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硕士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足专科主任 ,本院23456人才工程4阶段培养人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足学组成员。曾在国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学习内分泌及糖尿病足诊疗技术。国内领先开展糖尿病足足底减压技术,参与国内权威糖尿病足专著编写。曾受邀到北大一院、重庆医科大学一附院等知名医院讲学糖尿病足方面知识。 擅长各种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在糖尿病足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甲亢突眼等方面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内分泌国内最权威学术期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表内分泌及糖尿病领域的疑难杂症临床诊治研究文章多篇。亚专业方向:糖尿病足病。
展开-
甲状腺散结最好的运动是什么
甲状腺结节患者可通过有氧运动(快走、慢跑)、瑜伽(哈他瑜伽舒缓体式)、游泳进行辅助调节,运动需结合自身状况循序渐进,发现甲状腺结节还需及时就医检查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运动对甲状腺结节影响是辅助性的。 一、有氧运动 (一)快走 快走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有一定益处。研究表明,规律快走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有助于身体毒素的排出。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快走运动,每次快走时间可选择在30-60分钟,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步左右。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人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和延长时间;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耐受情况调整,避免过度疲劳。例如,50岁以上的老年人快走时,速度可适当减慢至每分钟90-110步,每次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以不出现明显气喘、心悸等不适症状为宜。 (二)慢跑 慢跑也是不错的有氧运动选择。慢跑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一般来说,刚开始进行慢跑的患者可以先从短距离、慢速度开始,逐渐增加距离和速度。每周进行3-5次慢跑,每次持续15-30分钟。对于有甲状腺结节的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身体相对较为虚弱,不建议进行慢跑运动;而男性患者如果有心血管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慢跑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评估是否适合进行该项运动。 二、瑜伽 (一)哈他瑜伽中的舒缓体式 瑜伽对甲状腺结节患者也有帮助。哈他瑜伽中的一些舒缓体式,如山式、树式、猫牛式等,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山式可以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平静身心;树式能够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同时对甲状腺相关的腺体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猫牛式可以促进脊柱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建议每周进行2-3次瑜伽练习,每次练习时间控制在60-90分钟。对于患有甲状腺结节且体质较弱的人群,在练习瑜伽时要注意体式的难度,避免过度拉伸或用力过猛。比如,孕妇如果患有甲状腺结节,在练习瑜伽时要选择专业的孕妇瑜伽教练指导,避免一些可能对腹部造成压迫的体式。 三、游泳 (一)游泳的优势 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较为友好。游泳时身体处于水平状态,减轻了关节的负担,同时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4次游泳,每次游泳时间在30-60分钟。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游泳时要注意水温的调节,老年人游泳时水温不宜过低,一般保持在26-28℃左右,以防止因水温过低导致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儿童如果患有甲状腺结节,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游泳,要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注意游泳的时间和强度,避免长时间游泳导致体力不支。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是辅助性的,如果发现甲状腺结节,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如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根据结节的具体情况(如大小、性质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或监测措施。同时,运动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运动不当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1 13:24:39 -
怀孕血糖偏高怎么办,饮食吃什么东西
怀孕血糖偏高时饮食需遵循控制总热量等原则,适宜吃燕麦、糙米等谷类,菠菜等绿叶蔬菜、魔芋等蔬菜类,优质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蛋白质类食物,需避免高糖食物、精制谷物及甜食,高龄孕妇和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有特殊注意事项,同时要结合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综合管理血糖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饮食原则 怀孕血糖偏高时,饮食需遵循以下原则: 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确定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保证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维持孕期体重合理增长,一般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热量摄入方案。 二、适宜食物 1.谷类 燕麦: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例如,燕麦片是不错的选择,可煮成燕麦粥食用,每餐可食用50-100克左右。 糙米:糙米比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消化吸收相对缓慢,能使血糖上升速度相对减缓。一般每餐可摄入100克左右的糙米。 2.蔬菜类 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芹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大量膳食纤维,热量低,膳食纤维可增加饱腹感且有助于控制血糖。每餐可摄入200-300克的绿叶蔬菜。 魔芋:魔芋是高膳食纤维食物,且热量极低,每100克魔芋热量仅约14千卡,它能在肠道中吸水膨胀,增加饱腹感,同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控制血糖有帮助。可适量食用魔芋制作的菜肴,如魔芋豆腐等。 3.蛋白质类 优质瘦肉:像鸡肉、牛肉、鱼肉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以鸡肉为例,去皮鸡肉是较好的选择,每餐可食用100-150克左右,可采用清蒸、炖煮等方式烹饪,避免油炸。 豆类及豆制品:例如黄豆、黑豆、豆腐、豆浆等。豆类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以豆浆为例,每天可饮用200-300毫升无糖豆浆;豆腐每餐可食用100克左右。 三、需避免食物 高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甜饮料(包括各种含糖果汁、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应严格避免。 精制谷物及甜食:精米精面制作的食物,如白面包、白米饭等,消化吸收快,会使血糖快速上升;还有各种甜点,如奶油蛋糕等,也应尽量避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血糖偏高时,更要严格把控饮食,因为高龄妊娠本身存在一定风险,良好的饮食控制有助于降低妊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饮食安排上需更加精准地遵循热量控制和食物选择原则,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其他措施控制血糖。 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孕妇:此类孕妇再次怀孕时血糖偏高的风险更高,饮食上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要更加注重长期的血糖管理。需要更严格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精确计算各类食物的量,并且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以维持血糖在合理范围,保障母婴健康。 怀孕血糖偏高时,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基础,同时还需结合适当的运动(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合孕期的散步等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综合措施来管理血糖,确保孕期母婴健康。
2025-10-11 13:23:19 -
睡前喝牛奶会升血糖吗
牛奶含多种成分,其升糖与营养成分及人体调节机制相关。正常人群睡前适量喝牛奶血糖一般在正常波动范围;糖尿病患者睡前喝牛奶需注意种类和量,可能影响血糖且要监测调整;老年人睡前喝牛奶也需关注种类、量,无糖尿病的老年人适量喝一般无大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同糖尿病患者情况类似,均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牛奶的营养成分与升糖原理 牛奶主要含有蛋白质、脂肪、乳糖等成分。其中乳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在人体消化过程中,乳糖会被分解为葡萄糖等单糖物质进而影响血糖。一般来说,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约含有4-5克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会在体内引发血糖变化。 二、正常人群睡前喝牛奶对血糖的影响 对于健康人群,睡前适量喝牛奶(一般200-300毫升),由于机体具有一定的血糖调节机制,摄入的乳糖等碳水化合物被逐步分解吸收,血糖会有轻度升高,但通常会在正常的波动范围内。这是因为健康人的胰岛素分泌和作用能够较好地应对这种轻度的血糖上升,胰岛素会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或储存,从而使血糖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基础水平。例如,有研究显示,健康人睡前饮用250毫升全脂牛奶后,血糖在饮用后的1-2小时内会有小幅上升,随后逐渐回落至餐前水平。 三、糖尿病患者睡前喝牛奶对血糖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血糖波动情况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受损,睡前喝牛奶可能会引起血糖的变化。如果是饮用全脂牛奶,其中的脂肪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脂,间接影响血糖代谢;如果是饮用无糖牛奶,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即使是无糖牛奶,其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在体内代谢也可能会有少量转化为葡萄糖影响血糖。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睡前喝牛奶后,血糖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由于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血糖下降的速度可能会减慢。例如,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饮用200毫升牛奶后,血糖在饮用后2-3小时仍高于饮用前水平。 2.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睡前喝牛奶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牛奶种类并控制饮用量。如果是饮用含糖牛奶,应尽量避免睡前饮用;如果是饮用无糖牛奶,也建议在睡前1-2小时饮用,并同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此外,还需要考虑自身的血糖控制目标,在血糖控制较好且稳定的情况下,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睡前饮用牛奶。同时,要结合一天中的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来综合考量,确保整体血糖的平稳。 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睡前喝牛奶的情况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血糖调节功能有所下降。老年人睡前喝牛奶,同样需要关注牛奶的种类和饮用量。如果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情况同上述糖尿病患者类似;对于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睡前适量喝牛奶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血糖异常,但也需要注意,如果老年人本身有代谢综合征等情况,也需要关注牛奶摄入对血糖及整体代谢的影响。老年人在睡前喝牛奶时,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牛奶,饮用量控制在200毫升左右,并且最好在喝牛奶后适当活动一下,有助于促进消化和血糖的代谢。
2025-10-11 13:21:43 -
甲减会引起甲状腺癌吗
目前研究表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甲状腺癌存在一定关联,并非简单因果关系,其可能机制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作用、炎症与氧化应激因素等,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甲减患者在甲减与甲状腺癌关系中存在差异,甲减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密切关注甲状腺状况,以便早期发现甲状腺癌等病变。 一、两者的相关性探讨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有研究发现,甲减患者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合并甲减的比例相对高于一般人群。然而,这种关联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二、可能的机制分析 1.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作用:甲减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垂体分泌更多的TSH。长期高水平的TSH可能会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而细胞过度增生可能增加了细胞发生突变的风险,进而可能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不过,这一机制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确切的作用路径。 2.炎症与氧化应激因素:甲减状态下,机体的代谢等功能可能发生紊乱,容易出现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炎症和氧化应激环境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细胞的正常生物学行为,促进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等,从而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具体的分子机制仍在探索中。 三、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1.儿童甲减与甲状腺癌:儿童时期发生甲减,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期的TSH异常升高对甲状腺细胞的刺激作用可能会对儿童甲状腺的发育和健康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但儿童甲状腺癌相对较为少见,不过对于儿童甲减患者,仍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相关指标以及甲状腺的形态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甲状腺病变包括甲状腺癌。 2.女性甲减与甲状腺癌:女性本身在激素水平等方面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甲减患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情况需要关注。女性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不同生理阶段,激素水平变化较大,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甲减与甲状腺癌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孕期女性甲减的处理与非孕期不同,而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对甲状腺细胞的影响也需要考虑在甲减与甲状腺癌关系的评估中。 3.老年甲减与甲状腺癌:老年人甲减时,身体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其甲状腺癌的发生风险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可能与其他年龄段有所不同。老年患者的甲状腺癌往往进展相对较慢,但对于老年甲减患者,同样需要规范监测甲状腺状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代偿和反应能力下降,更需要及时发现甲状腺的异常变化。 总之,甲减与甲状腺癌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是所有甲减患者都会发展为甲状腺癌。对于甲减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密切关注甲状腺的形态、结构等变化,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甲状腺癌等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不同人群在甲减与甲状腺癌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差异也需要在临床监测和评估中予以考虑。
2025-10-11 13:16:24 -
青少年尿酸高会自愈吗
青少年尿酸高是否自愈分情况,由短时间大量高嘌呤食物致的可能自愈,遗传或基础疾病致的难自愈,受年龄、生活方式、基础疾病等因素影响,需饮食、运动干预并定期监测,部分可自愈,复杂则就医干预。 难以自愈的情况:如果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尿酸代谢异常,或者是青少年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肾脏疾病等影响尿酸排泄)引起的尿酸高,通常难以自愈。遗传因素导致的尿酸代谢障碍,是由于基因缺陷影响尿酸的生成或排泄相关酶的功能,这种情况下需要长期干预来控制尿酸水平;而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导致的尿酸高,需要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控制尿酸,一般不能自行恢复。 影响青少年尿酸高自愈的因素 年龄因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代谢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身体代谢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尿酸高后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年龄稍大、身体代谢功能相对成熟的青少年,在饮食等生活方式调整后自愈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但也不是绝对的。 生活方式因素:如果青少年除了饮食因素外,还存在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尿酸的代谢。长期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各种代谢酶的活性,不利于尿酸的排泄;缺乏运动则会使身体代谢率降低,尿酸排泄减少,从而不利于尿酸高的自愈。例如,有研究表明,缺乏运动的青少年尿酸代谢异常的概率比经常运动的青少年高。 基础疾病因素:如果青少年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尿酸的代谢。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尿酸的排泄;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也可能波及尿酸代谢,使得尿酸高的情况更难自愈。 青少年尿酸高的干预建议 饮食干预:对于因饮食导致尿酸高的青少年,要严格控制饮食。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的水分,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同时,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饮食结构,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尿酸。 运动干预:鼓励青少年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像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尿酸排泄,增强身体的代谢调节能力。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要适合青少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定期监测:青少年尿酸高后要定期监测尿酸水平,一般每1-3个月监测一次,了解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如果尿酸水平没有改善甚至持续升高,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关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尿酸高可能会对青少年的肾脏等器官发育产生潜在影响,定期进行相关器官功能的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青少年尿酸高是否自愈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部分青少年尿酸高有可能自愈,但如果情况较为复杂则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2025-10-11 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