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糖尿病人能喝水果酵素吗
水果酵素含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糖尿病人饮用需考量血糖影响(其碳水化合物及特殊成分会影响血糖)和个体差异(病情控制、代谢功能不同),若想尝试要咨询医生,饮用中严格监测血糖、适量饮用,结合自身管理方案,出现异常应停饮就医。 一、水果酵素的成分特点 水果酵素一般是水果经过发酵制成,其中可能含有一定糖分以及一些发酵产生的物质。水果本身含有天然糖分,在发酵过程中糖分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仍存在碳水化合物成分。 二、糖尿病人饮用水果酵素需考量的方面 (一)血糖影响 1.碳水化合物摄入:水果酵素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血糖水平。糖尿病人本身血糖调节能力受限,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血糖容易升高。例如,一般水果中的糖类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上升。水果酵素中的糖类物质同样会有这样的作用,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来说,饮用水果酵素可能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 2.发酵产生的特殊成分:虽然发酵过程会使部分大分子物质分解,但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水果酵素中的特殊发酵成分对糖尿病人血糖有明确的良性调节作用,反而其含有的糖分等成分是影响血糖的关键因素。 (二)个体差异 1.病情控制情况:如果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比较稳定,在严格监测血糖的情况下,可谨慎少量尝试水果酵素,但仍需密切关注饮用后血糖变化。而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未良好控制的糖尿病人,不建议饮用水果酵素,以免加重血糖紊乱。 2.身体代谢功能:不同糖尿病人的身体代谢功能存在差异,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不同。一些糖尿病人本身代谢功能较弱,饮用水果酵素后,其中的糖分更难被代谢,更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三、给糖尿病人的温馨提示 糖尿病人如果想要尝试水果酵素,首先要咨询医生意见。在饮用过程中,要严格监测血糖,一般建议饮用前、饮用后1-2小时分别监测血糖,观察血糖变化情况。同时,要注意适量饮用,不能将水果酵素当作替代药物或健康饮品大量饮用。并且要结合自身的饮食、运动等糖尿病管理方案来综合考量,确保整体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饮用后出现血糖明显异常波动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11 11:01:27 -
甲亢能引起高血压吗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引起高血压,其机制是甲状腺激素过多对心血管系统多方面影响致血压升高,甲亢合并高血压患者有不同年龄、性别特点,不良生活方式及病史会加重影响,需密切监测血压并综合治疗管理。 一、甲亢引发高血压的机制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多方面影响从而导致血压升高。甲状腺激素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作用于血管系统,使血管壁的张力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此外,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影响,导致水钠潴留等情况,进一步参与血压的升高过程。有研究表明,在甲亢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相对正常人群有所升高。 二、甲亢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及影响 不同年龄人群:对于老年甲亢合并高血压患者,由于老年人群本身血管弹性下降等生理特点,甲亢引起的血压升高可能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增加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脑卒中等的风险。而对于年轻甲亢合并高血压患者,虽然血管弹性相对较好,但也需要关注甲亢控制后血压能否恢复正常,以及长期甲亢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损害。 性别因素:在甲亢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目前没有明确的性别差异导致的显著不同机制,但在临床观察中,男女患者可能在病情表现和治疗反应上有一定个体差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诊疗。 生活方式影响:有甲亢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会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情况。例如,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甲亢时可能存在的水钠代谢紊乱,从而使血压进一步升高;缺乏运动则不利于心血管功能的维护,影响甲亢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恢复。 病史相关:如果患者本身有其他心血管基础病史,如冠心病等,甲亢引起的血压升高会使冠心病等病情加重,增加心肌缺血、心绞痛等发作的风险。所以对于有甲亢且合并高血压或有心血管基础病史的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压和心血管状况。 总之,甲亢是可以引起高血压的,对于甲亢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压情况,在治疗甲亢的同时关注血压的控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2025-10-11 10:59:28 -
甲状腺弥漫性改变伴多发类结节严重吗
甲状腺弥漫性改变伴多发类结节的严重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首先看结节性质,若是良性多数病情相对不严重但需定期随访观察结节变化,若是恶性(甲状腺癌)则相对严重,要根据肿瘤病理类型、分期等制定治疗方案,且不同人群情况有差异,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评估处理。 良性结节情况 病因及影响:常见的良性结节病因有自身免疫因素、碘摄入异常等。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可导致甲状腺弥漫性改变伴多发类结节,这种情况下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节无明显压迫症状等,一般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对身体的immediate影响可能较小,但需要关注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以及结节大小、形态等的变化,因为部分良性结节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时期发现的甲状腺良性结节需要更谨慎观察,因为儿童甲状腺对辐射等更敏感,而成年人相对风险评估有所不同;女性由于内分泌特点,在月经周期、妊娠等特殊时期甲状腺功能及结节可能有一定波动,需要关注这些生理阶段的影响;有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史的人群,调整饮食后结节可能有一定变化趋势。 随访观察要点: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观察结节的大小、边界、回声等情况,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必要时结合甲状腺功能等检查。 恶性结节情况 病因及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辐射暴露等有关。如果是甲状腺癌导致的弥漫性改变伴多发类结节,病情相对严重,需要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制定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后续的放射性碘治疗等。不同年龄的甲状腺癌患者预后有所不同,儿童甲状腺癌相对预后较好,但也需要规范治疗;老年人患甲状腺癌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需要更综合考虑。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要关注内分泌调整等对身体的影响,男性患者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治疗及随访原则。有辐射暴露病史的人群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本就增高,若出现弥漫性改变伴多发类结节更要警惕恶性可能。 总之,甲状腺弥漫性改变伴多发类结节是否严重需要结合结节性质、患者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判断,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相应处理。
2025-10-11 10:57:49 -
左甲状腺素钠片有什么副作用
左甲状腺素钠片可致代谢、神经、消化等方面副作用,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时副作用需特别关注,如老年人易现心血管严重影响,妊娠期不当用可影响胎儿神经智力,儿童用不当可影响生长发育等。 代谢方面 心血管系统相关: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心悸等情况。有研究表明,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率升高的现象,这是因为甲状腺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对于原本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代谢率降低的患者,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后,机体代谢恢复,心脏负担相应加重。 骨代谢相关:长期过量使用可能影响骨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例如,对于绝经后女性等本身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长期不恰当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可能会加速骨量流失。 神经系统相关 精神神经系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甲状腺素对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过量补充时可能过度刺激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精神兴奋相关的表现,如难以入睡、情绪易激动等。 消化系统相关 胃肠道不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这是因为甲状腺素能促进胃肠道蠕动,过量时这种促进作用过强,就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症状。 特殊人群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副作用需特别关注 老年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有所减退,对左甲状腺素钠片的代谢和耐受性可能与年轻人不同。更易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如心率过快可能对原本就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像可能诱发心绞痛等。所以老年人使用时需更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 妊娠期女性:在妊娠期如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未得到恰当控制或左甲状腺素钠片使用不当,可能影响胎儿的神经智力发育。而如果过量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也可能带来副作用,需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调整剂量,因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状态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 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左甲状腺素钠片使用不当可能影响身高、智力等发育。儿童对药物的反应更敏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骨龄提前等问题,所以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2025-10-11 10:56:11 -
糖尿病可以喝柠檬泡水吗
糖尿病患者可适量喝柠檬泡水,其富含营养成分且属低升糖指数食物,但饮用有注意事项,加糖需避免、选择合适时机饮用,个体差异下血糖控制不稳者要监测血糖,儿童糖尿病患者需在专业指导下且控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要兼顾其他指标且适量饮用。 柠檬富含维生素C、类黄酮等营养成分。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柠檬会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急剧升高。从升糖指数来看,柠檬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适量饮用一般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有研究显示,柠檬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机体的抗氧化和代谢调节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相对较为微弱,不能单纯依靠喝柠檬泡水来控制血糖。 饮用柠檬泡水的注意事项 加糖问题:糖尿病患者饮用柠檬泡水时应避免额外添加蔗糖等糖类物质。如果觉得味道较酸难以接受,可以选择代糖来调味,如甜菊糖等,代糖不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 饮用时机: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饮用柠檬泡水较为合适。如果在餐前大量饮用,有可能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餐后立即饮用,可能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对于合并有胃部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等,要注意避免空腹饮用柠檬泡水,因为柠檬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部不适。 个体差异:不同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不同,对柠檬泡水的耐受程度也有差异。一些血糖控制不稳定、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在饮用柠檬泡水后最好能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自身血糖情况来调整饮用方式和饮用量。例如,部分患者可能饮用少量柠檬泡水后血糖无明显异常,而有些患者可能即使饮用少量也会出现血糖的轻微波动,这就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灵活处理。 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儿童的饮食和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饮用柠檬泡水时更要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情况,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注意教育儿童正确认识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在饮用柠檬泡水时除了关注血糖外,还需要考虑对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影响,并且要注意适量饮用,避免因过量饮用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2025-10-11 10: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