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男,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擅长胰腺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肝胆疾病等消化系统疑难病的诊治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治疗、ERCP等。在中华消化,中华医学,中华胰腺病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真菌性胃病
真菌性胃病是由真菌感染胃部引发常见致病真菌为念珠菌等多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致胃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病因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长期用广谱抗生素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易被忽视诊断靠胃镜检查及真菌学检查治疗用抗真菌药物儿童需避免不必要广谱抗生素使用怀疑尽早检查老年人用抗真菌药需监测肝肾功能免疫低下人群治疗要谨慎需改善免疫加强营养。 一、定义 真菌性胃病是由真菌感染胃部引起的疾病,常见致病真菌为念珠菌等,多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致胃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发胃部真菌感染。 二、病因 1.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机体对真菌的抵御能力减弱,易发生真菌感染累及胃部。2.胃肠道黏膜屏障受损:严重创伤、大手术等致胃肠道黏膜屏障破坏,真菌易侵入胃部定植。3.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抑制了胃肠道有益菌群,导致真菌过度增殖引发感染。 三、临床表现 患者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腹胀、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有食欲减退,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直观观察胃部黏膜病变情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改变,可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2.真菌学检查:通过胃镜取胃黏膜组织或胃液进行真菌培养及镜检,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确诊。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等,通过抑制真菌生长繁殖发挥作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免疫功能尚未完善,应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若需使用抗生素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一旦怀疑真菌性胃病,应尽早进行胃镜及真菌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及时干预。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根据肝肾功能调整用药方案,同时关注胃肠道功能变化,注意药物对胃肠道的潜在影响。3.免疫低下人群: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等,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发生真菌性胃病时,治疗需更谨慎,在抗真菌治疗同时需积极改善免疫状态,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
2025-10-17 11:20:43 -
病毒性拉肚子症状
病毒性拉肚子有胃肠道症状(腹泻、呕吐)、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婴幼儿易脱水,成年人免疫力低者可能症状更重、恢复慢。 腹泻:是病毒性拉肚子最主要的症状之一,粪便多为水样或稀糊状,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常表现为频繁的蛋花汤样大便。这是因为病毒侵袭肠道黏膜,导致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影响了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正常吸收,从而引起大量水分排出形成腹泻。 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通常在腹泻之前或同时发生。比如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呕吐情况,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病毒感染胃肠道后,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同时影响了胃的排空功能,导致呕吐发生。 全身症状 发热:有些患者会伴有发热,体温可在37.5℃-39℃左右,部分婴幼儿体温可能更高。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人体后,作为外来的病原体,会激活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例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约有30%-50%的患儿会出现发热。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这是由于身体在与病毒抗争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量,同时发热等全身反应也会导致机体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从而出现乏力表现。 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婴幼儿:除了上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外,由于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且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尿量减少、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如果不及时纠正脱水,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例如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在我国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病率较高,且婴幼儿感染后发生脱水的风险相对更大。 成年人:成年人感染病毒性腹泻后,全身症状相对婴幼儿可能较轻,但如果是免疫力较低的成年人,如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腹泻、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并且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例如诺如病毒感染在成年人中也较为常见,一些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感染后可能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需要更密切地关注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2025-10-17 11:19:19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是什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生与遗传、激素变化、环境因素和免疫因素有关,遗传使个体对妊娠期因素耐受下降易引发,雌激素、孕激素影响胆汁酸代谢致失衡,不同地区及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有影响,免疫调节异常会干扰胆汁酸代谢排泄致淤积。 激素变化 雌激素:妊娠期间,胎盘会分泌大量雌激素,尤其是17α-羟基雌激素和雌三醇等。雌激素水平的大幅升高可能会影响肝细胞细胞膜上胆汁酸转运蛋白的功能,抑制胆汁酸从肝细胞内转运至胆管系统,导致胆汁酸在肝脏内淤积。同时,雌激素还可能改变肝细胞的微环境,影响胆汁酸的代谢途径,使得胆汁酸的合成、排泄失衡。 孕激素:孕激素也会对胆汁酸代谢产生影响。它可能通过影响肝脏对胆汁酸的摄取、结合等过程,间接干扰胆汁酸的正常代谢。在妊娠状态下,孕激素水平持续升高,与雌激素共同作用,进一步加重了对胆汁酸代谢的调控失衡,增加了ICP发生的可能性。 环境因素 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ICP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例如,某些地区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等可能影响了人群对妊娠期胆汁酸代谢变化的适应能力。研究发现,在一些高海拔地区或特定气候环境下,ICP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推测可能与当地的饮食中某些营养成分的摄入情况或环境中的某些潜在因素对肝脏代谢功能的影响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与ICP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比如,过度肥胖的孕妇,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可能会影响胆汁酸的代谢过程,增加ICP的发病风险。另外,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干扰肝脏的正常功能,使得肝脏对胆汁酸的处理能力下降,从而诱发ICP。 免疫因素 妊娠期间,母体免疫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胎儿这一外来半抗原的存在。在ICP患者中,免疫调节可能出现异常。例如,母体的免疫细胞功能可能发生改变,导致对肝脏细胞的免疫反应失衡,可能会攻击参与胆汁酸代谢的肝细胞或相关结构,影响胆汁酸的正常代谢和排泄,进而引发胆汁酸在肝脏和血液中的淤积。此外,一些细胞因子等免疫相关物质的异常表达,也可能参与了ICP的发病过程,干扰了正常的胆汁酸代谢稳态。
2025-10-17 11:17:59 -
胃不好的人吃樱桃呕吐怎么办
胃不好的人吃樱桃后呕吐的处理方法:立即停食樱桃,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洁口腔,适当补水,观察症状变化,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呕吐持续不缓或伴其他不适要及时就医。 一、立即停止食用樱桃 当胃不好的人吃樱桃后出现呕吐情况,首先要马上停止继续食用樱桃,避免呕吐症状进一步加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呕吐较为剧烈,应让患者采取侧卧等姿势,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尤其是儿童,更要密切关注其呼吸道情况,避免发生窒息风险。因为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呕吐物容易阻塞气道导致严重后果。 三、清洁口腔 呕吐后,要用清水或淡盐水帮助患者清洁口腔,去除口腔内残留的异味和呕吐物,减轻不适感。对于儿童,要轻柔地进行口腔清洁,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四、适当补充水分 呕吐会导致身体丢失水分,可少量多次给患者补充一些温水,以防止脱水。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再次引起呕吐。如果是儿童,要控制好每次的饮水量,分多次给予。 五、观察症状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情况。如果呕吐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腹痛、腹泻、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的人群,更要重视,因为原本的胃部问题可能因食用樱桃而加重,需要医生进一步评估病情并给予相应处理。例如本身有胃溃疡的患者,吃樱桃后呕吐可能刺激胃黏膜,导致溃疡部位加重损伤,所以需及时就医明确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功能相对较弱,吃樱桃后更易出现呕吐等不适。家长要格外小心,给儿童吃樱桃时应将樱桃去核、切碎,避免儿童误吞发生窒息等危险。若儿童吃樱桃后呕吐,除上述处理外,要更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有无异常哭闹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不适可能不清晰,需及时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功能减退等问题,吃樱桃后呕吐需更加谨慎处理。要注意其身体的耐受情况,补充水分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因喝水过快再次引发呕吐。同时,老年人若本身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呕吐可能会诱发病情变化,所以出现情况后应及时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就医及进一步检查。
2025-10-17 11:15:50 -
慢性胃炎能吃红薯吗
慢性胃炎患者吃红薯分情况,一般病情稳定者适量吃蒸煮的红薯,急性发作期不宜吃;儿童患者要谨慎,发作期严格限制;老年患者要适量,做成易消化形式且关注反应;合并糖尿病者严格控量,伴胃肠梗阻病史者绝对不能吃。 红薯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适量食用一般是可行的。红薯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例如有研究表明,适当摄入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维持肠道正常功能有益。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应尽量选择蒸煮等清淡的做法,避免油煎、油炸,因为油煎、油炸后的红薯可能会较难消化,加重胃肠负担。 从碳水化合物供应角度,红薯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对于一般体力活动的慢性胃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时可以作为能量来源之一合理摄入,但要控制好量,避免一次食用过多。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胃炎患者 急性发作期的慢性胃炎患者常伴有较为明显的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此时不建议吃红薯。因为红薯在胃肠道内发酵会产生较多气体,可能会加重腹胀等不适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 不同年龄段慢性胃炎患者吃红薯的注意事项 儿童慢性胃炎患者 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慢性胃炎儿童食用红薯时更要谨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幼儿期,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吃红薯时要确保红薯充分熟透,并且要切成合适的小块,防止吞咽困难或因难以消化引起胃肠不适。如果儿童慢性胃炎处于发作期,更是要严格限制红薯的摄入。 老年慢性胃炎患者 老年人胃肠功能逐渐衰退,吃红薯时要特别注意适量。因为老年人胃肠蠕动相对缓慢,过多食用红薯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可以将红薯做成红薯粥等相对容易消化的形式,但也不能过量,同时要关注食用后的胃肠反应,如出现腹胀等情况应减少或暂停食用。 有特殊病史慢性胃炎患者吃红薯的情况 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慢性胃炎患者,吃红薯要严格控制量,因为红薯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可能引起血糖波动。需要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将红薯热量计入每日总热量摄入中进行合理安排。 若慢性胃炎患者同时伴有胃肠梗阻相关病史,绝对不能吃红薯,因为红薯较难消化,可能会加重梗阻症状,危及健康。
2025-10-17 1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