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女,主任医师,归国学者。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获得该校消化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处理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长各种特殊消化内镜(色素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疾病的诊断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擅长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及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EFR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等多种内镜下操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展开-
为何大便是黑色的
大便黑色可由食物、药物、病理因素及特殊人群情况导致。食物因素如含铁食物、含铁保健品及活性炭肠道吸附剂摄入过多,药物因素如铁剂、铋剂、非甾体抗炎药使用,病理因素如上消化道出血、肿瘤性病变,以及婴幼儿、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的特定情况,均可能引发黑便。针对黑便,可通过粪便潜血试验、影像学检查鉴别病因,出现黑便伴严重症状时需紧急处理。预防上,需注意饮食管理、用药规范,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有家族史者提前筛查。 一、食物因素导致的大便黑色 1.含铁食物摄入:动物肝脏(如猪肝)、血制品(鸭血、猪血)及红肉(牛肉、羊肉)中铁元素含量较高,过量摄入后未被完全吸收的铁在肠道内氧化,可导致大便呈黑色。此类情况通常无伴随症状,停止相关食物摄入后1~3天大便颜色可恢复正常。 2.特殊膳食补充:长期服用含铁剂的保健品(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或以活性炭为主要成分的肠道吸附剂,可能直接导致大便颜色变深。需结合用药史判断,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二、药物因素导致的大便黑色 1.铁剂与铋剂:临床常用的补铁药物(如琥珀酸亚铁)及胃黏膜保护剂(如胶体果胶铋)可引起大便变黑,属药物正常代谢现象。需与消化道出血鉴别,可通过停药观察或粪便潜血试验辅助判断。 2.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能引发胃肠道黏膜损伤,导致出血性黑便。此类患者多伴有上腹部疼痛、反酸等症状,需结合胃镜检查确诊。 三、病理因素导致的大便黑色 1.上消化道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疾病引发的出血,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经消化酶作用后形成黑色柏油样便。此类患者可能伴随呕血、头晕、心率加快等失血性休克前兆,需立即就医。 2.肿瘤性病变: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可能导致慢性或急性出血,黑便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50岁以上人群出现黑便伴体重下降、贫血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恶性病变可能。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幼儿:配方奶中铁强化剂过量或母体服用铁剂后母乳喂养,可能导致婴儿黑便。需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及生长发育情况,若伴随哭闹、拒食需及时就诊。 2.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者,出现黑便时需立即停药并就医,警惕消化道大出血风险。 3.妊娠期女性:需排除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产科急症引发的黑便,同时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 五、鉴别与处理建议 1.粪便潜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微量血红蛋白,阳性结果提示消化道出血可能性,需进一步行胃肠镜检查明确病因。 2.影像学检查:腹部CT或核磁共振(MRI)可用于评估肿瘤性病变或血管畸形,尤其适用于无法耐受内镜检查的患者。 3.紧急处理:出现黑便伴头晕、乏力、心率>100次/分或血压<90/60mmHg时,需立即平卧并拨打急救电话,禁食禁水以减少出血风险。 六、预防与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管理:避免长期大量食用高脂、辛辣、腌制食物,减少酒精及咖啡因摄入,降低消化道黏膜刺激风险。 2.用药规范: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抗凝药物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粪便颜色,出现异常及时复诊。 3.筛查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3~5年行一次胃肠镜检查,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应提前至30岁开始筛查。
2025-10-17 14:09:58 -
近幽门黏膜肿胀糜烂增生怎么办
近幽门黏膜肿胀糜烂增生由多种病因引起,需明确病因后进行一般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及复查随访。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胆汁反流等,一般治疗要调整生活方式,针对病因分别进行抗Hp、调整药物或处理胆汁反流等治疗,治疗后定期胃镜复查随访。 一、明确病因 近幽门黏膜肿胀糜烂增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使用、胆汁反流、不良的生活方式(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饮食等)以及应激状态(严重创伤、大手术等)等。需要通过胃镜检查及Hp检测等明确具体病因。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Hp的概率及相关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感染Hp后也可能出现近幽门黏膜的病变,但儿童感染后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 生活方式:共餐等不良生活方式易导致Hp在人群中传播,家庭中若有成员感染Hp,其他成员感染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影响近幽门黏膜健康。 病史:有长期胃部疾病病史者更易合并Hp感染,从而引发近幽门黏膜肿胀糜烂增生。对于Hp感染导致的情况,需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 (二)药物因素相关 年龄: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等原因,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更需谨慎,药物对近幽门黏膜的损伤风险可能增加。 病史: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病史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近幽门黏膜受药物影响出现肿胀糜烂增生的风险更高,需评估用药利弊。 (三)胆汁反流相关 生活方式:长期高脂饮食等可能加重胆汁反流,进而刺激近幽门黏膜导致病变,需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胆汁反流对黏膜的损伤。 病史:有胆道疾病等病史者易出现胆汁反流,影响近幽门黏膜状态。 二、一般治疗 (一)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 对于各年龄段人群,均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减少对近幽门黏膜的刺激。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饱或过饥。 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避免给儿童食用不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刺激性食物。 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胃部黏膜造成损害,加重近幽门黏膜的病变,尤其是长期吸烟酗酒者更应严格做到。 三、针对病因的治疗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若明确是Hp感染导致近幽门黏膜肿胀糜烂增生,对于不同人群有相应的治疗方案,但儿童需特别谨慎选择药物及治疗方案,一般采用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进行规范抗Hp治疗,疗程通常为10-14天。 (二)药物因素的处理 若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引起,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评估是否能停用相关药物,若必须使用,可换用对胃黏膜损伤较小的药物,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来减轻对近幽门黏膜的损伤。 (三)胆汁反流的处理 对于胆汁反流导致近幽门黏膜病变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等,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胆汁反流。同时,对于有胆道疾病等基础病史者,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 四、复查随访 治疗后需定期进行胃镜复查,观察近幽门黏膜肿胀糜烂增生的恢复情况。一般在治疗后1-3个月进行首次复查胃镜,评估黏膜修复等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后续治疗方案。对于有高危因素(如Hp感染未彻底清除、有胃部癌前病变倾向等)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长期随访。
2025-10-17 14:04:49 -
急性肠胃炎拉肚子怎么办
急性肠胃炎拉肚子需从一般处理、医学干预及生活护理方面应对。一般处理要调整饮食,急性期短暂禁食后给清淡易消化食物,缓解期逐步过渡;补充水分,轻时口服补液盐,重时就医静脉补液。医学干预包括用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等药物,严重症状或特殊人群要及时就医。生活护理要保证患者充足休息,拉肚子频繁时做好肛周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一、一般处理措施 (一)调整饮食 1.急性期:急性肠胃炎拉肚子时,急性期应短暂禁食,一般禁食数小时让胃肠道休息,之后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粥、藕粉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拉肚子症状加重。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食物的卫生和易消化性,避免因饮食不当进一步刺激胃肠道。 2.缓解期:随着症状缓解,可逐渐增加食物种类,但仍要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慢慢过渡到正常饮食。例如可以先添加一些软烂的面条、蒸蛋等,然后再逐步加入蔬菜、少量肉类等,但要注意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减少油煎、油炸等方式。 (二)补充水分 1.口服补液:拉肚子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可以口服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成人来说,要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每次饮用100-200毫升左右,每隔几分钟饮用一次;儿童患者则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按照说明书准确服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情况发生。如果脱水症状较严重,如出现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单纯口服补液可能无法纠正,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 二、医学干预措施 (一)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益生菌:如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助于缓解急性肠胃炎引起的拉肚子症状。对于儿童患者,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益生菌更为安全合适。 2.肠黏膜保护剂:像蒙脱石散等,它可以覆盖在肠黏膜表面,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保护肠黏膜和止泻的作用。儿童使用时要注意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准确用药。 (二)就医指征 1.严重症状:如果拉肚子频繁,每天次数在10次以上,或者出现剧烈腹痛、呕吐不止、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便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脱水等情况耐受性较差,一旦出现上述严重症状更要及时送医,避免延误病情。 2.特殊人群: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出现急性肠胃炎拉肚子时,因为这些人群身体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即使症状看似不严重也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更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三、生活护理要点 (一)休息 1.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减少体力消耗,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疾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患者,都要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儿童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午睡时间,成人则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来促进身体恢复。 (二)肛周护理 1.拉肚子频繁时,要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防止出现红臀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清洗时动作要轻柔,可使用柔软的毛巾或湿巾轻轻擦拭,然后涂抹适量的护臀膏来保护肛周皮肤。
2025-10-17 14:03:57 -
胃炎吃什么食物好养胃
胃炎患者可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鸡蛋、鱼肉等,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富含维生素的南瓜、香蕉等以及低脂低糖的低脂牛奶等食物,不同人群食用时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1.来源及优势:常见的有鸡蛋、鱼肉、虾仁等。鸡蛋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接近,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鱼肉富含的蛋白质易于消化,且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胃黏膜刺激小。以每100克鸡蛋为例,含蛋白质约13.3克,能为胃黏膜修复等提供营养支持。对于胃炎患者,适量摄入这类食物可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与维护。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均可,对于儿童胃炎患者,应保证烹饪方式清淡,如清蒸鱼等,避免油煎油炸增加消化负担;老年人若有胃炎,可根据自身消化能力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如鸡蛋可做成蛋羹等。 二、易消化的谷物类 1.来源及优势:如米粥、面条等。米粥煮得软烂后,淀粉结构变得松散,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以小米粥为例,小米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约9克左右,碳水化合物约75.1克,能为身体提供能量。面条也是易消化的谷物类食物,煮软后的面条进入胃内,能较快被消化,减轻胃的消化负担,适合胃炎患者日常作为主食选择。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各类人群均可,儿童胃炎患者食用时注意温度适中,避免过烫刺激胃黏膜;糖尿病合并胃炎患者则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选择不加糖的煮法。 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1.蔬菜类 来源及优势:例如南瓜,南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可以保护胃黏膜免受粗糙食物刺激,还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每100克南瓜含维生素C约8毫克,还有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还有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维护胃黏膜上皮组织的健康有帮助。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适用,胃炎伴有腹泻的患者食用南瓜等蔬菜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膳食纤维加重腹泻;对于过敏体质的胃炎患者,要注意排查是否对某些蔬菜过敏。 2.水果类 来源及优势:像香蕉,香蕉是一种比较温和的水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等,且易于消化,不会对胃黏膜产生强烈刺激。每100克香蕉含维生素C约8.8毫克,还含有果胶等成分,能调节肠道菌群,对胃炎患者的肠道功能维护也有一定益处。还有苹果,苹果中的果胶等成分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其所含的鞣酸等成分对轻度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胃炎患者可将苹果蒸熟后食用,减少对胃的刺激。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适用,胃酸过多的胃炎患者要注意避免空腹吃一些过酸的水果,如山楂等,可选择在饭后少量食用;糖尿病胃炎患者要选择低糖水果,并控制摄入量。 四、低脂低糖的奶类 1.来源及优势:例如低脂牛奶,低脂牛奶含有丰富的钙等矿物质以及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不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每100克低脂牛奶含蛋白质约3克左右,钙约104毫克。对于胃炎患者,适量饮用低脂牛奶可以补充营养,同时其温和的特性对胃黏膜刺激较小。 2.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人群适用,乳糖不耐受的胃炎患者则不适合饮用普通奶类,可选择低乳糖或植物奶等替代品;儿童胃炎患者饮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引起腹胀等不适。
2025-10-17 14:02:14 -
肠胃炎犯了怎么缓解疼
肠胃炎可通过一般缓解措施如休息体位调整、局部保暖,饮食调整如短期禁食后清淡流质饮食过渡、合理补水,以及医疗干预相关如就医检查监测、谨慎选择中医辅助等方式缓解,疼痛持续不缓解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中医辅助要在正规医疗基础上由专业人员规范操作。 一、一般缓解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调整 肠胃炎发作时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劳累加重肠胃负担。可以采取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并将双腿稍微抬高,这样有助于缓解腹部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处于舒适且安全的休息环境中,避免剧烈翻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休息的具体方式可能因身体耐受性等因素略有不同,但总体原则是减少机体能量消耗,让肠胃得到相对放松的状态。 (二)局部保暖 腹部保暖很重要,可使用热水袋等进行腹部热敷。温暖的环境能使肠胃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肠胃痉挛引起的疼痛。不过要注意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更要严格控制温度和热敷时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热敷的温度和时间可根据个体耐受情况适当调整,比如儿童可能热敷时间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 二、饮食调整 (一)短期禁食与清淡流质饮食过渡 在肠胃炎发作较严重时,可先短期禁食1-2小时,让肠胃得到初步休息。之后可逐渐给予清淡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等。米汤容易消化,能为身体补充一定能量,且不会加重肠胃负担。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年龄和病情严重程度来控制禁食和流质饮食的过渡时间,例如婴儿患者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饮食调整。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等,但仍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肠胃,加重疼痛和炎症。 (二)合理补充水分 由于肠胃炎可能会导致呕吐、腹泻等症状,容易引起脱水,所以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儿童患者,要准确按照说明书或医生指导来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情况加重。如果无法口服补液盐,且脱水症状明显,可能需要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等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对水分丢失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相对更易出现脱水,所以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水措施。 三、医疗干预相关(药物以外) (一)就医检查与监测 如果肠胃炎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严重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肠胃炎的病因,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通过就医检查,医生可以更好地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更合适的缓解疼痛及治疗方案。 (二)中医辅助缓解(需谨慎选择) 一些中医外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缓解肠胃炎疼痛,比如小儿推拿中的特定穴位按摩等,但要由专业的中医人员操作。不过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确保推拿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辅助治疗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诊治,要在正规医疗的基础上谨慎选择合适的中医辅助手段,并且要选择有资质的中医人员进行操作,避免因不规范操作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7 14: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