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颈胸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感染、外伤、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等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脊柱与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SCI文章8篇、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项,主持省厅级项目3项。 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常务委员
展开-
肌肉拉伤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救治
肌肉拉伤症状为受伤部位疼痛程度因拉伤程度而异,有肿胀淤血等且活动受限,受伤机制常见于运动中突然动作或慢性劳损等,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肌肉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恢复期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做缓慢肌肉收缩舒张练习等康复锻炼并配合物理治疗辅助,特殊人群如女性生理期、糖尿病患者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肌肉拉伤的特点 1.症状表现:受伤部位多有疼痛,疼痛程度因拉伤程度而异,轻度拉伤可能仅为酸痛,重度拉伤则疼痛剧烈,且活动时疼痛明显加剧,可伴有肿胀,受伤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淤血、青紫,严重时肌肉可出现痉挛,受伤部位活动受限,如腿部肌肉拉伤时行走困难,局部触诊可能发现硬结或肌肉出现凹陷等异常形态。 2.受伤机制:常见于运动过程中,如突然的过度伸展、收缩或扭转动作,超出肌肉正常活动范围导致拉伤,也可能因长期慢性劳损使肌肉韧性下降后突然受力而拉伤,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生活方式不同,发生肌肉拉伤的诱因有所差异,例如运动员因高强度训练易因运动动作不当拉伤,老年人可能因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在日常活动中如起身、转身时发生拉伤,女性若运动前热身不充分或姿势不正确也易出现肌肉拉伤。 二、肌肉拉伤的救治 (一)急性期处理(伤后24~48小时内) 1.休息:立即停止导致拉伤的运动或活动,让受伤肌肉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腿部肌肉拉伤则应避免行走、站立等加重受伤肌肉负担的动作。 2.冰敷:用冰袋或包裹毛巾的冰块冰敷受伤部位,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冰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注意避免冰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当加压包扎,可进一步减少出血和肿胀,但包扎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腿部拉伤时可垫高腿部。 (二)恢复期处理(伤后48小时后) 1.适度康复锻炼: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开始进行缓慢的肌肉收缩舒张练习,如腿部肌肉拉伤可进行踝泵运动(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等,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促进肌肉修复和功能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再次拉伤。康复锻炼需根据肌肉拉伤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不同年龄人群恢复速度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可适当增加锻炼强度和频率,但也要适度,老年人则需更缓慢增加锻炼量。 2.物理治疗辅助:可根据情况选择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恢复,但热敷应在受伤48小时后,且温度不宜过高,按摩要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加重损伤。特殊人群中,女性生理期肌肉拉伤恢复期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凉影响恢复;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肌肉拉伤恢复期要密切关注血糖情况,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等。
2025-10-15 15:09:28 -
膝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膝关节置换术后需注重伤口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异常;开展康复训练,早期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中期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注意休息体位,日常避免增加膝关节负担的活动;饮食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摄入并适当增膳食纤维;定期复查,按要求进行不同时间的检查了解恢复情况,不同特征患者各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伤口护理 膝关节置换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这是因为保持伤口良好的愈合环境可降低感染风险,不同年龄、身体状况的患者都需重视,老年人愈合能力相对弱,更要严格注意伤口情况。 二、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 术后早期可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但需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强度。 同时可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通过踝关节的屈伸,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同年龄人群都适用,儿童因术后情况不同,需在专业人员评估后进行适当调整。 2.中期康复 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可在术后1-2周开始,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的屈伸练习,借助康复器械或他人辅助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一般每周增加5-10度左右。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康复训练需更谨慎,要密切关注血糖情况对康复的影响。 三、活动与体位 1.休息体位 休息时可在膝关节下垫薄枕,使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位,约15-20度,这样有利于减轻膝关节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不同年龄患者都应注意保持合适体位,老年人睡眠时可能需更关注体位对膝关节的影响,避免长时间压迫。 2.日常活动 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上下楼梯等增加膝关节负担的活动,短时间行走时可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工具。对于生活方式较活跃的人群,如热爱运动的年轻人,术后需严格控制活动量和活动方式,逐步恢复运动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四、饮食注意 1.营养均衡 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维生素C等有助于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矿物质如钙等对骨骼健康有益。不同年龄人群对营养的需求略有差异,儿童术后康复需保证充足营养促进身体整体恢复。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能增加腹压,影响膝关节恢复。 五、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需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膝关节恢复情况,如假体位置、骨质情况等。不同病史的患者复查频率和检查项目可能会有所调整,有基础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监测膝关节状态。
2025-10-15 15:08:27 -
落枕脖子肩膀痛怎么办
为缓解脖子肩膀痛,可从休息与姿势调整、物理治疗、运动锻炼多方面入手,若症状持续超1周不缓解或伴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落枕后若疼痛严重持续不缓解或有其他异常表现也应及时就医。休息要避免长时间同一姿势,调整姿势,睡眠选合适枕头;物理治疗有热敷、按摩、理疗等;运动锻炼包括颈部伸展、肩部运动等简单运动;出现特定情况要及时就医。 一、休息与姿势调整 休息:让颈部得到充分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一般建议每工作1小时左右,休息10-15分钟,活动一下颈部和肩部。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其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设备,学习时保持正确坐姿,每30-40分钟应休息并活动颈部。 姿势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头部应保持正直,不要歪斜。睡眠时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高度以自己拳头一拳高左右为宜,且枕头要能支撑颈部,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枕头高度要根据其年龄和体型选择,一般3-6岁儿童枕头高度3-5厘米,6-12岁儿童5-8厘米,同时要注意睡眠姿势,尽量保持仰卧或侧卧时颈部舒适。 二、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颈部和肩部,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儿童,热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可选择温度较低、时间较短的热敷方式。 按摩:轻柔地按摩颈部和肩部肌肉,从颈部两侧向肩部方向轻轻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按摩能放松肌肉,减轻疼痛。但儿童按摩时要注意力度轻柔,由专业人员或家长在了解正确按摩方法后进行,避免用力不当造成损伤。 理疗:如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理疗等,这些理疗方式能通过物理因子作用于颈部肩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但儿童进行理疗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低强度理疗方式,并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 三、运动锻炼 颈部伸展运动:缓慢地将头部向一侧倾斜,尽量用耳朵去靠近肩膀,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3-5次。也可以进行颈部的前屈和后伸运动,前屈时下巴尽量靠近胸部,后伸时尽量向后仰,同样保持15-30秒,重复3-5次。对于儿童,可进行简单的颈部左右转动和前后小幅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肩部运动:双肩缓慢向上耸起,然后向后转动,重复10-15次,再向前转动,重复10-15次。通过肩部运动能缓解肩部肌肉紧张。儿童进行肩部运动时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力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四、就医情况 如果落枕脖子肩膀痛症状持续超过1周不缓解,或者伴有上肢麻木、无力、头痛、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若落枕后疼痛严重且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如颈部活动明显受限、发热等,也需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颈椎病变等。
2025-10-15 15:07:33 -
骨质疏松症患者宜吃食物
富含钙、维生素D、镁、蛋白质的食物对不同人群骨骼健康有益,如奶制品等补钙,深海鱼类等补维生素D,坚果类等补镁,禽畜肉、蛋类等补蛋白质,分别对青少年、中老年、孕妇、更年期女性等有相应作用。 一、富含钙的食物 (一)奶制品 牛奶是钙的优质来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且钙磷比例合适,利于钙的吸收。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牛奶能补充一定量的钙。青少年时期钙的储备对预防成年后骨质疏松很重要,此时多喝牛奶可促进骨骼生长发育;中老年人群饮用牛奶有助于维持骨密度。 (二)豆制品 像豆腐等豆制品钙含量也较为丰富,例如每100克北豆腐约含138毫克钙。对于素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豆制品是很好的钙补充来源。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快,多摄入豆制品等含钙食物有助于减缓骨量丢失。 二、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一)深海鱼类 比如三文鱼,每100克三文鱼约含45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老年人由于户外活动减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多吃深海鱼类能补充维生素D。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钙的利用率,维持骨骼健康。 (二)蘑菇 某些蘑菇经紫外线照射后含有较多维生素D,例如香菇。蘑菇可以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维生素D。对于长期室内工作、日照不足的人群,多吃蘑菇补充维生素D是不错的选择。 三、富含镁的食物 (一)坚果类 杏仁是镁的良好来源,每100克杏仁约含270毫克镁。镁参与骨代谢相关的多种酶的活动。骨质疏松症患者适量食用坚果类食物补充镁,对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帮助。孕妇在孕期保证镁的摄入,有利于胎儿骨骼发育,降低胎儿成年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更年期女性补充镁也有助于维持骨健康。 (二)全谷类食物 燕麦等全谷类食物含有一定量的镁。全谷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全谷类食物,在补充镁的同时,还能增加饱腹感,控制体重,因为过重会增加骨骼的负担。对于患有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全谷类食物比精制谷物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和骨骼健康。 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一)禽畜肉 鸡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每100克鸡肉约含20克蛋白质。蛋白质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青少年时期摄入足够蛋白质有助于骨骼的生长构建;中老年人群摄入适量蛋白质可维持肌肉量,而充足的肌肉量对骨骼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跌倒风险,间接保护骨骼健康。 (二)蛋类 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一个鸡蛋约含6-7克蛋白质。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天吃1个鸡蛋可以补充蛋白质。孕妇食用鸡蛋补充蛋白质,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包括骨骼的发育;老年人适量吃鸡蛋补充蛋白质,维持身体的营养状况,对骨骼健康有益。
2025-10-15 15:06:24 -
正常人的颈椎什么样子
正常人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有向前凸的生理曲度,椎孔大构成椎管容纳脊髓,椎间关节包括椎间盘和小关节,寰枕关节与寰枢关节利于颈部运动,周围有肌肉韧带维持姿势稳定,不同年龄人群颈椎相关结构存在差异及受不同因素影响。 颈椎的生理曲度 正常颈椎存在向前凸的生理曲度。生理曲度的存在使颈椎能够更好地适应头部的重量,分散压力,维持颈部的生物力学平衡。从影像学(如X线)上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对于保持颈部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例如,它可以缓冲行走、跳跃等运动时头部产生的震荡,保护脊髓和脑部血管等重要结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颈椎生理曲度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一般儿童时期颈椎生理曲度相对较小,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形成较为明显的前凸曲度;成年人颈椎生理曲度相对稳定,但如果长期不良姿势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曲等异常情况。 颈椎的椎孔与椎管 颈椎的椎孔较大,呈三角形。各椎孔相连构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脊髓在椎管内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适应颈部的屈伸、旋转等运动。不同年龄段人群,脊髓在椎管内的情况略有不同,儿童时期脊髓相对较细,随着年龄增长,脊髓逐渐发育成熟,但总体上要保证椎管能够为脊髓提供合适的保护和活动空间,以维持正常的神经功能传导。 颈椎的关节结构 椎间关节:包括椎体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纤维环坚韧,可限制髓核的移位,髓核具有弹性,能缓冲压力。小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呈平面关节,允许颈椎进行屈伸、旋转等多方向的运动。不同年龄阶段,椎间盘的水分含量等会有变化,儿童时期椎间盘水分含量较高,弹性较好;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水分逐渐减少,弹性下降,小关节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变,但正常情况下这些关节结构能够保证颈椎的正常活动功能。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寰枕关节是枕骨髁与寰椎上关节凹构成的联合关节,可使头部做屈伸和侧屈运动;寰枢关节包括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使头部能够进行旋转运动。这些关节对于颈部的灵活运动起到关键作用,不同年龄人群的这些关节活动范围略有不同,例如儿童的寰枢关节活动范围相对较大,但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稳定,成年人则在正常生活和运动中维持着这些关节的正常功能活动。 颈椎的肌肉与韧带 颈椎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和韧带组织。肌肉如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起到维持颈椎姿势和运动的作用;韧带如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项韧带等,起到稳定颈椎、限制过度活动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的肌肉力量和韧带弹性有所差异,儿童时期肌肉力量相对较弱,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逐渐增强,但如果缺乏锻炼等可能会影响肌肉对颈椎的稳定作用;成年人的韧带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很好地维持颈椎的稳定,但长期不良姿势、外伤等因素可能导致韧带损伤或退变,影响颈椎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025-10-15 1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