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女,主任医师,归国学者。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获得该校消化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处理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长各种特殊消化内镜(色素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疾病的诊断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擅长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及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EFR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等多种内镜下操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展开-
治肠胃炎的药有哪些
治肠胃炎的药物包括抗感染、止泻、抑制胃酸分泌、补液等类,不同药物有不同适用及注意情况,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用药需各有考量,有基础疾病者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 一、抗感染药物 (一)细菌感染相关 当肠胃炎由细菌感染引起时,常用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等有较好抗菌作用,但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因为可能影响软骨发育;左氧氟沙星同样对肠道细菌感染有效,18岁以下、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需避免使用。 (二)病毒感染相关 对于病毒引起的肠胃炎,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如轮状病毒感染,目前有轮状病毒疫苗可用于预防,6-24月龄婴幼儿是主要接种对象,能有效降低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风险和严重程度。 二、止泻药物 (一)肠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较为常用,它可以覆盖在肠黏膜表面,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止泻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包括儿童、成人及老年人,安全性较好。 (二)益生菌类药物 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来改善肠胃炎引起的腹泻症状,儿童可使用,能帮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促进肠道功能恢复,但使用时需注意保存条件,避免高温等影响活性。 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 如果肠胃炎患者伴有明显的反酸、腹痛等胃酸分泌过多症状,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能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但对于儿童,需严格评估病情后谨慎使用;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也可用于抑制胃酸,但同样要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四、补液药物 (一)口服补液盐 当肠胃炎导致腹泻、呕吐引起脱水时,口服补液盐Ⅲ是常用药物,能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用于各年龄段轻、中度脱水患者,包括儿童、成人,可按照说明书正确配制服用,以预防和纠正脱水。 (二)静脉补液 对于重度脱水或不能口服补液的患者,则需要静脉补液,通过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溶液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此时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补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在使用治肠胃炎的药物时,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都有各自需要注意的方面。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标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更要权衡药物对自身和胎儿、婴儿的影响,尽可能选择对胎儿、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减慢,需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情况。
2025-10-27 12:06:29 -
肝硬化患者饮食
肝硬化患者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以碳水为主,代偿期给正常量优质蛋白,失代偿期肝性脑病倾向时限蛋白选植物蛋白,脂肪适量用植物油,多吃富含维生素蔬果,有腹水者严格限钠盐,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老年患者饮食细软易消化,女性患者兼顾营养均衡,酗酒史者严格戒酒,合并糖尿病者控碳水,合并肾病者按肾功能调蛋白及钠盐。 一、热量摄入 肝硬化患者需保证足够热量供应,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提供30~35千卡能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来源,其可提供能量且利于肝脏修复,例如主食可选择米饭、面条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二、蛋白质摄入 1.代偿期:可给予正常量蛋白质摄入,每日每公斤体重约1~1.5克,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等,有助于维持机体氮平衡及肝脏修复。 2.失代偿期:若有肝性脑病倾向则需限制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因其含支链氨基酸多,产氨少,如豆类及其制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调整。 三、脂肪摄入 适量摄入脂肪,每日约40~50克,以植物油为宜,避免动物脂肪,因为动物脂肪不易被肝脏代谢,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例如可选择橄榄油、玉米油等作为烹饪用油。 四、维生素摄入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麦谷物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肝脏正常代谢功能。 五、钠盐摄入 有腹水的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2~3克,水肿明显者进一步限制至0.5克以内,高钠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腹水症状。 六、避免刺激性食物 应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如坚果、硬脆的饼干等,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防止损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部位,引发破裂出血。 七、少食多餐 肝硬化患者消化功能多有减退,采用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可减轻肝脏消化负担,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八、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需更注重细软易消化,避免增加胃肠消化压力。 女性患者:需兼顾营养均衡,同时考虑内分泌对代谢的影响,合理搭配各类营养素。 有酗酒史患者:必须严格戒酒,酒精是加重肝脏损伤的重要因素,会进一步恶化肝硬化病情。 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等,维持血糖稳定同时满足肝脏营养需求。 合并肾病患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及钠盐摄入,避免因不当饮食加重肾脏负担,例如肾功能不全时需严格限制蛋白质和钠盐摄入并咨询肾内科及肝病科医生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2025-10-27 12:05:36 -
便秘可以吃鸡蛋吗
便秘患者通常可吃鸡蛋,鸡蛋富含优质蛋白等营养,一般不直接加重便秘,但不同人群食用需注意适量,如成人每天1-2个、儿童做成易消化形式、老人适量且选水煮蛋等;吃鸡蛋对便秘影响机制是适量食用营养维持身体机能,过量可能有不利但少见;吃鸡蛋要注意烹饪方式选清淡易消化的、搭配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以及考虑个体差异,若食用后有不良反应该调整摄入量或暂时避免。 一、便秘患者能否吃鸡蛋 便秘患者通常是可以吃鸡蛋的。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每100克鸡蛋约含13.3克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一般不会直接加重便秘症状。 (一)不同人群吃鸡蛋的情况 一般成人:正常成人每天吃1-2个鸡蛋通常不会对便秘产生不良影响。因为鸡蛋中的营养成分在合理摄入范围内,不会导致肠道负担过重而加重便秘。但如果本身消化功能较差,一次性吃过多鸡蛋,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间接影响肠道功能,所以也不宜过量食用。 儿童:儿童便秘时可以适量吃鸡蛋,不过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做成鸡蛋羹等容易消化的形式。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营养,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同样要避免过量,防止增加胃肠消化负担。 老年人:老年人便秘时也可吃鸡蛋,鸡蛋中的营养有助于维持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但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吃鸡蛋时要注意适量,并且可以选择水煮蛋等较易消化的烹饪方式。 二、吃鸡蛋对便秘的可能影响机制 鸡蛋中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被人体消化吸收后,其代谢产物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肠道便秘相关的病理改变。只要适量食用,鸡蛋提供的营养可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肠道正常的蠕动等功能维持所需的营养支持。但如果过量食用鸡蛋,其中的蛋白质等在肠道内的消化过程可能会因为超出肠道正常消化能力而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堆积等情况,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且适量食用鸡蛋总体不会对便秘造成明显的负面作用。 三、便秘患者吃鸡蛋的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水煮蛋、鸡蛋羹等清淡易消化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煎、油炸鸡蛋,因为油炸后的鸡蛋油脂含量高,可能会影响肠道蠕动,不利于便秘的缓解。 搭配饮食:吃鸡蛋时可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改善便秘。例如吃鸡蛋时搭配一份清炒菠菜,菠菜中富含膳食纤维,能辅助肠道更好地蠕动,缓解便秘。 个体差异:如果便秘患者本身对鸡蛋中的某些成分存在特殊反应,如食用鸡蛋后出现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加重便秘的情况,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鸡蛋的摄入量或暂时避免食用鸡蛋。
2025-10-27 12:03:24 -
乳酸菌素片对胃胀气有用吗
乳酸菌素片对胃胀气有缓解作用,其通过形成肠道保护层、刺激肠道分泌抗体、选择性杀致病菌促有益菌生长、调节电解质水分平衡及产生酸性物质等机制发挥作用,适用于消化不良和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胃胀气,不同特殊人群使用需注意,服用时要注意饮食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适用情况及效果 消化不良导致的胃胀气 当因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不易消化的食物等原因引起消化不良时,肠道内食物发酵产生过多气体,导致胃胀气。乳酸菌素片可以帮助消化,促进食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减少食物发酵产气,从而缓解胃胀气。例如一些因暴饮暴食后出现胃胀气的人群,服用乳酸菌素片后往往能感觉到胃胀气有所减轻。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胃胀气 长期使用抗生素、年龄增长等因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肠道内气体代谢异常,引发胃胀气。乳酸菌素片补充了肠道内的有益菌,调节菌群平衡,有助于改善因菌群失调引起的胃胀气。研究发现,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胃胀气的患者,服用乳酸菌素片一段时间后,胃胀气症状有明显改善。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 低龄儿童使用需谨慎,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和肠道菌群处于发育阶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酸菌素片。儿童使用时要注意剂型的选择,如儿童专用的乳酸菌素片剂型,且要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避免因用药不当影响儿童肠道正常发育。 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减退,使用乳酸菌素片相对较安全,但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如果老年人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在使用乳酸菌素片前最好咨询医生,因为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属于特殊人群,使用乳酸菌素片前应咨询医生。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乳酸菌素片对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有不良影响,但为了确保安全,需要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剂量等情况。 与其他情况的关联及注意事项 与饮食的关联 在服用乳酸菌素片缓解胃胀气期间,应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碳酸饮料等,同时要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乳酸菌素片缓解胃胀气的作用。例如,在服用乳酸菌素片时,如果仍大量食用豆类等易产气食物,可能会影响胃胀气的缓解效果。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乳酸菌素片与一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吸附乳酸菌素,降低其药效,所以应避免同时服用。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乳酸菌素片前要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评估是否可以同时使用以及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27 12:01:34 -
胃癌的早期筛查方法
胃癌早期筛查方法多样,包括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黏膜、取组织活检,高危人群需定期做,40岁以上可作常规筛查)、血清学检查(胃蛋白酶原检测辅助评估胃黏膜状态,癌胚抗原等糖类抗原可作辅助指标)、幽门螺杆菌检测(与胃癌相关,感染需规范治疗)、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适合不适合胃镜者,CT检查助中晚期诊断),不同人群筛查侧重点不同,应据个体情况选合适方法定期筛查。 血清学检查 1.胃蛋白酶原(PG)检测:胃蛋白酶原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PG的水平会发生变化。PGⅠ、PGⅠ/PGⅡ比值等指标可以辅助评估胃黏膜的状态,PGⅠ降低或PGⅠ/PGⅡ比值降低提示胃黏膜可能有萎缩等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风险。 2.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检测:CA72-4、CA19-9等糖类抗原以及CEA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可能会升高,但这些指标的特异性不是很高,可作为胃癌筛查的辅助指标,联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幽门螺杆菌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方法。如果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进行规范的治疗,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是胃癌筛查及预防的重要环节。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更要重视并进行相应处理。 影像学检查 1.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患者口服钡剂后,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食管、胃的轮廓、蠕动情况等。虽然其发现微小病变的能力不如胃镜,但对于一些不适合做胃镜的患者可以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例如,患者因严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胃镜检查时,可考虑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2.CT检查:CT检查可以了解胃壁的厚度、胃周围组织及淋巴结的情况等,有助于判断胃癌是否有局部浸润及转移等情况,对于中晚期胃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有限。不过,对于一些通过其他筛查手段怀疑有胃癌可能的患者,CT检查可以进一步评估病情。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胃癌早期筛查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有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需要加强胃癌筛查;女性在胃癌发生风险上相对男性可能有一定差异,但这不是绝对的,所有人群都应重视;有慢性胃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筛查频率应相对更高。在进行胃癌筛查时,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方法,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筛查。
2025-10-27 1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