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伟,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任河南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性与性病学会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银屑病组组长。
长期致力于银屑病及白癜风的治疗研究及健康教育,熟练于皮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擅长银屑病、白癜风、皮炎湿疹、慢性荨麻疹、结缔组织病及疱病诊治。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等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地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地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
展开-
囊肿性痤疮该如何治疗
囊肿性痤疮治疗包含外用维A酸类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等、过氧苯甲酰杀菌抗炎,口服四环素类等抗生素、针对重度的异维A酸及女性用抗雄激素药物调激素,物理治疗有光动力破坏痤疮丙酸杆菌、激光改善红斑瘢痕等,生活上要温和清洁皮肤、避免挤压痤疮、控制高糖高油辛辣食物摄入并作息规律,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用药谨慎,孕妇哺乳期禁用异维A酸等且用药遵医嘱,老年需关注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安全治疗方案。 一、外用药物治疗 1.维A酸类药物:如维A酸乳膏,通过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微粉刺和粉刺来发挥作用,能减少炎症反应,适用于轻中度囊肿性痤疮初期等情况。 2.过氧苯甲酰:具有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抗炎功效,可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洗剂、乳剂或凝胶,通过释放新生态氧和苯甲酸来抗菌及减轻炎症。 二、口服药物治疗 1.抗生素:四环素类的米诺环素,可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炎症较明显的囊肿性痤疮。 2.异维A酸:针对重度囊肿性痤疮,能减少皮脂腺分泌、调控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改善毛囊厌氧环境,但需注意其可能导致致畸等严重副作用,育龄期男女用药前需排除妊娠。 3.抗雄激素药物:女性患者可考虑避孕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减少皮脂分泌,但需在医生评估下使用。 三、物理治疗 1.光动力疗法:利用光敏剂经光照射后产生单线态氧,破坏痤疮丙酸杆菌并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重度囊肿性痤疮。 2.激光治疗:强脉冲光(IPL)可改善炎症后红斑和色素沉着;点阵激光能刺激胶原蛋白再生,改善痤疮瘢痕。 四、生活方式调整 1.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洁面产品清洁皮肤,避免过度清洁,以防破坏皮肤屏障。 2.避免挤压:切勿挤压痤疮,以免炎症加重及形成瘢痕。 3.饮食控制:减少高糖、高油及辛辣食物摄入,这些食物可能影响内分泌,加重痤疮。 4.作息规律: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熬夜等因素可能干扰内分泌,诱发或加重囊肿性痤疮。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清洁和生活方式调整,需用药时谨慎选择低刺激、适合儿童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异维A酸等可能致畸或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评估风险与获益。 3.老年患者:需关注基础疾病,用药时评估药物相互作用,选择相对安全且能有效控制痤疮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和耐受性。
2025-10-29 12:45:17 -
日光疹医学解释
日光疹是皮肤暴露于紫外线引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皮肤病由中波和长波紫外线诱导免疫反应所致,发病机制是皮肤受紫外线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等产抗原性物质刺激免疫系统致T淋巴细胞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临床表现为日晒后数小时至天内发病,好发曝光部位,有红斑等皮肤表现伴瘙痒,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光斑试验,需与多形性日光疹等鉴别,治疗包括避免日晒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预防要根据紫外线强度调整防晒措施、关注个体差异、特殊人群注意选择安全防晒产品。 一、定义 日光疹是一种因皮肤暴露于紫外线后引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皮肤病,主要由中波紫外线(UVB,290~320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所致。 二、发病机制 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后,角质形成细胞等可产生抗原性物质,刺激免疫系统,引发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炎症性改变。不同个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机体对紫外线的应答能力。 三、临床表现 1.发作时间:多在日晒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病。 2.好发部位:主要累及曝光部位,如面部、颈部、手背、前臂等。 3.皮肤表现:初期为红斑,逐渐发展为丘疹、水疱,严重时可出现糜烂、渗出,消退后可遗留色素沉着。伴有不同程度瘙痒。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日晒史、皮疹与日晒的关系。 2.体格检查:观察曝光部位典型皮疹表现。 3.辅助检查:光斑试验可帮助明确致病紫外线类型,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 五、鉴别诊断 需与多形性日光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鉴别。多形性日光疹皮疹形态多样,有季节性,光斑试验有助于区分;湿疹无明显日晒相关性,皮疹多对称分布,形态不典型。 六、治疗 1.避免日晒:外出时使用遮阳伞、穿长袖衣物等物理防晒措施,选择高防晒系数的防晒霜。 2.药物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炎症(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仅提及药物名称),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仅提及药物名称)。 七、预防 1.防晒防护:根据紫外线强度调整防晒措施,如紫外线强烈时减少户外活动,加强物理及化学防晒。 2.个体差异关注:有日光疹病史者需特别注意防晒,了解自身对紫外线的耐受阈值,逐步适应低强度日晒以改善耐受能力。儿童需严格防晒,避免过度日晒损伤皮肤,孕妇等特殊人群防晒时需选择安全的防晒产品。
2025-10-29 12:40:54 -
毛囊炎治不好吗
毛囊炎是毛囊部位的炎症反应,分细菌性和真菌性等类型,可通过局部或系统治疗治愈,其康复受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病史等因素影响,患者配合治疗并改善相关因素多能取得好效果,是可以治好的。 一、毛囊炎的定义与常见类型 毛囊炎是毛囊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常见类型有细菌性毛囊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真菌性毛囊炎(如马拉色菌感染)等。 二、毛囊炎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细菌性毛囊炎: 局部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细菌性毛囊炎,可外用抗生素类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等,通过抑制细菌生长来消除炎症,多数患者在规范用药后可逐渐康复。一般来说,连续用药数天至一周左右,局部的红肿、疼痛等症状会明显改善。 系统治疗:若病情较为严重,如出现多个疖肿、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等,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病情通常能得到控制并治愈。 真菌性毛囊炎: 局部治疗:对于真菌性毛囊炎,外用抗真菌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像酮康唑乳膏等,使用后可抑制马拉色菌的生长繁殖,一般连续使用数周左右,症状可逐渐缓解直至痊愈。 系统治疗:当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时,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在规范用药后,多数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并治愈。 三、影响毛囊炎康复的因素及应对 年龄因素: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在发生毛囊炎时,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选择温和的外用药物,避免搔抓等。而老年人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免疫力相对较低等因素,治疗时可能需要更谨慎地选择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生活方式因素: 卫生习惯:不注意皮肤清洁的人更容易发生毛囊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勤换衣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治疗毛囊炎。例如,运动后及时清洗汗液,可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饮食: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可能会加重毛囊炎的炎症反应,所以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基础病史因素: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伤口愈合能力,这类患者发生毛囊炎后相对较难治愈,需要在积极治疗毛囊炎的同时,严格控制基础疾病的血糖水平等指标,以促进毛囊炎的康复。 总之,毛囊炎是可以通过规范的治疗方法治愈的,只要患者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等相关因素,大多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5-10-29 12:38:21 -
如何治疗白癜风呢
白癜风有多种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光疗有窄谱中波紫外线和308nm准分子激光;移植治疗有自体表皮移植和微小皮片移植;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且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并避免诱发因素促进恢复。 对于进展期的白癜风,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局限型白癜风,短期小剂量口服泼尼松等,能控制病情发展,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副作用,像库欣综合征等,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尤其要关注儿童等特殊人群可能受到的影响,儿童使用需谨慎权衡利弊。 免疫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外用治疗,适用于非节段型白癜风,能调节局部免疫反应。对于一些不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部位或人群,可作为替代选择,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反应等情况。 光疗 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 是常用的光疗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皮损部位,刺激黑色素细胞增生及合成。治疗时需定期进行,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等调整照射剂量等。儿童进行光疗时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眼睛等重要部位受到过量紫外线照射,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严格把控照射参数。 308nm准分子激光 可针对性地照射皮损处,能量集中,对正常皮肤损伤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白癜风,尤其适合局部小面积的白癜风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同样要关注不同年龄患者的耐受情况等,儿童使用时要确保安全。 移植治疗 自体表皮移植 适用于稳定期、非进展期的白癜风患者。取自身正常皮肤移植到白斑部位,使移植部位长出黑色素。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配合度以及术后恢复等情况,术前需做好充分评估,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微小皮片移植 也是一种移植方式,适用于面积较小的白斑等情况,相对自体表皮移植创伤可能稍小一些,但同样需要在合适的患者群体中应用,并且要关注不同人群的术后反应等。 综合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儿童白癜风患者,治疗时更要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儿童身体发育影响较小的方法,如在光疗选择上要严格控制剂量等。对于孕妇白癜风患者,药物使用需格外慎重,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如光疗等,要在多学科会诊下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无论何种治疗方式,都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暴晒等诱发因素,保证充足的睡眠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2025-10-29 12:37:47 -
脸颊两侧长多痘的原因是什么
脸颊两侧长痘受多因素影响,包括青春期等雄激素水平升高致皮脂分泌过多、毛囊上皮细胞过度角化致毛囊口堵塞、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引发炎症、高糖高脂饮食促进皮脂分泌、长期熬夜及压力过大影响内分泌、局部清洁不当致毛孔堵塞、月经周期和妊娠期激素变化、家族遗传易感性等。 一、皮脂分泌过多 青春期等阶段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淤积在毛囊内形成脂栓,这是脸颊两侧长多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皮肤病学》相关研究指出,雄激素水平异常是导致皮脂分泌亢进的关键因素,过多皮脂堆积易引发毛囊堵塞进而长痘。 二、毛囊口角化异常 毛囊上皮细胞过度角化会使毛囊口变小、堵塞,皮脂排出受阻,形成粉刺。有研究表明,毛囊口角化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会直接引发这一情况,导致毛囊口堵塞,为痘痘产生创造条件。 三、痤疮丙酸杆菌繁殖 皮脂为痤疮丙酸杆菌提供了适宜生存环境,该菌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多项临床研究证实,痤疮丙酸杆菌的过度增殖与痘痘的炎症表现密切相关,是导致脸颊长痘伴随红肿等炎症表现的重要因素。 四、饮食因素 高糖饮食、高脂饮食会促进皮脂腺分泌更多皮脂,从而增加脸颊长痘风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的人群,脸颊长痘概率明显高于饮食清淡者,因为高糖高脂食物会改变体内代谢状态,刺激皮脂过量分泌。 五、生活方式 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内分泌平衡,导致皮脂分泌失调,加重脸颊长痘情况。有数据显示,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群比充足睡眠者长痘几率高约30%,因为睡眠不足会打乱激素分泌节律。 压力过大:压力过大时体内会分泌应激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进而增加脸颊长痘风险。 六、局部清洁不当 脸颊部位皮肤油脂分泌相对旺盛,若清洁不彻底,污垢、油脂等易堵塞毛孔引发痘痘。尤其油性皮肤人群更需注意面部清洁频率和方法,如清洁不及时,毛孔堵塞概率大幅上升。 七、激素水平变化 月经周期:女性在月经周期前后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导致脸颊长痘,这与激素波动引起的皮脂分泌变化相关。 妊娠期:妊娠期女性激素波动也可能引发痘痘,体内激素环境的改变会影响皮脂腺功能。 八、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易长痘的遗传倾向,个体患脸颊多痘的概率会增加。遗传学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多态性与痤疮易感性相关,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对痤疮的易患性。
2025-10-29 12:36: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