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女,主任医师,归国学者。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获得该校消化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处理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长各种特殊消化内镜(色素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疾病的诊断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擅长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及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EFR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等多种内镜下操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展开-
拉肚子能吃八宝粥吗
拉肚子时能否吃八宝粥分情况,一般轻症状可适量吃清淡口味,婴幼儿、老年人及胃肠功能差或拉肚严重者需谨慎或暂不吃,婴幼儿要确保软烂去风险食材,老年人要煮极烂控量,严重时胃肠道需先休息再过渡。 特殊情况: 婴幼儿:若婴幼儿拉肚子,其胃肠道功能较弱,食用八宝粥需谨慎。应确保八宝粥充分软烂,且去除可能不易消化或有呛噎风险的食材,如较大的豆类等。因为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过稠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加重腹泻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拉肚子时吃八宝粥也需注意。如果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较差,熬制八宝粥时要煮得极烂,并且控制进食量。因为老年人胃肠蠕动相对缓慢,过多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影响胃肠消化吸收,不利于身体恢复。 本身胃肠功能差或拉肚子较严重者:对于本身胃肠功能就比较差,或者拉肚子情况较严重,出现频繁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不建议立即吃八宝粥。此时胃肠道需要适当休息,可先通过短暂禁食让胃肠得到缓解,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易消化的食物。
2025-10-17 09:53:19 -
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原因
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原因,其中胆石症突出,约50%-70%急性胰腺炎与胆石症有关,有胆道疾病史者风险高;长期大量饮酒是重要诱因,可致胰液黏稠、乳头水肿、括约肌痉挛、胰管压高、胰酶激活,长期大量饮酒人群患胰炎几率显著增加,需关注并处理胆道病变、限制或戒酒预防。 酒精 具体情况:长期大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酒精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黏稠的胰液,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力升高,胰酶被激活,引发胰腺自身消化。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的几率都会显著增加。男性可能由于社交等原因饮酒量相对较大,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高,但这并非绝对,女性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会面临较高风险。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的人群,应严格限制饮酒甚至戒酒,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2025-10-17 09:52:16 -
吃了西瓜拉肚子到底是由于什么
西瓜食用后有人拉肚子可能由多方面原因导致,包括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肠道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西瓜本身特性(水分含量高、糖分含量影响)、食用方式不当(过凉、食用量过大)以及特殊人群情况(儿童肠道发育未全、老年人肠道功能衰退、胃肠道疾病患者黏膜脆弱易受刺激)。 一、食物过敏或不耐受 西瓜中含有一些成分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的过敏或不耐受反应。例如,有些人可能对西瓜中的某些蛋白质过敏,当食用西瓜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从而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就包括胃肠道的不适,如拉肚子等。有研究表明,食物过敏导致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在特定人群中占有一定比例,对于本身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食用西瓜后更易出现拉肚子情况。 二、肠道感染 1.细菌感染:如果食用的西瓜被污染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就可能引发肠道感染。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拉肚子的症状。比如,在西瓜种植、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如果卫生条件不佳,就容易受到细菌污染。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由细菌感染肠道引起腹泻的病例中,因食用不洁水果导致的占一定比例。 2.病毒感染:像诺如病毒等也可能污染西瓜,从而引起肠道病毒感染。病毒感染肠道后,会在肠道细胞内复制,破坏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肠道分泌增多、吸收减少,进而出现拉肚子现象。 三、西瓜本身的特性 1.水分含量高:西瓜含水量很高,大约占90%以上。对于一些肠道功能较弱的人,大量水分快速进入肠道,可能会超出肠道的消化吸收和蠕动调节能力,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起拉肚子。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的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西瓜高水分含量的影响。 2.糖分含量:西瓜含有一定量的糖分,虽然适量食用一般不会有问题,但对于肠道菌群较为敏感的人,过多的糖分进入肠道后,可能会改变肠道菌群的平衡,例如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相对增多,从而影响肠道正常功能,出现拉肚子情况。 四、食用方式不当 1.过凉食用:冷藏后的西瓜温度较低,食用后可能会刺激胃肠道,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引起拉肚子。特别是体质虚寒的人群,以及儿童,他们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过凉食用西瓜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食用量过大:一次性食用过多西瓜,会加重胃肠道的消化负担,肠道需要消化大量的西瓜,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消化吸收,从而出现拉肚子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能耐受的西瓜食用量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和老年人的耐受量相对较小。 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食物的适应能力和消化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儿童食用西瓜不当,比如食用量过多、过凉或西瓜不卫生等,更容易出现拉肚子情况。家长在给儿童食用西瓜时应注意控制量,选择常温下新鲜卫生的西瓜。 2.老年人:老年人的肠道功能逐渐衰退,消化酶分泌减少,肠道蠕动能力减弱。所以老年人食用西瓜后,对西瓜的消化吸收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因西瓜的水分、糖分等因素出现拉肚子现象。老年人应适量食用西瓜,并且注意食用方法,避免过凉和过量。 3.胃肠道疾病患者:本身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肠炎等的人群,他们的胃肠道黏膜已经比较脆弱,西瓜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拉肚子症状。这类人群在食用西瓜前应咨询医生意见,根据自身病情谨慎食用。
2025-10-16 14:31:50 -
老年性便秘怎么治疗
老年性便秘治疗需综合多方面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充足饮水、适度运动)、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药物治疗(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促动力药等),同时特殊人群(合并基础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需注意相关事项,以有效改善便秘、提高生活质量。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老年人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西兰花、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研究表明,每日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便秘情况。例如,每天吃200克左右的蔬菜和1-2个水果,能为肠道提供充足的膳食纤维来源。 2.充足饮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老年人的口渴感可能减退,应主动定时饮水,可选择白开水、淡茶水等。充足的水分能使粪便保持湿润,利于排出。一般建议晨起后饮用一杯500毫升左右的温水,白天每隔1-2小时喝100-200毫升水。 3.适度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腹肌和盆底肌力量。老年人可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散步,速度以自我感觉稍快但不气喘为宜;太极拳则可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通过柔和的动作促进全身气血流通,对肠道功能改善有帮助。 二、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建议老年人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如早餐后30分钟左右,尝试坐在马桶上排便,每次排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10分钟内。通过训练形成生物钟,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排便反射。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定时时间上厕所做排便准备,长期坚持可改善便秘。 2.避免用力排便: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后果。如果在排便过程中感觉困难,可尝试深呼吸放松,或适当按压腹部协助排便,但要避免粗暴用力。 三、药物治疗 1.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制剂等,这类药物可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从而促进排便。适用于轻度便秘的老年人,但要注意服用时需同时摄入足够水分,否则可能导致肠梗阻等情况。 2.渗透性泻药:例如乳果糖,它能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乳果糖相对安全,适用于老年人便秘,但需注意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排便情况调整剂量。 3.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等,可促进肠道蠕动。但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评估心脏等器官功能,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如果老年人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在进行运动或药物治疗时需格外谨慎。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压骤升或心肌缺血发作;药物选择上要考虑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如使用促动力药时要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适用及调整用药方案。 2.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时要避免使用经肝肾代谢且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例如,某些泻药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相对安全的药物替代,用药前需咨询医生,根据肝肾功能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总之,老年性便秘的治疗需要综合生活方式调整、建立良好排便习惯以及合理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措施,同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特殊健康状况,以达到有效改善便秘、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025-10-16 14:31:10 -
感染性肠炎有什么危害
感染性肠炎会对人体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包括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致营养不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甚至肠穿孔、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且痊愈后可能长期影响生活质量,遗留症状并致心理问题。 一、对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 感染性肠炎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功能。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当发生感染性肠炎时,肠道黏膜受损,例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肠道,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渗出等改变,使得肠道绒毛结构受损,绒毛萎缩等,进而影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吸收。长期的营养吸收不良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对于儿童来说,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物质的缺乏会严重阻碍身高、体重的增长以及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对于老年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原有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因为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的整体机能。 二、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感染性肠炎患者常伴有腹泻症状,频繁的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水分的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会引起脱水。脱水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脱水可能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等;中度脱水可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乏力等;重度脱水则可能导致休克、昏迷等严重后果。电解质紊乱主要是钠、钾、氯等电解质的失衡。例如,腹泻时大量钾离子随粪便排出,会引起低钾血症,患者可出现四肢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钠离子丢失过多可导致低钠血症,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抽搐等症状。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且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的能力较弱,感染性肠炎时更容易发生严重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不及时纠正,会危及生命。 三、中毒性巨结肠 某些严重的感染性肠炎,如由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肠炎,可能会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结肠扩张,患者会出现持续的高热、剧烈腹痛、腹胀明显等症状。中毒性巨结肠可导致肠穿孔,肠穿孔是极其危险的情况,肠道内的内容物漏入腹腔会引起急性腹膜炎,表现为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如不紧急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这种并发症在老年人以及有基础肠道疾病的患者中相对更易发生,因为他们的肠道功能和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 四、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有自身的菌群平衡,感染性肠炎会打破这种平衡。病原体的感染会抑制有益菌的生长,而条件致病菌等可能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又会进一步加重肠炎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例如,有益菌减少后,肠道的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同时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会进一步紊乱。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本身肠道菌群就可能存在一定失调,再发生感染性肠炎时,菌群失调的情况会更加严重,而且恢复起来也更困难。 五、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 感染性肠炎即使经过治疗痊愈后,也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长期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使其不能正常参加社交活动、体育锻炼等。而且患者可能会因为曾经患过感染性肠炎而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儿童患者,患病期间的不适体验以及康复后可能遗留的症状,会对其心理和生活产生双重影响,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心理疏导。
2025-10-16 14:3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