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峰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糖尿病足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甲亢突眼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博士,硕士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足专科主任 ,本院23456人才工程4阶段培养人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成员。曾在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学习内分泌及糖尿病足诊疗技术。国内领先开展糖尿病足足底减压技术,参与国内权威糖尿病足专著编写。曾受邀到北大一院、重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知名医院讲学糖尿病足方面知识。 擅长各种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糖尿病足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甲亢突眼等方面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分泌国内最权威学术期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内分泌及糖尿病领域的疑难杂症临床诊治研究文章多篇。亚专业方向:糖尿病足病。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足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甲亢突眼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展开
  • 菠萝蜜糖尿病人能吃吗

    菠萝蜜有一定营养成分但升糖指数不低,糖尿病人食用需注意:血糖控制稳定可少量在两餐间吃,每次≤100克且监测血糖;血糖不佳时避免食用;儿童患者更谨慎,家长严格控量并关注反应;老年患者要严控量且观察消化情况;食用时还需结合生活方式,运动量较大可适当增运动,保证饮食均衡。 一、菠萝蜜的营养成分与升糖特点 菠萝蜜含有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如维生素C等)、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其中包含一定量的可吸收糖分。从升糖指数(GI)来看,菠萝蜜的升糖指数并不低,食用后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血糖的升高。有研究表明,菠萝蜜进入人体后,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的速度会对血糖产生影响,较快的消化吸收速度可能导致血糖短时间内上升较为明显。 二、糖尿病人食用菠萝蜜的注意事项 (一)血糖控制稳定时的谨慎食用 如果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比较稳定,在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时,可以考虑少量食用菠萝蜜。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克以内,并且要注意食用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这样可以避免对用餐时的血糖产生过大的影响。同时,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观察食用菠萝蜜后自身血糖的波动情况。 (二)血糖控制不佳时避免食用 当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不佳,比如空腹血糖超过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时,不建议食用菠萝蜜。因为此时食用菠萝蜜很可能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血糖的波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可能会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三、不同年龄段糖尿病人的特殊情况 (一)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菠萝蜜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血糖波动的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儿童糖尿病患者要食用菠萝蜜,首先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由家长严格控制食用量,每次食用量最好不超过50克,并且食用后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血糖变化以及身体反应,因为儿童对血糖升高的耐受程度与成人不同,任何血糖的异常波动都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包括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消化吸收功能等。老年糖尿病人食用菠萝蜜时,除了要遵循上述的一般原则外,还要注意食用后的消化情况。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菠萝蜜中的膳食纤维等成分如果食用过多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老年糖尿病人食用菠萝蜜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建议每次食用量在50-100克之间,并且食用后要观察是否有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 四、结合生活方式的综合考量 糖尿病人在考虑食用菠萝蜜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方式。如果平时运动量较大,在食用菠萝蜜后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来消耗部分血糖,降低血糖升高的幅度。例如,在食用100克左右的菠萝蜜后,进行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等。同时,要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性,即使食用了少量的菠萝蜜,也不能影响到其他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入,要保证整体饮食结构的合理,遵循糖尿病饮食的基本原则,即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等。

    2025-10-10 12:13:58
  • 2型糖尿病是什么

    2型糖尿病是常见慢性代谢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致血糖升高,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有“三多一少”等典型及慢性并发症表现,依据血糖检测诊断,需长期管理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有效地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例如,在一些肥胖的人群中,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等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研究表明,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约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 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代偿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血糖升高。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会不断恶化。 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随着肥胖等因素的影响,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一般来说,40岁以上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但青少年也可能患上2型糖尿病,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且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青少年。 性别:在一般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病几率没有绝对的明显差异,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有较高的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而女性在这一过程中的发病情况需要关注。 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例如,经常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甜食、油炸食品等,同时运动量过少,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显示,缺乏运动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经常运动的人高出2-3倍。 病史: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明显增高。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那么其自身患病的几率比没有家族史的人群要高。此外,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也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往往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代谢综合征,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由于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症状,进而引起口渴多饮;同时,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能量供应不足,患者会出现饥饿感而多食,但体重却因为葡萄糖不能被有效利用和消耗而减轻。不过,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非特异性症状。 慢性并发症表现: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肾病会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表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引起手足麻木、感觉异常、肢体疼痛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偏瘫等相应症状。 诊断标准 目前主要依据血糖检测来诊断2型糖尿病。常用的血糖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等。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可考虑诊断为2型糖尿病。但需要注意的是,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血糖升高的特殊情况。 2型糖尿病需要长期管理,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及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治疗等,以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5-10-10 12:12:43
  • 天然胰岛素食物有哪些

    常见的天然胰岛素食物有苦瓜、洋葱、南瓜、黑木耳、魔芋等,它们通过不同途径调节血糖,糖尿病患者不能替代降糖药,特殊人群食用需注意,如孕妇适量食用南瓜,儿童合理烹饪食用,胃肠道疾病患者谨慎食用刺激性食物。 一、常见的天然胰岛素食物 (一)苦瓜 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多肽-P。研究表明,苦瓜中的多肽-P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例如,一些动物实验发现,给糖尿病模型动物喂食苦瓜提取物后,其血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苦瓜可以清炒、凉拌等多种方式食用,但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苦瓜,因为苦瓜性凉,可能会加重虚寒症状。 (二)洋葱 洋葱含有黄尿丁酸,可使细胞更好地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此外,洋葱还含有前列腺素A,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洋葱可以炒食、凉拌等。对于胃肠道敏感的人群,食用洋葱时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刺激胃肠道。 (三)南瓜 南瓜中含有南瓜多糖,南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调节血糖。南瓜多糖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南瓜可以煮粥、蒸食等,但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时要注意控制量,因为南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 (四)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木耳多糖,木耳多糖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有关。木耳多糖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黑木耳可以凉拌、炒菜等。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烹饪黑木耳时要确保熟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五)魔芋 魔芋富含魔芋多糖,魔芋多糖对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血糖值有显著效果。魔芋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魔芋可以制作成魔芋豆腐等食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食用魔芋时要注意适量,因为魔芋中的膳食纤维较多,过量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二、天然胰岛素食物的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 (一)作用机制 上述天然胰岛素食物中的有效成分通过不同途径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例如苦瓜中的多肽-P模拟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洋葱的黄尿丁酸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南瓜多糖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肝糖原合成;黑木耳的木耳多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魔芋多糖延缓葡萄糖吸收等。 (二)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虽然这些天然胰岛素食物对血糖有一定调节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在食用这些食物时,要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例如,食用南瓜后要密切关注血糖升高情况,如果血糖升高明显,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 2.特殊人群 孕妇:孕妇在食用这些食物时要注意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安全性。例如,南瓜虽然营养丰富,但孕妇食用过多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要适量食用。 儿童:儿童的饮食要注重多样化,但在食用这些食物时也要注意适量,并且要根据儿童的消化能力进行合理烹饪,避免儿童因食用不当引起胃肠道不适。 胃肠道疾病患者:如胃溃疡、胃炎患者,食用洋葱、苦瓜等刺激性食物时要谨慎,以免加重胃肠道症状。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温和的方式,如蒸煮等,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025-10-10 12:11:38
  • 尿酸偏低是什么意思

    尿酸偏低指血液中尿酸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其可能由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严格素食、饮水过多)、疾病因素(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因素(如某些抗结核药物)引起,单纯尿酸偏低无明显不适可能意义不大,若由疾病引起则提示原发疾病可能影响嘌呤代谢,发现尿酸异常偏低需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可能的原因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长期严格素食,摄入嘌呤含量极低的食物,会使体内嘌呤合成减少,导致尿酸生成不足而偏低。例如长期只吃蔬菜、水果等不含嘌呤或嘌呤含量极少的食物,就可能出现尿酸偏低情况。对于儿童而言,如果饮食中嘌呤来源严重不足,也可能影响尿酸水平,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嘌呤代谢虽与成人有别,但合理的嘌呤摄入对维持正常代谢很重要;女性如果为了减肥过度节食,尤其是缺乏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也易出现尿酸偏低。 饮水过多: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中尿酸浓度,导致尿酸测定值偏低。比如运动员在大量补水后进行尿酸检测,可能会出现尿酸偏低的情况,儿童和老人如果不恰当大量饮水,也可能影响尿酸水平,因为儿童肾脏浓缩功能尚未完善,老人肾脏功能有所减退,对体液平衡的调节能力较弱。 疾病因素 肝脏疾病:严重肝病时,如肝硬化,肝脏合成嘌呤的相关酶活性降低,嘌呤合成减少,尿酸生成也随之减少。在患有肝硬化的成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儿童如果出现严重肝脏疾病,也可能影响嘌呤代谢导致尿酸偏低,但相对少见。女性如果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也容易出现尿酸偏低情况。 肾脏疾病: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功能减退时,尿酸排泄增多,可导致血尿酸偏低。例如范可尼综合征患者,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患病,儿童患病时除了尿酸偏低,还可能伴有氨基酸尿、糖尿等多种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女性如果患有某些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管重吸收尿酸异常,也会出现尿酸偏低。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亢进,尿酸分解加速,但同时合成减少,可能出现尿酸偏低。成年女性甲亢患者中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甲亢相对少见,若儿童患甲亢,也可能影响尿酸代谢。 药物因素 某些抗结核药物:如吡嗪酰胺,可能影响尿酸代谢导致尿酸偏低,但临床相对较少见。对于有结核病史需要服用抗结核药物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监测尿酸水平。 临床意义 一般情况:单纯尿酸偏低如果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能意义不大,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如果是由于饮食等生活方式引起,调整饮食后可能恢复正常。对于儿童来说,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相关指标,因为嘌呤代谢与生长发育有一定关系;女性要考虑是否影响内分泌等相关功能。 疾病相关意义:如果是由肝脏、肾脏、内分泌等疾病引起的尿酸偏低,往往提示原发疾病可能影响了嘌呤代谢途径。例如肝脏疾病引起的尿酸偏低,可能意味着肝脏合成功能严重受损;肾脏疾病导致的尿酸偏低,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发疾病并进行相应治疗。 总之,尿酸偏低需要综合考虑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多方面因素,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发现尿酸异常偏低,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025-10-10 12:09:40
  • 糖尿病适合吃什么水果

    不同人群食用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含糖量较低水果需注意,儿童患者严格控量且择时食用,老年患者选易消化水果并择时,合并肾功能不全者依情况选水果及控量。 一、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水果 1.苹果 苹果的血糖生成指数(GI)相对较低。其富含膳食纤维,如果胶等。果胶在肠道内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研究表明,食用苹果后,血糖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大约150-200克左右,既能补充一定的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又不会对血糖造成过大影响。 2.柚子 柚子的GI值较低,且富含柚皮苷等活性成分。柚皮苷具有一定的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每100克柚子中含糖量相对较低,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时候,每天食用100-150克左右的柚子,能为身体提供维生素C等营养,同时对血糖影响较小。 3.樱桃 樱桃的GI值不高,并且含有花青苷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樱桃,一般每次食用10-15颗左右比较合适,既能享受水果的美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营养且不明显升高血糖。 二、含糖量较低的水果 1.草莓 草莓的含糖量较低,每100克草莓中含糖量一般在7%左右。草莓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糖尿病患者可以将草莓作为加餐水果,每天食用100克左右,其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且对血糖的影响较小。 2.蓝莓 蓝莓含糖量相对较低,同时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花青素具有保护胰岛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潜在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食用50克左右的蓝莓,能够在补充营养的同时,对血糖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3.芦柑 芦柑的含糖量相对其他一些水果来说较低,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糖尿病患者食用芦柑时要注意控制量,一般每次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芦柑,大约100-150克,并且最好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食用,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三、特殊人群食用水果的注意事项 1.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更加严格控制量。例如苹果,每次食用量最好控制在50-100克左右,并且要避免在餐后立即食用,最好在两餐之间,同时要根据孩子的血糖情况和当天的活动量来调整水果的摄入量。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营养均衡,但水果的摄入也不能影响血糖的稳定。 2.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食用水果时要注意选择容易消化的水果。比如香蕉,虽然香蕉营养丰富,但含糖量相对较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要食用香蕉,每次最好只吃半根左右,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同时,老年患者食用水果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早餐后2小时或者晚餐后2小时等血糖相对平稳的时段。 3.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当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时,要注意水果中钾的含量。例如橙子,橙子含钾量相对较高,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食用过多橙子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这类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咨询医生,根据自身的血钾水平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水果及食用量,一般要严格控制含钾高的水果的摄入量。

    2025-10-10 12:07: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