解。在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主要诊疗特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甲状腺疾病。亚专业方向: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肌少症。
展开-
糖尿病患者能吃扁豆吗
扁豆富含营养且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益处,但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注意:烹饪方式应健康,避免油炸和高糖高盐调料;要控制食用量,因个体差异病情不同食用量有别,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糖尿病患者也有相应食用注意事项,老年要确保熟透且精准控量监测血糖,儿童要烹饪软烂、严格控量并保证营养均衡。 一、扁豆的营养成分与糖尿病的关系 扁豆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及矿物质(如钾、镁等)。其中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益处。研究表明,适量的膳食纤维摄入可改善机体的糖代谢指标,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幅度。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是饮食管理的一部分。 二、糖尿病患者食用扁豆的注意事项 1.烹饪方式影响血糖反应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炒、炖煮等,避免油炸等会使扁豆油脂含量增加的烹饪方法。油炸后的扁豆热量升高,且油脂摄入过多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进而间接影响血糖的稳定。例如,清炒扁豆能最大程度保留扁豆中的营养成分,且相对低油低盐,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烹饪时添加的调料也需注意,应少用高糖、高盐的调料,如过多的糖、酱油等,以防影响血糖和血压的控制。 2.控制食用量 虽然扁豆对血糖有一定的益处,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控制食用量。一般建议将扁豆作为主食的替代或配菜适量摄入,可根据个人的血糖情况、运动量等调整。例如,对于血糖控制较好、体力活动量适中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次可食用约50-100克(生重)的扁豆。这是因为即使是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过量食用也会使碳水化合物的总摄入量增加,从而影响血糖水平。 3.个体差异需考量 不同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胰岛素分泌情况及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对碳水化合物的处理能力较差,在食用扁豆时更需严格控制量;而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轻且胰岛功能尚存部分的情况下,可相对灵活一些,但也需遵循适量原则。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等的摄入量,因为扁豆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过多摄入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此时扁豆的食用量和烹饪方式等都需要相应调整。 三、特殊人群食用扁豆的温馨提示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食用扁豆时要确保烹饪熟透,因为未熟透的扁豆可能含有植物凝集素等有害物质,容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同时,老年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更弱,更要精准控制扁豆的食用量,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其饮食喜好和身体对营养的需求特点,家长在给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扁豆时,要注意将扁豆烹饪得软烂,方便儿童咀嚼和消化,且要严格控制量,避免因食用不当影响血糖控制,同时要注意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2025-10-10 11:42:30 -
血糖高能不能吃水果
血糖高人群吃水果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血糖控制良好时可选低升糖指数水果并在两餐间适量吃,要控制食用量、注意水果加工方式,儿童、老年、妊娠期血糖高人群吃水果各有特殊注意事项,如儿童要严格控量种类并计碳水摄入,老年要考虑慢性病等因素,妊娠期要选合适水果并监测血糖控量分食。 选择合适水果种类:低升糖指数(GI)的水果较为适合血糖高的人群。升糖指数是指食物进入人体后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比如苹果的GI值约为36-40,属于低GI水果,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平稳血糖。梨的GI值大约在36左右,也适合血糖高的人食用,而且梨中富含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身体有益。 血糖高吃水果需注意的方面 控制食用量:即使是适合的水果,也需要控制摄入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在100-200克左右。以橙子为例,一个中等大小的橙子(约200克),其含糖量相对适中,但是如果过量食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可以根据水果的含糖量来换算,比如每15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1份水果,血糖高的人每天摄入水果的量一般不超过2份。 注意水果的加工方式:尽量选择新鲜的水果,避免食用水果罐头、果汁等加工过的水果制品。因为水果罐头在加工过程中会添加大量糖分,果汁在制作过程中会损失大部分膳食纤维,而且糖分高度浓缩,饮用后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例如一罐水果罐头的含糖量可能是新鲜水果的数倍,饮用一杯鲜榨果汁也会比吃整个水果更容易使血糖升高。 特殊人群的情况 儿童血糖高:儿童血糖高相对较少见,多与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如果儿童血糖高需要吃水果,更要严格控制量和种类。比如对于1型糖尿病的儿童,在血糖控制良好时,可以选择低糖水果,且要计算好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将其计入全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中,避免影响血糖的稳定控制。同时要注意教育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因为食用水果不当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影响身体发育。 老年血糖高:老年人血糖高吃水果时要更加谨慎。老年人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水果中钾的含量,因为肾功能不全时排钾能力下降,像香蕉每100克含钾量较高,约256毫克,过多食用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老年人吃水果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的肾功能、血糖控制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水果及食用量。 妊娠期血糖高:妊娠期血糖高的孕妇吃水果需要特别注意。要选择含糖量低、GI值低的水果,如柚子,柚子的GI值约为25,含糖量相对较低。同时要监测血糖变化,在吃水果前后都要监测血糖,了解水果对自身血糖的影响。一般建议妊娠期血糖高的孕妇每天水果摄入量控制在200克以内,分多次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水果导致血糖升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孕妇自身的健康。
2025-10-10 11:41:28 -
如何理解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是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激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调控生理活动,内分泌系统包含垂体等腺体及所分泌激素,存在负反馈与正反馈调节机制,涉及血糖调节、应激反应调节,且儿童、孕期女性、老年人有不同激素调节特点。 一、激素调节的基本概念 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来调控生理活动的过程。内分泌系统由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内分泌腺构成,各腺体分泌的激素在机体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诸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与激素分泌 1.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激素: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等多种促激素,调控其他内分泌腺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参与代谢与生长发育调控;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在应激反应中升高血糖等;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别调节血糖的降低与升高。 2.激素的运输与作用方式: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仅作用于具有相应受体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凭借与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生理变化,实现对机体功能的精准调控。 三、激素调节的反馈机制 1.负反馈调节:是激素调节中常见的机制,例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维持其在体内的相对稳定水平。 2.正反馈调节:相对较少见,如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压迫子宫颈,刺激催产素分泌,催产素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而子宫收缩又加强对子宫颈的刺激,如此形成正反馈,推动分娩进程直至完成。 四、不同激素的调节实例 1.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则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二者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2.应激反应调节: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它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以应对紧急情况。 五、特殊人群的激素调节特点 1.儿童时期:生长发育相关激素(如生长激素等)的调节至关重要,此阶段激素调节尚不完善,需关注营养、睡眠等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以保障正常生长发育,且儿童期应避免不合理使用可能干扰激素调节的物质。 2.孕期女性:体内孕激素、雌激素等激素水平显著变化,以适应胎儿发育需求,如孕激素维持子宫内膜状态利于胚胎着床,雌激素促进乳腺等发育,孕期需监测激素水平,确保母婴健康。 3.老年人:内分泌腺功能减退,激素分泌量下降,易出现激素失衡问题,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较为常见,表现为代谢减缓等,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必要时进行合理干预,但应谨慎选择干预方式以契合老年人机体特点。
2025-10-10 11:39:11 -
甲亢伴重症肌无力可以治愈吗
甲亢伴重症肌无力能否治愈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有望临床缓解但存在个体差异,抗甲状腺治疗与重症肌无力治疗方式影响预后,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也起作用,总体有治愈可能,需患者配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制定个性化方案以改善预后争取较好状态。 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抗甲状腺治疗:针对甲亢部分,常用药物如甲巯咪唑等可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也可用于甲亢治疗。规范的抗甲状腺治疗能有效控制甲亢病情,当甲亢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部分重症肌无力症状可能会随之改善,但并非所有患者的重症肌无力都能完全缓解。例如,有研究显示,约半数左右的甲亢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甲亢得到控制后,重症肌无力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但仍有部分患者重症肌无力症状持续存在。 重症肌无力治疗:对于重症肌无力,常用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等。通过合理应用药物,可改善肌肉无力症状。比如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暂时改善肌肉力量,但要达到理想的临床缓解效果需要综合治疗。一些患者经过积极的重症肌无力规范治疗,肌肉无力症状可得到较好控制,甚至接近临床治愈状态,但也有患者病情容易反复。 个体差异因素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所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来说身体修复和代偿能力可能更强,在接受规范治疗后,病情缓解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更多,治疗过程中需要更谨慎评估药物等治疗手段的风险与收益,预后相对年轻患者可能稍差,但也不是绝对的,通过精细的个体化治疗,也有老年患者获得较好预后。 性别因素:性别本身并非是决定甲亢伴重症肌无力能否治愈的关键因素,但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病情监测与治疗调整。例如妊娠期间,抗甲状腺药物的使用需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以及甲亢对母亲和胎儿的影响,重症肌无力症状也可能因妊娠生理变化而有所波动,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障母婴健康。 生活方式因素: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后有重要影响。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维持,从而利于病情控制。例如,过度劳累可能诱发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而保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的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以维持肌肉功能等)有利于身体处于较好的状态来应对疾病。 病史因素:如果患者甲亢伴重症肌无力病程较短,在早期就得到规范诊断和治疗,那么治愈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如果病程较长,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肌肉萎缩等情况,治疗难度会增大,完全治愈的概率相对降低,但通过积极治疗仍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甲亢伴重症肌无力有治愈的可能,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争取达到较好的临床缓解甚至接近治愈的状态。
2025-10-10 11:38:18 -
低钾血症严重危害
低钾血症对人体多系统有危害,影响心脏可致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影响肌肉致骨骼肌肌无力、平滑肌胃肠症状;影响肾脏致肾小管功能损害等;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致相应症状;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及相关影响;对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特殊危害。 肌肉方面危害 骨骼肌:低钾会使肌肉的兴奋性降低,患者可出现肌无力,先是四肢软弱无力,然后可累及躯干和呼吸肌。严重时可导致弛缓性麻痹,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需要良好肌肉功能的人群影响更大,比如运动员可能因此无法正常训练和比赛。 平滑肌:胃肠道平滑肌受累时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长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尤其对于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相对较弱,低钾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可能会加重其身体不适。 肾脏方面危害 长期慢性低钾血症可导致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尿浓缩功能下降,表现为多尿、口渴、多饮等症状。还可能引起间质性肾炎等病变,影响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对于有基础肾脏疾病的患者,低钾血症可能会加重肾脏损害,进一步影响肾功能,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增加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风险。 对中枢神经系统危害 轻度低钾时患者可能出现倦怠、淡漠、嗜睡等症状;严重低钾时可出现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等情况。这会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意识状态,对于老年人,本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就有一定退化,低钾血症更易引发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影响其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 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及相关危害 低钾血症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因为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内钾离子向细胞外转移,细胞外氢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排钾减少而排氢增多,导致碱中毒。而酸碱平衡紊乱又可能进一步影响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例如碱中毒时可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神经肌肉等系统功能,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本身存在酸碱平衡调节问题的患者,低钾引发的酸碱平衡紊乱可能会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的特殊危害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低钾血症可能影响其神经肌肉发育和心脏功能发育。例如,严重低钾的儿童可能出现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危及生命,而且儿童对低钾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和及时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低钾血症对其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影响更为明显,发生心律失常等严重心脏事件的风险更高,同时胃肠道功能减退,低钾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可能导致营养摄入进一步减少,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而且老年人对低钾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容易延误治疗。 孕妇:孕妇出现低钾血症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因为胎儿的营养供应依赖母体,低钾可能导致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问题,同时孕妇自身也会因低钾出现上述各系统的相关危害,如心脏负担加重等情况,需要特别谨慎处理。
2025-10-10 11: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