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擅长胰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肝胆疾病等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ERCP等。在中华消化,中华医学,中华胰腺病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治拉肚子吃什么饭好
拉肚子时可选择易消化主食类(如白米粥、小米粥)、清淡蔬菜类(如南瓜、胡萝卜)、优质蛋白类(如鸡蛋羹、嫩豆腐),同时要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食量,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拉肚子时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易消化的主食类 1.白米粥:大米煮粥后,质地非常软烂,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大米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对于拉肚子的人来说,食用白米粥可以补充水分和能量,且不会给肠胃造成过重负担。一般来说,煮白米粥时,水与米的比例大概为10:1,煮至米完全软烂即可。婴幼儿拉肚子时,也可以适量喂食白米粥,但其肠胃功能更弱,煮的时间需更长,粥要更稀。 2.小米粥:小米富含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熬制的小米粥同样易于消化。小米粥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对肠胃的刺激性较小。煮小米粥时,可先将小米淘洗干净,然后加水浸泡一段时间,再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小米开花、粥变得黏稠。对于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且拉肚子的人群,小米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它能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调理肠胃。 二、清淡的蔬菜类 1.南瓜: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以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刺激。南瓜蒸熟后质地柔软,适合拉肚子的人食用。可以将南瓜切成小块,蒸熟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做成南瓜泥。例如,婴幼儿拉肚子时,将南瓜做成细腻的南瓜泥,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肠胃恢复。一般来说,南瓜的烹饪方式以蒸煮为宜,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其营养成分且易于消化。 2.胡萝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做成胡萝卜泥后很容易被消化。胡萝卜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对拉肚子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将胡萝卜洗净、去皮、切碎,然后煮熟捣成泥状。对于老年人拉肚子的情况,胡萝卜泥是不错的选择,它能提供必要的营养且不会加重肠胃负担。 三、优质蛋白的选择 1.鸡蛋羹:鸡蛋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做成鸡蛋羹后非常容易消化吸收。制作鸡蛋羹时,将鸡蛋打散,加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后过滤掉浮沫,然后蒸熟即可。拉肚子的人食用鸡蛋羹可以补充蛋白质,增强身体抵抗力。但要注意,对于一些对鸡蛋过敏的人群则不适合食用。婴幼儿在拉肚子时,如果对鸡蛋不过敏,也可以适量食用鸡蛋羹,但要注意鸡蛋的摄入量,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 2.嫩豆腐:豆腐富含植物蛋白,质地柔软,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嫩豆腐可以做成清淡的菜肴,如清炒嫩豆腐等。拉肚子的人食用嫩豆腐能补充蛋白质,而且其低脂肪的特点不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对于患有胃肠道疾病且拉肚子的人群,嫩豆腐是较好的蛋白质来源之一。 四、注意事项 1.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拉肚子时胃肠道比较敏感,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辛辣食物如辣椒等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导致拉肚子症状加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也不适合在拉肚子时食用。 2.控制食量:即使是适合拉肚子食用的食物,也不能一次性食用过多,要少量多餐,让胃肠道逐步适应,避免过度进食导致肠胃不适加重。 3.特殊人群注意:婴幼儿拉肚子时,除了注意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式外,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再次感染。老年人拉肚子时,要密切关注其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拉肚子容易导致脱水等问题,必要时需及时就医。孕妇拉肚子时,要谨慎选择食物,保证营养的同时避免影响胎儿健康,若拉肚子严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2025-09-29 13:28:51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有典型症状如烧心、反流,还有非典型症状如胸痛、吞咽困难及呼吸道症状等;鉴别诊断需与心血管疾病(与心绞痛、心肌梗死鉴别)和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与消化性溃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鉴别)区分,不同年龄人群各病症表现有差异,可通过相应检查鉴别。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 1.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与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有关,部分患者可在夜间入睡时发生。这是由于反流物刺激食管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致,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烧心症状,但儿童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比如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2.反流:有酸味或苦味的胃内容物反流到口腔,成人和儿童均可出现,但儿童反流可能会影响营养摄入,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 (二)非典型症状 1.胸痛:疼痛可发生在胸骨后,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灼热样疼痛或刺痛等,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颈部等部位,易被误诊为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胸痛症状,但不同年龄段引发胸痛的诱因可能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可能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而增加误诊风险。 2.吞咽困难:初期多因食管炎致食管痉挛引起,可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可因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吞咽困难变为持续性。不同年龄人群吞咽困难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进食时哽咽感等,影响正常进食和营养吸收。 3.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症状,这是由于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外组织器官所致,儿童出现呼吸道症状时易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需注意鉴别。 二、反流性食管炎的鉴别诊断 (一)与心血管疾病鉴别 1.心绞痛:心血管疾病中的心绞痛与反流性食管炎的胸痛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心绞痛多由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持续时间一般较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而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痛与体位关系密切,服用抑酸药物后症状可改善,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等检查可鉴别,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这些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操作,比如儿童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注意电极放置的准确性等。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疼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心电图有特征性动态演变,心肌酶谱升高,与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区别,各年龄段发生心肌梗死时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鉴别。 (二)与消化系统其他疾病鉴别 1.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常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疼痛与进食关系密切,如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胃溃疡多为餐后痛,胃镜检查可明确鉴别,不同年龄人群消化性溃疡的表现可能有特点,儿童消化性溃疡相对少见,但也可发生,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借助胃镜等检查。 2.贲门失弛缓症: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吞咽困难呈间歇性发作,食管钡餐造影可见食管下端呈鸟嘴样狭窄,与反流性食管炎通过食管钡餐、胃镜等检查可鉴别,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儿童发病时需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鉴别。 3.食管癌:食管癌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胃镜及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与反流性食管炎后期出现的吞咽困难可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鉴别,不同年龄人群食管癌的发病率和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相对高发,需重视相关检查。
2025-09-29 13:27:39 -
便秘最有效最快的解决方法
改善便秘可从生活方式调整、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医学干预方法入手。生活方式上要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增膳食纤维、适量摄油脂)、规律运动;建立良好排便习惯需定时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医学干预可使用通便药物(特殊人群遵医嘱)、谨慎灌肠(严重便秘且其他方法无效时,注意可能引发问题),便秘久或伴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严重问题。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增加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软化粪便,一般成年人每天需摄入1500-2000毫升水,可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对于儿童,应根据年龄适量补充,比如学龄前儿童每天约1000-1400毫升。保持水分摄入能让肠道内的粪便更易排出,尤其对于因缺水导致便秘的人群效果明显。 2.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糙米、蔬菜(芹菜、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每100克芹菜中约含2.2克膳食纤维,每天摄入一定量的这类食物可有效改善便秘状况。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可选择加工较细腻的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同时要注意逐渐增加摄入量,让肠道有适应过程。 适量摄入油脂:适当吃一些油脂类食物,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能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但要注意控制量,避免因摄入过多油脂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3.规律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成年人可以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可分多次进行。儿童则应保证每天有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像跳绳、踢毽子等运动都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对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群,如冠心病患者,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加重病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 二、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不管有没有便意,坚持几分钟,逐渐形成生物钟。比如早上起床后或饭后半小时,这时候肠道会有晨起和饭后的蠕动反射。对于儿童,家长可以帮助其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选择孩子比较舒适的时间,引导孩子在马桶上坐几分钟,慢慢建立规律。 2.排便时的注意事项: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要玩手机或看书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这样可以让肠道更专注于蠕动排便。同时,要保证排便环境舒适,让排便过程更顺利。 三、医学干预方法 1.使用通便药物:如果生活方式调整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使用通便药物,但需谨慎选择。例如乳果糖口服溶液,它是一种渗透性泻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使水分保留在肠道中,软化粪便,促进排便。但对于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对于儿童,应避免随意使用通便药物,一般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若必须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且安全的药物。 2.灌肠:这是一种较为快速的解决便秘的方法,但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灌肠是通过将一定量的液体注入肠道来刺激排便,适用于严重便秘且其他方法无效的情况。但灌肠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对于老年人、肠道敏感人群等要慎重使用,操作时也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便秘情况不同,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便秘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腹痛、便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等严重问题。
2025-09-29 13:26:51 -
肝不好吃什么水果好
柑橘类水果中的橙子、柚子,浆果类水果中的蓝莓、葡萄,以及香蕉、苹果等水果对肝脏有益,不同水果有不同营养及适宜食用量,如橙子富含维C助肝代谢,成人每天1-2个;蓝莓花青素抗氧化护肝,成人每天50-100克等,同时不同人群食用需注意特殊情况。 一、柑橘类水果 1.橙子:橙子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约33毫克左右。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研究表明,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肝脏的代谢功能,对肝脏健康有益。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正常成年人每天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橙子即可获取足够的维生素C来维持肝脏的基本代谢需求;儿童则需根据年龄适量减少,一般每天半个到1个橙子较为合适,避免过量食用引起肠胃不适。 2.柚子:柚子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等成分,类黄酮具有抗炎、抗氧化的特性。它可以降低肝脏中的脂肪沉积,有助于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柚子中的柚皮苷等物质还能促进肝脏的解毒酶活性,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成年人每天食用1/4-1/2个柚子比较适宜,糖尿病患者由于柚子含糖量相对较低且升糖指数适中,可以在血糖控制平稳时适量食用,但需注意监测血糖变化;而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则要注意避免空腹食用柚子,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二、浆果类水果 1.蓝莓:蓝莓是抗氧化剂的优质来源,尤其是花青素含量极高。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肝脏受到的氧化损伤。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蓝莓可以改善肝脏的抗氧化状态,对预防肝脏疾病有一定帮助。一般成年人每天食用50-100克蓝莓较为合适,可直接食用或加入酸奶中食用;儿童食用时需注意避免呛咳,建议将蓝莓切碎后食用,每天摄入量控制在30-50克左右;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在首次食用蓝莓时要特别谨慎,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2.葡萄:葡萄中含有白藜芦醇等成分,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纤维化的作用,有助于保护肝脏免受损伤。葡萄中的果酸还能促进消化,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成年人每天食用100-150克葡萄比较适宜,可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则要注意葡萄的含糖量,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品种,并严格控制摄入量,一般每次食用不超过50克,且需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孕妇食用葡萄时要注意适量,每天100克左右即可,同时要注意清洗干净,避免农药残留。 三、香蕉 香蕉富含维生素B6、钾等营养成分。维生素B6参与肝脏内的多种代谢反应,有助于维持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钾元素则有助于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对于肝脏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的电解质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成年人每天食用1-2根香蕉较为合适;对于肾功能不全伴有高钾血症的肝病患者,则需要严格限制香蕉的摄入量,因为香蕉含钾量较高,以免加重病情;儿童食用香蕉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整根吞食,一般每天1根左右即可。 四、苹果 苹果含有丰富的果胶等膳食纤维,果胶可以结合体内的毒素并排出体外,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苹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有助于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成年人每天食用1-2个苹果比较合适,可以选择在早餐或加餐时食用;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可将苹果煮熟后食用,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儿童食用苹果时要注意切成小块,避免噎呛,每天食用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即可。
2025-09-29 13:25:47 -
胃一按就疼还硬邦邦的是怎么回事
胃一按就疼还硬邦邦可能由胃部疾病(如胃痉挛、胃溃疡、胃癌、胃石症)或其他腹腔相关疾病(如腹膜炎、肠梗阻)引起,一般人群出现这种情况要休息、轻柔按摩腹部并观察症状,儿童出现要重视、询问饮食等尽快就医且勿自行服药,老年人出现要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并告知基础疾病情况及密切关注其状态。 一、可能的原因 (一)胃部疾病相关 1.胃痉挛 多种因素可引起胃痉挛,比如腹部受凉、进食过多生冷食物等。胃痉挛发作时,胃部肌肉强烈收缩,就会出现一按就疼且胃部发硬的情况。从年龄方面看,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吃冷饮等诱发,成年人也可能因腹部着凉等导致。在生活方式上,长期饮食不规律、精神紧张等也可能增加胃痉挛的发生风险。 2.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的慢性溃疡。患者胃内有溃疡病灶,当按压胃部时,刺激到溃疡部位会引起疼痛,并且由于溃疡周围组织可能有炎症水肿等情况,胃部会发硬。胃溃疡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胃溃疡,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部分止痛药等)的人也是高危人群,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会加重病情。 3.胃癌 胃癌早期可能症状不典型,随着病情进展,胃部肿瘤生长,会导致胃部质地变硬,按压时出现疼痛。胃癌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有家族遗传史、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患胃癌风险较高。 4.胃石症 如果进食大量柿子等富含鞣酸的食物后,在胃内可能形成胃石。胃石会导致胃部梗阻等情况,按压时感觉胃部发硬且疼痛不适。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喜欢吃柿子等高鞣酸食物且空腹进食的人群易患胃石症。 (二)其他腹腔相关疾病 1.腹膜炎 多种原因可引起腹膜炎,如胃穿孔导致胃内消化液流入腹腔引起化学性腹膜炎,或者腹腔内器官感染蔓延引起细菌性腹膜炎等。腹膜炎会导致腹部肌肉紧张,按压胃部时不仅疼痛,还能感觉到胃部发硬,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其他症状。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有胃穿孔病史或腹腔器官感染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 2.肠梗阻 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腹部会出现胀气等情况,胃部也可能受累出现一按就疼且发硬现象,并伴有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有腹部手术史、肠道粘连等情况的人群易患肠梗阻。 二、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如果出现胃一按就疼还硬邦邦的情况,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可以尝试轻柔顺时针按摩腹部,但如果疼痛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要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等,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因等情况,以便医生诊断。 (二)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出现这种情况需格外重视,儿童不会准确表达病情可能导致延误治疗;要注意询问儿童近期饮食情况有无特殊,比如是否吃了生冷不易消化食物等;家长不要自行给儿童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应尽快带儿童到儿科就诊;同时要注意儿童腹部保暖,可以用温暖毛巾适当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可能不敏锐,但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如胃癌等;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就医时需告知医生相关基础疾病情况;家属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态、疼痛变化等情况。
2025-09-29 13: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