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女,主任医师,归国学者。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7年获得该校消化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赴日本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一年。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河南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健康促进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能熟练处理消化系统各种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病人的救治。
擅长各种特殊消化内镜(色素内镜、NBI+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疾病的诊断及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的治疗,如EMR、ESD;擅长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治及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STER、EFR治疗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等多种内镜下操作。
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1部,现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
展开-
急性肠炎都要做手术吗
急性肠炎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整饮食,细菌感染时合理选用抗生素,仅在出现肠穿孔致腹腔感染、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不缓解且有肠道缺血坏死迹象等严重并发症时考虑手术,儿童患急性肠炎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且用药遵儿科安全原则,老年人患急性肠炎补液需谨慎并关注基础病,有基础病史者要综合考量基础病与肠炎治疗的相互影响来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一、急性肠炎非手术治疗为主的普遍情况 急性肠炎多由感染因素(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等感染)、饮食不当(过量进食生冷、不洁食物等)等引发,多数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方式治愈。一般采取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调整饮食,短时间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若为细菌感染,可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但不涉及具体药物剂量等服用指导。例如,因饮食不洁导致的急性肠炎,通过禁食、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配合针对病原菌的抗感染治疗,多数患者症状可逐渐缓解。 二、需手术干预的特殊情形 仅在急性肠炎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 1.肠穿孔:急性肠炎严重时可导致肠道穿孔,肠道内大量内容物溢出引发严重腹腔感染,此时需急诊行手术修补穿孔、清理腹腔感染灶,防止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2.肠梗阻:急性肠炎可能引发肠梗阻,若经保守治疗(如胃肠减压、禁食等)无法缓解,且出现肠道缺血坏死迹象,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道,以恢复肠道通畅和功能。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量 儿童:儿童患急性肠炎时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易出现脱水等情况,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规范补液,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低龄儿童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急性肠炎时补液速度和量需谨慎调整,防止加重心脏负担或影响血糖控制等,同时要关注其全身状况变化,及时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有基础病史者:如糖尿病患者患急性肠炎,需重视血糖波动对病情的影响,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处理肠炎问题;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患急性肠炎时,要综合考量基础疾病与肠炎治疗的相互影响,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2025-10-27 10:49:03 -
腹泻患者应选择哪种奶粉
婴儿腹泻选奶粉需依病因,乳糖不耐受选无乳糖奶粉,牛奶蛋白过敏轻度至中度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重度等用氨基酸奶粉,一般轻度腹泻胃肠尚可可考虑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同时要充分考虑婴儿年龄特点、过敏史等,遵循原则科学选奶以保障肠道舒适、营养摄入充足且避免加重腹泻。 一、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 当腹泻是由乳糖不耐受引起时,应选择无乳糖奶粉。乳糖不耐受是由于患儿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正常消化普通奶粉中的乳糖,摄入后会在肠道内引起渗透压改变等导致腹泻。无乳糖奶粉通过将乳糖替换为其他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聚合物等),避免了乳糖的刺激,可有效缓解因乳糖不耐受引发的腹泻症状,同时保证患儿的基本营养供给。 二、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腹泻 1.深度水解蛋白奶粉:若腹泻是由牛奶蛋白过敏导致,轻度至中度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可考虑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它是将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经过水解工艺分解为小片段的多肽,降低了蛋白的过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牛奶蛋白过敏引发的肠道不适及腹泻症状。 2.氨基酸奶粉:对于重度牛奶蛋白过敏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无法缓解症状的患儿,应选择氨基酸奶粉。氨基酸奶粉中的蛋白质已被完全分解为游离氨基酸,不存在蛋白过敏的风险,可从根本上避免牛奶蛋白引发的过敏反应,从而改善腹泻状况。 三、一般轻度腹泻且胃肠功能尚可的情况 若腹泻程度较轻,患儿胃肠功能基本正常,可考虑选择部分水解蛋白奶粉。部分水解蛋白奶粉是将牛奶蛋白部分水解为小片段,相比普通奶粉过敏风险降低,同时能为患儿提供基础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但需密切观察患儿对该奶粉的适应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婴儿腹泻时选择奶粉,要充分考虑婴儿的年龄特点,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选择奶粉时需严格依据腹泻的具体病因精准选择。同时,要关注婴儿的过敏史等情况,如有明确牛奶蛋白过敏史,应直接选择深度水解或氨基酸奶粉;对于有乳糖不耐受情况的婴儿,需确保选择的奶粉无乳糖。在整个选择过程中,以保障婴儿肠道舒适、营养摄入充足且避免加重腹泻为原则,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科学选奶。
2025-10-27 10:46:56 -
胰腺炎是严重的病吗
胰腺炎分为轻症与重症,轻症经恰当支持治疗多数可康复但要防转重症,重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有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病情易迅速恶化需加强监测,妊娠期女性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谨慎选药,有胆道疾病史人群易复发需积极处理基础病,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治疗轻症以支持治疗为主重症在支持治疗基础上需综合治疗并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区分 胰腺炎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与重症急性胰腺炎。轻症急性胰腺炎多数患者经恰当治疗后能够康复,预后相对良好;而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会引发诸多严重并发症,像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胰腺自身消化,常见诱因包括胆道疾病、酗酒、高脂血症等。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情况 轻症急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例如通过禁食、胃肠减压、合理补液等支持治疗手段,多数患者能够逐步恢复,一般不会留下严重的永久性损伤,但也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防止转为重症。 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后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感染方面可能引发胰腺及周围组织的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则会影响多个重要脏器,如肾脏、肺脏等的功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其病死率较高,即便存活也可能遗留一些后遗症,影响生活质量。 四、特殊人群患胰腺炎的特点 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对胰腺炎引发的病情变化察觉不敏锐,病情可能迅速恶化,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关注器官功能情况。 妊娠期女性:患胰腺炎时,治疗需兼顾胎儿安全,要谨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避免使用可能致畸或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有胆道疾病病史人群:这类人群因基础疾病存在,更易复发胰腺炎,需积极处理胆道基础疾病,如通过手术等方式解除胆道梗阻等问题,以降低胰腺炎复发风险。 五、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等)以及血液生化检查(如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等)来明确。治疗上,轻症以支持治疗为主,重症则在支持治疗基础上,可能涉及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措施,需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5-10-27 10:45:53 -
经常吃素食还会不会患脂肪肝
经常吃素食仍可能患脂肪肝,原因包括营养不均衡(长期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素食替代品、反式脂肪酸加工食品致热量过剩堆积肝脏)、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致肝脏内脂肪转运障碍)、微量元素缺乏(锌硒等缺乏影响相关酶活性干扰脂肪代谢),特殊人群中儿童素食者营养搭配不当易患、老年素食者肝脏代谢功能减退风险高、有基础病史素食者因基础疾病影响更易患,这类人群需注意相应营养及监测指标。 营养不均衡导致:虽然素食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等,但如果长期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的素食替代品,如油炸素丸子、甜腻的素糕点等,仍会使热量过剩,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肝脏。例如,长期大量食用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的素食加工食品,会干扰脂肪代谢,增加脂肪肝风险。 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的重要物质,长期素食若蛋白质摄入过少,会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导致肝脏内脂肪转运障碍,进而引发脂肪肝。比如一些严格纯素食者,若不能科学合理补充豆类、坚果等优质植物蛋白,就易出现这种情况。 微量元素缺乏影响:某些微量元素对肝脏脂肪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长期素食可能导致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影响相关酶的活性,干扰脂肪代谢过程,增加脂肪肝发生几率。像锌参与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缺乏时会使脂肪代谢紊乱。 特殊人群需注意 儿童素食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长期素食若营养搭配不当,更易患脂肪肝。需确保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如适量豆类、蛋类替代品)、钙(可通过芝麻、豆制品等补充)等营养物质,满足生长需求同时避免脂肪代谢异常。 老年素食者:老年人肝脏代谢功能逐渐减退,长期素食若不注意营养均衡,发生脂肪肝的风险较高。应注重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素食,如橄榄油、坚果等,同时控制总热量摄入,防止热量过剩转化为脂肪。 有基础病史的素食者:本身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素食者,由于基础疾病影响,脂肪代谢调节能力更弱,更易患脂肪肝。这类人群除了要严格控制饮食中糖和脂肪的摄入外,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血脂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脂肪肝的发生。
2025-10-27 10:43:24 -
胃溃疡如何治疗
胃溃疡治疗包含一般治疗即维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杜绝刺激性食物饮品、戒烟限酒及舒缓精神压力,药物治疗有抑制胃酸的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保护胃黏膜的铋剂、铝碳酸镁,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采用四联疗法根除,手术治疗针对大量出血、急性穿孔、内科无效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且需综合评估患者整体状况权衡利弊。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规范:需维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饮食上要杜绝辛辣、油腻及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摄入,例如辣椒、油炸食品等,同时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这些饮品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损伤;还要戒烟限酒,吸烟时产生的尼古丁等物质及过量饮酒都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对于存在精神压力的患者,可通过合适的方式舒缓压力,像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参与轻度运动等,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利于胃溃疡愈合。 二、药物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为常用药物,如埃索美拉唑等,能高效抑制胃酸分泌,营造利于溃疡修复的胃部环境;H受体拮抗剂也可选用,例如法莫替丁等,通过阻断组胺H受体来减少胃酸分泌。 2.保护胃黏膜类药物:铋剂属常见药物,像枸橼酸铋钾等,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抵御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侵蚀;铝碳酸镁也能发挥作用,其可中和胃酸并对胃黏膜起到保护功效。 3.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若胃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需进行根除治疗,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的四联疗法,常用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但不同人群需考量药物适用性,比如儿童患者选用抗生素时要充分评估其年龄适配性与药物安全性,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当胃溃疡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例如大量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法止血、发生急性穿孔、幽门梗阻经内科治疗无效等情况。手术方式有胃大部切除术等,但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综合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如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弱时,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谨慎权衡手术利弊,充分考量手术对其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10-27 10:4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