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糖尿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赵艳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埃默里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河南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委,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内分泌病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副主委,UPTODATE文献翻译专家,参编著作2部。《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文版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 6篇被SCI收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中华医学会专项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 ”荣获河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河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尤其擅长糖尿病分型及糖尿病肾病诊治,甲状腺疾病,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矮小,继发性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症,更年期综合征,垂体及肾上腺疾病的诊治。
展开-
手指尖疼与糖尿病有关吗
手指尖疼可能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致其多因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涉高血糖致代谢紊乱等,不过手指尖疼还可能由外伤、感染、颈椎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需控血糖并及时就医,非糖尿病患者也应及时就诊,各方都要关注相关情况及采取对应措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手指尖疼的机制 高血糖状态下,会使神经细胞内山梨醇增多,导致细胞水肿、神经纤维变性。同时,多元醇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会影响神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当周围神经受损时,尤其是感觉神经,可能会出现手指尖部位的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刺痛等。研究表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显著增加,而手指尖疼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其他可能导致手指尖疼的情况 当然,手指尖疼并非一定由糖尿病引起,还可能有其他多种原因。比如局部的外伤,如手指受到挤压、刺伤等机械性损伤,会直接导致手指尖疼痛;手部的感染性疾病,像甲沟炎,细菌感染累及手指尖部位时也会引起疼痛;颈椎病也可能导致手指尖疼,由于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可引起上肢包括手指尖的放射性疼痛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手指尖疼的情况,首先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这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同时,要注意观察手指尖疼的具体表现,如疼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如果手指尖疼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表现,如手指皮肤温度改变、颜色异常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神经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出现手指尖疼,也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定准确的病因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自身手指尖等部位的感觉变化,严格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管理,规律监测血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随访,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对于其他人群出现手指尖疼,也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7 10:56:51 -
促甲状腺激素检查需要空腹吗
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查一般不需要空腹,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有病史人群进行该检查时通常也无需空腹,进食一般不影响其分泌水平从而不干扰检查结果准确性,仅在同时需检查受饮食影响大的项目时可能需空腹。 不同年龄人群的情况 儿童:儿童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查时,同样不需要刻意空腹。儿童的TSH分泌调节机制与成人相似,饮食对其影响不大。在临床实践中,无论是新生儿筛查还是儿童常规体检中的TSH检查,都无需因为进食而推迟检查时间。 老年人:老年人的TSH分泌也相对稳定,进食一般不会改变其水平。所以老年人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查时,也不需要空腹。但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在进行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的疾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检查结果。 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情况 正常生活方式人群:对于日常生活规律、没有特殊饮食偏好的人群,促甲状腺激素检查不需要空腹。他们可以在正常的作息和饮食后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素食者:长期素食者的饮食结构与普通人群有所不同,但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主要依赖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而非直接由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决定。所以长期素食者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查时,也不需要空腹,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不会因为素食而受到影响。 有病史人群的情况 甲状腺疾病患者:无论是甲亢还是甲减患者,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查时,一般不需要空腹。因为甲状腺疾病患者的TSH水平变化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的病变引起的,饮食对其影响较小。例如,甲亢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馈抑制垂体分泌TSH,导致TSH降低;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垂体分泌TSH增多,导致TSH升高,这些变化不受进食与否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在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检查时,同时需要检查血糖等项目则需要空腹,但单纯的促甲状腺激素检查不需要空腹。糖尿病患者的TSH分泌不受血糖水平的直接影响,所以进食后进行TSH检查不影响结果。
2025-10-17 10:55:33 -
糖尿病会引起眼睛肿吗
糖尿病可能引起眼睛肿,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年龄大的患者易发生,伴视力下降等)、糖尿病肾病并发低蛋白血症(长期患糖尿病且有肾病并发症、高蛋白饮食等情况的患者易出现)、糖尿病合并眼部感染(血糖控制差、不注意眼部卫生等情况下易发生,各年龄患者均可能,儿童患者家长不重视易引发),出现眼睛肿需及时就医检查,患者要严格控血糖、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并定期筛查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的血管,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改变。在病变过程中,可能影响眼部的液体平衡等,从而引起眼睛肿,尤其是病情较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表现。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相对而言发生视网膜病变进而导致眼睛肿的风险可能更高。 糖尿病肾病并发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如果合并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蛋白尿,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血浆白蛋白降低,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得水分容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眼部组织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眼睛肿,这种情况在长期患有糖尿病且有肾病并发症的患者中较为常见,生活方式上如果存在高蛋白饮食等不合理情况可能会加重病情相关表现。 糖尿病合并眼部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眼部感染,如结膜炎等,炎症刺激可导致眼睛肿,同时可能伴有眼睛发红、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不注意眼部卫生等情况下更易出现,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但若为儿童糖尿病患者,家长若未重视孩子眼部卫生等情况则更易引发眼部感染导致眼睛肿。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眼睛肿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眼部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眼部等相关并发症的筛查,以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2025-10-17 10:53:12 -
糖尿病烂脚是晚期吗
糖尿病烂脚即糖尿病足不一定代表疾病已处晚期,从分期看0-3级经积极治疗有好转可能,4、5级全足坏疽常为晚期,从整体病情综合判断,合并重要脏器并发症、老年、儿童、女性男性不同情况及血糖控制不佳、病程长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更易向晚期发展,血糖控制好、病程短者相对可能处早期或非晚期。 从糖尿病足的分期看 0级:有发生溃疡危险因素的足,无溃疡。此时若能及时干预,控制血糖、改善循环等,病情可得到较好控制,不一定意味着疾病晚期。 1级:表面溃疡,无感染。通过积极治疗,如控制血糖、局部清创等,有较大可能治愈,并非晚期表现。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经规范治疗,多数可改善预后,不一定是晚期。 3级:深度溃疡,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此时病情相对严重,但仍有治疗的机会,不一定已达晚期。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全足坏疽。当发展到4级、5级全足坏疽时,往往提示病情已较为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相对较差,但即便如此,也需积极治疗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 从整体病情综合判断 若糖尿病足患者同时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如严重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通常提示病情已处于较晚期阶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生糖尿病足时更易向晚期发展;儿童糖尿病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糖尿病足,也需重视,因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需兼顾生长发育等因素。女性患者在糖尿病足的护理等方面需注意特殊生理时期的影响,男性患者也需关注自身生活方式对病情的影响,如吸烟会加重血管病变,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糖尿病足患者,吸烟都会加速病情向晚期进展,所以需戒烟。有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时更易发展到较严重阶段,即相对更可能处于晚期状态。而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病程较短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相对更有可能处于病情早期或非晚期阶段。
2025-10-17 10:50:44 -
甲亢抽血前一晚注意事项
甲亢相关抽血检查前一晚,正常人群要保持正常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特殊人群如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者、老年甲亢患者、年轻有熬夜习惯者、妊娠期甲亢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额外注意,如合并糖尿病者控制晚餐高糖食物、老年甲亢患者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年轻甲亢患者调整作息、妊娠期甲亢患者调节情绪等,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准确性。 特殊人群:对于患有甲亢且同时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更加注意饮食控制。要避免晚餐后进食过多高糖食物,以免影响血糖指标,进而间接影响甲亢相关检查结果的判断。例如,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晚餐应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可选择杂粮饭等。 作息方面 正常人群:抽血前一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建议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节律,若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对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分泌和代谢产生一定影响,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出现波动,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特殊人群:老年甲亢患者通常睡眠质量可能相对较差,更应注重保证作息规律。应尽量在抽血前一晚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夜间频繁醒来。而对于年轻甲亢患者,若平时有熬夜的不良习惯,应在抽血前一晚刻意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减少作息不规律对检查结果的干扰。 其他注意事项 正常人群:抽血前一晚应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影响甲状腺激素等指标的检测结果。建议抽血前一晚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 特殊人群:对于妊娠期甲亢患者,抽血前一晚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还需特别注意自身情绪的调节。妊娠期甲亢患者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变化,情绪波动可能较大,而情绪变化也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要尽量保持心情平稳,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轻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
2025-10-17 10:49:17