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伟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银屑病及白癜风的治疗研究及健康教育;皮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擅长银屑病、白癜风、皮炎湿疹、慢性荨麻疹、结缔组织病及疱病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刘鸿伟,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任河南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性与性病学会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银屑病组组长。

  长期致力于银屑病及白癜风的治疗研究及健康教育,熟练于皮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擅长银屑病、白癜风、皮炎湿疹、慢性荨麻疹、结缔组织病及疱病诊治。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等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地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地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

展开
个人擅长
银屑病及白癜风的治疗研究及健康教育;皮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擅长银屑病、白癜风、皮炎湿疹、慢性荨麻疹、结缔组织病及疱病诊治。展开
  • 鸡眼的出现是由哪些因素导致

    鸡眼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长期行走或站立、鞋子不合适会致足部皮肤受摩擦或压迫从而易生鸡眼,足部解剖结构异常会使受力分布不均增加风险,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时足部与鞋摩擦加剧易促使形成,特定职业人群因工作性质摩擦机会多致发生概率升高,皮肤薄、柔韧性差及老人儿童等皮肤状态不同者也易受影响。 一、机械性摩擦与压迫 1.长期行走或站立:长时间从事需频繁行走或站立的工作,如售货员、运动员等,足部皮肤持续受摩擦,局部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鸡眼。以运动员为例,长期高强度训练中,足部与运动鞋反复摩擦,足部某部位角质层不断受刺激增生,最终导致鸡眼出现。 2.鞋子不合适:穿着过紧、过窄或鞋内有过硬异物的鞋子,会使足部某部位长期受不正常挤压或摩擦。像高跟鞋鞋头过窄会致脚趾部位受挤压,儿童穿着不合脚鞋子,因足部骨骼、皮肤未发育完全,更易因摩擦生鸡眼。 二、足部解剖结构异常 某些人足部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如拇外翻等畸形,会使足部受力分布不均,局部皮肤长期处于异常摩擦状态,增加鸡眼发生风险。例如拇外翻患者,足部受力改变,足部特定部位反复摩擦,易引发鸡眼。 三、运动因素 高强度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时,足部与鞋摩擦加剧,如跑步、登山等运动,脚部反复受冲击和摩擦,易促使鸡眼形成。以长跑运动员为例,长期跑步过程中,足部与跑鞋不断摩擦,足部相应部位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鸡眼。 四、职业因素 特定职业人群因工作性质足部摩擦机会多,如农民长期赤脚劳作,足部皮肤直接与地面等摩擦;建筑工人长时间穿不舒适工作鞋且脚部受力大,这些职业因素致鸡眼发生概率升高。 五、皮肤状态影响 皮肤柔韧性、厚度等状况有影响,皮肤薄、柔韧性差人群相对更易因摩擦出现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鸡眼。老年人皮肤逐渐老化,角质层代谢能力下降,比年轻人更易长鸡眼;儿童皮肤娇嫩,若鞋子不合适等,易因摩擦引发鸡眼,儿童护理时需格外注意选合适鞋子预防,避免过度摩擦。

    2025-10-29 11:42:47
  • 宝宝脸上有白色斑块是怎么回事

    宝宝脸上出现白色斑块可能由白色糠疹、白癜风、无色素痣、花斑癣等引起,白色糠疹可能与皮肤干燥等有关,表现为脸部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有细鳞屑的白斑;白癜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白斑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毛发可能变白;无色素痣是先天性局部色素脱失斑,沿神经节段分布边界不规则;花斑癣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白斑有细微鳞屑且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家长发现应带宝宝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依病因处理,同时注意皮肤护理。 一、白色糠疹 1.病因:可能与皮肤干燥、日晒、维生素缺乏、真菌感染等有关,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皮肤较黑的孩子。 2.表现:脸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斑块,边界不太清楚,上面有少量细小鳞屑,一般没有自觉症状,不痛不痒。 二、白癜风 1.病因: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宝宝也有患白癜风出现脸部白色斑块的可能。 2.表现:白斑边界清晰,表面光滑,白斑内的毛发可能变白,白斑大小、形状不一,可单发或多发。 三、无色素痣 1.病因:是一种先天性的局部色素脱失斑,是胚胎发育时期黑素细胞发育或迁移异常所致。 2.表现: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白斑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边界不太规则,持续终身不变。 四、花斑癣 1.病因: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多与多汗、卫生状况不佳等有关,儿童也可患病。 2.表现:脸部白色斑块上可能有细微鳞屑,有时白斑颜色不是很白,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 当发现宝宝脸上有白色斑块时,家长应带宝宝及时就医,通过伍德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真菌镜检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宝宝皮肤的护理,避免过度日晒,保持皮肤清洁保湿等。如果是白癜风等疾病,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诊治。对于特殊人群宝宝,要特别注意避免滥用可能有刺激的药物或方法,以保障宝宝皮肤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2025-10-29 11:42:15
  • 鼻翼长痘痘是代表什么

    鼻翼长痘痘可因局部皮肤清洁不到位致皮脂角质堆积毛孔为微生物滋生创条件引发,也受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促使皮脂腺分泌亢进、长期熬夜打乱生物钟致内分泌稳态改变、青春期雄激素升高刺激皮脂腺分泌、女性生理期激素水平波动、多囊卵巢等内分泌疾病致激素代谢紊乱、频繁用手摸鼻翼使细菌沾染引发局部炎症等多因素影响。 一、皮肤局部因素导致鼻翼长痘痘 鼻翼部位皮肤的皮脂腺分布较为密集,若日常清洁不到位,皮脂、角质等易堆积堵塞毛孔,为痤疮丙酸杆菌等微生物滋生创造条件,从而引发痘痘。例如,皮肤油脂分泌旺盛且未及时清除污垢时,毛孔堵塞概率增加,易形成粉刺、炎性丘疹等痘痘表现。 二、生活方式影响 1.饮食因素: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促使皮脂腺分泌亢进,进而增加鼻翼等部位长痘痘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间接促进皮脂腺分泌油脂;高脂饮食会改变皮肤油脂成分,利于细菌繁殖引发炎症。 2.作息因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稳态,导致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皮脂腺分泌活跃,易在鼻翼等部位出现痘痘。 三、内分泌失调相关 1.青春期人群:青春期时雄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皮脂腺增生和分泌,若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不能正常排出,就容易在鼻翼等面部区域形成痘痘。 2.女性生理期:女性在生理期前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可能导致皮脂腺分泌异常,引发鼻翼长痘痘。 3.疾病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患者,因体内激素代谢紊乱,也常出现面部尤其是鼻翼部位反复长痘痘的情况,这与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胰岛素抵抗等因素相关。 四、局部卫生问题 频繁用手触摸鼻翼后,手部携带的细菌等微生物易沾染到鼻翼皮肤,若未及时清洁,细菌滋生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痘痘形成。例如,手部接触外界环境后带有污垢和细菌,接触鼻翼皮肤后易造成毛囊及周围组织感染,引发痘痘。

    2025-10-29 11:40:14
  • 鸡眼形成的原因

    鸡眼形成与机械性摩擦与压迫因素相关,长期穿不合适鞋子(如过紧过窄或高跟等)会致足部特定部位受挤压摩擦,足部畸形会改变受力分布致局部摩擦挤压,个体方面因角质层厚度差异,薄者易受损增生,且足部生物力学特性不同,足弓低或肌肉力量不足者受力不均易增加鸡眼形成风险。 一、机械性摩擦与压迫因素 1.鞋子因素: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是鸡眼形成的常见原因。例如,过紧、过窄或鞋跟过高的鞋子,会使足部特定部位长期受到挤压和摩擦。以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为例,前足部位尤其是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等部位,因鞋子与皮肤反复摩擦,导致角质层过度增生,逐步形成鸡眼。对于儿童而言,若穿着不合脚的童鞋,同样可能因足部与鞋子的异常摩擦引发鸡眼,儿童活泼好动,足部活动频繁更易加剧摩擦程度。 2.足部畸形因素:足部存在畸形情况时,会改变足部正常的受力分布。比如拇外翻患者,大脚趾向外侧偏斜,使得足部受力点发生改变,拇趾内侧与鞋子摩擦增加,或者相邻脚趾之间因畸形相互挤压摩擦,从而促使鸡眼形成。这种足部畸形导致的局部受力不均情况,会持续对皮肤造成刺激,进而引发角质层异常增生。 二、个体因素 1.角质层厚度差异:不同个体的皮肤角质层厚度存在差异。角质层较薄的人群,皮肤对摩擦和压迫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因日常行走、站立等活动导致局部角质层受损,进而引发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鸡眼。例如,老年人由于皮肤逐渐老化,角质层相对变薄,相较于年轻人更易出现鸡眼问题。 2.足部生物力学因素:每个人的足部生物力学特性不同,包括足弓的高度、足部肌肉力量等。足弓过低(扁平足)的人,足部缓冲震荡的能力减弱,行走时足部受力分布发生改变,某些部位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出现摩擦和受压情况,增加鸡眼形成的可能性;而足部肌肉力量不足的人,在行走过程中对足部的控制和支撑能力下降,也会影响足部受力的均匀性,从而增加鸡眼发生风险。

    2025-10-29 11:38:55
  • 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如何治疗

    老年人皮肤瘙痒症治疗需一般治疗如选温和保湿沐浴产品、控制洗澡频率水温、涂保湿护肤品、穿宽松棉质衣物、调室内湿度,药物治疗用炉甘石洗剂等外用或糖皮质激素软膏,用抗组胺药等系统用药,还需针对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基础疾病规范治疗以制定个性化方案提升生活质量。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较弱,需选择温和无刺激、保湿效果佳的沐浴产品,洗澡频率不宜过高,水温保持在32~37℃为宜,洗澡后promptly涂抹保湿护肤品,以维持皮肤水分,减轻瘙痒。例如,富含甘油等保湿成分的护肤品能有效锁住皮肤水分。 2.生活方式调整:应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摩擦。同时,关注室内环境湿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避免空气过度干燥致使皮肤瘙痒加重。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可选用炉甘石洗剂等具有止痒作用的外用制剂,通过清凉止痒等机制缓解瘙痒;也可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软膏,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软膏等,但需遵循短期、小面积使用原则,以防出现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2.系统用药:抗组胺药物为常用药物,像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等,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发挥止痒功效,相较于第一代抗组胺药,嗜睡等不良反应较少,更适用于老年人。若瘙痒严重且其他治疗效果不佳,可谨慎考虑使用镇静止痒药物,但需充分评估风险。 三、基础疾病治疗 老年人皮肤瘙痒症常与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基础疾病相关。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需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皮肤代谢,进而加重皮肤瘙痒;对于合并肝肾疾病的老年人,要针对相应肝肾疾病进行规范治疗,改善肝肾功能,从根源上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老年人个体差异,如肝肾功能、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2025-10-29 11:36: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