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平,女,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疾病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内分泌及糖尿病学会委员, 2013.06-2014.08在法国卡昂大学医疗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修。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的诊治。
展开-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大于400严重吗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大于400IU/mL提示可能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情况,需结合甲状腺功能状态、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综合评估,其可能伴随甲状腺功能正常、减退或短暂亢进等情况,不同人群如儿童、育龄女性、老年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需据此制定监测或治疗方案。 一、抗体升高的意义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大于400IU/mL属于明显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情况。TPOAb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的重要标志性抗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导致该抗体水平升高。 二、可能伴随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影响 甲状腺功能正常情况:部分患者TPOAb升高但甲状腺功能(如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等指标)维持正常。此时需关注甲状腺超声等检查,观察甲状腺形态结构有无异常,如是否存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等。对于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TPOAb水平,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甲状腺素等)以及甲状腺超声,因为部分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可能会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进一步发展,甲状腺组织受损严重,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可出现乏力、怕冷、水肿、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代谢减慢的表现。此时需要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严重程度,必要时考虑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不同年龄人群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耐受及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若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包括身高增长缓慢、智力发育可能受一定影响等;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如心率减慢、血脂异常等风险增加。 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况:少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可能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称为桥本甲状腺毒症。此时患者可能有心慌、手抖、多汗等甲亢表现,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与单纯Graves病导致的甲亢进行鉴别,因为治疗原则有所不同。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时期发现TPOAb大于400,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生长指标(如身高、体重等)。因为儿童甲状腺功能异常对其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阻碍正常的生长曲线,所以要尽早发现并干预。 育龄女性人群:育龄女性TPOAb升高者,怀孕前及孕期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怀孕前需将甲状腺功能调整至正常范围,孕期也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情况调整可能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等方案,确保母婴健康。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TPOAb大于400时,除了关注甲状腺功能外,要特别注意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情况,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与这些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在监测甲状腺相关指标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基础疾病的管理,比如在使用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或受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药物时需更加谨慎。 总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大于400IU/mL需要结合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如甲状腺超声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监测或治疗方案。
2025-10-11 13:58:30 -
甲状腺点状钙化严重吗
甲状腺点状钙化是甲状腺超声常见征象,形成与钙盐沉积有关,多种甲状腺疾病可致,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良性病变也可能出现,其严重程度需评估,儿童、成年及有家族史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若伴恶性征象需进一步明确诊断,良性则定期随访,家族史人群恶性风险高需尽早详细评估。 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出现点状钙化较为常见。研究表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可观察到点状钙化。一般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点状钙化多呈沙砾样,边界不清,分布相对密集。有文献指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点状钙化在超声诊断中有一定的提示意义,但不能仅凭点状钙化就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还需要结合其他超声表现,如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包膜、纵横比等)、血流情况等综合判断。 与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关系 除了甲状腺乳头状癌外,一些良性甲状腺病变也可能出现点状钙化。例如甲状腺腺瘤,部分甲状腺腺瘤患者在超声检查时也可发现点状钙化。不过,良性病变的点状钙化通常形态相对规则,分布相对稀疏等。但这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进一步结合临床其他检查来鉴别良性和恶性病变。 甲状腺点状钙化的严重程度评估 恶性可能性评估 如果甲状腺点状钙化同时合并其他恶性超声征象,如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内部血流丰富等,那么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这种情况相对严重,需要进一步通过细针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肿瘤的转移等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良性情况的相对不严重性 当甲状腺点状钙化考虑为良性病变所致时,相对来说严重程度较低。例如一些良性的甲状腺腺瘤伴有点状钙化,在经过评估确诊为良性后,通过定期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即可,一般对患者的近期健康影响不大,但仍需要密切关注结节的发展变化。 不同人群甲状腺点状钙化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人群 儿童甲状腺出现点状钙化时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甲状腺结节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点状钙化,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疾病对其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复杂。儿童甲状腺点状钙化更需要谨慎评估良恶性,因为儿童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恶性肿瘤的潜在影响更大。需要由专业的儿科内分泌医生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如家族史、结节的变化速度等进行综合判断,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超声随访等检查。 成年人群 成年人群中发现甲状腺点状钙化,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等。对于成年女性,要考虑到甲状腺疾病与内分泌的关系等。如果是中年男性发现甲状腺点状钙化,需要更加警惕恶性的可能。一般成年人群发现甲状腺点状钙化后,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甲状腺相关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等,然后根据综合情况决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人群 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甲状腺点状钙化时,其恶性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增加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癌的易感性。这类人群在发现甲状腺点状钙化后,应尽早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如尽快安排细针穿刺活检等,以便早期明确结节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或监测措施,因为家族史可能提示其自身的基因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甲状腺疾病易患倾向。
2025-10-11 13:56:59 -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水果
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需区分适合与不适合的类型,适合的有苹果、蓝莓、草莓、柚子等,不适合的有葡萄、荔枝、甘蔗等,食用时要考虑血糖控制情况、年龄因素和合并其他疾病情况,血糖控制稳定时按需适量选合适水果,老年、儿童患者及合并其他疾病者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水果类型及原因 (一)苹果 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如果胶等。果胶在肠道内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平稳血糖。有研究表明,进食苹果后,机体的血糖上升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其含糖量在10%左右,属于中等含糖量水果,适合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每次食用量约150-200克。 (二)蓝莓 蓝莓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同时其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升糖指数(GI)是衡量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标,蓝莓的GI值较低。每100克蓝莓中含糖量约8-10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每天可食用50-100克左右,有助于抗氧化以及维持血糖稳定。 (三)草莓 草莓的含糖量较低,每100克大约含糖7%左右,而且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对机体的抗氧化等功能有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可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食用,每次食用量可控制在100-150克,一般也是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 (四)柚子 柚子含糖量较低,且含有类胰岛素成分,有助于降低血糖。其升糖指数也比较低,每100克柚子含糖量约9%左右。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每天食用量可在200克左右,分多次食用较好。 二、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过多食用的水果类型 (一)葡萄 葡萄的含糖量相对较高,一般在10%-25%左右,而且升糖指数较高。如果糖尿病患者食用较多葡萄,容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所以应尽量避免大量食用葡萄。 (二)荔枝 荔枝含糖量较高,并且升糖速度较快。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荔枝后血糖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从而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荔枝。 (三)甘蔗 甘蔗的含糖量很高,主要是蔗糖、果糖等,糖尿病患者食用后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对病情控制非常不利,应严格避免食用甘蔗。 三、食用水果时的注意事项 (一)血糖控制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水果前,首先要确保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空腹血糖一般应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应暂时避免食用水果,或者选择含糖量极低的水果如圣女果等少量食用,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二)年龄因素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可能下降,在食用水果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并且要选择升糖相对缓慢的水果,如苹果等,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水果的食用量。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水果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水果种类和食用量,避免因水果食用不当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影响生长发育等。 (三)合并其他疾病情况 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肾病,由于肾功能受损,对钾等电解质的排泄能力下降,而一些水果如香蕉等含钾量较高,此时应避免食用香蕉等含钾高的水果;如果合并有高血压,应避免食用过甜的水果,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
2025-10-11 13:54:38 -
女生为什么会雄性激素分泌过多
女生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原因包括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其他因素(如精神压力过大、药物影响)。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有关,约70%-80%患者有高雄激素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基因突变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障碍;高糖高脂饮食致胰岛素分泌增加刺激雄激素分泌,缺乏运动使脂肪堆积转化雄激素;精神压力大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雄激素分泌。 一、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 1.多囊卵巢综合征 发病机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女生雄性激素分泌过多较为常见的原因。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有关。患者体内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频率增加,刺激垂体分泌过多的黄体生成素(LH),进而促使卵巢间质、卵泡膜细胞产生过量雄激素。研究表明,约70%-8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高雄激素血症。这种疾病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多见,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周期、排卵功能等,除了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外,还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胰岛素抵抗等情况。 2.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发病机制: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编码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相关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途径出现障碍。例如,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的类型,会使皮质醇合成减少,反馈性引起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并过量分泌雄激素。这种疾病在儿童期即可出现症状,女生患病后会表现出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系列表现,如出现男性化体征,像多毛、痤疮、月经不调等,同时可能伴有生长发育异常等情况。 二、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因素 高糖高脂饮食:长期摄入高糖高脂的食物,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岛素可以刺激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例如,经常食用甜品、油炸食品等,会使身体处于胰岛素抵抗的状态,进而促使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研究发现,长期高糖高脂饮食的女性,其体内雄激素水平较饮食结构合理的女性有所升高。 2.缺乏运动: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运动不足会导致身体的脂肪堆积,而脂肪组织可以将雄激素前体转化为雄激素,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较多时,这种转化作用更为明显。长期缺乏运动的女生,身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雄性激素分泌相对过多。 三、其他因素 1.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精神压力会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雄激素。例如,现代社会中学习压力较大的女学生,或者工作压力大的年轻女性,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可能会出现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情况。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女生雄性激素分泌过多。例如,长期使用某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导致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还有一些含有雄激素或具有雄激素样作用的药物,如果不恰当使用,也可能引起雄性激素分泌异常,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025-10-11 13:52:08 -
甲亢治疗后的影响有哪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治疗后会产生多方面影响,包括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儿童和青少年、女性患者需特殊关注;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老年及有高血压病史者需关注心率、心律和血压;对骨骼系统有影响,绝经后女性、儿童需注意骨密度等情况;对精神神经系统有影响,老年及儿童患者需关注精神神经症状;对消化系统有影响,治疗后胃肠功能会恢复但需注意特殊患者的饮食调整等。 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 甲亢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这是因为治疗甲亢的一些方法,如放射性碘治疗,可能会过度破坏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例如,放射性碘治疗后,随着时间推移,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放射性碘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可能更为复杂,需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因为儿童的甲状腺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等。对于女性患者,尤其是有妊娠计划或已妊娠的女性,甲亢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会对妊娠结局产生影响,如增加流产、早产、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等风险。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心率和心律:甲亢时患者常有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等。治疗后,心率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仍存在心律不齐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在老年患者中,甲亢治疗后心血管系统的调整可能更为缓慢,需要密切关注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因为老年患者本身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2.血压:甲亢患者常伴有血压升高,治疗后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仍需关注血压的长期稳定情况。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甲亢治疗后血压的管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血压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心脑血管的健康。 三、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甲亢会导致骨代谢异常,治疗后骨密度可能会发生变化。部分患者在甲亢控制后,骨密度可能逐渐改善,但仍有一些患者可能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风险。在绝经后女性患者中,甲亢治疗后骨骼健康的维护更为重要,因为绝经后女性本身就面临骨质疏松的高风险,甲亢可能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儿童患者骨骼处于生长阶段,甲亢治疗后骨代谢的恢复情况会影响其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需要注意钙、维生素D等的补充以及骨骼健康的监测。 四、对精神神经系统的影响 甲亢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失眠等精神神经症状,治疗后这些症状可能会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仍存在情绪波动或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在老年患者中,精神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更为敏感,甲亢治疗后需要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必要时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认知功能评估。儿童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正在发育,甲亢治疗后精神神经症状的改善情况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关注其心理和认知方面的变化。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甲亢时患者胃肠蠕动加快,可能出现腹泻等症状,治疗后胃肠功能会逐渐恢复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对于患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溃疡等,甲亢治疗后消化系统的调整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药物治疗甲亢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密切观察消化系统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5-10-11 13: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