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HPV感染,宫颈病变,阴道镜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河南省卵巢和宫颈疾病中心主任,妇科五病区负责人。1984年参加工作。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30年,在妇科肿瘤、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炎症、生殖道畸形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娴熟,敢于创新。在宫颈疾病如宫颈HPV感染、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

  开展了宫腔镜、腹腔镜和阴式子宫切除等微创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已经成功妊娠。 此外还开展了保留生理功能的妇科肿瘤手术如宫颈癌术中阴道延长术和卵巢高位悬吊术,不仅治愈了肿瘤还保留了患者的生理和生育功能,为年轻以及未生育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卫生部等项目5项。

展开
个人擅长
HPV感染,宫颈病变,阴道镜等。展开
  • 女性外阴里面长了个小硬疙瘩

    外阴里面长小硬疙瘩可能由前庭大腺囊肿、外阴毛囊炎、尖锐湿疣、外阴良性肿瘤、外阴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等进行诊断,日常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年轻及中老年女性就医时需提供相应病史等信息,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且性伴侣同时检查治疗。 外阴毛囊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常因外阴局部清洁不佳、搔抓等导致毛囊感染。表现为外阴皮肤毛囊口周围发红、肿胀,有疼痛的小硬疙瘩,可伴有化脓、结痂等。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卫生习惯差、免疫力较低时易发病。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典型表现为外阴部位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颗粒,逐渐增大增多,呈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质地较硬。多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性生活活跃期女性风险相对较高。 外阴良性肿瘤:如纤维瘤、乳头瘤等,一般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可在外阴触及小硬疙瘩。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组织异常增生等有关,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出现。 外阴恶性肿瘤: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警惕,如外阴癌等,早期可能表现为外阴小硬结、溃疡等,可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年轻女性也有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长期慢性刺激等因素相关。 就医建议 当发现外阴里面长了小硬疙瘩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可能还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醋酸白试验(用于初步判断是否为尖锐湿疣)、病理活检(对于性质不明的疙瘩明确诊断)等。 对于年轻女性,若有性生活史,要如实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对于中老年女性,也需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等信息。 日常注意事项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 避免搔抓外阴,防止引起皮肤破损导致感染。 注意性生活卫生,有性生活的女性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筛查相关疾病。 若为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且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治疗。 如果发现外阴里面长了小硬疙瘩,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7 11:19:12
  • 子宫肌瘤有家族史吗

    子宫肌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存在遗传易感性,多个基因与肌瘤遗传易感性相关且是多基因协同作用,家族生活方式等因素交互影响,有家族史女性需更关注健康、定期检查,家族史是发病风险因素但非绝对发病,有家族史人群要通过定期检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 遗传易感性方面 相关基因研究:有多个基因被认为与子宫肌瘤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因等,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可能更高,并且这种遗传易感性可以在家族中传递。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如母亲、姐妹)患有子宫肌瘤,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子宫肌瘤的风险较无家族史的人群会有所升高。 多基因协同作用:子宫肌瘤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族中可能存在多个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在家族成员间的传递增加了家族成员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与家族因素的交互影响 生活方式的家族相似性:家族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这也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家族史相关。比如在饮食方面,某些家族可能有相似的高雌激素相关食物的摄入习惯,长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刺激可能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而且家族中的生活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存在相似性,例如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等情况,家族成员可能共同面临这些情况,进而影响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特殊人群的考虑: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在青春期开始后,就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子宫肌瘤。因为有家族史的女性相对来说发病年龄可能有提前的趋势,早期监测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果需要的话)。而对于有家族史家族中的男性亲属,虽然子宫肌瘤主要发生在女性,但了解家族中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也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该疾病的遗传相关特点,不过男性一般不会患子宫肌瘤,但可以从家族遗传角度为女性亲属的健康提供参考。 总之,子宫肌瘤存在家族史现象,家族史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一个风险因素,但并不是绝对会发病,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通过定期检查等方式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

    2025-10-17 11:18:50
  •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怎么治疗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治疗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及随访监测。手术要尽量切除病灶,年轻有生育需求且符合条件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化疗常用铂类联合紫杉醇,还有新型方案探索;靶向治疗有针对HER2靶点及血管生成抑制剂等,需筛选合适患者并注意副作用;治疗后需长期密切随访监测,不同年龄患者随访有差异,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及时治疗。 化疗 铂类联合紫杉醇化疗:是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术后常用的化疗方案。紫杉醇联合卡铂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这样的化疗方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更密切监测化疗相关的毒性反应,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相对减退,对化疗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年轻患者不同。 新型化疗药物及方案探索:近年来也有一些新型化疗药物和方案在研究中,比如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不过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这些新型方案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不同。 靶向治疗 针对HER2靶点:如果患者肿瘤存在HER2过表达情况,可考虑抗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但需要进行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来筛选合适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靶向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同副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等血管生成抑制剂也可用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的治疗,它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作用,能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等,但使用时要注意监测高血压、蛋白尿等相关不良反应,不同病史患者使用时需评估基础疾病对这些不良反应的影响。 随访监测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患者治疗后需要长期密切随访监测。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不同年龄患者随访频率和重点可能有差异,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育功能恢复及远期生存质量,老年患者要关注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相关的长期影响。通过定期随访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10-17 11:17:26
  • 外阴尿道口正常图

    正常外阴尿道口位于阴道前庭阴蒂下方阴道口上方外观规整,青春期前女性尿道口周围皮肤娇嫩,育龄期女性尿道口外观规整无异常表现,绝经期女性尿道口保持正常解剖位置和形态,正常尿道口是排尿通道,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发现尿道口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疾病。 一、正常外阴尿道口解剖位置与外观特征 正常外阴尿道口位于女性阴道前庭部位,处于阴蒂下方、阴道口上方。其外观上呈较小的开口结构,一般为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光滑,周围皮肤色泽与外阴其他部位皮肤相近,无红肿、破损、赘生物等异常表现,尿道外口周围组织平整,与周围外阴皮肤衔接自然,无异常隆起或凹陷情况。 二、不同生理状况下正常外阴尿道口的特点 (一)青春期前女性 青春期前女性外阴尿道口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但基本结构已具备,尿道口周围皮肤较为娇嫩,色泽粉嫩,整体形态规整,无明显病理改变征象,与周围外阴组织界限清晰,处于未受过多外界刺激影响的原始正常状态。 (二)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等因素影响,外阴尿道口周围皮肤相对较润滑,外观上仍保持规整的开口形态,颜色与自身外阴皮肤颜色协调一致,无异常充血、水肿等表现,尿道外口始终维持正常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结构,边缘无异常增生或糜烂等情况。 (三)绝经期女性 绝经期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外阴皮肤可能出现一定程度萎缩,但尿道口本身仍保持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基本形态,尿道口开口大小相对稳定,周围皮肤虽有萎缩表现,但无病理性的溃疡、异常赘生物等,仍维持在正常的解剖结构范畴内。 三、正常外阴尿道口的健康意义及相关注意事项 正常的外阴尿道口是泌尿系统排尿的正常通道,其结构正常对于维持正常排尿功能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卫生,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勤换内裤,以减少外阴尿道口受到病原体感染等不良因素影响的风险。尤其要关注不同生理阶段外阴尿道口的变化情况,若发现尿道口出现红肿、疼痛、异常分泌物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外阴相关疾病,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处理。

    2025-10-17 11:16:05
  • 月经期间疼痛的严重程度如何分级

    视觉模拟评分法分无痛、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等级,月经疼痛等级评分法分无、轻度、中度、重度疼痛等级,不同性别有个体差异,有相关病史患者分级复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女性痛经可能更明显,青春期少女痛经需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且结合其生理特点合理分级应对。 一、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1.0分:无痛,即月经期间无任何疼痛感觉,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及活动。 2.1-3分:轻度疼痛,疼痛程度较轻,能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如可以正常上班、学习,仅在月经期间有轻微的腹部不适感,对生活基本无干扰。 3.4-6分:中度疼痛,疼痛已对日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出现腹部坠胀、隐痛等较明显感觉,日常活动(如行走、坐姿等)会因疼痛有所受限,但仍可通过调整状态等方式一定程度忍受。 4.7-10分:重度疼痛,疼痛非常剧烈,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往往需卧床休息,难以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等,疼痛对生活造成极大干扰。 二、月经疼痛等级评分法(MPGS) 1.0级:无疼痛,月经期间身体无任何疼痛相关不适表现。 2.1级:轻度疼痛,疼痛程度较轻,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腹部仅有轻微的不适感,能正常进行日常的活动安排。 3.2级:中度疼痛,疼痛对部分日常活动产生影响,可能会出现腹部隐痛、坠胀等,在进行一些需要较多体力或注意力集中的活动时会因疼痛受到一定干扰,但还可通过自身调节等方式一定程度应对。 4.3级:重度疼痛,疼痛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常需卧床休息,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等,疼痛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需依赖一些方式来缓解疼痛以维持基本生活状态。 不同性别在月经期间的疼痛感受虽有个体差异,但上述分级标准具有通用性。对于有相关病史(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的患者,其痛经分级可能因原发病的影响而更为复杂,需结合原发病情况综合判断。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可能痛经相对更明显,分级可能偏高;青春期少女出现痛经时,需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疼痛,其痛经分级评估需充分考虑青春期生理特点及个体差异,注重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进行合理分级与应对。

    2025-10-17 11:15:3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