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HPV感染,宫颈病变,阴道镜等。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河南省卵巢和宫颈疾病中心主任,妇科五病区负责人。1984年参加工作。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河南省卫生科技中青年创新人才,河南省三八红旗手。

  从事妇产科医教研工作30年,在妇科肿瘤、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炎症、生殖道畸形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娴熟,敢于创新。在宫颈疾病如宫颈HPV感染、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

  开展了宫腔镜、腹腔镜和阴式子宫切除等微创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保留子宫的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已经成功妊娠。 此外还开展了保留生理功能的妇科肿瘤手术如宫颈癌术中阴道延长术和卵巢高位悬吊术,不仅治愈了肿瘤还保留了患者的生理和生育功能,为年轻以及未生育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承担河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卫生部等项目5项。

展开
个人擅长
HPV感染,宫颈病变,阴道镜等。展开
  • 人流后褐色血正不正常

    人流后褐色血可能正常或异常。正常情况是宫腔少量残留血液蜕膜排出,1-2周左右,量不超月经量,无明显不适;异常情况有宫腔残留(致出血时间长、腹痛加重等)和宫腔感染(伴发热、腹痛、分泌物异味等),若褐色血超2周或伴异常情况需就医,人流后要注意休息、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 正常情况 原因:人流后,宫腔内会有少量残留的血液及蜕膜组织等,这些物质会逐渐排出体外。由于出血量少,血液在宫腔内或阴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化,就会呈现褐色。一般这种情况会持续1-2周左右,量不会超过月经量,也不会伴有明显的腹痛、发热等不适症状。例如,多项临床观察研究显示,大部分人流后的女性在1-2周内出现少量褐色血属于正常的子宫复旧过程。 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对于一般女性来说,无论是年轻还是中年女性,在人流后出现短时间的褐色血多属于正常情况。但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女性,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子宫复旧可能会相对慢一些,但只要褐色血的量和持续时间在正常范围内,也多属于正常情况。而男性与此无关。 异常情况 原因 宫腔残留:如果人流不全,宫腔内有较多的胚胎组织或蜕膜残留,会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导致阴道出血时间延长,血液颜色呈褐色,可能还会伴有腹痛加重等情况。相关研究表明,人流后宫腔残留的发生率约为5%-10%。 宫腔感染:人流后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过早性生活等,可能会引起宫腔感染。炎症会刺激子宫内膜,导致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同时可能伴有发热、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有异味等症状。一般来说,宫腔感染多发生在人流后1-2周左右。 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系:对于年轻女性,如果人流后不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发生宫腔残留或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年龄较大的女性,由于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发生宫腔感染的风险也可能相对增加。男性同样与此无关。 如果人流后褐色血持续时间超过2周,或者伴有腹痛、发热、出血量增多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人流后的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避免过早性生活,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2025-10-17 11:21:25
  • 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如何治疗

    阴道炎有细菌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滴虫性等类型,治疗分别针对菌群失调、假丝酵母菌、毛滴虫选用相应药物,妊娠期用药有不同注意;慢性宫颈炎可物理治疗(月经干净后3-7天,妊娠期一般不做)和药物治疗(轻度糜烂等用局部药,有特定感染用对应抗生素),治疗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有基础病要积极控制。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可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对于妊娠期女性,需谨慎用药,一般优先局部用药,以降低全身用药可能对胎儿产生的影响。非妊娠期女性可根据病情选择局部或全身用药。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由假丝酵母菌引起,治疗上可选用局部或全身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制剂、氟康唑等。糖尿病患者易反复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假丝酵母菌生长繁殖。妊娠期女性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局部治疗为主,避免全身用药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选用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性生活。妊娠期女性患滴虫性阴道炎,需权衡利弊后谨慎用药,一般多选择局部用药为主。 慢性宫颈炎的治疗 慢性宫颈炎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是常用方法,如激光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等。物理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较大、炎症浸润较深的患者。治疗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对于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在孕期进行物理治疗,以免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如引起流产、早产等。 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糜烂且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的患者,可采用局部药物治疗,如硝酸银等腐蚀性药物,或一些中药制剂的栓剂等。但药物治疗效果相对物理治疗可能较慢,且对于病原体明确的慢性宫颈炎,若合并有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可能需要针对病原体选用相应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阴。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同时要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的可能。

    2025-10-17 11:20:58
  • 女性外阴里面长了个小硬疙瘩

    外阴里面长小硬疙瘩可能由前庭大腺囊肿、外阴毛囊炎、尖锐湿疣、外阴良性肿瘤、外阴恶性肿瘤等原因引起,需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妇科检查等进行诊断,日常要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注意性生活卫生等,年轻及中老年女性就医时需提供相应病史等信息,尖锐湿疣患者治疗期间要避免性生活且性伴侣同时检查治疗。 外阴毛囊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引起,常因外阴局部清洁不佳、搔抓等导致毛囊感染。表现为外阴皮肤毛囊口周围发红、肿胀,有疼痛的小硬疙瘩,可伴有化脓、结痂等。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卫生习惯差、免疫力较低时易发病。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典型表现为外阴部位单个或多个淡红色小颗粒,逐渐增大增多,呈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质地较硬。多见于有不洁性生活史的女性,性生活活跃期女性风险相对较高。 外阴良性肿瘤:如纤维瘤、乳头瘤等,一般生长缓慢,多无自觉症状,可在外阴触及小硬疙瘩。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组织异常增生等有关,各年龄段女性都可能出现。 外阴恶性肿瘤: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警惕,如外阴癌等,早期可能表现为外阴小硬结、溃疡等,可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年轻女性也有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长期慢性刺激等因素相关。 就医建议 当发现外阴里面长了小硬疙瘩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可能还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如醋酸白试验(用于初步判断是否为尖锐湿疣)、病理活检(对于性质不明的疙瘩明确诊断)等。 对于年轻女性,若有性生活史,要如实告知医生相关情况;对于中老年女性,也需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等信息。 日常注意事项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 避免搔抓外阴,防止引起皮肤破损导致感染。 注意性生活卫生,有性生活的女性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筛查相关疾病。 若为尖锐湿疣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且性伴侣也需同时检查治疗。 如果发现外阴里面长了小硬疙瘩,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025-10-17 11:19:12
  • 子宫肌瘤有家族史吗

    子宫肌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存在遗传易感性,多个基因与肌瘤遗传易感性相关且是多基因协同作用,家族生活方式等因素交互影响,有家族史女性需更关注健康、定期检查,家族史是发病风险因素但非绝对发病,有家族史人群要通过定期检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 遗传易感性方面 相关基因研究:有多个基因被认为与子宫肌瘤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例如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因等,研究发现某些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患子宫肌瘤的风险可能更高,并且这种遗传易感性可以在家族中传递。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如母亲、姐妹)患有子宫肌瘤,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子宫肌瘤的风险较无家族史的人群会有所升高。 多基因协同作用:子宫肌瘤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族中可能存在多个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基因变异在家族成员间的传递增加了家族成员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生活方式与家族因素的交互影响 生活方式的家族相似性:家族成员往往具有相似的生活方式,这也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家族史相关。比如在饮食方面,某些家族可能有相似的高雌激素相关食物的摄入习惯,长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刺激可能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而且家族中的生活环境等因素也可能存在相似性,例如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等情况,家族成员可能共同面临这些情况,进而影响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 特殊人群的考虑: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在青春期开始后,就应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子宫肌瘤。因为有家族史的女性相对来说发病年龄可能有提前的趋势,早期监测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果需要的话)。而对于有家族史家族中的男性亲属,虽然子宫肌瘤主要发生在女性,但了解家族中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也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该疾病的遗传相关特点,不过男性一般不会患子宫肌瘤,但可以从家族遗传角度为女性亲属的健康提供参考。 总之,子宫肌瘤存在家族史现象,家族史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一个风险因素,但并不是绝对会发病,有家族史的人群需要通过定期检查等方式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

    2025-10-17 11:18:50
  •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怎么治疗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治疗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及随访监测。手术要尽量切除病灶,年轻有生育需求且符合条件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化疗常用铂类联合紫杉醇,还有新型方案探索;靶向治疗有针对HER2靶点及血管生成抑制剂等,需筛选合适患者并注意副作用;治疗后需长期密切随访监测,不同年龄患者随访有差异,以便早期发现复发转移及时治疗。 化疗 铂类联合紫杉醇化疗:是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术后常用的化疗方案。紫杉醇联合卡铂是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采用这样的化疗方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老年患者,需要更密切监测化疗相关的毒性反应,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相对减退,对化疗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年轻患者不同。 新型化疗药物及方案探索:近年来也有一些新型化疗药物和方案在研究中,比如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的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不过具体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等综合判断,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对这些新型方案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不同。 靶向治疗 针对HER2靶点:如果患者肿瘤存在HER2过表达情况,可考虑抗HER2靶向治疗,如曲妥珠单抗等,但需要进行相应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来筛选合适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使用靶向治疗时,要考虑药物可能带来的不同副作用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等血管生成抑制剂也可用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的治疗,它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发挥作用,能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等,但使用时要注意监测高血压、蛋白尿等相关不良反应,不同病史患者使用时需评估基础疾病对这些不良反应的影响。 随访监测 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3期患者治疗后需要长期密切随访监测。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A125等)检测、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不同年龄患者随访频率和重点可能有差异,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生育功能恢复及远期生存质量,老年患者要关注整体健康状况和治疗相关的长期影响。通过定期随访可以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10-17 11:17:2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