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硕士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足专科主任 ,本院23456人才工程4阶段培养人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成员。曾在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学习内分泌及糖尿病足诊疗技术。国内领先开展糖尿病足足底减压技术,参与国内权威糖尿病足专著编写。曾受邀到北大一院、重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知名医院讲学糖尿病足方面知识。 擅长各种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糖尿病足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甲亢突眼等方面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分泌国内最权威学术期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内分泌及糖尿病领域的疑难杂症临床诊治研究文章多篇。亚专业方向:糖尿病足病。
展开-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首选降压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压,适用于特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孕妇禁用,老年人等需注意;ARB阻断受体降压,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孕妇等禁用;CCB阻滞钙通道降压,适用于多种高血压情况,不同类型CCB在特殊人群使用有注意事项;利尿剂为二线药物,噻嗪类对糖尿病有影响,使用需谨慎,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生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尿蛋白。 2.适用情况:适用于伴有糖尿病肾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孕妇禁用,因为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对于老年人,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要注意高钾血症风险。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1.作用机制: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其缩血管、促醛固酮分泌等作用,达到降压效果,同样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2.适用情况: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ACEI干咳不良反应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以及伴有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孕妇禁用;老年人使用时一般无需调整剂量,但有肾功能不全和高钾血症风险,需监测;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 三、钙通道阻滞剂(CCB) 1.作用机制:阻滞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对代谢影响较小,不影响糖脂代谢。 2.适用情况: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包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老年人可安全使用;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二氢吡啶类CCB时要谨慎,非二氢吡啶类CCB(如地尔硫、维拉帕米)有负性肌力作用,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对于有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二氢吡啶类CCB可能有改善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 四、利尿剂 1.作用机制:通过促进钠和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 2.适用情况:一般作为二线降压药物,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但对于糖尿病患者,噻嗪类利尿剂可能影响糖代谢和脂代谢,导致血糖、血脂升高,使用时需谨慎,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可能引起高钾血症,需监测血钾。 3.特殊人群考虑:糖尿病患者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时要注意血糖、血脂变化,定期监测;老年人使用利尿剂要注意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应适当补钾或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有痛风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禁用噻嗪类利尿剂,因为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2025-10-10 11:54:02 -
糖尿病能吃全脂牛奶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全脂牛奶,需综合营养成分、血糖影响、不同年龄段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考量。全脂牛奶含优质蛋白、钙等,但有一定脂肪,对血糖直接影响较小,儿童、成年、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量有别,合并高脂血症等疾病者需谨慎或遵医嘱调整。 营养成分方面 全脂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每100毫升全脂牛奶约含3克左右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营养来源,对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等有重要作用;还含有钙等矿物质,钙是骨骼等组织的重要构成成分,对于糖尿病患者维持骨骼健康等有帮助。但全脂牛奶也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每100毫升全脂牛奶中的脂肪含量约为3-4克左右,不过其中的脂肪有部分是饱和脂肪,但也含有一定量对身体有益的脂肪酸等。 血糖影响因素 全脂牛奶本身对血糖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有限,而且其蛋白质和脂肪成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不过,糖尿病患者在食用全脂牛奶时需要注意整体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平衡。如果患者同时搭配了其他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那么在食用全脂牛奶时就需要相应调整主食等的摄入量,以避免血糖出现较大波动。例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如果早餐打算喝200毫升全脂牛奶,那么可能需要减少约25克左右主食(以常见的大米饭为例,100克大米饭约含25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来保证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合理。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身体的生长。全脂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对儿童的骨骼发育等很重要,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儿童的饮食需要综合考虑,不能过量摄入脂肪等。一般建议儿童糖尿病患者每天饮用100-200毫升全脂牛奶较为合适,同时要结合其整体的饮食计划和血糖控制情况来调整。 成年糖尿病患者:成年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合并严重的高脂血症等情况,可以适量饮用全脂牛奶,每天1-2杯(每杯约200毫升)左右比较常见。但如果本身有血脂异常等问题,那么可能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等替代,但如果要选择全脂牛奶则更要严格控制量,比如每天不超过1杯,并密切监测血脂等指标变化。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消化功能等可能有所下降,在食用全脂牛奶时要注意消化情况。如果消化功能良好,可以适量饮用全脂牛奶来获取营养,但也要关注血脂等情况。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那么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以减少脂肪摄入对血脂等的不良影响。 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情况 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那么过多食用全脂牛奶可能会进一步升高血脂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这时候就需要谨慎选择全脂牛奶,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全脂牛奶的摄入量;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合并高脂血症等情况,那么可以相对更灵活地食用全脂牛奶,但也需要遵循适量原则,保持整体饮食的均衡和对血糖等指标的良好控制。
2025-10-10 11:53:09 -
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
男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皮肤痤疮油腻、毛发异常(胡须胸毛腹毛浓密及秃顶趋势)、肌肉力量增强但长期过高影响内分泌致情绪波动等表现;女性则有月经紊乱、多毛症、皮肤痤疮黑棘皮症、肥胖嗓音变粗等;生活方式上高糖高脂饮食及压力大加重症状需均衡饮食和缓解压力;年龄上青春期男性异常需注意,育龄女性与多囊卵巢等病相关,中老年男性异常需警惕疾病;病史有内分泌疾病或家族史者易出现需监测治疗;特殊人群中女性月经不调多毛要重视不孕风险,男性秃顶加速毛发异常需查内分泌病,儿童期相关表现要排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罕见病。 一、男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 1.皮肤表现:痤疮较为常见,雄激素可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加,导致毛孔堵塞,进而引发炎症性痤疮,好发于面部、背部等部位;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可能出现面部油腻感。 2.毛发异常:胡须、胸毛、腹毛等部位毛发过度生长且浓密,呈现男性化毛发分布;头皮毛发可能出现秃顶趋势,表现为发际线后移、头顶毛发逐渐稀疏。 3.其他表现:可能出现肌肉力量增强,但长期雄激素过高可能影响内分泌平衡,引发情绪波动等情况。 二、女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 1.月经紊乱:雄激素过多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导致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影响正常排卵,增加不孕风险。 2.多毛症:面部(如唇周、下颌)、胸部、背部等部位出现异常毛发增多,呈现男性化毛发分布,影响外观。 3.皮肤问题:痤疮发生率升高,与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毛囊口角化异常等有关;部分女性可能出现黑棘皮症,表现为皮肤褶皱处色素沉着、增厚。 4.其他表现:可能伴有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部分女性会出现嗓音变粗等男性化体征变化。 三、不同因素对症状的影响及应对 1.生活方式:高糖、高脂饮食可促进雄激素前体物质合成,加重雄激素分泌过多症状,因此建议男性和女性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长期压力过大可通过影响内分泌调节轴加重雄激素异常,需注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作息。 2.年龄因素:青春期男性雄激素分泌增加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分泌过多可能导致上述异常表现;育龄女性雄激素过多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相关,需关注月经及生育相关情况;中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若出现异常升高的雄激素症状需警惕疾病可能。 3.病史因素:有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病史者更易出现雄激素分泌过多,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家族性雄激素代谢异常病史的人群,需关注自身激素变化情况,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4.特殊人群提示:女性患者出现月经长期不调、多毛等症状时,需重视不孕风险,及时就诊评估排卵及生育功能;男性患者若出现秃顶加速、毛发异常增生等情况,除关注外观外,需警惕内分泌疾病,必要时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儿童期若出现雄激素分泌过多相关表现,需排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等罕见疾病,尽早干预。
2025-10-10 11:51:14 -
甲减的早期症状
甲减会引发代谢率降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症状,包括代谢率降低致乏力、怕冷;消化系统现食欲减退、便秘;神经系统有精神萎靡、嗜睡、影响记忆力智力;内分泌系统致女性月经紊乱、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体温调节方面:甲状腺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甲减时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怕冷的症状,相较于同龄人更易感觉寒冷,即使在较温暖的环境中也有此感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衣着比同龄儿童厚仍感觉寒冷,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机体产热减少,影响了正常的体温维持机制。 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胃肠蠕动方面:甲状腺激素对胃肠蠕动有调节作用,甲减时胃肠蠕动减慢,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导致食欲下降,不同年龄段人群表现略有不同,老年甲减患者可能本身食欲就相对较低,而儿童甲减可能表现为对食物缺乏兴趣,不愿意进食,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对于儿童)或身体健康状况。 便秘情况:由于胃肠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容易引起便秘,这也是甲减早期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之一,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老年人群本身胃肠功能相对较弱,甲减导致的胃肠蠕动减慢更容易引发便秘问题,而儿童甲减出现便秘相对较少,但也可能存在,需要关注。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精神状态方面: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有重要影响,甲减早期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的症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患者反应迟钝,精神状态不佳,睡眠时间可能会延长,在儿童中,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成年女性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等情况,这与甲状腺激素对神经递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有关。 记忆力与智力方面:对于儿童来说,甲状腺激素对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甲减早期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记忆力和智力发育,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对于成年人,也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的情况,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参与了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等过程,缺乏时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内分泌系统相关症状 月经紊乱(女性):女性甲减患者早期可能出现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对女性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进而影响月经周期和月经量,不同年龄的女性甲减患者,青春期女性可能表现为月经初潮异常,育龄期女性则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儿童时期甲状腺激素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甲减早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影响儿童的身高增长和智力发育,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身高增长速度低于同龄人,智力发育也可能落后于正常儿童,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对骨骼生长、神经系统发育等多个方面都有关键作用,缺乏时会严重阻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进程。
2025-10-10 11:49:21 -
糖尿病能不能吃车厘子
糖尿病患者能吃车厘子,但其需在血糖控制稳定时,每次食用10-15颗左右,选两餐之间食用,还需监测血糖反应,儿童患者要严格控量,老年患者若有其他慢性病要谨慎且遵医嘱,以此在享受车厘子营养时维持血糖稳定。 车厘子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车厘子含有一定量的糖分,但其升糖指数(GI)相对适中。每100克车厘子中含有约10.2克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数反映了食物引起人体血糖升高的速度和能力,车厘子的升糖指数大约在22-35之间,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这意味着食用车厘子后,血糖不会迅速大幅度升高。从营养成分来看,车厘子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钾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钾元素对于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等有一定益处。 糖尿病患者食用车厘子的注意事项 血糖控制稳定时食用: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下,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左右时,可以考虑适量食用车厘子。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15颗左右(根据车厘子的大小有所差异)。 注意食用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车厘子,比如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3点左右。这样可以避免餐后血糖的进一步升高,同时也能预防下一餐前进食过少导致的低血糖情况。例如,患者在午餐和晚餐之间食用车厘子,此时距离上一餐已经有一段时间,血糖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食用车厘子后血糖不会快速上升,而且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监测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在首次食用车厘子时,应该密切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不同患者对食物的反应可能存在个体差异,通过监测可以了解自己食用车厘子后血糖的具体波动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计划。比如有些患者可能本身胰岛素分泌功能存在一定问题,即使车厘子升糖指数不高,但食用后血糖仍可能有较明显的升高,那么就需要适当减少车厘子的食用量或者调整其他饮食结构。 特殊人群食用车厘子的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车厘子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糖分摄入,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血糖稳定。一般建议儿童糖尿病患者每次食用车厘子的量不超过5颗,并且同样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时间食用,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食用后的血糖变化以及身体反应。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比如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在食用车厘子时,除了要关注血糖变化外,还要注意车厘子中钾元素的含量。如果老年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过多摄入钾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这类患者食用车厘子时更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食用量。 总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车厘子,但需要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个体差异等多方面因素来合理食用,以在享受车厘子营养的同时,维持血糖的稳定。
2025-10-10 1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