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鲁平,女,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疾病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内分泌及糖尿病学会委员, 2013.06-2014.08在法国卡昂大学医疗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修。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病的诊治。展开
  • 二型糖尿病能吃石榴吗

    二型糖尿病患者能吃石榴,但要注意:石榴含多种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有限且有膳食纤维可延缓吸收,不过含糖分食用后血糖会升;每次宜吃100-150克左右,两餐之间吃;老年患者要严格控量并监测血糖,合并高血脂者需谨慎且关注血脂,病史长的患者要精准控量并遵医嘱,食用后需密切监测血糖,不适及时调整饮食就医。 一、石榴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石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维生素C等)、矿物质等。从对血糖影响来看,石榴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有限,且其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过石榴本身也含有一定的糖分,二型糖尿病患者食用后血糖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总体升糖速度相对可能不是特别快。有研究表明,适量食用石榴后,血糖的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并非会导致血糖急剧上升。 二、二型糖尿病患者食用石榴的合适量 二型糖尿病患者食用石榴需控制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100-150克左右,大约相当于1-1.5个中等大小的石榴。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这样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如果在餐后立即食用,可能会使血糖在原本就较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升高。 三、不同情况患者的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对于老年二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血糖的调节能力下降,食用石榴更要严格控制量,建议遵循上述的合适量标准,并且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而年轻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相对来说身体调节能力稍强,但也不能随意大量食用石榴。 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二型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脂等疾病,石榴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对血脂产生一定影响,虽然目前研究显示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谨慎食用,食用后也需要关注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病史较长的患者:病史较长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调节机制可能存在更明显的紊乱,食用石榴时更要精准控制量,并且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血糖控制情况来决定是否食用及食用量。 总之,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石榴,但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和食用时间,并且根据自身的年龄、合并疾病情况、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食用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如有不适及时调整饮食和就医。

    2025-10-11 11:02:52
  • 甲状腺功能检查五项包含哪些

    甲状腺功能检查五项包含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各指标有不同临床意义及受不同人群状况影响,该检查对评估甲状腺功能等有重要意义,检查时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关细节,医生会综合分析结果判断甲状腺功能状况。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3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之一,它不受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能直接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FT3升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降低则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情况。在妊娠期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FT3的正常范围也会有所不同,一般会比非妊娠期有所降低,但仍在正常的生理波动范围内。 游离甲状腺素(FT4):FT4同样是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其临床意义与FT3相似。FT4水平的异常变化也能反映甲状腺功能的亢进或减退。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肝脏对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合成影响,可能会导致FT4的测定结果出现偏差,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甲状腺素(T4):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大部分T4在血中与蛋白结合,只有少量为游离状态(即FT4)。T4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甲状腺功能。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4水平通常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时,T4水平降低。在老年人中,由于其代谢功能下降,T4的正常范围可能会有所调整,一般老年人的T4正常范围较成人略低。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T3也是甲状腺激素的一种,虽然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比T4低,但T3是反映甲状腺功能亢进最敏感的指标,甲亢早期T3往往首先升高,之后才会出现T4的变化。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T3的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甲状腺功能检查五项对于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诊断甲状腺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检查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可能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妊娠期女性要告知医生妊娠情况以便正确解读结果,有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要提供详细病史等,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检查结果来判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

    2025-10-11 10:59:28
  • 女生20岁了还能长高吗

    20岁女生能否长高关键看骨骺线是否闭合,若未闭合可通过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等因素争取长高空间,若已闭合可通过保持良好体态等展现自身形象,要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根据自身骨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措施维持良好身体状态 一、骨骼闭合情况是关键 1.骨龄检测判断:20岁的女生能否长高主要取决于骨骺线是否闭合。可通过拍摄左手手腕部X线片来检测骨龄。如果骨骺线已经完全闭合,那么长高的空间就非常有限了;但如果骨骺线尚未完全闭合,仍有长高的可能。一般来说,女性的骨骺线通常在16-18岁左右开始逐渐闭合,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女生可能闭合稍晚。 二、影响长高的因素及相关情况 1.遗传因素:遗传对身高有较大影响,如果父母身高较高,那么子女有较大可能继承较好的身高潜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后天因素也很关键。 2.营养因素:20岁仍需要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肉类、豆类、蛋类等,蛋白质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要保证钙的充足供应,牛奶、豆制品等是钙的良好来源,钙对于骨骼的生长和维持正常结构至关重要;此外,还需要摄入维生素等其他营养素,以保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为长高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3.运动因素: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长高,像篮球、跳绳、游泳等纵向拉伸性的运动比较有利。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板,促进骨骼的发育。不过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4.睡眠因素:充足的睡眠对长高也很重要。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旺盛,尤其是深度睡眠时期。20岁的女生应保证每天7-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高质量睡眠,以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生长。 三、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20岁的女生,如果骨骺线未闭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来争取更好的长高空间;如果骨骺线已经闭合,也不要气馁,虽然身高增长有限,但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体态等方式展现出更好的自身形象。同时,要避免一些不利于身高发育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总之,要根据自身骨龄等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2025-10-11 10:57:49
  •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类型

    甲状腺结节临床类型多样,按病因分有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肿瘤性结节、囊肿、炎症性结节;按性质分有实性结节、囊性结节、囊实性结节,不同类型有不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如增生性与碘摄入等有关,肿瘤性与遗传、辐射等有关,炎症性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等。 根据病因分类: 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由碘摄入异常等因素引起,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机制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长期可形成结节。常见于地区性甲状腺肿流行区,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受碘摄入等因素影响而发病。 肿瘤性结节:包括甲状腺良性肿瘤(如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生长缓慢;甲状腺恶性肿瘤中,乳头状癌占比最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肿瘤性结节的发生与遗传、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例如儿童时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发生甲状腺癌的风险明显增高。 囊肿:绝大多数为良性,由甲状腺结节或腺瘤退行性变形成囊肿,囊内含有血液或清澈液体,与周边边界清楚,可单发或多发,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发生。 炎症性结节: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炎症性结节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如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导致的结节,患者多有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染发病;非感染性炎症性结节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好发于30-50岁女性,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根据结节性质分类: 实性结节:结节内部主要为甲状腺实质组织,超声检查表现为低回声等,其良恶性鉴别需要结合多项指标,如结节的形态、边界、有无钙化等。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实性结节常表现为边界不清、微钙化等特征。 囊性结节:结节内部主要为液体成分,超声下表现为无回声区,多数为良性,但也有少数囊性结节可能合并恶变,需要进一步评估囊壁情况等。 囊实性结节:结节内部同时存在实性和囊性成分,其性质判断也需综合多种超声特征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良恶性。

    2025-10-11 10:56:10
  • 糖尿病能吃玉米汤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玉米汤,但需注意:玉米汤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血糖,要控制食用量,将其作为主食一部分计算热量,每次100-150毫升为宜;选择在血糖相对平稳时食用,如两餐之间;儿童患者要精准控量,因其血糖调节弱;老年患者除控血糖还需注意盐分,选清淡汤且严格控量并监测血糖;合并肾病患者要根据肾功能控制玉米汤中蛋白质等摄入。 食用玉米汤的量的控制: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玉米汤,但要控制食用量。建议将玉米汤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来计算热量,比如一顿饭中,如果吃了一碗玉米汤,就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的摄入量。一般来说,每次食用玉米汤的量以100-150毫升为宜,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糖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食用玉米汤的时间选择:进食时间也有讲究,尽量在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的时候食用玉米汤。比如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左右或下午3点左右,此时血糖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食用适量玉米汤引起的血糖升高相对容易控制。避免在血糖已经较高的时候食用,否则会进一步加重血糖的波动。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饮食的要求更为严格。食用玉米汤时,更要精准控制量,因为儿童的血糖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多食用玉米汤可能会影响其血糖稳定,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活动量等因素来严格控制玉米汤的摄入量,确保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食用玉米汤时,除了关注血糖外,还要注意汤中的盐分等含量。如果玉米汤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较多盐分,会增加老年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所以老年患者食用玉米汤时,最好选择清淡制作的玉米汤,并且更要严格控制量,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若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由于肾脏对代谢废物和水分的调节功能下降,食用玉米汤时要注意其中蛋白质等成分的摄入情况。因为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需要根据肾功能情况来控制玉米汤的食用量以及其中蛋白质的相关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

    2025-10-11 10:54: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