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女,主任医师,归国学者。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获得该校消化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处理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长各种特殊消化内镜(色素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疾病的诊断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擅长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及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EFR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等多种内镜下操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展开-
腹部游走性疼痛
长期腹部游走性疼痛可能由阑尾炎、胃肠道疾病等引发。 一、阑尾炎: 1.阑尾炎早期常常导致脐周疼痛,在几个小时或者一天左右会转移到右下腹疼痛。 2.一旦确诊阑尾炎,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不过部分阑尾炎也能够采取保守治疗,这包括选用敏感抗生素以及进行补液,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是甲硝唑联合头孢类抗生素。 二、胃肠道疾病: 1.像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这类胃肠道疾病,腹腔脏器病变若累及腹膜会引起腹部游走性疼痛。 2.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可通过四联药物来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还需要进行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的处理,常用的药物有奥美拉唑、硫糖铝等。 总之,对于长期腹部游走性疼痛要明确具体病因,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5-08-05 13:24:39 -
孕晚期吃什么去黄疸
孕晚期一般不存在通过食物去黄疸情况,新生儿黄疸需关注,可通过光照疗法(特定波长光线使胆红素结构变化利于排出,足月儿等血清胆红素达一定水平可考虑)、药物治疗(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降血清胆红素,使用需遵医嘱;免疫球蛋白用于溶血性黄疸等减少红细胞破坏)处理,孕晚期孕妇要注意自身健康,新生儿黄疸需医生监测并选合适治疗方式,家长配合保障新生儿健康,有疑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 原理:通过特定波长的光线使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发生结构变化,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一般采用蓝光照射,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适用情况: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如足月儿血清胆红素>12.9mg/dl,早产儿<35周时血清胆红素>15mg/dl、<35周时血清胆红素>12mg/dl等情况,可考虑光照疗法。 药物治疗 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可诱导肝细胞微粒体增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从而增加未结合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能力,使血清胆红素下降。但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免疫球蛋白:对于溶血性黄疸等情况,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封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Fc受体,减少红细胞破坏。 孕晚期孕妇需注意自身健康,保证营养均衡,为分娩做好准备。而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在医生密切监测下,根据黄疸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以保障新生儿健康。若对新生儿黄疸相关情况有疑问,应及时咨询专业儿科医生。
2025-08-04 11:35:51 -
下腹部痛的原因
下腹部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腹部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需要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原因。 1.腹部器官疾病: 炎症:如阑尾炎、憩室炎、结肠炎等。 梗阻:如肠梗阻、肠套叠等。 扭转:如卵巢扭转、肠扭转等。 破裂或穿孔:如宫外孕破裂、胃溃疡穿孔等。 其他:如肠痉挛、疝气等。 2.泌尿系统疾病: 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 肿瘤:如膀胱癌、肾癌等。 其他: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 3.生殖系统疾病: 炎症:如盆腔炎、宫颈炎等。 痛经:多发生在青春期少女或年轻女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其他: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4.其他原因: 腹肌劳损: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可能导致腹肌劳损,引起下腹部痛。 心理因素:如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可能引起下腹部痛。 腹部外伤:如撞击、摔倒等,可能导致腹部受伤,引起下腹部痛。 需要注意的是,下腹部痛的原因可能很复杂,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原因。对于女性来说,下腹部痛还需要考虑妇科疾病的可能。对于儿童来说,下腹部痛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可能是阑尾炎、肠梗阻等急腹症的表现。 如果出现下腹部痛,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在就医前,应尽量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如果疼痛加剧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应立即就医。
2025-08-04 11:27:23 -
长期左上腹部不适但不痛
长期左上腹不适但不痛可能是饮食习惯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因素或其他疾病引起,也可能是胃癌、胰腺癌等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长期左上腹部不适但不痛,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1.饮食习惯不良: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长期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左上腹部不适。 2.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囊炎等,都可能引起左上腹部不适。 3.心理因素:长期的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左上腹部不适。 4.其他:如左侧肾脏疾病、脾脏疾病、左侧胸膜炎等,也可能引起左上腹部不适。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左上腹部不适但不痛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胃癌、胰腺癌等。因此,如果出现长期左上腹部不适但不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长期左上腹部不适但不痛的患者,在就医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饮食应清淡、易消化。 2.避免诱因: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保持良好的心态。 3.及时就医: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长期左上腹部不适但不痛可能是多种疾病的早期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缓解症状、预防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025-08-04 11:20:42 -
便后出血鲜红无痛原因且肚子叫
便后出血鲜红无痛且肚子叫可能是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等肛肠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便后出血鲜红无痛且肚子叫,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1.内痔:内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症状为便后出血,颜色鲜红,多为无痛性。内痔还可能伴有肛门瘙痒、肿物脱出等症状。 2.肛裂:肛裂是肛管皮肤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多在便后出现。 3.直肠息肉: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赘生物,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可表现为便后出血,颜色鲜红,无痛。 4.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胀等症状。便血颜色鲜红或暗红,常伴有黏液。 5.其他:肛管或直肠的其他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也可能导致便后出血。 如果出现便后出血鲜红无痛且肚子叫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同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有肛肠疾病家族史、长期便秘或腹泻、有便血病史等,应更加重视便后出血的症状,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由于身体状况特殊,在出现便后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8-04 11: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