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伟,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现任河南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组长,河南省医学会性与性病学会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银屑病组组长。
长期致力于银屑病及白癜风的治疗研究及健康教育,熟练于皮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擅长银屑病、白癜风、皮炎湿疹、慢性荨麻疹、结缔组织病及疱病诊治。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等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地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地厅级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
展开-
湿疹和热疹有什么区别
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内部因素有遗传、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等,外部因素有过敏原、刺激物等,各年龄段可发病,婴幼儿易患且有家族过敏史者风险高,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分阶段用不同药物并可口服抗组胺药,预防要避过敏原、保皮肤清洁湿润等;热疹因高温闷热致汗腺导管堵塞等引起,多见于夏季,婴幼儿高发,分类型表现不同,治疗要保凉爽干燥,有感染用抗生素软膏,预防要环境通风散热、保皮肤干爽等。 一、病因方面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内部因素如遗传因素,若家族中有过敏史,个体患湿疹的风险可能增加;还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紊乱、感染等。外部因素包括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刺激物如肥皂、合成纤维等;气候变化也可能诱发湿疹,例如干燥的空气可能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湿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均可发病,婴幼儿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相对更易患湿疹,且有家族过敏史的婴幼儿患病风险更高。 热疹:又称痱子,主要是由于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且汗液蒸发不畅,导致汗腺导管堵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入周围组织而引起。多见于夏季,婴幼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皮肤汗腺发育不成熟,出汗较多,且皮肤较薄嫩,角质层屏障功能较弱,在炎热环境下更容易长热疹。 二、临床表现方面 湿疹:皮疹形态多样,急性期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严重时可出现渗液、糜烂;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表现为鳞屑、结痂、丘疹;慢性期则皮肤增厚、浸润,呈苔藓样变。湿疹好发于头面部、四肢屈侧等部位,皮疹多对称分布,瘙痒剧烈,尤其是夜间瘙痒明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的患者皮疹表现有一定差异,婴幼儿湿疹多在头面部,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明显时婴儿会频繁搔抓。 热疹:根据形态分为不同类型,白痱表现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易破,一般无自觉症状;红痱呈密集排列的针头大小丘疹、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有灼热和瘙痒感;脓痱则是在红痱的基础上出现脓疱,多由细菌感染引起。热疹好发于颈部、肘窝、腘窝、躯干等多汗部位,通常在凉爽环境下皮疹可逐渐消退,婴幼儿由于出汗多且皮肤褶皱处易积汗,是热疹的高发人群,且在炎热夏季若护理不当,热疹容易反复出现。 三、治疗与预防方面 湿疹: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一般采用保湿剂进行基础治疗,修复皮肤屏障;外用药物根据不同阶段选择,如急性期无渗液或渗出不多时可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渗出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对于瘙痒明显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预防上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和预防时需注意,婴幼儿皮肤娇嫩,用药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温和的药物,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儿皮肤干爽,勤换衣物。 热疹:治疗主要是保持皮肤凉爽、干燥,可外用痱子粉或炉甘石洗剂,以起到清凉、收敛、止痒的作用;如果有继发感染,可外用抗生素软膏。预防上要注意环境通风散热,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擦干汗液,勤洗澡,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婴幼儿护理时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度包裹,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干爽,可有效预防热疹的发生。
2025-10-29 14:13:24 -
皮肤激光治疗
皮肤激光治疗常见类型有点阵激光利用微孔刺激胶原蛋白再生重排改善痤疮瘢痕等问题、脉冲染料激光针对血管性病变利用血红蛋白吸收破坏异常血管,适用病症中色素性皮肤病激光破坏色素颗粒代谢排出,血管性皮肤病作用于血管内血红蛋白改善状况,治疗前需清洁皮肤并告知防晒,治疗中医生调参数患者保持体位稳定,治疗后要清洁保湿和严格防晒,特殊人群孕妇一般不建议、儿童需谨慎选参数关注反应、有特殊病史者需评估风险。 一、皮肤激光治疗的常见类型及原理 1.点阵激光:利用微小的激光光束在皮肤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微孔,通过热损伤刺激皮肤的自我修复机制,促使胶原蛋白再生与重排,可用于改善痤疮瘢痕、皱纹、光老化等问题。其原理是特定波长的激光精准作用于皮肤表皮和真皮层,选择性地破坏病变组织同时刺激新组织生成。 2.脉冲染料激光:主要针对血管性病变,通过585nm或595nm等特定波长的激光被血管中的血红蛋白优先吸收,产生光热作用破坏异常血管,适用于鲜红斑痣、血管瘤等血管性皮肤病的治疗,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激光的高吸收性来针对性破坏病变血管。 二、适用病症及作用机制 1.色素性皮肤病:如太田痣、雀斑等,激光通过特定波长选择性破坏皮肤中的色素颗粒,使其被巨噬细胞吞噬并代谢排出,以达到淡化或去除色素的效果,例如Q开关激光可有效针对色素性病变,其原理是高能量激光瞬间爆破色素颗粒。 2.血管性皮肤病:除鲜红斑痣外,还包括毛细血管扩张等,脉冲染料激光等通过作用于血管内血红蛋白,使血管封闭、萎缩,从而改善皮肤的血管异常状况,依据是血红蛋白对特定波长激光的高效吸收引发热效应破坏血管结构。 三、治疗前准备 1.皮肤清洁:治疗前需清洁皮肤,去除油脂、污垢等,确保皮肤处于干净状态,便于激光准确作用于目标组织。 2.防晒告知:告知患者治疗前应避免暴晒,因为暴晒后皮肤对激光的耐受性可能改变,且治疗后皮肤对紫外线更敏感,需严格防晒以减少色素沉着风险。 四、治疗中注意事项 医生会根据患者皮肤类型、病变情况等调整激光参数,如能量密度、脉宽等,确保在有效治疗病变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皮肤的损伤,治疗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生保持体位稳定,以保证激光作用的均匀性。 五、治疗后护理 1.皮肤清洁与保湿:治疗后短时间内保持皮肤清洁,可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之后及时涂抹保湿剂,促进皮肤修复,因为激光治疗后皮肤屏障可能暂时受损,保湿有助于维持皮肤水分平衡。 2.严格防晒:治疗后皮肤对紫外线极为敏感,需使用高倍数防晒霜(SPF≥30)、遮阳帽、遮阳伞等进行防晒,防止紫外线刺激导致色素沉着加重,依据是紫外线会激活黑素细胞导致色素异常沉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一般不建议进行皮肤激光治疗,因为激光治疗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综合评估,但为安全起见通常避免在孕期进行。 2.儿童:儿童皮肤较薄嫩,进行激光治疗时需格外谨慎,选择合适的激光参数,且要充分考虑儿童的配合度和术后护理的可行性,由于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密切关注术后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有特殊病史人群:如患有瘢痕体质的患者,进行激光治疗需谨慎,因为激光可能刺激瘢痕增生,需提前评估风险;对于有光敏性疾病的患者,激光治疗可能诱发疾病发作,应避免或在严格防护下进行。
2025-10-29 14:12:54 -
全身起红疹
全身起红疹常见病因分过敏性与感染性,不同病因有相应临床表现特点,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处理包括避免诱发因素、非药物干预、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全身起红疹的常见病因及分类 1.过敏性因素:涵盖接触性过敏(接触特定物质后皮肤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食物过敏(进食特定食物后迅速出现全身红疹)、药物过敏(使用某些药物后引发全身性皮疹反应)。 2.感染性因素:病毒感染如麻疹(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后出现全身斑丘疹)、风疹(低热、全身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幼儿急疹(高热后热退疹出);细菌感染如猩红热(发热、咽痛,全身出现弥漫性充血性针尖大小丘疹)。 二、不同病因红疹的临床表现特点 1.湿疹:急性期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密集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渗出、糜烂;亚急性期红肿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慢性期皮肤肥厚、苔藓样变。 2.荨麻疹:皮肤出现风团,大小形态不一,颜色淡红或苍白,发作突然、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常伴明显瘙痒。 3.麻疹:前驱期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发热3-4天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全身,疹间皮肤正常。 4.风疹:前驱期症状较轻,低热或中度发热伴头痛、咳嗽、流涕等,发热1-2天后出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手掌、足底常无疹。 5.幼儿急疹:多见于6-18个月小儿,突发高热,体温39-40℃,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或稍后出现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散在分布,直径2-5mm左右,多分布于颈部、躯干,1-2天消退,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6.猩红热:发热1-2天出疹,皮疹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基础上散布针尖大小丘疹,压之褪色,伴杨梅舌、口周苍白圈等特征性表现。 三、全身起红疹的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询问发病前接触史、用药史、进食史、感染史等,了解红疹出现时间、发展过程及伴随症状。 2.体格检查:全面检查皮肤红疹形态、分布部位、颜色等,同时检查全身其他系统有无异常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判断感染或过敏性因素(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过敏原检测可明确过敏性因素及具体过敏原。 四、全身起红疹的处理原则 1.避免诱发因素:脱离过敏原、停止使用可疑药物;感染性因素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非药物干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用温水轻柔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用品;穿着宽松柔软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避免搔抓皮肤,防止破损继发感染。 3.药物治疗:过敏性因素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感染性因素根据病原体选择相应抗感染药物,病毒感染对症治疗,细菌感染使用敏感抗生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全身起红疹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药物,优先选择温和外用药物;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呼吸急促、发热持续不退等及时就医;饮食避免易过敏食物。 2.孕妇:用药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治疗方案;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观察皮疹变化及有无其他不适。 3.老年人:可能合并基础疾病,用药需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定期监测病情。
2025-10-29 14:11:18 -
鸡眼该怎么治疗
鸡眼由皮肤长期摩擦或压迫致局限性角质增生,较轻者可通过选合适鞋子、温水泡脚并轻柔打磨日常护理缓解,药物治疗可用外用腐蚀剂、维A酸乳膏等,物理治疗有冷冻、激光、电灼等,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治疗需更谨慎优先温和安全方法并注意保护脚部皮肤促进康复。 一、日常护理缓解 鸡眼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摩擦或压迫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性损害。对于较轻的鸡眼,首先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来尝试缓解。选择合适的鞋子至关重要,应避免穿太紧、太硬的鞋子,选择宽松、柔软、舒适且合脚的鞋子,减少脚部受到的压迫和摩擦,这对于预防和缓解鸡眼都非常重要。另外,也可以使用温水泡脚,每次泡脚15-20分钟,使角质层软化,然后用浮石轻轻打磨鸡眼部位,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打磨损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腐蚀剂:可以使用水杨酸苯酚贴膏等外用腐蚀剂来治疗鸡眼。水杨酸苯酚贴膏具有溶解角质的作用,使用时需要先将鸡眼周围皮肤清洁干净,然后将贴膏对准鸡眼部位贴敷,按照药物说明书的要求定期更换贴膏,一般经过几次贴敷后,鸡眼可能会逐渐被腐蚀脱落。不过,在使用外用腐蚀剂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避免腐蚀剂接触到正常皮肤引起损伤。 2.其他外用药物:还有一些具有角质剥脱作用的外用药物,如维A酸乳膏等,也可以用于鸡眼的治疗。维A酸乳膏可以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来起到角质剥脱的作用,从而帮助改善鸡眼的症状。但使用维A酸乳膏时要注意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并且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要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物理治疗 1.冷冻治疗:冷冻治疗是利用低温液氮使鸡眼组织坏死脱落。医生会将液氮喷射到鸡眼部位,通过低温作用破坏鸡眼的组织细胞。冷冻治疗后局部可能会出现水疱、疼痛等反应,一般在数天至数周内会逐渐恢复。对于儿童患者,冷冻治疗时要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皮肤,避免冻伤,并且治疗后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也是治疗鸡眼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可以直接气化鸡眼组织,达到去除鸡眼的目的。激光治疗相对来说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治疗后局部也需要注意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激光治疗的操作和术后护理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尤其是儿童患者,要更加注重术后的护理和观察。 3.电灼治疗:电灼治疗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来破坏鸡眼组织。电灼治疗后局部会有一定的创面,需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等,电灼治疗时要严格控制电流强度等参数,确保治疗安全。 四、手术治疗 当鸡眼比较严重,经过上述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切除鸡眼是一种直接的治疗方法,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术后恢复问题。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尤其是儿童患者,手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后要加强护理,注意伤口的清洁换药,避免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总之,鸡眼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谨慎,优先考虑相对温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如日常护理、外用药物等,在必要时再考虑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要注意保护脚部皮肤,减少摩擦和压迫,以促进鸡眼的康复。
2025-10-29 14:10:08 -
脚趾甲变厚怎么办
脚趾甲变厚常见原因有甲癣(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具传染性,由足部多汗等诱发)、厚甲症(可能与遗传或某些系统性疾病相关)、慢性创伤(长期鞋子过紧等致生长异常);就医检查可明确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重要检查有真菌镜检和培养、甲组织病理检查;日常护理需清洁脚部、正确修剪指甲,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选合适鞋袜避免交叉感染和脚部闷热潮湿。 一、明确脚趾甲变厚的常见原因及对应处理 (一)甲癣导致的脚趾甲变厚 1.原因: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组织引起,具有传染性,常由足部多汗、穿不透气鞋子、与他人共用拖鞋等生活用品等因素诱发。 2.处理:需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的鞋子。若确诊,可在医生评估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外用阿莫罗芬搽剂等,严重时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对肝功能等有影响,需定期监测,尤其是有基础肝病等病史的人群更要谨慎。儿童一般优先选择外用相对安全的药物,且需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二)厚甲症引起的脚趾甲变厚 1.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为先天性疾病,部分也可能与某些系统性疾病相关。 2.处理:若为单纯遗传因素导致的厚甲症,无特殊不适可不做特殊处理,若影响行走或有其他不适,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适当修剪等,但要避免自行过度修剪导致甲床损伤感染。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生育时需了解相关遗传风险,孕期定期产检关注胎儿情况。 (三)慢性创伤造成的脚趾甲变厚 1.原因:长期鞋子过紧、踢碰等慢性创伤,导致脚趾甲生长异常变厚。 2.处理:更换合适宽松的鞋子,避免进一步创伤。减少长时间行走等对脚趾的压迫,让脚趾甲有恢复空间,一般随着时间推移,新生长的指甲可能逐渐恢复正常形态,但恢复时间较长,需耐心等待。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尺码的童鞋,避免因鞋子过小造成脚部创伤及脚趾甲异常。 二、就医检查的重要性及项目 (一)重要性 通过就医检查可以明确脚趾甲变厚的具体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尤其是甲癣若延误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传染给其他指甲或他人。 (二)常见检查项目 1.真菌镜检和培养:取病变脚趾甲碎屑进行检查,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培养出致病真菌可确诊甲癣。对于儿童进行真菌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儿童不适。 2.甲组织病理检查:必要时取部分甲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特殊类型甲病等情况。 三、日常护理及预防措施 (一)日常护理 1.脚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脚部,保持脚趾甲及周围皮肤清洁,洗完后要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缝间。儿童要注意洗澡后及时擦干脚部,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 2.正确修剪指甲:修剪脚趾甲时要注意保持正常长度和形状,不要过短或过深修剪,避免损伤甲床引发感染。儿童修剪指甲时家长要特别留意,防止剪伤。 (二)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生活用品,避免交叉感染甲癣等疾病。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要穿拖鞋,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带来的感染风险。有家族甲病遗传史的人群更要注重个人卫生防护。 2.选择合适鞋袜:选择透气、舒适、大小合适的鞋子和棉质吸汗的袜子,避免脚部长期处于闷热潮湿环境,降低甲癣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儿童要根据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更换合适鞋袜,保证脚部正常发育。
2025-10-29 14:0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