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颈胸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感染、外伤、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等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脊柱与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SCI文章8篇、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项,主持省厅级项目3项。 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常务委员
展开-
腱鞘弥漫性巨细胞瘤是癌症吗
腱鞘弥漫性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滑膜组织的良性交界性病变,具局部侵袭性不远处转移,有手指或足部肿块等表现,靠影像及病理活检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完整切除后有一定局部复发可能,术后需定期随访,儿童和成年患者有不同手术及随访注意事项。 一、疾病性质 腱鞘弥漫性巨细胞瘤属于交界性病变,具有局部侵袭性,但一般不发生远处转移。其病理特点是由单核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组成,在组织学上与恶性肿瘤有明显区别。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患者常表现为手指或足部的肿块,可伴有疼痛、压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肿块一般边界清楚,但有局部侵袭周围组织的倾向。 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其中MRI对软组织的分辨力高,有助于准确判断肿瘤的范围。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来明确其病理特征。 三、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原则是完整切除肿瘤。对于局限于腱鞘的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较好;若肿瘤侵袭周围组织,需要扩大切除范围,但手术需尽量保留肢体的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等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时更需谨慎规划,尽量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成年患者,手术的关键是彻底清除肿瘤组织,降低复发风险。 四、预后情况 腱鞘弥漫性巨细胞瘤经完整手术切除后复发率相对较低,但存在一定的局部复发可能。患者在术后需要定期随访,通过影像学检查等监测局部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关注手术部位的恢复及肢体功能的发展情况,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定期复查和康复指导。成年患者也应遵循医嘱进行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腱鞘弥漫性巨细胞瘤虽不是癌症,但在诊断、治疗及预后随访等方面仍需重视,根据不同人群(儿童、成年)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合适措施。
2025-10-15 12:43:54 -
腰椎间盘突出能吃什么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炎止痛但特殊人群需谨慎;肌肉松弛剂可缓解肌肉痉挛但特殊人群需遵医嘱;脱水剂能减轻神经根水肿但肾功能不全及老年人需慎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可营养神经,老年人使用需关注吸收情况。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等症状。例如布洛芬,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有研究表明,布洛芬可以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因为可能会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等。 二、肌肉松弛剂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它能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皮层下中枢,抑制致肌痉挛的神经冲动,使骨骼肌松弛,从而缓解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肌肉痉挛情况。不过,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 三、脱水剂 当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水肿时,可使用脱水剂减轻水肿。常用的有甘露醇,它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减轻神经根的水肿,进而缓解疼痛等症状。但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因为甘露醇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由于肾功能相对减退,使用时也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情况。 四、神经营养药物 维生素B族药物属于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它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促进髓鞘的合成,营养神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神经损害有一定的修复作用。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在使用甲钴胺时,可适当关注其吸收情况,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2025-10-15 12:41:43 -
脚上大拇指下面的骨头疼是什么原因
脚大拇指下面骨头疼的原因包括:拇囊炎多因穿鞋不合适致大拇指受挤压摩擦出现红肿疼痛且女性更易患,痛风性关节炎因尿酸代谢紊乱致尿酸结晶沉积引发剧烈疼痛伴红肿皮温高及需警惕高嘌呤饮食等病史,外伤致骨折或软组织损伤有明确外伤史伴肿胀淤血,关节炎如类风湿关节炎累及关节伴晨僵及多关节对称性发病,跖骨痛因长时间行走等致跖骨头受力异常出现疼痛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运动量大人群。 一、拇囊炎 拇囊炎是导致脚上大拇指下面骨头疼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多与穿鞋不合适有关,如长期穿高跟鞋、尖头鞋等,使大拇指受到过度挤压和摩擦,引发局部软组织炎症,表现为大拇指根部关节处红肿、疼痛,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女性因常穿高跟鞋等因素,相对更易出现拇囊炎相关疼痛。 二、痛风性关节炎 当体内尿酸代谢紊乱,血尿酸水平升高时,尿酸结晶可沉积在大拇指关节周围,引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大拇指下面骨头处会出现剧烈疼痛,常伴红肿、皮温升高,且有高嘌呤饮食(如大量摄入海鲜、动物内脏等)、既往有高尿酸血症病史等情况者需高度警惕。 三、外伤 脚部受到扭伤、撞击等外伤时,可能导致大拇指下面的骨头(如跖骨)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从而引起疼痛。若有明确的外伤史,局部可能伴有肿胀、淤血等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因外伤出现此类疼痛,儿童多因运动损伤,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后轻微外伤所致。 四、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可累及脚部关节,包括大拇指下面的骨头所在关节。除疼痛外,常伴有晨僵现象(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累及多个关节,呈对称性发病。 五、跖骨痛 如跖骨头无菌性坏死,多因长时间行走、过度负重等因素,导致跖骨头处受力异常,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出现大拇指下面骨头疼痛,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或运动量较大的人群。
2025-10-15 12:39:24 -
脚上长了腱鞘炎怎么办
脚上长腱鞘炎可通过一般治疗(休息、调整生活方式)、物理治疗(热敷、按摩、冲击波治疗)、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儿童需谨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功能时考虑)处理,出现后应及时采取合适措施,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减少患病脚部的活动,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或剧烈运动,让脚部得到充分休息,以减轻炎症部位的刺激,例如避免长距离跑步、频繁上下楼梯等。对于儿童患者,要减少其跑动玩耍的时间,避免病情加重。 调整生活方式: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选择宽松、舒适、有良好支撑的鞋子,减轻脚部压力,如挑选鞋底柔软、鞋内空间宽敞的平底鞋等。不同年龄人群需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儿童应选适合其足部发育阶段的舒适童鞋。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用温水泡脚,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通过热传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更要严格控制水温。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大加重症状。按摩能帮助放松脚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腱鞘炎引起的不适。儿童进行按摩时需由家长陪同,选择轻柔的手法。 冲击波治疗:利用冲击波的能量改善局部组织代谢,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炎症和疼痛,如布洛芬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型。 手术治疗:如果腱鞘炎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脚部功能,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腱鞘切开减压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脚上出现腱鞘炎后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
2025-10-15 12:37:21 -
肋骨骨折最易发生在第几肋间
肋骨骨折最易发生在第4-7肋间,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人群在该部位骨折风险和影响各异,儿童肋骨软弹性好但受大外力可骨折,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易骨折且恢复慢易引发并发症,高强度体力劳动等人群风险高需防护,长期卧床者风险增加要注意护理,患胸部疾病及曾有胸部外伤者骨折易感性高需保护胸部。 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的肋骨相对较柔软,弹性较好,第4-7肋发生骨折的几率相对成人较低,但如果受到较大外力,仍可能发生骨折。由于儿童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骨折后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肋骨的强度和韧性下降,第4-7肋更容易发生骨折。即使是较轻的外力,如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能导致肋骨骨折。老年人肋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护理。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影响 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经常参与剧烈运动的人群:这类人群胸部受到外力撞击的风险较高,第4-7肋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增加。在进行相关活动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等,以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风险。 长期卧床的人群:长期卧床的人群,胸部活动减少,且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第4-7肋骨折的风险相对增加。这类人群需要注意定期翻身、进行适当的胸部肌肉锻炼等,以维持肋骨及胸部的健康。 有相关病史人群的情况 患有胸部疾病的人群:如患有胸部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肋骨的强度可能会受到影响,第4-7肋骨折的易感性增加。对于这类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需要注意保护胸部,避免肋骨骨折的发生。 曾有胸部外伤史的人群:既往有胸部外伤史的人群,第4-7肋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可能高于常人。这类人群需要更加注意胸部的保护,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避免再次受到外伤。
2025-10-15 12: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