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擅长胰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肝胆疾病等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ERCP等。在中华消化,中华医学,中华胰腺病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横隔肌是哪里
横膈肌即横膈膜,处于胸腹部之间,处在心脏和双侧肺脏下方,以及肝脏、脾脏、胃的上方。它是将哺乳类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膜状肌肉,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会伴随呼吸频率而上下运动。横隔膜中央有较大区域缺乏肌肉,此部分由腱膜构成。在横隔膜上,还可看到主动脉裂孔(供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腔静脉孔(供下腔静脉通过)、食管裂孔(供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在组织学方面,腹膜紧密贴附在肌性组织的腹腔面上,胸膜则紧密贴附在胸腔面上。腹横肌不仅能助力肺呼吸,通过收张协助肺呼出吸入气体,还具有维持和增加腹压以及在排便、分娩等生理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功能。 一、横膈肌的位置和作用: 1.位置:位于胸腹部之间,在心脏和双侧肺脏下,肝脏等器官上方。 2.作用:是分隔腹腔和胸腔的膜状肌肉,辅助呼吸,随呼吸运动。 二、横隔膜的结构特点: 1.中央部分:有较大范围由腱膜构成。 2.上面的孔:包括主动脉裂孔、腔静脉孔、食管裂孔等。 三、组织学特征:腹膜贴腹腔面,胸膜贴胸腔面。 四、腹横肌的功能:帮助肺呼吸,还可维持和增加腹压,在排便、分娩等中有作用。 总的来说,横膈肌和腹横肌在呼吸、身体结构分隔以及一些生理活动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25-08-05 13:47:28 -
谷草转氨酶低怎么回事
AST是肝功能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正常值通常为13~35U/L。AST水平偏低可能是生理原因、疾病因素或药物影响所致,单独偏低可能无明显意义,可咨询医生。 生理原因: 检查前休息不好、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饮酒等,可能导致AST水平暂时性偏低。 女性AST水平略低于男性,儿童AST水平略高于成人。 疾病因素: 营养不良: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可能导致AST合成减少。 其他肝脏疾病:如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可能会影响AST的正常水平。 其他疾病:某些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AST水平偏低。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苯巴比妥等,可能会影响AST的代谢,导致其水平偏低。 需要注意的是,AST水平偏低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单独一项指标偏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AST水平偏低同时伴有其他异常指标或症状,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和诊断。此外,如果对AST水平偏低有疑虑,建议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建议。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饮酒等,有助于维持肝功能的正常。
2025-08-05 13:41:09 -
一天屁特别多怎么回事
每天屁多可能与进食过快、进食过多产气食物、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 一、进食过快:平常如果吃饭速度过快,就容易导致大量气体从口腔经食管进入胃肠道。这是因为快速进食时,吞咽动作频繁且急促,会随之带入大量空气,从而使胃肠部的气体增加,最终可能引起每天屁多的现象。 二、进食产气食物: 1.当经常进食过多如红薯等高淀粉类食物时,这些食物容易在胃肠部经细菌分解和发酵后产生大量气体。 2.像土豆这样的食物,也会因同样的原理在胃肠部产生大量气体。 3.高蛋白的食物如肥肉等,以及洋葱等食物,同样容易在胃肠部产生较多气体。大量气体积聚在肠道内,在肠蠕动的作用下排出体外,就会出现每天屁多的情况。 三、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有着防御外来致病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等重要作用。如果因细菌感染引发肠道炎症性病变,导致胃肠道出现消化、吸收障碍,此时有害细菌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与胃肠内容物进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进而可能引起每天屁多。 总之,屁多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2025-08-05 13:36:49 -
为什么腹部隐隐作痛
腹部隐隐作痛可能由腹部器官疾病、腹部肌肉或神经问题、腹部血管问题、腹部其他问题、女性生殖系统问题、男性生殖系统问题及其他原因引起。特殊人群需重视并及时就医。 腹部隐隐作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腹部器官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 腹部肌肉或神经问题:如肌肉拉伤、腹壁疝、神经炎等。 腹部血管问题:如动脉瘤、血管炎等。 腹部其他问题:如肠梗阻、腹膜炎、疝气等。 女性生殖系统问题:如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肌瘤等。 男性生殖系统问题:如前列腺炎、睾丸炎等。 其他:如腹部受凉、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 如果腹部隐隐作痛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便秘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孕妇、老年人、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等特殊人群,腹部隐隐作痛可能意味着更严重的问题,应更加重视,并及时就医。
2025-08-05 13:30:14 -
直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直肠炎的主要症状有肛门下坠感、腹泻、里急后重、血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灌肠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主要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 直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下坠感、腹泻、里急后重、血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以下是关于直肠炎的一些信息: 1.症状: 肛门下坠感:常发生在排便时,感觉有东西从肛门脱出,伴有排便不尽感。 腹泻:多数患者会出现腹泻,轻者每天排便2-4次,重者可达10余次。 里急后重:总想上厕所,但每次只能排出少量黏液或血便。 血便:大便中带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 黏液便或黏液血便:大便中混有黏液或脓血。 2.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止泻药、止痛药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和症状选择。 灌肠治疗:通过灌肠将药物直接送达病变部位,可减轻炎症。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直肠炎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预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清洁。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积极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直肠炎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对于长期不愈或症状加重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此外,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5-08-04 11: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