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鲁平,女,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疾病健康管理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内分泌及糖尿病学会委员, 2013.06-2014.08在法国卡昂大学医疗中心访问学者,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修。

  擅长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尤其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肥胖症、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矮小症、性早熟等疾病病的诊治。展开
  • 男人内分泌紊乱的表现是什么

    男人内分泌紊乱会在皮肤、毛发、生殖系统、情绪精神和代谢等方面表现出多种症状,如皮肤粗糙油腻、痤疮,毛发增多或减少,生殖系统受影响致精子和性功能异常,情绪精神异常,代谢指标异常等。 一、皮肤方面表现 男人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皮肤问题,例如皮肤粗糙、油腻、出现痤疮等。内分泌失调会影响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当雄激素水平相对升高时,皮脂腺分泌旺盛,就容易导致皮肤油腻,进而堵塞毛孔引发痤疮。一些研究表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雄激素分泌异常与痤疮的发生密切相关,雄激素可刺激皮脂腺增生和分泌增加,导致毛囊口角化过度,从而形成痤疮。 二、毛发方面表现 在毛发方面,可能出现毛发增多或减少的情况。如果是雄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出现胡须、胸毛等部位毛发异常增多的现象,这是因为雄激素刺激了毛囊的生长和发育;而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问题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出现头发稀疏、脱落等情况,甲状腺激素对毛发的生长周期有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毛发的生长速度减慢,容易出现脱落等问题。 三、生殖系统方面表现 对于男性生殖系统,内分泌紊乱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性功能。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是调节男性生殖功能的重要内分泌轴,当这个轴出现内分泌紊乱时,可能导致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等。例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异常,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和雄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精子的产生和性功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问题。有研究显示,内分泌紊乱导致的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与男性生育能力下降有很大关系。 四、情绪和精神方面表现 内分泌紊乱还可能影响男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男性可能会出现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安、焦虑等表现,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影响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男性可能会出现抑郁、情绪低落、嗜睡等情况,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神经递质的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情绪和精神方面的异常。 五、代谢方面表现 在代谢方面,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异常。例如,胰岛素抵抗引起的内分泌紊乱可能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而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的代谢率降低,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血脂升高等情况,甲状腺激素参与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能量消耗减少,脂肪等物质代谢减慢,容易导致体重增加和血脂异常。

    2025-10-17 11:58:51
  • 甲亢会影响精神分裂吗

    甲亢会影响神经系统致出现精神异常,但与精神分裂症在机制、症状等有别,儿童、老年、不同性别甲亢患者有特殊需关注之处,临床诊疗要准确区分甲亢相关精神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并采取对应措施。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等。例如,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代谢和功能。有研究发现,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进而出现一系列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如情绪易激动、烦躁、失眠等,但这与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病理机制不同。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发病涉及遗传、大脑结构和神经生化等多方面的异常,主要病理机制包括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亢进等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的紊乱以及大脑结构的异常改变等。 甲亢患者精神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甲亢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多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当甲亢病情得到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相关精神症状往往会有所缓解。而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迁延性的精神疾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等特点,其精神症状更为多样化和顽固,如出现幻觉(幻听、幻视等)、妄想(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思维混乱、情感淡漠、行为退缩等,且这些症状不会随着甲状腺功能的调整而轻易改善。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对于儿童甲亢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甲亢导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需要密切关注精神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精神方面异常,并积极治疗甲亢。对于老年甲亢患者,其身体机能衰退,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与中青年有所不同,在关注甲亢病情的同时,也要留意精神症状的出现,因为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认知和精神方面的改变,且由于年龄因素,在治疗甲亢时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女性甲亢患者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生理阶段,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会发生波动,进而影响精神状态,需要在这些特殊时期加强对精神症状的监测和甲亢的管理;男性甲亢患者也需要关注自身精神状态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与甲亢相关的精神异常表现。 总之,甲亢可能会引起一些精神方面的异常表现,但与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机制、症状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准确区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2025-10-17 11:56:19
  • 甲状腺危象的护理措施

    甲状腺危象患者需进行多方面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及症状;环境护理,调节室温、护理床铺;对症护理,高热时物理降温(儿童避免酒精擦浴)、补充液体、做好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儿童可通过家长陪伴安抚。 神志及症状观察:观察患者神志状态,有无烦躁不安、嗜睡、谵妄等表现,同时关注甲状腺危象相关症状,如有无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或症状恶化,需及时报告医生。 环境护理 室温调节:将患者安置在凉爽、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室温保持在22-24℃左右,避免过热刺激加重患者高热症状。对于婴幼儿患者,因其体温受环境影响较大,更要注意环境温度的适宜,可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室温,但要避免直接吹冷风。 床铺护理: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防止患者因受凉而加重病情,同时也有利于患者舒适休息。 对症护理 高热护理: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头戴冰帽等,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薄嫩,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防吸收过多酒精导致不良反应。每10-15分钟测量体温并记录降温效果,若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需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但要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结合,使游离甲状腺素升高的药物。 液体补充:给予患者充足的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鼓励患者口服清淡、易消化的液体,如温开水、淡盐水等。对于不能口服的患者,需遵医嘱通过静脉途径补充液体,儿童患者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和量的控制,防止发生心衰等并发症。 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注意防止误吸。儿童患者咳嗽反射较弱,更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抗甲状腺药物、碘剂等治疗药物,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等,碘剂如复方碘溶液等,要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例如,使用碘剂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等。 心理护理 心理安抚:甲状腺危象患者多因病情突然加重而出现紧张、恐惧情绪,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安抚,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治疗措施,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温和的态度、亲昵的动作等方式安抚其情绪,如家长陪伴在旁可增加患儿的安全感。

    2025-10-17 11:53:24
  • 糖尿病能喝菊花茶吗

    糖尿病患者通常可适量喝菊花茶,因其对血糖影响小且有潜在健康益处,不过特殊人群如合并其他疾病、儿童、老年糖尿病患者饮用时需注意相应事项,合并胃肠病者要注意浓度量,儿童需谨慎控制量,老年者要适量并咨询医生是否与药物相互作用。 1.对血糖影响较小 菊花茶主要成分是黄酮类、挥发油等物质,目前没有科学研究表明其会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明显波动。一般来说,正常饮用菊花茶时,其中的成分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急剧升高或降低。例如,有相关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饮用菊花茶干预实验,发现其血糖水平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2.潜在健康益处 抗氧化作用:菊花茶中含有的黄酮类等抗氧化物质,能够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身体的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高血糖状态易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机体损伤,适量饮用菊花茶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等。 辅助调节代谢:有一些初步研究发现,菊花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质代谢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虽然对于糖尿病患者主要的代谢问题是血糖,但良好的脂质代谢调节也有助于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不过,这方面的机制还需要更多深入研究来明确,但现有证据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潜在益处。 特殊人群饮用注意事项 1.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等,要注意饮用菊花茶的浓度和量。因为菊花茶性微寒,过量饮用或过浓的菊花茶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对于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饮用菊花茶一般是安全的,但如果正在服用某些降压药物,最好咨询医生后再饮用,避免与药物发生可能的相互作用。 2.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患者饮用菊花茶时需谨慎,要控制饮用量。儿童的消化系统和身体代谢等功能与成人有所不同,过量饮用菊花茶可能会对儿童的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目前针对儿童饮用菊花茶的安全剂量等研究相对较少,所以应在家长严格控制下少量饮用。 3.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饮用菊花茶也要注意适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虽然菊花茶本身相对安全,但过量饮用可能会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同时,老年患者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如降糖药等,饮用菊花茶前最好咨询医生,了解是否会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2025-10-17 11:49:10
  • 吃猕猴桃对糖尿病会不好吗

    糖尿病患者能否吃猕猴桃需综合考量,血糖控制平稳时可适量在两餐间食用以补充营养,血糖波动大时不宜吃,食用时要相应减少主食量,儿童和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需谨慎,关键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食用量和时机。 一、猕猴桃的营养成分与糖尿病的关系 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其中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内容物的黏度,影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二、糖尿病患者食用猕猴桃的适宜情况 1.血糖控制平稳时: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经过规范治疗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时,可以适量食用猕猴桃。一般建议每次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并且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这样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 2.考虑营养均衡时:猕猴桃含有丰富的营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食用猕猴桃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糖尿病患者食用猕猴桃的注意事项 1.血糖波动较大时: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稳定,波动较大,如空腹血糖经常高于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高于11.1mmol/L时,不建议食用猕猴桃,因为此时食用猕猴桃可能会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2.搭配饮食需注意:食用猕猴桃时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量,保持每日总热量的平衡。例如,吃了1个猕猴桃,那么主食的量可以减少约25克(生重),以避免总热量摄入过多,影响血糖控制。 3.特殊人群需谨慎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食用猕猴桃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因为儿童的饮食量相对成人更难精确把握。一般建议在家长的监督下,每次食用半个左右的猕猴桃,并且要根据儿童当天的血糖情况和饮食摄入情况来灵活调整。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伴有胃肠功能较差的情况,如经常有腹胀、腹泻等症状,食用猕猴桃要谨慎。因为猕猴桃中的膳食纤维可能会加重胃肠不适,所以建议少量食用或者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食用。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不是绝对不能吃猕猴桃,关键在于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合理安排食用量和食用时机。

    2025-10-17 11:47:5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