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HPV感染,宫颈病变,阴道镜等。
向 Ta 提问
河南省卵巢和宫颈疾病中心主任,妇科五病区负责人。1984年参加工作。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30年,在妇科肿瘤、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炎症、生殖道畸形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娴熟,敢于创新。在宫颈疾病如宫颈HPV感染、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
开展了宫腔镜、腹腔镜和阴式子宫切除等微创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已经成功妊娠。 此外还开展了保留生理功能的妇科肿瘤手术如宫颈癌术中阴道延长术和卵巢高位悬吊术,不仅治愈了肿瘤还保留了患者的生理和生育功能,为年轻以及未生育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卫生部等项目5项。
展开-
子宫肌瘤切除后会复发吗
子宫肌瘤切除后有复发可能,复发率约20%-30%,年龄、肌瘤特点、手术方式等影响复发,可通过药物干预、调整生活方式、定期复查预防复发,育龄期和已绝经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不同因素影响复发及后续处理。 影响复发的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尤其是35岁以下)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年轻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而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激素刺激可能促使残留的潜在肌瘤细胞生长,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小于35岁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中,复发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上患者。 肌瘤特点 肌瘤数目:术中发现肌瘤数目越多,术后复发几率越大。若一次切除多个肌瘤,子宫肌层损伤相对较多,残留的微小肌瘤病灶更易在激素作用下复发。 肌瘤大小:较大的肌瘤在剔除后,子宫局部的修复过程中,可能更容易有新的肌瘤形成或者残留的小肌瘤生长。 手术方式: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式对复发率有影响。例如单纯的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复发率相对较低,而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由于对子宫肌层破坏较大,复发风险相对高些。 预防复发的相关措施 药物干预:对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可考虑短期使用GnRH-a类药物,这类药物能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肌瘤生长。但使用时需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如骨质流失等问题,一般建议用药时间不宜过长。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减少富含雌激素食物的摄入,如蜂王浆、阿胶等;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也可能影响激素代谢,增加肌瘤复发风险;戒烟限酒等。 定期复查:术后应定期进行妇科超声检查,一般建议术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以便早期发现复发的肌瘤,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术后有生育计划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备孕,因为怀孕后子宫增大,可能会促使残留肌瘤生长,且孕期肌瘤可能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增加孕期风险。备孕前需评估子宫恢复情况和肌瘤复发风险。 已绝经女性:已绝经女性一般肌瘤复发几率相对较低,但仍需定期复查,因为少数情况下绝经后肌瘤也可能有异常变化,如发生恶变等。 总之,子宫肌瘤切除后存在复发可能,通过了解影响复发的因素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及定期复查等,可以降低复发风险,不同年龄、肌瘤特点等因素影响着复发的可能性及后续的处理方式。
2025-10-15 13:49:33 -
月经后第几天是排卵期
月经后排卵期因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而异,月经周期规律者排卵期约在下次月经前14天及前后10天;月经周期不规律者需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排卵试纸监测、观察宫颈黏液等方法辅助判断;青春期、围绝经期及有妇科疾病的女性排卵期情况各有特点,需分别关注自身状况及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月经周期规律,周期为28-30天的女性,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例如,若下次月经预计在1号来潮,那么排卵期大概在16-17号左右,通常将排卵日的前5天和后4天,连同排卵日在内共10天称为排卵期,也就是月经周期的第11-20天左右可能处于排卵期,但这只是大致范围,会因个体月经周期长短不同而有差异。 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 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排卵期计算相对复杂。可以通过基础体温测定法:每天早晨醒来后不进行任何活动,立即测量基础体温,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基础体温会升高0.3-0.5℃,通过连续几个月测量基础体温,找到体温升高的那段时间,大致确定排卵期;还可以使用排卵试纸监测,当排卵试纸出现强阳性转弱阳性时,提示即将排卵,此时处于排卵期附近;另外,也可以通过观察宫颈黏液的变化来推测,排卵期时宫颈黏液会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好,类似鸡蛋清样,这些方法综合起来辅助判断排卵期,但由于月经周期不规律,排卵期不太容易准确界定。 特殊人群情况 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月经周期往往不规律,排卵期也不固定,需要通过多种方法综合监测来大致判断排卵期情况,同时要注意月经初潮后的身体变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以促进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月经周期紊乱,排卵期也变得难以准确预测,此阶段女性要关注自身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有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妇科疾病的可能,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有妇科疾病的女性: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的女性,月经周期常紊乱,排卵也不规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通过调节月经周期、促进排卵等方法来帮助确定排卵期,同时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以提高受孕几率或维持生殖系统的健康。
2025-10-15 13:48:20 -
同房时出血怎么回事?
宫颈病变相关的宫颈炎、宫颈息肉、癌前病变或癌可致同房出血,阴道病变的阴道炎、损伤会致同房出血,子宫病变的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同房时可出血,排卵期有排卵期出血,妊娠期女性早期需警惕先兆流产、晚期防胎盘早剥,老年女性因萎缩性阴道炎易同房出血。 一、宫颈病变相关 1.宫颈炎:宫颈部位的炎症可导致宫颈组织充血、脆弱,同房时容易引起出血。炎症刺激使得宫颈黏膜水肿,同房摩擦易损伤出血,临床研究显示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同房出血情况。 2.宫颈息肉: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形成息肉,息肉质地较脆,同房时受到触碰容易出血,通常为鲜红色点滴状出血。 3.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等因素可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乃至宫颈癌,病变组织侵袭性生长,血管丰富,同房时易导致出血,早期可能表现为接触性出血,随着病情进展出血情况可能加重。 二、阴道病变相关 1.阴道炎: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同房时摩擦可导致黏膜破损出血,不同类型阴道炎还有各自伴随症状,如滴虫性阴道炎可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且有异味等表现。 2.阴道损伤:同房时动作过于粗暴、不当,可能造成阴道黏膜撕裂等损伤从而引起出血,有明确的同房过程中暴力行为相关病史可提示该因素。 三、子宫病变相关 1.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发生炎症时,内膜组织充血,同房刺激子宫收缩可能导致内膜少量出血,常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等症状。 2.子宫肌瘤:黏膜下子宫肌瘤向宫腔内突出,其表面的内膜血管丰富,同房时子宫收缩可能使肌瘤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若肌瘤较大还可能有月经异常等其他表现。 四、内分泌因素相关 排卵期出血:部分女性在排卵期时,体内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少量脱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有时可在同房时出现,一般出血量较少,持续时间短。 五、特殊人群情况 1.妊娠期女性:妊娠早期同房出血需警惕先兆流产,可能是由于胎盘位置较低等原因,同房刺激子宫引起宫缩导致出血;妊娠晚期同房出血要考虑胎盘早剥等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2.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萎缩,容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同房时易引起出血,同时可能伴有阴道干涩等表现。
2025-10-15 13:47:29 -
孕早期可以药流吗
孕早期通常可药流但有严格适用条件,适用孕周≤49日、年龄小于40岁健康女性,有禁忌证人群及特殊人群需注意,药流后要观察出血、复查、注意休息与饮食。 一、适用的孕周范围 一般来说,药物流产适用于妊娠≤49日、年龄小于40岁的健康女性。 二、药流的相关医学依据 药物流产是通过服用药物来终止早期妊娠,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米非司酮能竞争性结合孕激素受体,阻断孕酮活性,使妊娠蜕膜坏死、宫颈软化;米索前列醇可引起子宫收缩,促使胚胎排出。有研究表明,规范应用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 三、药流的禁忌证 1.有禁忌证的人群 患有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疾患、肝或肾功能不全、各种器官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高血压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药物代谢或增加药流过程中的风险。 有禁忌药物过敏史,比如对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等药物过敏者不能进行药流。 带器妊娠、异位妊娠者,异位妊娠时进行药流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存在异常阴道出血,且原因不明者,药流可能会掩盖病情或导致出血情况加重。 妊娠剧吐者,由于严重的呕吐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正确服用和身体的基本状况,增加药流风险。 2.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年龄较大的女性(接近40岁极限值时),身体各方面机能开始衰退,药流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出血时间长、流产不全等情况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所以在考虑药流前需要更谨慎评估,充分告知可能的风险。 有多次流产史的女性,子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或粘连等情况,药流时胚胎排出可能不顺利,导致流产不全的概率增加,需要在药流前详细了解子宫情况并做好相应准备。 四、药流后的注意事项 1.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药流后会有阴道出血,一般出血时间在1-2周左右,但如果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或出血时间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可能存在流产不全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2.复查 药流后一般建议2周左右复查B超,了解子宫恢复情况以及是否有残留组织。 3.休息与饮食 药流后需要适当休息,一般建议休息2周左右,让身体逐渐恢复。饮食上要注意加强营养,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身体恢复。
2025-10-15 13:46:28 -
子宫内膜厚会引起什么症状
子宫内膜厚会引发多种症状及影响,包括经期延长、经量增多、非经期出血、周期性下腹疼痛,还会影响生育,导致备孕困难、流产风险增加,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有别,生活方式及相关病史也会产生影响,年轻有生育需求女性关注生育与月经异常,围绝经期女性关注非经期出血及病变相关症状,老年女性绝经后异常阴道出血需警惕恶性病变,长期熬夜、压力大等会加重症状,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者易出现相关症状需密切关注。 经量增多:子宫内膜厚会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从而引起经量增多。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可能会出现大量阴道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贫血。临床统计显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经量增多的发生率约为30%。 异常子宫出血 非经期出血:除了正常月经外,患者可能会出现非经期的阴道出血,出血时间不规律,量可多可少。这种情况可能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也可能在绝经后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对于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导致的非经期出血需要高度重视,因为可能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 下腹疼痛 周期性下腹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周期性的下腹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在月经期间,由于增厚的子宫内膜脱落不畅,刺激子宫收缩,从而引起下腹疼痛。这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胀痛,有的则可能较为剧烈。 影响生育 备孕困难:子宫内膜厚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导致备孕困难。例如,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中,约20%~30%存在生育力下降的情况。因为增厚的子宫内膜不利于胚胎的植入和发育。 流产风险增加:即使受精卵着床,由于子宫内膜环境不佳,也可能增加流产的风险。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厚度异常的孕妇流产发生率比子宫内膜厚度正常的孕妇高出约2倍。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子宫内膜厚引起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年轻有生育需求的女性主要关注对生育的影响及月经异常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则更关注非经期出血及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的症状;老年女性绝经后出现异常阴道出血需警惕恶性病变。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影响内分泌,加重子宫内膜厚相关症状,应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子宫内膜厚及相应症状,需要密切关注月经及身体状况,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2025-10-15 13: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