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女,主任医师,归国学者。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获得该校消化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处理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长各种特殊消化内镜(色素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疾病的诊断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擅长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及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EFR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等多种内镜下操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展开-
胃里一直咕咕响是否是胃癌的信号
胃里一直咕咕响即肠鸣音,不一定是胃癌信号,其产生因肠道蠕动时气体液体流动。生理性因素有饥饿状态、进食过快或吞咽空气过多;病理性因素包括肠道感染、肠梗阻、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等,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肠鸣音咕咕响不能诊断胃癌,出现可疑症状或高危人群应及时就医检查。 一、生理性因素 1.饥饿状态 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胃肠蠕动会增强,从而导致肠鸣音较活跃,出现咕咕响的情况。这是因为胃排空后,胃肠道内没有食物来缓冲,肠道蠕动相对更明显,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进食后即可缓解。不同年龄段人群,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快,更容易因饥饿出现肠鸣音;成年人若长时间未进食,也会出现此类情况。 2.进食过快或吞咽空气过多 进食过快或者边吃饭边说话等,会导致吞咽下较多空气,这些空气在胃肠道内随着胃肠蠕动产生肠鸣音。比如一些生活节奏快的人群,可能会因为吃饭速度快而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如果吃饭不专注,也容易吞咽较多空气导致肠鸣音活跃。 二、病理性因素 1.肠道感染 病毒、细菌等感染肠道后,会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导致肠鸣音亢进,出现咕咕响。例如细菌性痢疾,患者除了肠鸣音活跃外,还会有腹泻、腹痛等症状;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可引起腹泻、呕吐、肠鸣音活跃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感染肠道病毒或细菌的几率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感染肠道病原体。 2.肠梗阻 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梗阻部位以上的肠道会剧烈蠕动,从而产生高亢的肠鸣音,表现为明显的咕咕响,同时还常伴有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能发生肠梗阻,但儿童可能因肠套叠等原因导致肠梗阻,而成人可能因肠道肿瘤、肠粘连等原因引发。 3.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包括胃肠蠕动加快,也可能出现肠鸣音活跃。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中青年女性相对发病率稍高一些。 胃癌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虽然胃癌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肠鸣音异常,但仅依靠肠鸣音一直咕咕响这一表现不能诊断为胃癌。如果出现肠鸣音一直异常活跃且伴有其他可疑症状,如长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黑便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而不是盲目认为是胃癌。比如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该重视相关检查的进行,以便早期发现胃部病变。
2025-10-16 13:06:24 -
胃吐酸水的治疗方法
缓解胃吐酸水需从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及针对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入手。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避免刺激性、规律进食,夜间易犯者抬高床头;药物有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铝碳酸镁);儿童重非药物干预及儿科用药原则,老年人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孕妇首重非药物干预且用药遵严格指导。 一、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方面 避免刺激性食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应减少摄入辛辣食物,如辣椒等,因为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加重胃吐酸水的症状;还要避免过酸、过甜的食物,像山楂、巧克力等,这些食物也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对于有胃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注意饮食的刺激性。 规律进食:无论年龄大小,都应保持规律的进食时间,定时定量进餐。例如儿童要避免暴饮暴食,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应避免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这样有助于维持胃酸分泌的规律,减少胃吐酸水的发生。 2.体位调整:对于夜间容易胃吐酸水的人群,可适当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这样在睡眠时利用重力作用减少胃酸反流,尤其是肥胖人群,抬高床头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因为肥胖是导致胃酸反流的一个风险因素。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抑酸剂: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的关键酶,从而减少胃酸的产生;还有H受体拮抗剂,像雷尼替丁等,也能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群在选择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比如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 2.抗酸剂:如铝碳酸镁等,这类药物可以中和胃酸,迅速缓解胃吐酸水带来的不适症状,但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特殊病史的人群,使用时要特别注意,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胃吐酸水时,首先非药物干预更为重要,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可能引起不适的食物,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必须用药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的剂型。 2.老年人:老年人胃吐酸水时,要考虑其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在选择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服用降压药等,使用抑酸剂等药物时需咨询医生,避免药物相互影响。同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在调整生活方式时要更加注重温和的方式。 3.孕妇:孕妇出现胃吐酸水情况时,非药物干预是首要的,如调整饮食和体位等。因为孕妇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在用药方面必须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只有在非药物干预无效且利大于弊时才考虑适当用药。
2025-10-16 13:05:24 -
吃东西辣的胃疼怎么办
吃辣后胃疼可按以下方法处理:立即停吃辛辣食物;选温和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温牛奶;适当饮温水、蜂蜜水;腹部用热水袋等热敷15-20分钟;若措施后未缓解或有严重情况如呕吐、呕血、黑便等要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需密切关注,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要及时求医疗助。 一、立即停止继续食用辛辣食物 当吃辣后胃疼,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刻停止再吃辣的食物,包括辣椒、辣条等辛辣刺激的食品,防止对胃黏膜的持续刺激,让胃部不再进一步受到损伤。 二、选择温和易消化的食物缓解 1.温热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粥类:可以喝些小米粥,小米粥容易消化,而且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富含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小米粥对胃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煮小米粥时要煮得软烂一些,这样更利于消化吸收。还可以选择南瓜粥,南瓜中含有果胶,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促进溃疡面愈合。 温牛奶:牛奶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辣对胃黏膜的刺激。但要注意选择温热的牛奶,避免过凉或过热的牛奶加重胃部不适。不过,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喝牛奶可能会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这类人群可以选择舒化奶等低乳糖牛奶。 三、适当饮用缓解胃部不适的饮品 1.温水 多喝一些温水可以稀释胃内辣椒素的浓度,促进其排出,从而缓解胃疼。一般每次喝100-200毫升左右,少量多次饮用,不要一次性喝太多,以免引起胃胀。 2.蜂蜜水 蜂蜜有一定的养胃功效,蜂蜜中的成分可以调节胃酸分泌,减轻辣刺激引起的胃疼。可以用温水冲泡适量的蜂蜜饮用,但要注意蜂蜜水不宜过烫,以免破坏蜂蜜中的营养成分。不过,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饮用蜂蜜水,因为蜂蜜中含有较多的糖分。 四、腹部保暖 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胃部,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腹部保暖可以促进胃部血液循环,缓解胃痉挛,从而减轻胃疼症状。对于儿童来说,热敷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烫伤,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 五、就医情况 如果采取以上措施后,胃疼症状仍然没有缓解,或者出现了呕吐、呕血、黑便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吃辣后胃疼可能是本身就有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吃辣诱发了病情加重。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由于他们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胃部不适的耐受能力较差,更要密切关注症状变化,一旦情况不好转应尽快就医。 总之,吃辣后胃疼可以通过以上多种方法进行缓解,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2025-10-16 13:03:49 -
吃黄瓜拉稀什么原因
导致人吃黄瓜后拉稀的原因包括:摄入过多使肠道超出承受范围;少数人对黄瓜过敏引发肠道过敏反应;黄瓜不新鲜或被污染致肠道感染炎症;本身胃肠功能紊乱的人食用后被打乱节律;部分人群缺乏消化黄瓜特定成分的消化酶致肠道内环境改变。不同年龄人群因自身特点在不同原因下更易出现吃黄瓜后拉稀的情况,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过敏体质者、免疫系统较弱者、胃肠功能紊乱者及消化酶缺乏者等相对更易受影响。 一、摄入过多导致 黄瓜富含膳食纤维,正常适量食用能促进肠道蠕动,但如果一次性进食大量黄瓜,肠道短时间内接收过多膳食纤维,可能超出肠道消化吸收和蠕动调节的承受范围,从而引起拉稀。比如一些肠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人,大量吃黄瓜后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对此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易因过量食用黄瓜而拉稀;成年人若短时间内大量进食黄瓜也可能出现类似状况。 二、过敏因素 少数人可能对黄瓜过敏,机体接触黄瓜中的某些蛋白等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肠道的过敏反应,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出现拉稀症状。过敏体质的人群相对更易发生这种情况,儿童过敏体质者也不在少数,若食用黄瓜后出现拉稀且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表现,需考虑过敏因素。 三、黄瓜不新鲜或被污染 黄瓜保存不当变质,滋生了细菌、霉菌等病原体,食用后这些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正常的消化吸收和蠕动功能,出现拉稀。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食用不新鲜或被污染的黄瓜后更易受病原体侵袭而拉稀;成年人若食用了被污染的黄瓜,也可能因肠道感染出现拉稀症状,比如保存黄瓜的环境潮湿、温度不适宜等导致黄瓜变质。 四、胃肠功能紊乱 本身存在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其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运动调节功能本就不稳定,此时食用黄瓜,黄瓜中的成分可能进一步打乱肠道的正常节律,引发拉稀。不同年龄层都可能存在胃肠功能紊乱情况,儿童可能因饮食不规律等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成年人可能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在食用黄瓜后易诱发拉稀。 五、个体消化酶缺乏 部分人群体内缺乏某些消化黄瓜中特定成分的消化酶,比如缺乏分解黄瓜中某些糖类或纤维素的消化酶,导致黄瓜中的相关成分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等,引起肠道内环境改变,出现拉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消化酶分泌可能不够完善,相对更易出现因消化酶缺乏而食用黄瓜后拉稀的情况;成年人若本身存在消化酶分泌不足等问题,也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2025-10-16 13:02:37 -
胃部不适做什么检查
胃部相关检查包括胃镜检查、消化道钡餐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胃镜检查通过管子伸入胃内观察病变,适用特定人群,检查前后有注意事项;消化道钡餐检查口服钡剂在X线下观察,适用不能耐受胃镜者,检查有注意事项;幽门螺杆菌检测有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胃镜下活检等方法及适用情况;腹部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观察胃周围器官,适用初步筛查,对儿童相对安全但对胃内细微病变显示有限。 适用情况:适用于有上腹部不适、疼痛、反酸、嗳气、吞咽困难等症状,怀疑有胃部疾病的人群,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消化道症状的人群,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口服局部麻醉剂。检查后可能会有咽部不适,需禁食水2小时,待麻醉剂作用消失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于儿童,需在麻醉方式选择、禁食时间把控等方面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调整麻醉剂用量等。 2.消化道钡餐检查 原理:让患者口服钡剂,在X线下观察食管、胃和肠道的形态、蠕动情况等。 适用情况:适用于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人群,如严重心肺疾病、精神疾病患者等。对于儿童,可通过口服钡剂进行检查,能观察胃部的大致形态等,但对于微小病变的检出不如胃镜敏感。 注意事项:检查前需禁食6-12小时,检查时需配合医生吞咽钡剂等。 幽门螺杆菌检测 原理与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分为C13和C14呼气试验。患者口服含有标记尿素的试剂,若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C14呼气试验有一定放射性,儿童等特殊人群可选择C13呼气试验。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不能区分是现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胃镜下活检: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既可以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能同时观察胃部病变情况。 适用情况:凡是怀疑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都可以进行检测,尤其是有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炎等疾病的患者。 腹部超声检查 原理:利用超声波对胃部周围器官进行检查,可观察胃周围组织、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情况,辅助判断胃部疾病,但对于胃黏膜本身的细微病变显示不如胃镜清晰。 适用情况:适用于初步筛查胃部周围器官是否有病变,如肝脏是否有转移瘤等情况影响胃部,或者判断是否有胆囊炎、胰腺炎等可能引起胃部不适的疾病。对于儿童,腹部超声检查相对安全,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但对于胃内情况的观察有限。
2025-10-16 1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