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擅长颈胸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感染、外伤、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等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脊柱与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SCI文章8篇、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项,主持省厅级项目3项。 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常务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颈胸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感染、外伤、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等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肩周炎是什么

    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质是肩关节囊及周围组织慢性特异性炎症,病因有年龄致软组织退变、慢性劳损、外伤恢复不佳、生活方式不良等,临床表现为早期阵发性后持续性昼轻夜重且放射痛、活动明显受限,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药物的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及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锻炼需适中、女性要保持良好姿势、有基础病者需控基础病。 一、定义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人群,故俗称“五十肩”,其本质是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二、病因 1.年龄因素:中老年人肩关节软组织退变,肩关节稳定性下降,易发生肩周炎。 2.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如长期从事打字、绘画等肩部频繁活动的工作,可导致肩关节慢性损伤,引发炎症。 3.外伤因素:肩部曾受外伤但恢复不佳,如肩部骨折后长期固定,可引起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诱发肩周炎。 4.生活方式:长期肩部姿势不良,如长时间垂肩、伏案等,会增加肩关节负担,易促使肩周炎发生。 三、临床表现 1.疼痛:早期肩部呈阵发性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且昼轻夜重,疼痛可向颈部、上肢放射。 2.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尤其外展、上举、内外旋等动作困难,随病情进展,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难以完成。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了解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的发生过程及相关诱因。 2.体格检查:通过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检查,评估活动受限程度,如“肩外展试验”“肩内旋试验”等可辅助判断病情。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排除骨折、肿瘤等病变;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辅助诊断肩关节囊、肌腱等病变。 五、治疗方式 1.非药物干预 物理治疗:通过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手段,促进肩关节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减轻炎症。 功能锻炼: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如钟摆运动、爬墙运动等,有助于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但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加重损伤。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减轻炎症,但需遵循用药原则,避免滥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锻炼时需注意强度适中,避免过度牵拉肩关节,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同时注意肩部保暖,减少寒冷刺激诱发疼痛。 2.女性:日常注意保持良好肩部姿势,避免长期单侧肩部负重,如长时间挎单肩包等,降低肩周炎发生风险。 3.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因这类人群肩周炎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良好控制基础病可减少病情加重风险。

    2025-10-15 15:03:59
  • 脚小拇指无缘无故疼怎么办

    脚小拇指疼可能由外伤因素导致需休息冷敷热敷等处理,也可因足部疾病如拇囊炎(长期穿紧窄鞋致挤压摩擦)、甲沟炎(皮肤破损细菌感染)引发,还可能与全身性疾病痛风(尿酸代谢异常致关节炎症)相关,儿童需查外伤和鞋子是否合适,孕妇要选舒适鞋子且谨慎用药,老年人可能与关节退变等有关,若疼痛持续不缓解、伴明显红肿发热等异常需尽快就医检查治疗。 一、外伤因素导致的脚小拇指疼 若近期有过脚小拇指部位的挤压、碰撞等外伤史,首先应让脚部充分休息,减少行走等活动。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利用温热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缓解不适。 二、足部疾病引发的脚小拇指疼 (一)拇囊炎 多因长期穿着过紧、过窄的鞋子,导致小拇指部位受到持续挤压摩擦而引发。需选择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进一步挤压小拇指。若局部有炎症表现(如轻微红肿),可先通过减少脚部压迫等方式观察,若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进一步处理。 (二)甲沟炎 通常是由于小拇指周围皮肤破损后细菌感染所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化脓。要保持小拇指局部清洁,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加重。若症状较轻,可通过碘伏消毒等简单处理;若感染严重,出现明显化脓、剧烈疼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的脚小拇指疼 (一)痛风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处引发炎症。若脚小拇指疼痛同时伴有红肿、发热,且既往有高嘌呤饮食史等情况,需考虑痛风可能。此时要注意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血尿酸等指标,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脚小拇指疼需首先检查是否有外伤磕碰情况,同时关注鞋子是否合适,过小过紧的鞋子可能导致脚部受压疼痛。若疼痛持续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脚部畸形等,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足部发育等方面的问题。 (二)孕妇 孕妇脚小拇指疼要特别注意鞋子的舒适性,选择宽松、柔软的鞋子,避免因孕期体重增加等因素导致脚部受压加重疼痛。若疼痛持续不缓解,需谨慎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评估和处理,避免自行随意使用药物。 (三)老年人 老年人脚小拇指疼可能与关节退变、骨质疏松等因素相关。要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注意脚部保暖。若疼痛频繁或伴有行走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关节病变、骨质问题等,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五、需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脚小拇指疼痛持续不缓解、伴有明显红肿发热、活动受限、疼痛逐渐加重或出现全身发热等异常表现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病因,从而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2025-10-15 15:01:47
  • 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病因与关节囊腱鞘结缔组织退变及长期过度用关节、外伤等相关,临床表现为关节附近半球形肿块生长缓慢多数无症状部分伴酸痛,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非药物干预有挤压、穿刺抽吸、康复锻炼,手术用于反复发作等情况,不同人群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包括儿童非药物干预谨慎、女性特殊时期综合考量、长期劳作人群合理安排工作、有外伤史人群密切关注关节状况。 一、病因与病理机制 腱鞘囊肿的发生多与关节囊、腱鞘上的结缔组织退变相关,长期过度使用关节(如手部长期频繁进行打字、织毛衣等动作)、外伤等因素可诱发。例如,手部频繁活动使关节周围腱鞘组织反复摩擦、劳损,导致结缔组织退变,进而形成囊性肿物。 二、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关节附近出现半球形肿块,大小不一,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酸痛感。肿块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用手触摸时有一定的弹性。 三、诊断方式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发现关节附近的异常肿块,了解其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能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1.挤压法:适用于较小的腱鞘囊肿,医生可通过外力挤压使囊肿破裂,让其逐渐被吸收,但存在复发可能性。例如针对手部较小的腱鞘囊肿,可由专业医生操作进行挤压。 2.穿刺抽吸:用注射器抽出囊肿内的液体,然后可注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但同样有复发风险。此方法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3.康复锻炼:适当进行关节的康复运动,有助于增强关节周围组织力量,预防囊肿复发。如手部腱鞘囊肿患者可进行适度的手指屈伸锻炼,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周围组织状态。 五、手术治疗情况 对于反复发作、囊肿较大且影响关节功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但手术存在一定创伤,需谨慎评估适应证。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腱鞘囊肿相对较少,若患病,非药物干预应谨慎,优先考虑温和的方法,因为儿童身体各方面尚在发育,手术需更谨慎评估风险,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处理方式。 2.女性: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若患腱鞘囊肿,治疗需综合考虑自身及胎儿情况,非药物干预可能更受青睐,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3.长期从事手部劳作人群:这类人群因手部关节长期过度使用,腱鞘囊肿发病率相对较高,应注意合理安排工作,避免长时间重复性手部动作,工作间隙适当休息、活动手部,以预防腱鞘囊肿发生。 4.有既往关节外伤史人群:既往有关节外伤的人群,关节周围组织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更易出现腱鞘囊肿,需密切关注关节状况,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2025-10-15 15:00:33
  • 膝关节置换后疼多长时间

    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持续时间受个体差异、术后阶段等因素影响,个体差异中年龄、康复锻炼、体重、基础疾病、既往膝关节病变等会有不同影响,术后早期因手术创伤有疼痛,中期与组织恢复等有关,后期多数缓解但少数有慢性疼痛需评估假体情况。 一、个体差异因素 1.年龄方面: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一般数周内疼痛会明显减轻;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变弱,疼痛持续时间可能会延长,有的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例如,一项针对不同年龄段膝关节置换患者的跟踪研究发现,60岁以下患者术后1-2个月疼痛大多明显缓解,而70岁以上患者术后3-6个月仍可能有不同程度疼痛。 2.性别方面:一般来说,性别对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持续时间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女性在围手术期可能因激素等因素略有不同,不过这种差异相对较小。 3.生活方式方面: 康复锻炼情况:术后积极进行规范康复锻炼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疼痛缓解相对较快。比如每天按照康复计划进行适量屈伸等锻炼的患者,可能在2-3个月内疼痛明显减轻;而不积极锻炼甚至拒绝锻炼的患者,膝关节周围组织容易粘连等,疼痛持续时间会延长,有的可能长达半年以上仍有较明显疼痛。 体重因素:体重较重的患者,膝关节承受压力大,术后恢复相对较慢,疼痛持续时间可能更长。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超过30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持续时间比BMI正常患者平均延长1-2个月。 4.病史方面: 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从而导致膝关节置换后疼痛持续时间延长。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进而加重疼痛且使恢复时间延长。 既往膝关节病变情况:既往膝关节病变严重、手术难度大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例如既往有多次膝关节手术史、膝关节畸形严重等情况的患者,膝关节置换后的恢复相对复杂,疼痛缓解较慢。 二、术后不同阶段疼痛情况 1.早期(1-2周内):术后早期疼痛主要与手术创伤有关,一般通过适当的镇痛措施(如药物镇痛等)可以得到一定控制,但仍会有不同程度疼痛。此时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导致伤口等进一步损伤加重疼痛。 2.中期(1-3个月):这个阶段疼痛可能与膝关节周围组织的恢复、炎症反应逐渐消退但尚未完全稳定有关。如果康复锻炼合理,多数患者疼痛会逐渐减轻;但如果康复不当等情况,疼痛可能持续存在甚至加重。 3.后期(3个月以上):一般来说,3个月以上多数患者疼痛已明显缓解,但少数患者可能仍存在慢性疼痛,这可能与膝关节的长期稳定情况、软组织的最终修复状态等有关。如果出现慢性疼痛,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假体松动等异常情况。

    2025-10-15 14:59:35
  • 颈椎上的筋如何通过手术取出

    颈椎上相关组织手术包括前路适用于处理颈椎前方病变经前方切口暴露椎体切除病变组织,后路针对颈椎后方结构异常经后方切口处理病变组织,术前需完善颈椎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并评估患者全身状况,老年人术前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肺部护理等,儿童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轻柔操作,女性特殊生理期妊娠期非紧急避免手术哺乳期考虑用药对婴儿影响。 一、颈椎上相关组织手术取出的常见手术方式 1.前路手术: 适用情况:当颈椎前方病变组织(如伴有后纵韧带骨化的椎间盘突出等)需要处理时采用。通过颈部前方做切口,分离组织后暴露颈椎椎体,借助手术器械精准找到病变的筋样组织(如异常增生的韧带等),然后利用咬骨钳、刮匙等器械将病变组织小心切除。术前需通过颈椎MRI、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组织与周围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关系,以保障手术能精准操作,避免损伤重要结构。 2.后路手术: 适用情况:针对颈椎后方结构异常,如黄韧带肥厚导致颈椎管狭窄等情况。经颈部后方做切口,切开皮肤、肌肉等组织后打开椎管,对颈椎后方的韧带等筋样组织进行处理,使用神经拉钩轻柔牵开神经组织,再用器械将肥厚的黄韧带等病变组织切除。同样依赖术前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变范围及与脊髓等结构的位置关系,确保手术安全。 二、手术前评估要点 1.影像学检查: 需完善颈椎CT、MRI等检查,CT可清晰显示骨质结构,如是否存在骨化的韧带等情况;MRI能更好地显示软组织结构,明确筋样病变组织与脊髓、神经根等的毗邻关系,这对于手术入路选择及病变组织的精准定位至关重要。 2.患者全身状况评估: 对于老年人,要评估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因为手术创伤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需确保患者能耐受手术;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颈椎发育情况,手术风险相对更高,需谨慎权衡手术必要性;女性患者若处于妊娠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要综合评估手术对妊娠及母体、胎儿的影响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 术前应积极改善心肺功能,如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需控制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后要加强肺部护理,鼓励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因为老年人伤口愈合能力相对较弱。 2.儿童: 由于颈椎结构尚未完全成熟,手术风险极大,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只有在病变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等极端情况下才考虑手术,且手术中要特别轻柔操作,避免损伤未发育完全的颈椎结构,术后要密切监测颈椎发育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3.女性特殊生理期: 妊娠期女性进行颈椎手术需非常谨慎,手术可能带来的应激等情况可能影响胎儿,若非紧急情况尽量避免在妊娠期手术;哺乳期女性手术用药等需考虑对乳汁分泌及婴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婴儿影响小的处理方式。

    2025-10-15 14:58: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