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擅长颈胸腰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感染、外伤、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股骨头坏死等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脊柱与关节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发表SCI文章8篇、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十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5项,主持省厅级项目3项。 河南省脊柱脊髓损伤学会常务委员 河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分会常务委员
展开-
女性腰肌劳损的症状有哪些
女性腰肌劳损会有疼痛症状,腰部两侧肌肉隐痛、酸痛、胀痛,活动时加重;腰部活动受限,弯腰、后仰等活动困难;肌肉紧张发硬,部分有痉挛致疼痛加剧、腰部僵硬;还可能有下肢牵涉痛、易疲劳等伴随症状。 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在活动腰部时,疼痛可能会明显加剧。比如弯腰搬重物、长时间弯腰劳作等动作,会使腰部肌肉受到进一步的牵拉或刺激,从而导致疼痛加重;而适当的腰部活动,如缓慢的伸展动作,在肌肉还未过度紧张时,可能疼痛不会立刻明显加重,但随着活动量增加或活动不当,疼痛会凸显出来。这是因为腰部活动会影响到已经劳损的肌肉的状态,肌肉的损伤部位在活动时受到影响而引发疼痛。 腰部活动受限 弯腰困难:由于腰部肌肉劳损,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受到影响,女性患者会发现弯腰的动作变得困难。正常情况下可以轻松完成的弯腰捡东西等动作,此时会变得吃力,需要小心翼翼地去做,而且弯腰的幅度往往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这是因为劳损的肌肉无法像正常肌肉那样有效地收缩和舒张来配合弯腰动作,肌肉的功能受到了限制。 后仰等活动受限:除了弯腰困难,腰部后仰等活动也可能受到限制。当尝试向后仰腰时,会感觉到腰部肌肉有明显的牵拉感和不适感,无法像健康时那样自如地后仰。这是因为腰肌劳损使得腰部肌肉的正常活动范围减小,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从而影响了腰部的后仰等活动。 肌肉紧张与痉挛 肌肉紧张表现:患者腰部的肌肉往往处于紧张状态,用手触摸腰部两侧的肌肉可以感觉到肌肉发硬。这是因为肌肉劳损后,身体会通过肌肉紧张来试图维持腰部的稳定,但是这种紧张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从生理机制来说,肌肉劳损后局部的神经调节等因素会导致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 肌肉痉挛情况:部分女性腰肌劳损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痉挛的现象,表现为腰部肌肉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收缩,这种收缩会导致腰部疼痛突然加剧,并且可能会使腰部呈现出一种僵硬的状态。例如在睡眠中,可能会因为腰部肌肉痉挛而突然痛醒,这是由于肌肉劳损后,肌肉的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异常的收缩情况。 伴随症状 下肢牵涉痛:少数女性腰肌劳损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牵涉痛的情况。这是因为腰部劳损的肌肉如果刺激到周围的神经,可能会引起下肢相应部位的疼痛,但这种疼痛一般不会很剧烈,且疼痛范围相对比较局限,不会像腰椎间盘突出症那样出现典型的放射性剧痛并伴有下肢麻木等较严重的神经压迫症状。从神经解剖角度来看,腰部肌肉与下肢神经有一定的关联,劳损肌肉的刺激可能会影响到相关神经传导而导致下肢牵涉痛。 疲劳感:患者常常会感到腰部容易疲劳,即使是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后,也会比正常人更快出现疲劳感。比如行走一段较短的距离后,就会觉得腰部很累,需要休息。这是因为腰肌劳损使得腰部肌肉的功能下降,肌肉的耐力降低,所以更容易产生疲劳感。
2025-10-11 12:55:18 -
腰突然疼的直不起来是怎么回事
腰突然疼得直不起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肌肉拉伤(因突然扭转等,各年龄段可发,体力劳动者等易出现,表现为腰部突然疼痛、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因退变等,中老年人及久坐年轻人易患,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等)、腰椎小关节紊乱(因腰部突然扭转等,各年龄段可发,活动量大者易现,腰部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肾结石(因肾脏结石移动,男性多见,伴绞痛、血尿等)、急性腰扭伤(因腰部软组织突然过度牵拉,各年龄段可发,体力劳动者易发生,疼痛明显、活动困难)、腰椎骨折(因外伤,各年龄段可发,外伤高危人群风险高,伴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及神经损伤表现等),出现该情况需及时就医,通过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不同人群需注意鉴别。 一、肌肉拉伤 1.原因:突然的扭转、过度伸展或用力不当等可能导致腰部肌肉拉伤,比如搬重物时姿势不正确。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发生,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运动强度较大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 2.表现:腰部突然疼痛,活动受限,尤其是弯腰、转身等动作会明显加重疼痛,局部可能有压痛。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1.原因:年龄增长导致腰椎间盘退变,加上长期劳损、损伤等因素,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多见于中老年人,但现在年轻人由于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有增多趋势。 2.表现:除了腰部疼痛直不起来外,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可能加重。 三、腰椎小关节紊乱 1.原因:腰部突然扭转或姿势不当,引起腰椎小关节错位或滑膜嵌顿。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活动量较大者易出现。 2.表现:腰部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不能挺直腰部,疼痛位置较固定。 四、肾结石 1.原因:肾脏内形成结石,结石移动时刺激输尿管,可引起腰部剧烈疼痛。男性相对多见,与饮食习惯、代谢等因素有关。 2.表现:腰部疼痛呈绞痛性质,可向下腹部放射,同时可能伴有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 五、急性腰扭伤 1.原因: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受到突然的过度牵拉而引起损伤,多发生在腰部用力不当或姿势不正确时。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体力劳动者更易发生。 2.表现:腰部疼痛明显,活动困难,局部可有肿胀、压痛。 六、腰椎骨折 1.原因:外伤(如高处坠落、车祸等)导致腰椎骨质连续性中断。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外伤高危人群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风险较高。 2.表现:腰部疼痛剧烈,不能活动,可能伴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等神经损伤表现。 如果出现腰突然疼得直不起来的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要考虑是否有外伤等情况,老年人要排除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可能,女性要注意与妇科疾病等鉴别。
2025-10-11 12:48:45 -
半月板切除后能正常走路吗
半月板切除后经适当康复可正常走路,但术后早期需借助辅助器具部分负重行走,康复训练很重要,不同年龄人群康复有差异,后期存在关节退变风险,需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避免增加膝关节负担的活动、保持正确姿势、控制体重等以维持膝关节健康。 术后早期走路情况 半月板切除术后早期,患者一般需要借助拐杖等辅助器具部分负重行走。这是因为半月板在膝关节的运动中起到缓冲、稳定等重要作用,切除后膝关节的力学环境会发生改变,早期需要让膝关节有一个适应过程。例如,术后1-2周内,患者可能需要拄拐部分负重行走,以减轻膝关节的负担,促进手术部位的恢复。 康复训练对正常走路的影响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股四头肌等。股四头肌力量的增强有助于弥补半月板切除后膝关节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一般术后2-3周开始逐步进行膝关节屈伸等基础康复训练,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负重和行走的距离等。例如,在术后6-8周左右,如果康复顺利,患者可以逐渐尝试部分负重正常行走,但仍需要注意行走的姿势和步态等。 不同年龄人群的康复差异:对于年轻患者,身体的修复和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在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好的情况下,恢复正常走路的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也需要严格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本身可能较弱,半月板切除后恢复正常走路的过程可能相对漫长,并且需要更加注重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同时要关注关节的磨损等后续问题,因为老年患者膝关节退变的基础可能存在,半月板切除后膝关节的力学改变可能会加速关节的退变进程。 后期正常走路的相关情况 关节退变风险:半月板切除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长期来看,膝关节其他结构如软骨等可能会受到影响,增加关节退变的风险。例如,随着年龄增长和行走等活动的累积,膝关节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等骨关节炎的表现。所以,半月板切除后的患者在后期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剧烈运动等,以延缓关节退变的进程。对于女性患者,由于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生理因素,如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在后期关节退变方面可能需要更加注意防护,比如在行走时选择合适的鞋子,以提供更好的缓冲和支撑等。 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来适应半月板切除后的膝关节情况。例如,避免长时间上下楼梯、爬山等增加膝关节负担的活动。在日常行走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如挺胸抬头,膝关节不要过度内扣或外展等。同时,要控制体重,因为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荷,不利于膝关节的长期健康。 总之,半月板切除后通过合理的康复等措施可以正常走路,但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关注康复训练、关节退变风险、不同人群的差异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
2025-10-11 12:47:07 -
脚大拇指骨折什么症状
脚大拇指骨折后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和瘀斑等表现。受伤当时即剧痛,活动时痛加剧;局部肿胀随时间渐明显,程度与骨折严重程度相关;骨折端移位明显可致畸形,其程度与骨折类型等有关;因痛和骨折端不稳致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屈伸行走等;受伤部位周围会出现瘀斑,颜色随时间变化。 活动时:当脚大拇指活动时,比如行走、弯曲或伸展脚大拇指等动作,疼痛会加剧。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活泼好动,受伤后活动时疼痛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行走和玩耍等活动;成年人在日常行走、工作需要用到脚大拇指发力时,活动会使疼痛更加显著。 肿胀 局部表现:骨折部位会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局部。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观察到脚大拇指部位肿胀逐渐明显,肿胀会使脚大拇指外观变粗,皮肤可能会有紧绷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肿胀表现类似,但儿童的皮肤相对较薄,肿胀可能看起来更明显一些。例如,儿童脚大拇指骨折后肿胀可能在外观上更易被察觉。 程度差异:肿胀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相关,严重骨折造成的血管损伤更严重,出血更多,肿胀会更严重。同时,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也有一定影响,比如经常运动的人脚部血液循环较好,可能肿胀相对轻一些,但骨折后肿胀都会比正常情况明显。 畸形 形态改变:脚大拇指可能出现畸形,比如骨折端移位明显时,会导致脚大拇指的正常形态发生改变,可能出现短缩、成角或旋转等畸形表现。对于儿童,由于骨骼的柔韧性等特点,畸形表现可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但也会有明显的形态异常。例如,严重骨折时脚大拇指可能会弯曲角度异常,不再是正常的笔直或符合正常生理曲度的形态。 影响因素: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是决定畸形程度的关键因素,粉碎性骨折等严重骨折更容易出现明显畸形。而且,受伤后的处理情况也会影响畸形的发展,如果受伤后没有得到正确的固定等处理,畸形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活动受限 无法正常活动:脚大拇指骨折后,由于疼痛和骨折端的不稳定,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受限。不能正常地进行屈伸等动作,行走时会因为脚大拇指无法正常发力和支撑而受到影响。儿童会表现出不愿意用受伤的脚着地行走,成年人则会发现行走困难,日常的穿鞋、系鞋带等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例如,成年人在脚大拇指骨折后,很难像正常时那样轻松地走路,每一步都可能因为脚大拇指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而受到影响。 瘀斑 皮肤表现:受伤部位周围可能会出现瘀斑,这是因为骨折导致的出血渗透到皮下组织引起的。瘀斑的颜色初期可能是暗红色,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变化。不同人群的瘀斑表现类似,但儿童的皮肤更薄,瘀斑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例如,受伤后1-2天内脚大拇指周围可能就会出现明显的瘀斑,颜色逐渐加深。
2025-10-11 12:41:48 -
脊柱侧弯有什么症状
脊柱侧弯有多种症状表现,外观上有脊柱侧凸、剃刀背;身体功能受限方面包括呼吸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还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如神经压迫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有差异,儿童青少年可能影响身高发育、心理,女性青春期进展可能快,有家族史等人群风险高。 脊柱侧凸:这是最典型的外观表现,从正面看,脊柱不在一条直线上,向一侧偏离中线。在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如青春期,脊柱侧弯可能进展较快,外观上的异常会更明显。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脱去上衣,弯腰观察背部是否对称来初步判断,正常情况下两侧背部应该是对称的,而脊柱侧弯的孩子会出现一侧肩胛骨比另一侧高、背部隆起等情况。 剃刀背:当脊柱侧弯程度较为严重时,会出现剃刀背现象,即一侧背部像剃刀边缘一样突出。这种情况在体型较瘦的患者身上更容易被发现,由于脊柱向一侧弯曲,使得凸侧的肌肉和骨骼突出明显。 身体功能受限: 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的脊柱侧弯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导致胸廓容积减小。对于青少年患者来说,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胸廓空间受限可能会逐渐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活动后气短。例如,进行日常的体育活动如跑步、爬楼梯时,相比正常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因为胸廓容积减小,肺的扩张受到限制,通气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心肺功能异常:长期的脊柱侧弯还可能引起心肺功能的改变,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肺功能不全。在一些研究中发现,脊柱侧弯患者的心脏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出现心脏移位等情况,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心肺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比如在从事稍微剧烈的活动时就会感到心前区不适等。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神经压迫症状:如果脊柱侧弯压迫到脊髓或神经根,可能会出现相应的神经压迫症状。例如,压迫神经根时可能会导致相应支配区域的肢体出现麻木、疼痛等症状。对于儿童患者,如果脊柱侧弯压迫到脊髓,还可能影响运动功能,导致肢体力量下降等情况。在青少年群体中,由于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侧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会随着侧弯程度的加重而逐渐显现。 不同年龄段的脊柱侧弯患者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侧弯可能会影响其身高的正常发育,并且在外观上的异常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导致自卑等心理问题。而成年患者可能更多地表现为身体功能受限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女性在青春期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脊柱侧弯进展可能相对较快,需要更加关注。有家族史的人群或者既往有脊柱相关疾病的人群,出现脊柱侧弯的风险相对较高,更要留意相关症状的出现。
2025-10-11 12:3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