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消化内镜的诊疗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李晓芳,女,主任医师,归国学者。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获得该校消化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处理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长各种特殊消化内镜(色素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疾病的诊断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擅长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及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EFR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等多种内镜下操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展开
个人擅长
消化内镜的诊疗等。展开
  • 胃溃疡的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和癌变,不同并发症有不同发生机制,且不同人群在表现上存在差异,如老年患者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时症状表现可能不典型或更复杂,儿童相关并发症相对少见且表现有别,少数胃溃疡有癌变可能且不同人群癌变风险及表现有差异。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出血症状相对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贫血、黑便等,而年轻患者可能出血较急,可出现呕血、大量黑便等。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止血相对困难,出血后恢复可能较慢;儿童胃溃疡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出血,可能因血容量小而很快出现休克等严重表现。 穿孔 发生机制:溃疡穿透胃或十二指肠壁全层导致穿孔。胃酸和胃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老年患者穿孔后,因机体反应相对较弱,腹痛等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可能腹痛较轻,但腹膜炎表现可能迅速加重;儿童胃溃疡穿孔相对罕见,一旦发生,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因为儿童腹腔容量小,炎症刺激更容易扩散。 幽门梗阻 发生机制:幽门附近的溃疡因炎症水肿、幽门括约肌痉挛或溃疡愈合后瘢痕形成,导致幽门梗阻。胃内容物排出受阻,患者出现呕吐等症状。 不同人群表现差异:老年患者发生幽门梗阻时,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更复杂;儿童幽门梗阻多因溃疡较少见,若发生,可能与先天性幽门狭窄等相鉴别,儿童幽门梗阻呕吐物多为宿食,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癌变 发生机制:少数胃溃疡可发生癌变,一般认为溃疡病史较长、年龄较大(45岁以上)、溃疡顽固不愈者癌变风险相对较高。其机制可能与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或腺体反复受损、修复,引起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不同人群差异:老年患者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且癌变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原发病症状掩盖;儿童胃溃疡癌变极其罕见,但如果有长期胃溃疡病史,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与成人不同,癌变后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2025-10-17 11:00:23
  • 胃炎吃什么药效果好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通常采用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按情况选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儿童胃炎优先非药物干预需遵医嘱用儿童剂型,孕妇用药需咨询多科医生选安全药物,老年人用药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选副作用小的并监测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 一、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相关药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炎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常见药物如奥美拉唑,能有效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铋剂以枸橼酸铋钾为例,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抗生素方面,常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等,需根据药敏试验及个体情况选择合适抗生素组合。 二、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相关药物 1.抑酸剂:若因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炎,可选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此类药物能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 2.胃黏膜保护剂:当胃黏膜受损时,可使用铝碳酸镁,其能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黏膜修复;还有硫糖铝,可附着于溃疡面,保护胃黏膜免受进一步损伤。 3.促胃肠动力药:若存在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可使用多潘立酮,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 三、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胃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食等。需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儿童专用剂型,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或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标准。 孕妇:孕妇患胃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咨询妇产科及消化科医生,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避免自行服用可能致畸或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优先选择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相对H2受体拮抗剂对老年人肝肾功能影响较小,但仍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17 10:58:45
  • 便秘肛门肿得有点大怎么办啊

    便秘致肛门撑肿,因肛门受刺激与用力致局部充血水肿,表现为肛门肿胀坠胀感,可通过饮食调理、改善生活方式、使用药物治疗缓解,严重时及时就诊,治疗包括改善饮食、避免久坐久站与适当锻炼、温水坐浴,药物治疗如地奥司明片、痔疮栓或膏、乳果糖口服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排便困难可用开塞露,若便秘持续或加重可能存在肠道病变,需完善肠镜检查。 一、饮食调理: 便秘导致肛门肿胀,可通过改善饮食来缓解便秘症状。日常中,便秘人群应多补充水分,以保持肠道湿润。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蠕动;红薯富含膳食纤维,能帮助排便;白菜也能增加粪便体积。适当进食粗粮,如玉米、燕麦等,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同时多吃新鲜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便秘时每日适量饮用酸奶,酸奶中的有益菌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缓解便秘症状。 二、改善生活方式: 便秘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势不利于肠道蠕动。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这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当肛门出现肿胀时,可使用温水坐浴,温水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肿胀现象。 三、药物治疗: 由于便秘引起肛门局部充血、水肿,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其能有效缓解水肿症状。若合并痔疮,也可使用痔疮栓或痔疮膏进行治疗,以减轻痔疮症状。为避免肛门肿胀持续加重,首先要保证大便通畅,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液、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药物来通便。如排便困难,可使用开塞露辅助通便,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经过治疗,便秘症状持续或加重,可能需要考虑存在肠道病变,如肠癌、肠炎等情况,此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肠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总结概况提示:本文详细阐述了便秘导致肛门撑肿后的处理方法,包括饮食、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强调了严重时要及时就医并可能需进行肠镜检查,为应对该情况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2025-10-17 10:57:59
  • 直肠息肉几年可以癌变

    直肠息肉癌变时间不固定,受息肉类型、患者个体因素等影响,腺瘤性息肉癌变时间有差异,不同类型腺瘤癌变时间不同,患者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个体因素也影响癌变时间,发现直肠息肉应及时干预治疗并定期复查。 与息肉类型的关系 管状腺瘤:这是最常见的直肠息肉类型,一般来说,较小的管状腺瘤癌变风险较低,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会癌变,有的可能在10年以上才发生癌变,但如果是较大的管状腺瘤,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管状腺瘤,癌变风险会增加,癌变时间可能会缩短至5-10年左右。 绒毛状腺瘤:这种息肉癌变倾向较高,癌变时间相对较短,有的可能在5年内就发生癌变。 混合性腺瘤:兼具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特点,其癌变时间介于两者之间,通常可能在7-12年左右有癌变的可能,但具体还与息肉的大小、细胞异型程度等因素有关。 与患者个体因素的关系 年龄:年轻患者如果发现直肠息肉,相对来说,息肉癌变的进程可能相对缓慢一些,但也不能忽视;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相对增加,癌变时间可能会缩短。例如,老年患者如果存在直肠息肉,由于其细胞修复和机体免疫等功能相对较弱,息肉癌变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生。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患者,直肠息肉癌变的风险会增加,癌变时间可能会提前。因为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影响肠道的正常代谢和排泄,肠道内环境改变,有利于息肉的恶变;吸烟和酗酒会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和肠道黏膜等,促进息肉向癌变方向发展。 病史:有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直肠息肉癌变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癌变时间可能会缩短。因为长期的肠道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黏膜反复损伤和修复,容易引起息肉的恶变,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如5-10年)就发生癌变。 总之,直肠息肉癌变的时间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发现直肠息肉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如内镜下切除等,并定期进行肠镜复查,以便早期发现癌变迹象并及时处理。

    2025-10-17 10:56:38
  • 胃病会引起咳嗽吗

    胃病可能引起咳嗽,即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其机制是胃食管反流刺激咽喉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咳嗽。儿童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表现为慢性咳嗽等;成年人中不良生活方式者易患,多为慢性咳嗽且进食后、平卧时加重。需与其他原因咳嗽鉴别,出现相关咳嗽且怀疑胃病应及时就医检查以针对性治疗。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机制: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当患有胃食管反流病时,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反流至咽部、口腔,刺激咽喉部就可能引起咳嗽。胃酸等胃内容物对咽喉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咳嗽反射,导致咳嗽症状出现。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中,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等检查可发现食管存在酸反流情况,且控制胃食管反流后咳嗽症状可缓解。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表现 儿童:儿童胃食管反流相对常见,由于儿童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胃内容物反流。儿童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能表现为慢性咳嗽,有的孩子可能还伴有吐奶、拒食等表现,长期慢性咳嗽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等,需要引起重视。比如一些婴幼儿反复出现咳嗽,经其他治疗效果不佳时,要考虑胃食管反流引起咳嗽的可能。 成年人: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也较为常见,尤其是一些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如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辛辣油腻食物、肥胖等人群,更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成年人的咳嗽可能没有明显的消化系统症状,仅表现为慢性咳嗽,多在进食后、平卧时加重等。 与其他原因引起咳嗽的鉴别:需要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相鉴别,如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多伴有发热、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引起的咳嗽多有过敏史,咳嗽多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可伴有喘息等,通过24小时食管pH监测、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检查可进行鉴别。 如果出现咳嗽且怀疑与胃病有关,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025-10-17 10:53: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