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妊娠性糖尿病适宜吃什么主食
妊娠性糖尿病患者选择主食需注意,可选全谷物及杂豆类主食,如燕麦、红豆等,全谷物含丰富营养可控血糖,杂豆可增主食多样性;薯类主食如红薯等,含膳食纤维且消化慢,可部分替代精制主食;低GI值主食如全麦面包、荞麦面等,能让血糖平稳上升,同时要避免精白米、精白面制作的精细主食,还需根据个体差异及健康问题调整,保障母婴健康。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等,杂豆类如红豆、绿豆等。全谷物保留了谷物的胚乳、胚芽等部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燕麦为例,每100克燕麦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0.6克,膳食纤维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食用全谷物主食后,餐后血糖波动相对较小。对于妊娠性糖尿病患者,可将燕麦煮成粥或与大米搭配煮成杂粮饭,每天可摄入50-100克左右(生重)。杂豆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如红豆每100克蛋白质含量约为21.7克,且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较慢,可与全谷物搭配食用,增加主食的多样性,建议每天杂豆类摄入量在30-50克左右(生重)。 薯类主食 常见的薯类有红薯、紫薯、马铃薯等。薯类富含膳食纤维,同时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精细谷物较低。例如,每100克红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27.7克,但其含有大量的果胶等成分,能增加饱腹感,且消化吸收速度比精制米面慢。研究发现,用薯类部分替代精制主食,可改善妊娠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妊娠性糖尿病患者可将薯类作为主食的一部分,每天摄入50-100克左右(生重),可蒸煮后直接食用,如蒸红薯、煮马铃薯等,但要注意避免油炸等加工方式,以免增加油脂摄入。 低GI值主食 低GI(血糖生成指数)主食是指进入人体后血糖上升速度较慢的主食。例如,全麦面包的GI值相对较低,一般在35-50之间,而普通白面包GI值通常在70以上。妊娠性糖尿病患者选择低GI值主食可使血糖平稳上升,减少血糖波动。可以选择购买标注低GI值的全麦面包,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2片(根据面包大小)。另外,荞麦面也是低GI值主食,其GI值约为54,每100克荞麦面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72.2克,富含芦丁等成分,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每天可摄入50-100克左右(生重)煮成面条食用。 对于妊娠性糖尿病患者在选择主食时,还需注意个体差异,根据自身血糖监测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合并其他健康问题,如肥胖等,还需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进一步调整主食的摄入量和种类,确保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保障妊娠期间母婴健康。同时,要避免食用精白米、精白面制作的过于精细的主食,如白米饭、白馒头等,这类主食GI值高,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2025-10-10 11:24:44 - 
                        
高血压高血糖可以吃金桔吗
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可适量吃金桔,需注意控制量,血糖方面因金桔升糖指数低但仍要控制单次及每日食用量,血压方面要结合自身其他状况及饮食原则,老年患者、特殊儿童患者及服药患者食用时更需谨慎,遵循相关注意事项。 金桔的营养成分与对血压血糖的潜在影响 金桔含有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从对血糖的影响来看,金桔的升糖指数相对较低,每100克金桔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因素决定了其对血糖的影响较为温和。对于高血压患者,金桔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功能有积极作用,但这并非是依靠金桔来治疗高血压,而是其整体健康饮食中的一部分。 食用金桔的注意事项 血糖方面:虽然金桔升糖指数低,但高血压高血糖患者食用时仍需控制量。一般来说,每天食用3-5个中等大小的金桔较为适宜。如果一次食用过多,其中的碳水化合物等物质仍可能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波动。例如,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金桔的摄入量,因为即使升糖指数低,过量食用也可能使血糖超出理想范围。 血压方面:高血压患者食用金桔时,要注意其搭配。不能因为吃了金桔就忽略了其他降压的饮食控制,比如要同时遵循低盐、低脂等饮食原则。而且,如果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并发症,如肾功能不全等,对金桔的食用量可能需要进一步谨慎调整,因为金桔中含有一定量的钾等元素,肾功能不全患者若排钾功能异常,过多食用金桔可能会导致血钾升高,加重病情。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高血压高血糖患者:老年人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在食用金桔时更要精准控制量。因为老年人的血糖调节能力和血压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过量食用金桔可能导致血糖、血压波动较大。例如,一位65岁的老年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每天食用金桔最好不超过3个,并且要在两餐之间食用,以减少对血糖的影响,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 儿童高血压高血糖情况(相对少见,但需注意):儿童出现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多与遗传、特殊疾病等因素有关。如果是儿童高血压高血糖,一般不建议过早食用金桔,因为儿童的饮食需要更加严格把控,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安排,确保营养均衡且不对血糖血压产生不良影响。而对于由特殊情况导致儿童高血压高血糖的,更要谨慎,遵循专业的医疗建议来决定是否能食用金桔以及食用量。 正在服药的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如果高血压高血糖患者正在服用药物,食用金桔时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例如,一些降压药和降糖药可能与金桔中的某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但目前相关明确的相互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食用金桔前咨询医生,尤其是正在服用特定药物的患者,让医生评估食用金桔对其病情和药物治疗的影响。
2025-10-10 11:21:26 - 
                        
甲亢可以性生活吗
甲亢患者性生活情况分病情稳定期和未控制或控制不佳时。病情稳定期可正常适度性生活;未控制时男性可能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有月经紊乱、性欲改变;育龄期甲亢患者要注意避孕等,老年甲亢患者性生活要谨慎评估身体状况。 一、病情稳定期的情况 当甲亢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病情处于稳定阶段时,是可以进行正常性生活的。此时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身体的基本代谢率也趋于平稳,性功能等生理功能一般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能够像健康人一样进行性生活。不过在性生活过程中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过度劳累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加重病情的波动风险。 二、病情未控制或控制不佳时的影响 1.对男性患者的影响 甲亢未控制时,男性患者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问题。这是因为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雄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从而导致性功能方面出现异常。例如,有研究表明,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使得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失衡,进而影响男性的性功能。 2.对女性患者的影响 女性甲亢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不规律等情况,同时也可能存在性欲改变的情况,比如性欲减退等。这也是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打乱了女性体内的内分泌平衡,影响了生殖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调节,导致月经和性功能相关的激素分泌异常。 三、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育龄期甲亢患者 女性育龄期甲亢患者在性生活时需要注意避孕。因为甲亢未控制时怀孕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而如果在甲亢病情稳定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或调整药物后怀孕,也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等指标,因为怀孕后身体的内分泌环境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影响甲亢病情的稳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性生活方面也要注意适度,避免因怀孕带来的身体负担加重病情。 男性育龄期甲亢患者如果存在性功能障碍等问题影响性生活,在考虑生育问题时也需要综合评估病情和身体状况,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备孕等相关安排。 2.老年甲亢患者 老年甲亢患者进行性生活时要更加谨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下降,甲亢可能已经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性生活时的兴奋和活动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所以老年甲亢患者在性生活前最好先咨询医生,评估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况,根据自身身体耐受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性生活以及性生活的强度等。如果在性生活过程中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性生活并休息,必要时就医检查。
2025-10-10 11:20:24 - 
                        
雌性激素过高应怎样治疗
应对雌激素过高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包括饮食调节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全谷物等并控制咖啡因酒精摄入,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作息保证充足规律睡眠;医疗上针对病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治疗及药物干预,特殊人群中育龄女性需系统评估,更年期女性谨慎激素替代治疗并关注心理。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调节: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如甜食、油炸食品等,这类食物可能影响激素代谢;增加蔬菜、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有助于维持机体代谢平衡,例如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辅助调节内分泌。适度控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因为过量咖啡因可能干扰激素水平,酒精也会对肝脏等代谢器官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雌激素代谢。 2.运动干预: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时长(如15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帮助消耗多余脂肪,而脂肪细胞可能会转化雌激素,通过运动减少脂肪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雌激素水平。同时,力量训练也可兼顾,增强肌肉量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对激素调节有益。 3.作息管理: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睡眠。睡眠不足或紊乱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可能导致雌激素分泌失衡,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激素分泌的节律性维持。 二、医疗干预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雌性激素过高是由疾病引起,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需要调节月经周期、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或治疗方案,如使用调节月经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临床诊疗规范。 2.药物治疗:若有相应适应证,可使用抗雌激素药物等进行干预,但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由专业医生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判断,不同病因导致的雌激素过高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处理,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病史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若育龄女性因雌激素过高影响生育,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评估,可能涉及排卵监测、激素水平调整等多方面检查和干预,要遵循专业医疗建议进行相关治疗,同时需关注备孕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对怀孕的影响,定期进行妇科相关检查。 2.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雌激素过高可能出现潮热、情绪波动等不适症状,若需进行干预,要谨慎评估激素替代治疗的风险与收益,因为更年期女性使用激素相关药物需充分考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风险,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权衡后制定合适方案,同时关注更年期女性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等综合关怀。
2025-10-10 11:19:10 - 
                        
先天性低血糖怎么回事
先天性低血糖是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代谢紊乱,病因包括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糖调节机制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临床表现有无症状型和症状型,通过血糖监测和病因检查诊断,治疗包括喂养或静脉补糖及针对病因治疗,预后与是否及时纠正有关,早产儿和糖尿病母亲婴儿需特殊注意。 先天性低血糖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的血糖水平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代谢紊乱状况,正常足月儿出生后血糖低于2.2mmol/L,早产儿低于1.1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 病因 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由于在宫内肝糖原、脂肪等储存较少,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糖原异生酶活性低,也易出现低血糖。 糖调节机制异常:新生儿,尤其是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其胰岛β细胞受高血糖刺激而增生,出生后母亲血糖供应中断,胰岛素分泌仍处于较高水平,易导致低血糖;新生儿内分泌缺陷,如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皮质醇缺乏等也可引起先天性低血糖。 遗传代谢性疾病: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可导致糖代谢途径异常,引发先天性低血糖,例如糖代谢相关酶缺乏,像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症等。 临床表现 无症状型:部分患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仅通过血糖监测发现低血糖,这在早产儿中较为常见。 症状型:足月儿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嗜睡、青紫、呼吸暂停、震颤、惊厥等表现;早产儿还可能有体温不升、反应差等情况。 诊断方法 血糖监测:出生后应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高危儿,如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等。 病因检查: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血糖情况,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血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功能、遗传代谢病筛查等,以明确病因。 治疗与预后 治疗:对于无症状低血糖但血糖持续低于2.2mmol/L的患儿,可通过喂养母乳或配方奶来纠正低血糖;对于有症状的低血糖或经喂养无法纠正的低血糖,需要静脉补充葡萄糖。同时,针对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特殊治疗等。 预后: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低血糖,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如果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可能会对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儿的智力、运动等发育。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自身糖原和脂肪储存少,糖调节机制不完善,更易发生先天性低血糖,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加强喂养管理,根据血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同时要注意保暖等护理,维持内环境稳定。 糖尿病母亲婴儿:这类婴儿出生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其胰岛功能异常,易出现低血糖,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保证足够的能量供应,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和减轻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
2025-10-10 11:1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