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个人擅长
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糖尿病人能吃八珍糕吗

    糖尿病人能否吃八珍糕需综合多因素评估,其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等会影响血糖,食用时要考虑血糖控制情况、个体差异、搭配饮食等,老年糖尿病人及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人食用更需谨慎,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合理选择。 从成分看对血糖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含量:八珍糕中一般含有较多的米粉等碳水化合物成分,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影响血糖水平。其中的山药、莲子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果糖尿病人一次性食用较多八珍糕,可能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例如,每100克普通米粉制作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达70克左右,若八珍糕中米粉比例较高,摄入后对血糖的影响不可小觑。 糖分添加情况:如果八珍糕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较多蔗糖等精制糖,那么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升高会更为显著。但有些八珍糕是采用天然食材中的糖分,相对来说影响可能稍小,但总体仍需关注。 糖尿病人食用的注意事项 血糖控制情况:如果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较为理想,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且血糖波动相对平稳时,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少量食用八珍糕,并需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保持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的相对稳定。例如,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尝试吃1-2块八珍糕,然后密切监测血糖变化,观察食用后1-2小时的血糖值,如果血糖升高幅度在1-2mmol/L左右,且在可接受范围内,可根据情况调整下次食用量。 个体差异:不同糖尿病人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程度不同。有的糖尿病人胰腺功能相对较好,自身胰岛素分泌调节能力较强,可能食用少量八珍糕后血糖升高不明显;而有的糖尿病人胰岛功能较差,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弱,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所以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搭配饮食:糖尿病人食用八珍糕时,最好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一起食用,如蔬菜等,这样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减轻对血糖的影响。同时,要注意饮食的整体均衡,保证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入。 特殊糖尿病人群的提示 老年糖尿病人:老年糖尿病人通常胃肠功能有所减退,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食用八珍糕时更要谨慎,少量尝试并密切观察血糖和消化情况。因为老年糖尿病人可能同时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等,食用不当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人:如果糖尿病人合并有肥胖症、高血脂等疾病,食用八珍糕需要更加严格控制量。因为八珍糕中的成分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血脂等指标,例如其中的一些食材如果过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重病情。 总之,糖尿病人能否吃八珍糕不能简单判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血糖控制情况、个体差异以及整体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最好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择。

    2025-09-28 12:35:41
  •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桑葚

    桑葚含一定糖分,糖尿病患者食用需注意:血糖稳定时可适量吃,一般每次10-15颗,控制不佳时不建议;宜在两餐之间吃;老年患者食用量更少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可选低升糖指数水果替代,食用桑葚时搭配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并相应减少主食摄入。 一、桑葚的营养成分与对糖尿病的潜在影响 桑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从糖分角度看,桑葚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每100克桑葚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0.6克左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摄入后会使血糖升高,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异常,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很好地处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的血糖。不过桑葚中也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成分,比如其富含的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有研究表明抗氧化物质可能对改善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潜在作用,但这并不能抵消其含糖导致血糖升高的影响。 二、糖尿病患者食用桑葚的注意事项 (一)血糖控制稳定时的食用量把握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时,可以适量食用桑葚,一般建议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15颗左右。这是因为此时患者的血糖水平相对平稳,少量食用桑葚引起的血糖波动在其自身可调节范围内。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比如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3mmol/L时,则不建议食用桑葚,以免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加重病情。 (二)食用时间的选择 糖尿病患者食用桑葚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不建议在餐后立即食用,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比如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3点左右。这是因为餐后立即食用桑葚,此时本身刚摄入了食物,血糖已经处于升高的状态,再加上桑葚中的糖分,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升得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在两餐之间食用,此时患者的血糖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少量食用桑葚可以避免血糖的过大波动。 (三)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的差异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弱,所以在食用桑葚时要更加谨慎。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食用量比一般成年糖尿病患者还要少,最好控制在5-10颗左右,并且要密切监测食用后的血糖变化。而对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较好,可参考成年糖尿病患者的适量食用量,但也要注意监测自身血糖反应。 三、替代选择与饮食搭配建议 如果糖尿病患者实在想吃类似桑葚口感的水果,可以选择一些低升糖指数的水果,比如蓝莓,每100克蓝莓的升糖指数约为53,相对较低;还有石榴,升糖指数约为31。在饮食搭配上,食用桑葚时可以搭配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等,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减缓血糖的升高速度。同时,糖尿病患者食用桑葚后,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比如吃10-15颗桑葚后,主食可以减少25克左右的米饭或者馒头等。

    2025-09-28 12:34:15
  • 1型糖尿病是真的糖尿病吗

    1型糖尿病属于糖尿病范畴,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因素致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有关,临床特点包括可发于任何年龄、有“三多一少”等症状、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与2型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有区别,对儿童和成年患者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儿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影响生长发育需多方面注意,成年患者需长期管理防慢性并发症要定期监测指标并注意生活因素。 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1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有成年后发病的情况。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起病往往较急,而成年发病的1型糖尿病相对起病隐匿性可能有所不同。 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由于胰岛素绝对缺乏,患者血糖升高后,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机体为了获取能量,会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从而导致体重减轻;同时,血糖升高引起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多饮,而多尿是因为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尿糖排出增加,带走大量水分。 血糖控制: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来维持血糖水平,因为自身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如果不及时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与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区别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但现在有年轻化趋势。患者起病相对较缓,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升高。一般早期可不依赖胰岛素治疗,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物等治疗方式可能使血糖得到控制,而1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此类糖尿病有明确的病因,如遗传缺陷、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不同,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无关,治疗方式也根据具体病因有所不同,不像1型糖尿病主要依赖胰岛素治疗。 对特殊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1型糖尿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血糖变化,严格按照胰岛素治疗方案给儿童注射胰岛素,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均衡,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生长发育,还要鼓励儿童适当运动,但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发生低血糖等情况。 成年患者: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更加注重血糖的长期管理,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尿常规、肾功能、眼底等指标,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等可能影响血糖的因素,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2025-09-28 12:28:35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该怎么诊断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评估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尿常规检查。临床表现有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加重、乏力等,儿童可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甚至昏迷)和体征(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脱水体征等);实验室检查血糖明显升高、血酮体强阳性、血气分析pH值降低等、电解质异常;尿常规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加重的情况,同时伴有乏力。对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精神萎靡甚至昏迷。女性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因代谢紊乱出现身体不适的整体表现,男性患者也会有类似的全身代谢紊乱相关症状。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若出现上述表现需高度警惕。 部分患者会有呼吸改变,表现为呼吸深快,呼气时有烂苹果味(丙酮的气味)。 2.体征表现 可出现脱水体征,如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等。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身体含水量相对较高,脱水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如前囟凹陷等。老年患者脱水时可能更易出现循环系统方面的异常,如血压下降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糖检测 血糖明显升高,通常血糖浓度大于11.1mmol/L。对于糖尿病患者本身,其基础血糖控制情况不同,但在酮症酸中毒时会出现显著升高。儿童患者血糖升高情况也符合这一特点,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其他代谢相关基础疾病,血糖升高可能伴有其他异常表现,但同样会超过11.1mmol/L。 2.血酮体检测 血酮体升高,血酮体定性试验呈强阳性。血酮体包括β-羟丁酸等成分,当发生酮症酸中毒时,体内酮体生成增多,血酮体水平明显升高。 3.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H值降低,一般小于7.35,碳酸氢根浓度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这是因为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儿童患者由于其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血气分析的异常可能更为明显,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心肺等基础疾病,酸碱平衡失调的表现可能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但同样会出现pH值降低等代谢性酸中毒相关改变。 4.电解质检查 血钾水平可出现异常,在早期由于血液浓缩、酸中毒等因素,血钾可能正常或偏高,但经过补液、胰岛素治疗后,血钾会迅速下降;血钠、血氯降低。对于儿童患者,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其神经肌肉等系统功能,需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由于电解质调节功能可能下降,电解质紊乱的纠正需要更加谨慎。 三、尿常规检查 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快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代谢和酮体代谢的异常情况,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初步筛查有重要意义。儿童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时需注意标本采集的规范,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肾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尿糖、尿酮体的检测结果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025-09-28 12:27:26
  • 甲状腺炎吃核桃好吗

    甲状腺炎患者可食用核桃,核桃营养丰富但无直接治疗甲状腺炎作用,从营养角度能提供支持,不同类型甲状腺炎患者食用有不同注意事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甲状腺炎患者食用也需留意适量等问题。 核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E、镁、铜等多种营养成分。然而,目前并没有科学研究明确表明核桃对甲状腺炎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甲状腺炎的类型较多,如桥本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主要与自身免疫、炎症反应等医学因素相关,核桃并不能针对甲状腺炎的病理过程起到关键的治疗作用。 从营养角度对甲状腺炎患者的意义 提供营养支持:对于甲状腺炎患者来说,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核桃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这对甲状腺炎患者在整体健康维护上有一定益处;其中的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帮助机体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可能间接对甲状腺炎患者的身体抗氧化状态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镁元素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包括能量代谢等,铜元素也与一些酶的活性有关,这些营养成分的综合作用可以为甲状腺炎患者提供较为全面的营养支撑,但这并非是针对甲状腺炎本身的治疗。 不同类型甲状腺炎患者的注意事项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如果患者同时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碘的摄入情况(根据个体甲状腺功能及病因等因素调整碘摄入,如因自身免疫性炎症导致的桥本甲状腺炎,若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般正常饮食即可,但要避免长期大量高碘饮食),核桃中碘含量较低,适量食用一般不会对病情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但也不能依赖核桃来改善病情。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与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有疼痛、发热等症状,饮食上主要是注意营养均衡,核桃可以作为日常坚果类零食适量摄入,以补充营养,但同样不能将其视为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手段。 特殊人群甲状腺炎患者食用核桃的提示 儿童甲状腺炎患者:儿童甲状腺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在考虑食用核桃时,要注意适量,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多食用坚果类食物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同时,要根据儿童的甲状腺功能状态等具体病情,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饮食中核桃等食物的摄入。 老年甲状腺炎患者:老年甲状腺炎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食用核桃时,要注意控制量,因为核桃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甲状腺炎患者,过多食用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对于合并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也需要适度摄入,以免加重血脂异常情况。并且老年患者在食用核桃时,要细嚼慢咽,防止发生呛咳等意外情况。

    2025-09-28 12:24:5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