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HPV感染,宫颈病变,阴道镜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河南省卵巢和宫颈疾病中心主任,妇科五病区负责人。1984年参加工作。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30年,在妇科肿瘤、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炎症、生殖道畸形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娴熟,敢于创新。在宫颈疾病如宫颈HPV感染、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

  开展了宫腔镜、腹腔镜和阴式子宫切除等微创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已经成功妊娠。 此外还开展了保留生理功能的妇科肿瘤手术如宫颈癌术中阴道延长术和卵巢高位悬吊术,不仅治愈了肿瘤还保留了患者的生理和生育功能,为年轻以及未生育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卫生部等项目5项。

展开
个人擅长
HPV感染,宫颈病变,阴道镜等。展开
  • 排卵测试纸一深一浅是怎么回事

    排卵试纸一深一浅可能有多种情况,包括处于排卵期早期(激素水平变化或生活方式影响)、测试操作不当(试纸使用或保存问题)、其他异常情况(内分泌疾病影响或需排除妊娠相关情况)。 一、可能的情况-处于排卵期早期 1.激素水平变化角度: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尿液中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来预测排卵的。在月经周期中,LH会有一个峰值出现,一般在排卵前LH会迅速升高形成高峰。当处于排卵期早期时,体内LH水平开始升高,但尚未达到峰值,此时用排卵试纸检测就可能出现一深一浅的情况,也就是弱阳性表现。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在月经周期的这个阶段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年轻女性月经周期规律的情况下,排卵期早期出现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而对于有一定生育史的女性,同样可能因为自身激素波动出现该情况。 2.生活方式影响:如果近期生活方式有较大改变,比如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LH水平的波动,从而使排卵试纸出现一深一浅的结果。例如长期熬夜的女性,其内分泌调节可能受到干扰,影响到LH的分泌规律,进而在排卵试纸检测上有所体现。 二、可能的情况-测试操作不当 1.试纸使用方法问题:如果在使用排卵试纸时操作不当,也可能出现一深一浅的结果。比如尿液采集量不足,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的量来采集尿液,导致试纸接触的尿液中LH浓度较低,从而出现弱阳性表现。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在操作时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年轻女性可能因为初次使用不太熟悉操作步骤而出现失误,而有一定经验的女性如果一时疏忽也可能操作不当。 2.试纸保存问题:排卵试纸需要正确保存,如果保存不当,比如受潮等,可能会影响试纸的灵敏度,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出现一深一浅的情况。无论是年轻还是年长的女性,若没有妥善保存试纸,都可能出现这种状况。 三、可能的情况-其他异常情况 1.内分泌疾病影响:某些内分泌疾病可能会干扰激素的正常水平,进而影响排卵试纸的检测结果。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体内激素水平紊乱,LH水平可能异常,从而导致排卵试纸出现一深一浅的情况。对于患有内分泌疾病的女性,不管年龄大小,都需要关注自身内分泌状况对排卵试纸结果的影响。如果本身有内分泌疾病病史,出现排卵试纸一深一浅的情况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内分泌指标来明确原因。 2.妊娠相关情况(需排除):虽然一般排卵试纸主要用于检测排卵,但在早早孕时,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出现类似一深一浅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如果是有性生活且月经推迟的女性出现排卵试纸一深一浅,需要考虑妊娠的可能,这时候需要进一步通过早孕试纸或血HCG检测来明确是否怀孕。对于有生育计划或者有性生活的女性,在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综合考虑妊娠的可能性。

    2025-10-15 14:59:48
  • 霉菌性阴道炎怎么才能不痒

    缓解霉菌性阴道炎瘙痒需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宽松棉质内裤、避免搔抓;药物治疗常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妊娠期女性患该病要更重视个人卫生及遵医嘱治疗;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以减少念珠菌生长环境来缓解瘙痒,综合多方面措施缓解瘙痒。 一、一般治疗缓解瘙痒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或洗液。温水清洗可以减少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维持外阴的酸碱平衡。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应注意水温适宜,一般37℃-40℃较为合适。例如,青春期女性身体代谢活跃,更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老年女性由于皮肤相对干燥,清洗时动作要轻柔。 勤换内裤,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款式,这样有利于透气,减少局部潮湿,从而缓解瘙痒。棉质内裤吸水性好,能保持外阴干爽,宽松的内裤可避免过度摩擦外阴皮肤。 2.避免搔抓 搔抓会进一步损伤外阴皮肤,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引起继发感染,加重瘙痒症状。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都要尽量克制搔抓的冲动。比如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看管,避免其不自觉搔抓外阴;成年女性要增强自我约束,防止因搔抓使病情恶化。 二、药物治疗减轻瘙痒 1.抗真菌药物 局部使用抗真菌药膏或栓剂是常见的治疗方式。例如克霉唑制剂,其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克霉唑栓剂治疗霉菌性阴道炎,能有效抑制真菌生长,从而减轻瘙痒症状。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略有差异,一般用药后1-2天瘙痒症状会逐渐缓解,但具体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定。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其生理特殊性,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局部使用克霉唑,因为全身用药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患霉菌性阴道炎时,瘙痒问题需格外重视。由于体内激素变化,阴道环境改变,更容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外,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因为疾病本身可能会对妊娠产生一定影响,如增加早产等风险,而瘙痒会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从而加重霉菌性阴道炎的瘙痒症状。这类患者除了积极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外,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例如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从根本上减少念珠菌生长的环境,缓解瘙痒。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以多方面着手来缓解霉菌性阴道炎引起的瘙痒症状,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尤其是特殊人群的特点,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

    2025-10-15 14:59:13
  • 痛经是什么原因引起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合成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有关,青春期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慢性炎症、宫颈管狭窄等引起,不同病因对应不同高发人群及症状表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30-40岁有生育经历女性且痛经进行性加重,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且有经量经期改变及痛经加重,盆腔慢性炎症患者多有盆腔感染病史,宫颈管狭窄多见于先天性宫颈管狭窄女性从月经初潮起就有痛经及经量减少等表现。 一、原发性痛经的原因 (一)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 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PG)增加,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前列腺素E2(PGE2),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青春期女性多因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所致,这与子宫内膜增生期转化过程中PG合成相关酶活性升高有关,年龄多在13~15岁左右开始出现痛经情况。 (二)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收缩异常也会导致痛经,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进而引发痛经。这种收缩异常可能与子宫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有关,比如钙离子通道调控失常等,在有过人流史或生育史的女性中可能更易出现此类子宫收缩异常相关的痛经,年龄范围较广,从育龄期有相关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开始出现。 二、继发性痛经的原因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卵巢、宫骶韧带等。异位的内膜随月经周期而出血,局部炎症反应增强,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导致痛经,且呈进行性加重。多见于30~40岁有过生育经历的女性,痛经症状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可能在初潮后数年才逐渐出现明显痛经。 (二)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主要病理特征是子宫肌层内异位的内膜腺体周期性出血,引起肌层扩张、缺血,从而导致痛经。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常合并有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多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的表现,随后逐渐出现痛经,且痛经程度会随病情发展而加重。 (三)盆腔慢性炎症 盆腔慢性炎症会导致盆腔组织充血、粘连,在月经期间,盆腔充血状态加重,炎症部位受到刺激,引起痛经。这类患者多有盆腔感染病史,比如曾有过盆腔炎性疾病发作,年龄跨度较大,从性活跃期有盆腔感染风险的女性都可能发生,常见于20~45岁有相关妇科炎症病史的女性。 (四)宫颈管狭窄 宫颈管狭窄会导致月经血流出不畅,子宫为排出经血,会加强收缩,进而引起痛经。主要见于先天性宫颈管狭窄的女性,从月经初潮开始可能就会出现痛经,经血排出不畅还可能伴有经量减少等表现。

    2025-10-15 14:58:24
  • 什么是子宫颈扩张球囊

    子宫颈扩张球囊是用于促进宫颈扩张的医疗器械,由球囊导管等组成,通过放置在宫颈内口与宫颈管处注液产生压力刺激宫颈引发宫缩来扩张宫颈,适用于引产和促进宫颈成熟,操作有注意事项,如专业医护人员选合适时机、按规范操作,高龄孕妇和有妊娠合并症孕妇使用需更谨慎,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孕妇具体情况操作评估。 子宫颈扩张球囊的作用机制 一般是将球囊放置在宫颈内口与宫颈管处,然后向球囊内注入适量的液体,球囊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会对宫颈产生机械性的刺激,从而引发子宫的生理性收缩,逐步促使宫颈扩张。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机械性的刺激能够激活宫颈局部的前列腺素等物质的释放,前列腺素可以进一步促进子宫肌层的收缩,帮助宫颈逐渐扩张,为后续的分娩等过程创造条件。 适用情况 引产: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引产的孕妇,当宫颈条件不太成熟时,可以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来促进宫颈扩张,以启动分娩过程。比如,在妊娠晚期,医生评估需要引产,但宫颈比较坚硬、扩张度不够时,子宫颈扩张球囊就可以发挥作用。 促进宫颈成熟:在某些需要进行宫腔操作或者进一步分娩处理前,需要让宫颈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子宫颈扩张球囊可以帮助促进宫颈成熟,使宫颈变得柔软、张开,利于后续操作的进行。 操作相关注意事项 操作时机: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比如要考虑孕妇的孕周、宫颈评分等情况。一般会在孕妇身体状况允许,且具备相应操作指征时进行。 操作过程:医护人员会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在放置球囊的过程中要确保球囊放置的位置准确,避免出现异常情况。在注入液体使球囊扩张时,要控制好液体的注入量,以达到合适的扩张压力,同时要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如是否有异常的腹痛、阴道出血等情况。 特殊人群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在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时,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宫颈的弹性等可能不如年轻孕妇,所以医护人员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以及宫颈扩张的情况,操作过程中要更加轻柔谨慎,因为高龄孕妇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 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果孕妇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使用子宫颈扩张球囊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比如,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血压的变化情况,因为球囊的扩张可能会对子宫产生一定刺激,进而影响血压;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要注意预防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因为这类孕妇相对更容易发生感染,而子宫颈扩张球囊操作属于侵入性操作,有一定感染风险。 总之,子宫颈扩张球囊是一种在产科领域用于促进宫颈扩张的重要医疗器械,但其使用需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和评估。

    2025-10-15 14:56:24
  • 月经推迟七天怎么回事

    女性月经推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怀孕,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药物影响(某些激素类药物),其他因素(过度减肥、生活环境改变、疾病因素如严重贫血、结核病等)。 内分泌失调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见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女性,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会出现月经推迟,常伴有多毛、痤疮、肥胖等表现。其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过度节食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对人体的代谢、内分泌等起着重要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会影响机体的代谢速度,导致月经推迟,还可能伴有畏寒、乏力、水肿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包括月经推迟等情况,同时可能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症状。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年龄不是决定因素,生活压力大等因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家庭矛盾等出现精神心理状态的改变。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下,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推迟。例如,一些面临重要考试的年轻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推迟情况,而职场女性因工作压力也可能出现此类问题。 药物影响 某些激素类药物:长期服用避孕药等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导致月经推迟。例如,长期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的女性,若药物服用不规律等情况可能出现月经推迟现象。不同年龄服用此类药物的女性都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长期使用者需关注月经情况。 其他因素 过度减肥:一些女性为了追求身材,过度节食减肥,导致身体摄入营养不足,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出现月经推迟。这种情况多见于年轻女性,尤其是有减肥诉求的人群,过度减肥对身体内分泌等多方面都有不良影响。 生活环境改变:突然改变生活环境,如长途旅行、更换居住地等,可能会引起月经推迟。这是因为环境改变影响了人体的生物钟等生理节律,进而影响内分泌和月经周期。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生活环境改变时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学生因转学等原因改变生活环境后可能出现月经推迟。 疾病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严重的贫血、结核病等,也可能影响月经,导致月经推迟。例如,重度贫血患者由于身体处于贫血状态,机体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包括月经推迟。不同年龄患有相关慢性疾病的人群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年龄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疾病对身体整体状况的影响。

    2025-10-15 14:55:0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