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糖尿病的有传染吗
糖尿病不具有传染性,其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引起,遗传是家族易感性,环境因素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等,不同年龄段发病特点不同,有家族史人群应健康生活,患者需规范治疗管理。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亲属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有所增加,但这不是传染,而是遗传易感性所致。例如,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糖尿病,但基因遗传不等于传染,基因是从亲代遗传给子代的生物学信息,并非像病原体一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导致疾病发生。 环境因素 饮食因素: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饮食,会导致体重增加,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过多的热量摄入使身体代谢负担加重,影响胰岛素的正常作用,进而引发血糖调节紊乱,但这不是通过接触等传染方式导致他人患病。 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运动量不足会导致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影响血糖的代谢。例如,长期久坐、体力活动过少的人群,相比经常运动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更高,但这是个体生活方式差异导致的发病风险变化,不存在传染现象。 其他环境因素:一些应激状态、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等也可能对血糖产生影响,但都不是传染性的原因。比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能会干扰体内的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但这是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糖异常,与传染毫无关系。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和青少年时期,1型糖尿病相对常见,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而非传染;成年人中2型糖尿病更为多见,与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女性在妊娠期间可能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这是由于孕期身体内分泌等变化导致的血糖调节异常,也不是传染得来的。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患病风险;而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以及必要时的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等。
2025-10-11 10:35:26 -
糖耐不过要一直复查吗
糖耐不过是否要一直复查分情况,首次糖耐量异常未达糖尿病诊断标准通常每3-6个月复查,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复查频率依病情控制等因素定,还与年龄、生活方式等有关,需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复查情况来管理血糖、预防并发症。 若首次糖耐量检查发现异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通常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糖耐量试验等相关指标,以监测血糖变化情况。这是因为这类人群处于糖代谢异常的前期状态,即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阶段,存在向糖尿病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血糖的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复查频率可能会有所调整,例如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糖波动相对较大,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而老年人如果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复查频率。 已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 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糖耐量复查的频率会根据病情控制情况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说,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血糖控制状况,通常每3-12个月可能需要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来综合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同时也可能需要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来观察整体糖代谢的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年龄因素也很重要,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可能需要更频繁地监测血糖相关指标;而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相对稳定,可能复查频率可以相对适中,但也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病情,如是否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等情况来调整复查频率。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如饮食结构、运动习惯等有明显变化,也需要及时复查糖耐量等指标,以评估生活方式改变对血糖的影响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耐量不过后的复查情况要根据具体的初始评估结果、是否已诊断为糖尿病以及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确定,通过定期复查可以更好地管理血糖,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2025-10-11 10:32:51 -
孕妇血糖高可以吃地瓜吗
孕妇血糖高可适量吃地瓜,其含碳水化合物但有膳食纤维可延缓吸收,食用时要控制量,选蒸煮方式,搭配蛋白质类食物,监测血糖反应,孕妇还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定期产检、适度运动,血糖异常波动大及时咨询医生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 地瓜的营养成分与对血糖的影响 地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8.0%左右,其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缓慢,不过仍会使血糖有所升高。但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有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孕妇血糖高时,若选择吃地瓜,应控制食用量。一般来说,可将其作为主食的替代品,每次食用量控制在100-150克左右(生重)。 食用地瓜的注意事项 烹饪方式选择:建议采用蒸煮的方式烹饪地瓜,避免油炸等会使地瓜升糖指数进一步升高的烹饪方法。蒸煮后的地瓜相对更健康,能更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且升糖相对缓慢。 搭配其他食物:食用地瓜时可搭配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牛奶等,这样有助于平衡膳食,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例如,孕妇可以在吃地瓜的同时喝一杯牛奶,既保证了营养摄入的均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血糖。 监测血糖反应:孕妇血糖高时,在食用地瓜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不同孕妇对地瓜的血糖反应可能不同,通过监测可以了解自己食用地瓜后的血糖波动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饮食量和其他饮食搭配。 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血糖高时饮食管理至关重要。除了注意地瓜的食用外,还需遵循糖尿病饮食的一般原则,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严格控制血糖。要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自身血糖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如果在食用地瓜等食物后出现血糖异常波动较大等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制定更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饮食方案。同时,孕妇要保持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等,运动也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但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
2025-10-11 10:29:20 -
糖化血红蛋白7.4算高吗
糖化血红蛋白7.4高于正常范围(4%-6%),一般人群需进一步查血糖明确是否患糖尿病,已确诊者需调整治疗;儿童患者提示血糖控制不佳,要谨慎调整治疗;孕妇患者可能影响胎儿,需严格控糖;老年人患者要权衡控糖与低血糖风险,谨慎治疗。 一、糖化血红蛋白7.4的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7.4%提示近2-3个月内平均血糖偏高。 二、可能的情况及应对 对于一般人群:若糖化血红蛋白为7.4%,需进一步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以明确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已经确诊糖尿病,提示当前的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可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药物治疗等。例如,饮食上要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运动方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对于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4%同样提示血糖控制不理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更加谨慎地调整治疗。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血糖,运动时要注意安全和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影响生长发育,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孕妇糖化血红蛋白7.4%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早产等风险。孕妇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在饮食上要在保证胎儿营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血糖控制,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运动上要选择合适的孕期运动,如孕妇瑜伽等,同时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等药物的使用,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糖化血红蛋白7.4%时,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权衡血糖控制目标与低血糖等风险。饮食上要根据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进行调整,运动要选择温和的方式,如慢走等,药物治疗要谨慎选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低血糖的发生。
2025-10-11 10:23:22 -
女性糖尿病早期症状
女性糖尿病早期有多种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出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有高危因素者要密切关注身体、定期监测血糖,且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患病风险。 一、多饮 女性糖尿病早期可能出现多饮的症状,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后,血液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患者出现口渴感,从而饮水增多。例如,一些女性糖尿病患者会比平时喝更多的水来缓解口渴,但即使大量饮水,仍可能感觉口渴难以缓解。 二、多食 部分女性糖尿病早期会有多食现象。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能量供应不足,患者会产生饥饿感,进而导致食欲亢进,食量比平时明显增多。比如,平时饮食量正常的女性,突然出现食量增大的情况,总感觉吃不饱。 三、多尿 高血糖使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女性糖尿病早期可能会发现排尿次数比以往增多,夜尿也可能增加。 四、体重下降 尽管食欲正常或增加,但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反而消耗自身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逐渐下降。例如,女性在未刻意减肥的情况下,体重不明原因地减轻。 五、皮肤瘙痒 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女性糖尿病早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尤其是外阴瘙痒较为常见。这是因为高血糖会使皮肤局部糖原含量升高,为真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六、视力模糊 血糖波动会影响眼内的渗透压,导致晶状体屈光度改变,从而引起视力模糊。女性糖尿病早期可能会感觉视力不如以前清晰,看东西有模糊感。 对于女性糖尿病早期症状,若出现上述相关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糖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定期进行血糖监测。
2025-10-11 10:2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